單親媽媽打造愛的奇蹟,42萬字童話教兒子學勇敢

2020-07-30 婚姻與家庭親子營
單親媽媽打造愛的奇蹟,42萬字童話教兒子學勇敢


一位身患抑鬱症的媽媽,用42萬字的童話,讓膽小的兒子學會勇敢,並讓他走出心靈的孤島。這是一個只有愛才能創造的奇蹟……


文/雪地裡的小木屋

2012年5月,宋詠梅所著的系列童話書《螞蟻密探丁點兒》出版了。這套童話書通過螞蟻密探驚險刺激的冒險經歷,讓孩子學到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很少有人知道,宋詠梅寫這套書的初衷,只是為了讓膽小的兒子從小螞蟻的各種冒險經歷中學會勇敢。這是一個身患抑鬱症的單親媽媽,送給兒子最珍貴的禮物。

貴族學校讓兒子膽小如羚羊

《螞蟻密探丁點兒》系列一共有7本書,每本的扉頁上都寫著:「獻給兒子馬馬,媽媽願你一生平安、健康、快樂!」這套童話的主角之所以是渺小的「螞蟻」,恰恰是因為宋詠梅兒子的小名叫做小螞蟻。

跟大膽勇敢的螞蟻密探不同的是,馬馬是一個內向膽小的孩子。1997年,宋詠梅與丈夫離婚了,兩歲的馬馬跟媽媽一起生活。因為缺少父愛和生活動蕩不安,馬馬膽小怕事,特別怕給別人添麻煩。即使在外面受了欺負,也強忍著不說。

馬馬6歲的時候,奶奶建議把他送進四川自貢的一所貴族學校,接受全封閉式管理和教育。馬馬的性格本來就孤僻、內向,突然離開熟悉的家人,到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極度不適應。他進入學校第一天,就緊張得上了幾十趟廁所。在貴族學校裡的馬馬,經常被其他同學欺負、孤立,他不敢告訴老師,經常一個人偷偷地哭。看見孩子這樣,宋詠梅終於發現,比起成績,孩子更加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愛,與同伴正常的溝通與遊戲。在馬馬小學三年級時,宋詠梅力排眾議,將兒子轉到了普通學校。

但是,經歷了父母離婚與3年貴族學校的封閉生活後,馬馬的性格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變得膽小如羚羊。他每天晚上都不敢單獨入睡,怕黑、怕鬼,必須媽媽講童話故事,有媽媽躺在床上陪著才能入睡。因為每天都要給兒子講故事,宋詠梅閱讀了大量的童話故事。有時候馬馬覺得故事沒意思,她就隨口編一個講給兒子聽。每次看見兒子纏著自己,宋詠梅都是既高興又擔憂:兒子這麼膽小,將來怎麼辦呢?怎麼才能教會孩子站起來,勇敢地面對問題,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有一次,宋詠梅想小孩子都喜歡動物,就送給兒子一隻獅子狗。本以為馬馬會歡呼雀躍,沒想到,已經小學四年級的馬馬根本不敢靠近小狗。只要小狗出現,他就驚恐地大叫:「媽媽,你快把小狗帶走!」一直等小狗跑遠了,馬馬才敢動彈,嚇得渾身是汗。宋詠梅這才終於意識到,就像補鈣一樣,她必須得給兒子補「勇敢」。

單親媽媽打造愛的奇蹟,42萬字童話教兒子學勇敢


抑鬱症媽媽的一個勇敢承諾

因為長期單身和心情壓抑,2002年,宋詠梅不幸患上了抑鬱症。抑鬱症讓宋詠梅心境低落、記憶力減退、聯想力受損、失眠……她很難再像正常的媽媽一樣,陪著兒子做遊戲,陪他談心,甚至很難像以前那樣,給兒子讀童話故事。病情嚴重的時候,她甚至不敢去學校看望兒子。

2006年,宋詠梅的抑鬱症開始惡化。她害怕隨著記憶力的逐漸喪失,自己以後沒有機會教會馬馬勇敢,更怕無法讓兒子知道,媽媽一直愛他。想到馬馬喜歡童話故事,宋詠梅決定,寫一本關於「小螞蟻」的童話書,講述關於愛與勇敢的故事。

