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尚書●大禹謨》中記載了大舜帝在禪讓帝位給大禹的時候,告誡大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的思想認識總是有局限性的;總是很容易犯錯誤的;很多人走到錯誤的路線上去卻還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很正確。符合道的思想方法是非常神奇的,總能使人成功、安全、順利。只有認真地、虛心地去體察、認識客觀規律,嚴格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獲得神奇的成功。在萬物的運動變化發展的動態之中處理事情,要嚴格地、真誠地執守中庸的(也就是最合理的、剛好的)方法。這樣,才能處理好政務、治理好國家。
「人心惟危」的「危」,指的是人的思想認識總是有局限性的;總是很容易犯錯誤的;很多人走到錯誤的路線上去卻還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很正確。比如人總是有「趨利避害」之心。但有很多人雖然也想「趨利避害」,因為思想(也就是人心)錯誤,結果卻是「趨害避利」。如在酒桌上大吃大喝,大多數人都以為是有利於自己的事,但更多的人都是因這這個傷害了身體。又如:吃苦、勞動、謙虛、自力自強……很多人都以為對自己是有害的;別人的讚美、阿諛、奉承、顯擺、奢侈……很多人都以為是最有利於自己。
「道心惟微」中的「微」,指的是微妙、奇妙。指的是看不見、摸不著、也無法準確表達的,卻又總能使人成功的「客觀規律」。如:謙虛卻能使人進步;驕傲反而會使人落;吃虧是福;禍福相依;大智若愚;對孩子打是親、罵是愛、寵是害……這是多麼奇怪,又是多麼微妙的道理啊!符合道的思想方法是非常神奇的,總能使人成功、安全、順利。《道德經 •二十一章》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道德經 •十四章》說:「博之不得,名曰微」
「惟精惟一」中的「一」,指的就是「道」;就是世界萬物的運行規律;就是真理,絕對真理。「惟精惟一」中的「精」,本義是「擇米」;也就是去認識真理,按真理辦事;就是做每一件事都要精心地、謹慎地去選擇(論證)計劃、方案和工作方法;力爭避免錯誤。只有認真地、虛心地去體察、認識客觀規律,嚴格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獲得神奇的成功。
「允執厥中」:允,真誠、誠信。執,抓住,守住。厥,其。中,中間的剛好的狀態,中庸狀態;不過分、不過度(過了就錯了)。在萬物的運動變化發展的動態之中處理事情,要嚴格地、真誠地執守中庸的(也就是最合理的)方法。在《中庸》中也有:「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