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七個...

2020-12-20 央廣網

  央視網消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產業興旺為重點、生態宜居為關鍵、鄉風文明為保障、治理有效為基礎、生活富裕為根本,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我們必須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大原則,立足「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著力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把鄉村建設好,讓億萬農民有更多獲得感。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是貫徹落實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論述,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步走」時間表: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可以看出,這個「三步走」時間表是與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相一致的。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七個重要方面,即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質量興農之路、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走鄉村善治之路、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準確把握每個「道路」的關鍵詞,將有助於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的內涵,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在實施過程中的關鍵點。

  關鍵詞一:融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重塑城鄉關係,不能僅僅強調城鎮對鄉村的支持,而是要從城鄉融合著手。與「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相比,「城鄉融合」更加強調我國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進程中城鄉發展的有機聯繫和相互促進,更加強調把鄉村的發展與城鎮的發展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在城鄉融合的發展模式中,工農關係不應再是單向的「以工補農、以城帶鄉」,而是雙向的「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城鄉之間要實現全面融合和共同繁榮。這是我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城鄉關係發展思路的與時俱進。

  關鍵詞二:創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農民的共同富裕,不能僅僅強調堅持集體經濟所有制,而是要創新集體經濟運行機制,以更好地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確保農民受益。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內,集體經濟都將兼具提高農民收入和承擔部分農村社區公共服務和公共福利職能的雙重功能。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集體經濟必須順應新時代的新要求,創新改革,構建起產權清晰、治理有效的運行機制,以更好地應對和參與市場競爭,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激活主體、激活要素,從而更好地確保農民走共同富裕之路。

  關鍵詞三:競爭力。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不能一味靠保護和補貼,而是要通過不斷提高農業競爭力來加以實現。我國是人地關係極為緊張的國家,耕地資源極其有限。即便是在實現高度城鎮化之後,我國人均經營的耕地面積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農地經營規模相比,仍將屬於小規模經營。因此,我國農業競爭力的提高不能試圖簡單依靠擴大農地規模來實現,而要全面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等,加快構建一個綜合性的、有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關鍵詞四:協調。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實現和諧共生和綠色發展,不能僅僅停留在理念和口號上,而要協調好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之間可能存在的矛盾、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之間可能存在的衝突。因此,建立和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非常重要,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增加農業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關鍵詞五:傳承。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鄉村文化的興盛,不能僅僅強調現代性,而且要高度注重傳統文明的傳承。在收入水平顯著提升,基礎設施和社會福利建設取得巨大成效之後,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國是具有悠久文化歷史和優秀文化傳統的國家。我國鄉村存留有幾千年優秀農耕文明的基因,這是鄉村文化建設的寶貴財富,必須保護好、挖掘好、利用好,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落實與弘揚優秀中華文明結合起來。

  關鍵詞六:「三治」結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中國特色的鄉村治理不能僅僅依靠法治,而是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城市與鄉村各有特點,城鄉融合不是消滅而是要體現城鄉差異性的特色,要把多樣性統一起來,和諧起來,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發揮鄉村的自治功能,實現鄉村的自主發展、差異化發展,實現「和而不同」的城鄉融合發展。中國的鄉村治理還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養分的充分吸收,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國鄉村治理的獨特之處,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因此,只有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才能實現鄉村善治。

  關鍵詞七:可持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精準脫貧不能簡單看短期內的脫貧效果,更要看脫貧成果的可持續性。目前,各地精準脫貧攻堅戰如火如荼、成效顯著,每年都有千萬以上的貧困農戶脫貧,部分貧困縣已經摘帽。但是也應注意到,有部分地方的扶貧工作存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滿足於短期內提高貧困戶的收入,沒有建立起貧困戶穩定脫貧的增收機制;有部分貧困戶存有「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改善自身生活狀況的內在動力。這兩種狀況都不利於脫貧成果的可持續性。脫貧攻堅戰要特別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要幫助貧困人口樹立自主發展意識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激發貧困人口的內生發展動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可持續的脫貧成果。

  這七個關鍵詞為新時代「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包含了大量需要開展的工作。接下來,我們要繼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作者: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林萬龍)