宋詠梅之所以寫小螞蟻的故事,除了因為兒子的小名是小螞蟻外,還因為螞蟻靠著勇敢、團結和聰明,成為昆蟲界數量最多的種類,歷經自然界無數次優勝劣汰。她希望,兒子能夠從這些小螞蟻身上學習到勇敢、堅韌和執著。不管外部環境是怎樣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將自己的優點發揮到極致,這個世界就會向勇敢執著的靈魂低頭,致以崇高的敬禮。同時,她也將所有的母愛融入《螞蟻密探丁點兒》的創作中,希望以母親火熱的心,照亮兒子未知的人生。

當知道媽媽要給自己寫童話書時,馬馬激動得難以置信:「媽媽,你不是作家,而且還生病呢,能行嗎?」宋詠梅堅定地說:「行!兒子,為了你,媽媽不怕任何困難!」馬馬半信半疑,熱切地等著媽媽的童話書問世。

單親媽媽打造愛的奇蹟,42萬字童話教兒子學勇敢

3年7本童話書,送給兒子的禮物

為了寫出一部好童話書,宋詠梅頻繁地出入市圖書館兒童閱覽室,辦了4個借書證。她大量閱讀膾炙人口、流傳久遠的童話名著。經過近兩年的籌備,2008年,宋詠梅終於構思出了《螞蟻密探丁點兒》的故事框架:在神奇美麗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裡,為改變螞蟻國弱小被欺的歷史,螞蟻女王黑格格將螞蟻密探丁點兒變成傣家男孩,前往人類社會盜取基因轉換技術,由此產生了一系列搞笑曲折的歷險故事。在故事裡,宋詠梅還以馬馬為原型,創作了傣族男孩艾射。在螞蟻密探的幫助下,膽小的艾射變成了一個勇敢正義的男子漢。

《螞蟻密探丁點兒森林除惡—迎戰「雙頭怪」》這個故事,是宋詠梅為兒子量身打造的。她通過艾射的口說:「動物只有餓了,受到攻擊才會攻擊其他生命呢,沒什麼可怕的!」看完媽媽寫的童話,馬馬悄悄跑到狗舍裡去觀察那隻小獅子狗。看到小狗真的不咬他後,竟然勇敢地伸手摸了它一下。從那以後,馬馬再也不怕小動物了。那些拿狗嚇唬馬馬的男生們都沒轍了。一點點變得勇敢的馬馬,漸漸被男生們接受,融入到集體裡。

宋詠梅認為,勇敢跟膽子大不是一回事。勇敢應該是一種面對困難無所畏懼的積極態度,應該是建立在擁有豐富的知識、明辨是非的基礎上,否則所謂的「勇敢」只是莽撞。在故事結尾,螞蟻密探丁點兒為了堅持正義,不濫殺無辜,決定違抗女王的命令。他不為利益所惑,不懼強權的行為得到人類科學家的尊重,被讚揚為「真正強大的人」。宋詠梅希望讓馬馬知道:知識的積累固然重要,但如果只有知識,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好的品行,那就好比是在流沙上建房子,房子建得越高,越危險。

宋詠梅擔心兒子無法忘記在貴族學校的那段痛苦經歷,於是寫了《螞蟻密探丁點兒時空歷險—鬼臉琥珀緝兇》這個故事。艾射看到奇蹟星球的居民鬼臉面對同胞生命遭遇危險袖手旁觀,異常氣憤和驚訝。鬼臉告訴他:「這是鬼臉創造奇蹟的法寶。只要自己能解決的事,鬼臉都會自己解決。這樣才能激發潛能,從困境中學到本領。」馬馬讀了後,對宋詠梅說:「媽,我知道了,從小就上寄宿學校雖然有不好的一面,卻也鍛鍊了我的獨立能力。真正的強者是能把壓力變成動力,把逆境變成順境的。」看見兒子有這麼強的領悟力,宋詠梅欣慰不已。她知道,童話不是靈丹妙藥,不會讓兒子馬上變成另一個人。可是,能讓他擺脫心魔,學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總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勇敢的男子漢。

為了給兒子的人生送上最好的禮物,宋詠梅用心良苦,在小螞蟻丁點兒曲折離奇的冒險經歷中穿插糅合了希臘神話、各種珍稀的動植物知識、環保理念與常識;揭秘自然界物理、化學原因造成的奇異現象;以溫潤雋永的文字描畫了西雙版納的風土人情,反映社會弊端。並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孩子的寫作能力和閱讀水平。

從2008年到2012年這3年時間裡,雖然身體羸弱,因抑鬱症而記憶奇差,但靠著頑強的毅力和永不服輸的精神,更是憑藉對兒子馬馬的愛,宋詠梅完成了《螞蟻密探丁點兒》系列叢書,7集共42萬字,並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發行。

