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風送雁到鄱陽

2020-12-20 湖南24小時

11月18日,鴻雁在鄱陽湖自由飛翔。周自然 攝

鳥入鄱陽,龍歸大海。11月18日,2020全球候鳥跟蹤守護行動組按照候鳥飛翔軌跡,一路南下,來到鄱陽湖。

8時許,記者進入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眼望去,湛藍湖水與蔚藍天空渾然一體,時有大雁排成「一」字從頭頂遙遙飛過。

大家沿簡易公路深入溼地,最後到達南昌市新建區南磯鄉南邊村。由湖南環保志願者周自然設立的2號護鳥標誌,就立在村頭一棵烏桕樹下。

2013年3月,清華大學等單位專家為3隻豆雁安裝衛星跟蹤器,以此了解豆雁遷飛時間和路線。3天後,兩隻豆雁失去信號,只有一隻頑強北遷,周自然將其取名為「黑豆」。「黑豆」從鄱陽湖北遷,經巢湖、黃河三角洲到達山海關,卻在山海關失聯。

一直關注「黑豆」行蹤的網友,發起尋找「黑豆」行動。但當志願者在秦皇島市山海關區孟姜鎮望夫石村找到「黑豆」時,它已遇難。

跟蹤雖然失敗,但志願者一路溫情跟隨「黑豆」、不離不棄,引發民間新一輪護鳥熱潮。志願者在「黑豆」放飛地設立2號護鳥標誌,以此喚起更多的人保護候鳥。

豆雁的故鄉在北極,但它們在南方越冬的主要棲息地是洞庭湖和鄱陽湖。豆雁也是近年來在洞庭湖過冬候鳥的優勢物種。因此,豆雁在遷徙途中,各個落腳點的生態環境一直備受嶽陽環保志願者關注。

10時許,記者看到南邊村羅細仁大爺帶狗沿堤散步,便問他:「這裡鳥多嗎?」

「大雁多,天鵝也多。」

「你們打大雁嗎?」

「不打。犯法的!」羅大爺聲調一下提高不少,「不準捕魚,不準捉大雁,大雁的命很金貴的。」

羅大爺告訴記者,南磯溼地的大雁特別精明。「知道沒人害它們,人走近了拿秸稈晃,它們都不飛走。」羅大爺的言語中透著莫名的自豪,「要保護鳥!沒有鳥,人也不能生存。」

這一邊,記者正為南磯大雁的聰慧和幸運感到高興,另一邊,前往鄱陽湖五星白鶴小區的王欖華、嚴欽海、高朔等攝影家已開始分享剛拍到的白鶴照片。

五星白鶴小區與鄱陽湖僅一堤之隔,是當地誌願者周海燕等人為解決白鶴食物短缺問題建立的「人工食塘」。今年,鄱陽湖水位居高不下,來此地越冬的2000多隻白鶴先後被小區擴種的1045畝田藕吸引,紛紛來此覓食。周海燕稱,按相關數據,全球目前約有5000隻白鶴,近一半到了她的藕田。

記者在白鶴小區看到,與周邊農家保持著安全距離的藕田裡,棲息著上千隻白鶴。連綿不絕的鶴鳴聲、展翅高飛的鶴影,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黃山歸來不看山。看過鄱陽湖的白鶴,可以不用去別處看了。」嚴欽海感嘆。

當日好消息不斷。12時56分,一大早便在鄱陽湖深處尋找白鶴「吉姆」的鳥類專家周海翔教授報來喜訊:「吉姆」找到了!

「吉姆」是2017年10月27日在吉林莫莫格溼地被救護康復後,佩戴跟蹤器放飛的白鶴,也是國際鶴類基金會原主席吉姆生前參與放飛的最後一隻白鶴。自今年南遷以來,它三番五次跟苦苦尋找它的周海翔「捉迷藏」。

追蹤1500餘公裡後,周海翔夫婦、光明日報記者徐譚在鄱陽湖區徒步往返10公裡,根據衛星跟蹤器信號,在蘆葦叢中潛行數小時,終於成功接近「吉姆」,完整拍到了它佩戴的腳環和跟蹤器,還有它餵食幼鳥的畫面。