相關焦點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周其森: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四個著力點
    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部署,這是黨中央著眼於推進「四化同步」、城鄉一體化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升億萬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實現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把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就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化。目前,我國農業發展方式仍比較粗放,傳統農業基本還是靠天吃飯。
  •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彰顯鄉村振興...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軸,進一步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完善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為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了制度發展方向,對新時代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 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意義——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提出許多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重大思想觀點,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
  • [理上網來]國防大學王強: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創造新輝煌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進黨和國家事業提供了基本遵循,指引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創造新輝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於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美國專家:中國的發展成就得益於有一個強...
    外界對這次大會最關注的,無疑是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的那句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實踐的基礎上又一次豐富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時也印證了中國發展模式的有效性。我認為,在經濟發展和物質領域,「中國模式」是中國選擇的一條正確的道路。例如,穿越山川湖海的高速公路與鐵路實現了中國城市與鄉村的互聯互通。
  • 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意義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幟,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和21世紀馬克思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行動指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集中反映了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理論成果,提出許多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重大思想觀點,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理論創新成果。
  • 以「雲養羊」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我在青海有隻羊」是因地制宜,在立足特色上下功夫的項目。一方產業富一方人。海南州抓住了資源優勢和生態資源,創造綜合效益,助力群眾增收致富。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沒有產業,就沒有鄉村振興。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鄉村振興「三步走」戰略如何實施
    作者:王亞華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繼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又立足當前、面向長遠,就如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了具體部署。實施好鄉村振興的第二步戰略,關鍵要在已經確立的制度框架下堅持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充分運用好15年的時間,系統解決城鄉關係的重塑、集體經濟的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銜接、生態宜居村莊的發展、鄉村文化的重振、鄉村治理體系的健全等重大問題。第一,全面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重塑城鄉關係。
  • 韓長賦: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局,針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和「三農」發展突出短板,作出的戰略部署,為新階段「三農」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要深刻領會、全面貫徹,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在進一步打牢夯實農業基礎的同時,把更多精力更多資源投向農村,促進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推進、全面發展。
  • 國史講堂:三大維度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世界意義
    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指導,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網聯合推出「國史講堂」系列理論視頻,梳理70年來新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和歷史經驗,闡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歷史和現實意義,敬請關注。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李侃如:中美關係是全球穩定繁榮的關鍵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李侃如:中美關係是全球穩定繁榮的關鍵 原標題:
  • 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他強調,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立足基本國情,遵循教育規律,堅持改革創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開發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為工作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 【大家談】鄉村振興從「人」開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這一論斷立足我國「大國小農」的基本國情農情,深刻把握我國城鄉發展規律,科學回答了鄉村振興走什麼道路、怎樣走好這條道路的重大問題,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鄉村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為書寫好新時代「三農」新篇章指明了正確道路。
  •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十四條基本方略貫徹落實中的「五個關鍵...
    這個新時代就是十九大報告當中講的,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這個交匯期,我們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貫徹十四條基本方略,當務之急也是要完成全面小康社會主義的建設,而且要堅決地消除國家的貧困人口,保證每一個都要進入我們的小康社會。
  •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王晉:當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捍衛者
    王晉:十九大提出的是戰略目標、明確的是戰略安排、作出的是戰略部署。我們貫徹十九大精神,也要強化戰略思維,要從檢察事業長遠發展來謀劃,當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捍衛者。比如,政治建檢。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強調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
  •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這是黨的十九大的重大歷史貢獻,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  學習新思想,領悟新思想,踐行新思想。
  • 【中心刊物】李慎明:正確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這五個語彙的科學內涵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九大報告  「四個自信」《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特別是第三卷中多次出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這五個十分重要的政治與理論概念。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框架
    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前,本人曾提出了一個看法: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所提出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已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的理論形態。其理由是在這些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包含著一系列新範疇、新觀點,並蘊含著嚴密的理論新邏輯。[1]在黨的十九大,對這些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又增添了新的思想內容,並把其概括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十九大·理論新視野】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
    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出堅定步伐,推動黨的建設取得顯著進展,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緊緊圍繞這個新的歷史起點,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來看待這一科學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和動力源泉,看待這一科學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飛躍。
  • 【十九大 理論新視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做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政治論斷,準確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長期建設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黨和國家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準確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全方位、開創性成就和深層次、根本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