當宋詠梅把《螞蟻密探丁點兒》出版的好消息告訴兒子時,說:「媽媽用行動實現了勇敢的承諾,你也要加油哦!」馬馬笑著說:「行!」語氣跟媽媽當初說的一樣,充滿了勇氣和信心。

《螞蟻密探丁點兒》的童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馬馬,宋詠梅出版童話的事更是震撼了馬馬的心。作為《螞蟻密探丁點兒》的第一個讀者,馬馬比任何人都知道,這一行行字,身患抑鬱症的媽媽是怎麼寫出來的,這個過程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毅力。他親眼見證了一個奇蹟的誕生,而這個奇蹟,源於媽媽對自己的愛。

馬馬加快了改變自己的腳步。本來他性格內向,不喜歡體育和文藝。可是在媽媽無言的鼓勵下,他努力地培養各種興趣,打籃球、遊泳、吹口琴、騎自行車……參加的活動多了,整個人變得開朗、有活力,神採奕奕。他變得越來越勇敢,越來越硬氣。隨著性格變得開朗,馬馬在學校裡越來越受歡迎,交到很多好朋友。那個被關在封閉學校裡偷偷哭泣的可憐小孩,再也不見了。馬馬甚至學會了做飯,在宋詠梅生日時,下廚給她做了美味的冷吃兔。