「這隻白鶴放飛以後,經歷了3年遷徙。我們首次拿到清晰的影像,拍到它們一家三口的生活視頻。」周海翔長籲一口氣。

來源:湖南日報

編輯:楊雁霞

【來源:湖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姜夔在鄱陽(文 姜清水)
    從此語中可以看出,姜夔從出生到漢陽去之前,在鄱陽生活有十年左右。「孩幼」兩字,一般理解姜夔十歲左右,姜夔的出生之年,學者們也是以此兩字為主要證據推斷出來的。「女須因嫁蔫」語,說明其姐這時期已嫁漢陽,又據姜夔《浣溪沙》詞序中「予女須家沔之山陽,左白湖,右雲夢」句,知其姐嫁漢陽縣山陽村。
  • 範曉波:去鄱陽,回鄱陽
    有一年春節帶了很多回南昌,我像老鼠吃存糧,一直吃到天熱,家領導把它們丟進垃圾桶,說:別再吃了,早就放壞了。我平常不吃油條,吃稀飯時偶爾會思念油條包麻餈,這種把油條的酥脆和麻餈的軟糯融為一體互相調劑的早點,也體現了鄱陽人對美食文化的獨特領悟。舌頭的記憶如此頑固,不管離開鄱陽多久,我最喜歡的食物主要就這些,鮮有新歡。
  • 景德鎮的教育不如鄱陽?家長說:鄱陽的教育成本高,產出高
    比如,在景德鎮讀書,費用相對來說要比鄱陽便宜許多。景德鎮初中報名費幾百元,需要回家吃飯,回家午休,早晚自習時間也沒有鄱陽的時間長。從這方面說,鄱陽的投入人力物力財力要比景德鎮大許多,這或許是景德鎮市教育連續多年不如鄱陽的原因,鄱陽最近幾年考上清華北大的人數多於景德鎮。
  • 地送風好還是頂送風好?
    新風系統安裝到底採用地送風與頂送風哪種方式會比較好呢?今天我們就站在科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一般新風安裝方式分為地送頂回,頂送頂回,頂送地回。下面我們來分別分析一下。1.1、首先我們從空氣原理來分析。
  • 雁點青天字一行。
    故古詩云:「帶霜南去雁,夜好宿汀沙」(唐杜牧《聞雁》);「江涵秋影雁初飛」(杜牧《九日齊山登高》);「煙秋雁早鳴」(唐許渾《陪王尚書泛舟蓮池》)。一到來年春天,它便歸心似箭,日夜兼程飛向北方的故鄉。「春寒雁到遲」(唐崔塗《江上懷翠徽寺空上人》);「萬裡人南去,三春雁北飛」(唐韋承慶《南中詠雁》)。古人很早就觀察到了它南來北往嚴格遵守時令變化的規律。
  • 「詩詞鑑賞」風翻白浪花千片 雁點青天字一行
    雁是中國古詩中吟詠較多的物象之一。《詩經》裡有:「鴻雁於飛,肅肅其羽。」雁為候鳥之一,秋涼之後往南飛,春暖時節向北歸,《呂氏春秋》便有「季秋之月」「候雁來」,「孟春之月」「候雁北」的說法。雁在飛時,或排成「人」字形,所謂「結伴多依水,將書只寫人」(明代雷思霈《雁至》);或排成「一」字形,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風翻自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吳融有「數聲飄去和秋色,一字橫來背晚暉」。
  • 「飛花令」——雁,36句含「雁」的古詩詞名句彙編
    所以雁便成為古詩詞中的高頻詞,尤其是離思類詩詞。本文認真閱讀會有點傷感,調整好情緒。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李白《蘇武》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趙嘏《長安晚秋/秋望/秋夕》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 航拍鄱陽1井 ! 鄱陽非常規油氣勘探日夜施工,現場震撼~
    10月10日下午,記者在饒埠鎮天堂村看到,南鄱陽盆地東區頁巖油氣資源調查評價項目鄱陽1井正在有序施工——高高的井架屹立空中,四周布滿了活動板房,現場機器轟鳴……截至10月10日下午,鄱陽1井已下鑽407米,處於二開階段。
  • 鄱陽中學加西亞圖書館隆重開館!
    ,鄱陽中學學生代表。鄱陽中學加西亞圖書館,由鄱陽中學九一屆校友吳滿懷先生捐資600萬元興建,圖書館建築面積3150平方米,於2016年8月交付使用。無錫恆尚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創始人周興昌以個人名義定向捐助鄱陽中學300萬元,其中200萬元用於添置加西亞圖書館圖書。2020年4月實際購買圖書126207冊,所有圖書的編錄現已全部完成。
  • 雁不過衡陽
    然而,眾多的詠雁詩詞都與衡陽有關,相傳北雁南飛,到湖南衡山的回雁峰,感覺氣溫暖和,在此棲息越冬,來年開春後再北歸,所以有「雁不過衡陽」之說。懷才不遇的李白自喻閨中怨婦,感嘆「舉頭忽見衡陽雁,千聲萬字情何限。叵耐薄情夫,一行書也無」。秋雁打從作客北地的丈夫那邊飛來,因此見雁思人。但是,雁能傳書,他為什麼不託大雁捎個信來呢?杜甫自768 年正月帶著全家離開四川,在湖北、湖南漂泊了兩年多,到了衡州時,寫下《歸雁二首》:「萬裡衡陽雁,今年又北歸。」對衡陽雁北飛寄予無限牽掛,詩人借雁抒發難以排遣的愁緒鄉思。「莫道薊門書信少,雁飛猶得到衡陽。」
  • 鄱陽民間故事 | 時光長河裡,讀一段傳奇的非遺故事
    鄱陽民間故事1摘 要鄱陽民間故事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是由無數代鄱陽人收集和整理而成的,也是鄱陽勞動人民集體和智慧的結晶。她融入在誰也數不清的漁鼓、漁歌中;她雋刻在千年古鎮的磚頭和瓦片上;飄蕩在饒河兩岸和瓦屑壩裡。