被螞蟻密探丁點的精神鼓舞,馬馬努力地學習,現在已經考上了當地最好的重點高中,並且擔任班長。將來的路還很長,但是馬馬毫不畏懼,因為他心中滿是媽媽給予的愛與勇氣。

宋詠梅,這個身患抑鬱症的單親媽媽,用42萬字的童話創造了一個愛的奇蹟。類似的奇蹟,每個媽媽都能創造,只要相信愛,相信自己的孩子,並且永不放棄。

相關焦點

  • 孩子從腦癱兒到哈佛才子,奇蹟逆襲的背後,是單親媽媽的愛與堅持
    孩子從腦癱兒到哈佛才子,奇蹟逆襲的背後,是單親媽媽的愛與堅持哈佛碩士丁丁回國後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看著這樣一個高學歷的才子,誰能想到他曾經是一名腦癱兒,媽媽為了他又付出了多少努力?而媽媽鄒翃燕始終不放棄,她一直堅信能把孩子教育好。單親媽媽本就不容易,更何況是帶著一個患有腦癱的孩子呢?
  • 我讀《英語,兒子「教」我學》有感——英語的奇蹟屬於孩子
    作為青少英語教育這個「一發不可收拾」的話題的開端,《英語,兒子「教」我學》特意把焦點放在了兒子英語成長的故事上,因為他的點滴進步時刻發生在我的身邊,這種親歷就像整天拿著放大鏡做研究一樣,讓我看得通通透透;更因為我對青少英語教育事業的熱愛由他而起,也隨著他的成長而欲罷不能,我首先是作為一個媽媽,而不是一名老師來體驗這一切的……
  • 單親媽媽應該如何與兒子溝通?
    在這一期節目裡,我們來聊聊單親媽媽和兒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問題。對於單親媽媽來說,在與兒子相處時,主要注意三點:1. 避免過度的說教和嘮叨。2. 明確孩子的家庭身份3. 如果在男孩小的時候,這種愛和關懷可能還不會有什麼不好的反映,因為大多數會非常聽話,而且他們能感受到,這是媽媽出於愛自己才會有的舉動。但是當他們漸漸長大,尤其是青春期以後,他們可能就會表現出抗拒了。
  • 單親媽媽怎樣育兒?學學韋唯吧,仨兒子兩個北大學霸一個拳擊冠軍
    單親媽媽也能教出優秀的孩子,愛的本質是教育,教育本身也是愛。,但最終童話還是破滅了。雖然生於一個單親家庭,但韋唯的三個兒子顯然是成功的,並且,通過他們的表現我們也能確定,韋唯給予孩子的,絕不僅僅只是物質生活。
  • 任然用音樂打造「愛的童話」 唱響涼生純愛勇敢表白
    由慈文傳媒和蜜淘影業聯合出品,劉俊傑執導,鍾漢良、馬天宇、孫怡、於朦朧、孟子義、魯諾、張曉晨、王智、王鶴潤、李夢、王藝哲等實力演員傾情聯袂主演的都市情感電視劇《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正在湖南衛視及全網熱播中,由歌手任然演唱的劇中插曲《愛的童話》
  • 一條3分鐘短片,讓你了解單親媽媽的生活難題
    近8成單親媽媽無法得到足夠的撫養費,超過一半的單親媽媽介意公布自己單親身份,超4成單親媽媽在進入單親狀態後安全感降低……在中國,單親媽媽是一個隱秘的群體,她們都正在面臨著什麼樣的難題?選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瀋陽、成都、西安、長沙、天津、南京10個城市超過1000個單親家庭作為樣本。勇敢的媽媽,她們身在陰霾微笑面對、肩負困難勇敢前行,經過努力,重新找到了幸福生活的可能性。為了讓她們被更多人看到和理解,我們採訪了7位來自不同地區、機構的媽媽。
  • 媽媽給結婚的兒子買房買車,女友卻嫌棄是單親家庭!
    都說這世界最愛自己的就是媽媽了,媽媽是那個最偉大最無私的人,媽媽對兒子的愛總是毫無保留,一個母親可以為了兒子做人事情,哪怕是有一天需要媽媽的性命我相信也是無怨無悔的。這位大媽今年已經55歲了,在二十年前因為和丈夫的感情不和,種種原因他們離婚了,離婚後兩人唯一的兒子全是這位單親媽媽獨自一個人拉扯大,如今兒子三十歲了,兒子帶了一個秘密交往兩年的女友回家,但是看到家裡的情況選擇了分手。
  • 8歲兒子反對我找新伴侶︱內疚才是影響單親媽媽再婚的攔路虎
    文︱極真本文約2000字,閱讀需要5分鐘我是一位單親媽媽,和8歲的兒子相依為命,我一邊工作一邊撫養孩子,很是艱難也曾經有機會進入到一段新的親密關係,可是兒子不同意,這讓我左右為難。既不想放棄這段關係,也不願讓自己的兒子受一點兒委屈,不知道該如何做選擇?能夠體會到你的焦慮和糾結,單親媽媽進入一段新的親密關係,會遇到很多心理層面和現實層面的問題,很多媽媽就會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望而卻步。比較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反對。
  • 陳坤拒絕回答兒子:媽媽是誰?單親家庭缺失的愛能補回來嗎?
    在一檔採訪節目中,陳坤說兒子陳尊佑經常問他,媽媽是誰,但陳坤一直都沒有告訴兒子答案,而且他打算一直隱瞞下去,他有些無奈地說「遲早斷了他這念想」。當主持人表示:這樣會不會讓孩子的情感有缺失?陳坤說,肯定會有,但這是必須要面對的,我是媽媽帶大的,不也很好嗎?陳坤幼年時父母離異,他跟著外婆生活,11歲時回到母親身邊。
  • 創造奇蹟令人感慨
    從腦癱兒到哈佛碩士,這位單親媽媽用愛創奇蹟,母子倆現狀如何?丁丁從出生那一刻就被判定是重度腦癱患者,即使活下來將來也是非癱即傻,媽媽鄒翃燕不相信自己的兒子一輩子就這樣了,竭盡全力將孩子搶救過來,終於在出生後的第6天聽到了孩子的哭聲,但是後來丁丁爸爸接受不了這樣的兒子,離開了母子倆,鄒翃燕也就成為了單親媽媽。
  • 張幼儀這樣的單親媽媽,再婚嫁給誰,都會幸福
    他們就是偉大的單親媽媽一族。最近,演員張佳寧參加了真人秀《我家那閨女》。張佳寧從小在單親家庭長大,母親一個人拉扯她長大的不容易,一直被她深深記在心裡。在節目裡,她說:希望媽媽能再婚。其實,單親媽媽也可以大膽追尋自己的個人幸福的。民國時期的張幼儀也曾經是一位單親媽媽。與前夫徐志摩離婚後,她獨自撫養兒子徐積鍇。彼時的張幼儀頂著巨大的壓力,帶著孩子在陌生的德國生活。
  • 「單親媽媽」和兒子的關係不好?採用三個相處方式,緩和母子關係
    一,單親媽媽要用正確的方式和兒子相處「單親媽媽」和兒子的關係不好,這個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其實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單親媽媽應該採取三個相處方式,這樣能夠緩和母子關係。第一個方式是單親媽媽要學會尊重自己的兒子,第二個方式是單親媽媽要和兒子好好溝通交流,第三個方式是單親媽媽要給予兒子充足的關心。
  • 單親媽媽洗澡,14歲兒子主動幫媽媽搓背,這樣的親情太扭曲
    單親媽媽洗澡,14歲兒子主動幫媽媽搓背,這樣的親情太扭曲孩子是父母最親近的人,從小跟著爸爸媽媽一起睡覺,在孩子小的時候,爸爸媽媽會給孩子洗澡。可孩子會逐漸的長大,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發生變化。其實是這個男孩的媽媽,在孩子很小的號死後,就和丈夫離婚了。正因為是單親家庭,所以男孩和媽媽互相依靠,十分的親密。很多人看到新聞,表示對此母子很不解。並吐槽到媽媽,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即使是一個人帶孩子,也不能讓兒子給媽媽搓澡啊。而且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教育孩子們男女之分。
  • 單親媽媽病危最後關頭,緊緊握住11歲兒子手,兒是媽媽最後的牽掛
    近日,有這麼一段視頻感動無數人,在安徽的臨泉人民醫院,有一位身患絕症的單親媽媽,躺在病床上緊緊握著11歲兒子的手不放,孩子也緊緊抓住媽媽的手,一夜不肯放手淚流不止。據了解,孩子的爺爺奶奶已離世,孩子的父親失聯多年,媽媽與11歲的兒子相依為命。
  • 單親媽媽將兒子送進北大,一句話透露養育秘訣,打臉90%的父母
    前段時間,有一則「單親媽媽開店供兒子上北大」的新聞上了微博熱門。這位考上北大的兒子不僅學習成績好,還特別懂事能幹,最近暑假就幫媽媽爆改了小賣部,吸引了更多顧客。並且還說:母親靠著開小店,將他送上了更大的舞臺,而母親不能沒有自己的舞臺,小店就是母親的舞臺。
  • 《小歡喜》:別讓單親媽媽宋倩式的愛束縛孩子的成長
    生活的中心不像正常的家庭那樣圍繞丈夫、孩子,宋倩將這雙份的愛都給了孩子喬英子一人。三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囊括了中國高考式家庭的日常。「一考定終身」的傳統思想束縛著學生,同時也套牢了父母。正常家庭中,父親與母親平分壓力,但是單親媽媽們將缺失的父親承受的壓力一併扛在了肩上。她們往往害怕因為家庭的缺失,讓孩子分心,高考失利,所以就加倍的施壓。
  • 《小歡喜》:別讓單親媽媽宋倩式的愛束縛孩子的成長
    生活的中心不像正常的家庭那樣圍繞丈夫、孩子,宋倩將這雙份的愛都給了孩子喬英子一人。三個家庭的真實寫照,囊括了中國高考式家庭的日常。「一考定終身」的傳統思想束縛著學生,同時也套牢了父母。正常家庭中,父親與母親平分壓力,但是單親媽媽們將缺失的父親承受的壓力一併扛在了肩上。她們往往害怕因為家庭的缺失,讓孩子分心,高考失利,所以就加倍的施壓。
  • 英語的奇蹟屬於孩子 孩子的奇蹟超越英語!
    ――近日,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曹文在其新近出版的《英語,兒子「教」我學》一書中,以近百個親歷英語教養故事向家長朋友們闡釋了其對傳統英語學習方法的顛覆與思考。而這些顛覆與思考,正是來自於與之朝夕相處的兒子肖博文。
  • 單親媽媽和兒子相處,需要注意四大事項,可讓兒子更好地成長
    單親媽媽帶兒子,由於缺失父愛,性別相異,需要注意四大事項,可讓兒子更好地成長。>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孩子爸爸的不好單親媽媽離婚,多少都和前夫在某些方面不合,甚至會經常抱怨他是一個怎樣怎樣的人。單親媽媽帶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兒是兒子父親缺位,容易缺失父親那種男性角色性格。
  • 白銀:一位90後單親媽媽愛的承諾
    一位90後單親媽媽愛的承諾??「蕊蕊,媽媽一定會讓你有小耳朵的!」每次看見女兒側頭費勁聽人說話的樣子,白銀市27歲的單親媽媽胡君茵的眼淚就忍不住奪眶而出。左耳道畸形、失聰,右耳缺失、外耳道閉鎖,以及先天性心臟房間隔缺損,女兒的多重殘疾,讓年輕的胡君茵深感負重如山。「蕊蕊,媽媽一定會讓你有小耳朵的!」不願放棄的胡君茵工作之餘一邊學做手工,給女兒籌集手術費用,一邊跟隨白銀公益隊伍走進附近城鄉貧困家庭和一些活動場所,用愛心和服務來釋放內心的重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