  • 山頭晚色霞千片,天上秋聲雁一行
    不覺頭顱添白髮,葉丹又到閉窗時。 秋雨 作者/金永波 金風送爽拂群巒,霜染山林楓葉丹。 七月連霖頻降水,一場秋雨一場寒。
  • 本報助學直通車開進鄱陽(圖)
    每一年,本報助學活動直通車都會開進我省多個地區,鄱陽縣是必到之地。  今年,本報利群陽光助學行動在往年的基礎上,首次啟動「1+1助學志願者」活動,「1」是自強不息的貧窮學子,另外一個「1」是企業、是媒體、是個人,是你也是我匯聚的力量——希望更多奉獻愛心的個人、企業、社會團體加入這一行動,與貧困學子結對1+1,讓更多需要資助的孩子實現他們的夢想。
  • 盛傳寡婦年「買平安」 江西鄱陽現銀手鐲搶購熱
    最近一段時間,一股「滿城盡戴銀手鐲」的風氣在鄱陽掀起。無論是襁褓中的女嬰,還是豆蔻少女、中年婦女,人人手腕上都戴著一個個精緻的銀鐲子。銀手鐲火了,最開心的是商家——原來一個月都賣不掉幾個,現在每天能銷售100多個。  至於為何會有母親要給女兒送銀手鐲的說法,很多當地人解釋不出個所以然,卻依然盲目跟風。
  • 鄱陽!愛心匯聚,共渡難關!
    鄱陽教師自發募捐7月14日至15日,我縣教師自發組織微信募捐活動,短短半日內便捐款10000餘元,購買了手套、棉襪、花露水、蚊香等生活用品和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防暑藥品,先後送往奮戰在鄱陽鎮朱家橋村和珠湖聯圩圩堤上的人民子弟兵手中
  • 景德鎮的樂平中學和上饒的鄱陽一中,哪個更優秀?
    景德鎮的樂平中學和上饒的鄱陽一中,都是贛東北的知名高中,都是省級重點高中。兩所高中的生源規模相近,那麼樂平中學和鄱陽一中,哪個更優秀?樂平中學的程文欣理科考出了702分的好成績,是景德鎮2020年高考的理科狀元,程文欣全省理科排名第二。筆者注意到,相較於2019年高考,2020年樂平中學迎來了多項豐收:第一,600分以上的今年有253人(文科139人、理科14人),相比2019年的91人高分有了飛躍;第二,2019年,樂平中學僅僅摘得景德鎮市的文科狀元,而2020年,樂平中學摘得景德鎮市文理科狀元。
  • 探尋古詩中的「衡陽雁」
    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詩人在遠離故園之際,恨自己居於遠在衡陽以南的郴陽,而無法獲得鴻雁傳書的便利,上闋寫寒夜夢醒,下闋就夢斷寫異鄉飄泊的孤獨幽怨。詞尾真實地寫出作者身在貶所,舉目無親,孤寂難耐的況味。 徵雁回家,安放心靈 一次次離開,一次次回歸,「衡陽雁」猶如漂泊的遊子,被賦予了留戀故園的形象。
  • 鄱陽公辦學校都這麼幹,民辦學校估計要倒閉,家長:也是被逼的!
    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少生源進入到民辦學校,是家長傻嗎?顯然不是。教育質量好的學校,往往不差生源,不管是公辦還是民辦。現實是,在鄱陽的教育領域是公退民進,不少公辦學校陷入師資力量薄弱,生源少,老師積極性不高,家長信心不足的困境之中。不少家長,再怎麼艱難,也要把子女放到收費高的民辦學校,這種現象,折射出公辦教育的尷尬,一方面是國家投入大,一方面生源少。
  • 鄱陽 鄱湖畔一顆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
    白鷺唱晚頌鄱陽。2008年3月8日, 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全世界人民宣布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後,讓鄱陽150萬人民倍感歡欣、備受鼓舞。鄱陽縣委、縣政府敏銳地意識到巨大的發展機遇已經來臨,鄱陽湖發展的嶄新時代已經來臨。該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積極策應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努力在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過程中爭當「先行區、示範區和快速崛起區」。
  • 鄱陽教育:中考成績300分以下的,建議上職業高中!
    標題:鄱陽教育:中考成績低於300分,建議上職業高中!近段時間,我們鄱陽有不少家長找關係到景德鎮或者鄱陽等地上學,如果中考成績低於300分,真的不用去花那個錢。我們應該注意到,鄱陽學習成績不好的小孩,其實語言表達能力、肢體語言、體能等方面有優勢。不能發現子女的強項,因材施教,那麼讀書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事情,很有可能會害了他。不同學校的人才培養方式不同,特別是300分以下的孩子,他們也許能適應職業課程。一個國家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考不上重點高中、重點大學,並不是孩子不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