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2021-02-08 蔡老師講國學

在《尚書●大禹謨》中記載了大舜帝在禪讓帝位給大禹的時候,告誡大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的思想認識總是有局限性的;總是很容易犯錯誤的;很多人走到錯誤的路線上去卻還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很正確。符合道的思想方法是非常神奇的,總能使人成功、安全、順利。只有認真地、虛心地去體察、認識客觀規律,嚴格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獲得神奇的成功。在萬物的運動變化發展的動態之中處理事情,要嚴格地、真誠地執守中庸的(也就是最合理的、剛好的)方法。這樣,才能處理好政務、治理好國家。

「人心惟危」的「危」,指的是人的思想認識總是有局限性的;總是很容易犯錯誤的;很多人走到錯誤的路線上去卻還不知道,還以為自己很正確。比如人總是有「趨利避害」之心。但有很多人雖然也想「趨利避害」,因為思想(也就是人心)錯誤,結果卻是「趨害避利」。如在酒桌上大吃大喝,大多數人都以為是有利於自己的事,但更多的人都是因這這個傷害了身體。又如:吃苦、勞動、謙虛、自力自強……很多人都以為對自己是有害的;別人的讚美、阿諛、奉承、顯擺、奢侈……很多人都以為是最有利於自己。

「道心惟微」中的「微」,指的是微妙、奇妙。指的是看不見、摸不著、也無法準確表達的,卻又總能使人成功的「客觀規律」。如:謙虛卻能使人進步;驕傲反而會使人落;吃虧是福;禍福相依;大智若愚;對孩子打是親、罵是愛、寵是害……這是多麼奇怪,又是多麼微妙的道理啊!符合道的思想方法是非常神奇的,總能使人成功、安全、順利。《道德經 •二十一章》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中有信」。《道德經 •十四章》說:「博之不得,名曰微」

「惟精惟一」中的「一」,指的就是「道」;就是世界萬物的運行規律;就是真理,絕對真理。「惟精惟一」中的「精」,本義是「擇米」;也就是去認識真理,按真理辦事;就是做每一件事都要精心地、謹慎地去選擇(論證)計劃、方案和工作方法;力爭避免錯誤。只有認真地、虛心地去體察、認識客觀規律,嚴格按客觀規律辦事,才能獲得神奇的成功。

「允執厥中」:允,真誠、誠信。執,抓住,守住。厥,其。中,中間的剛好的狀態,中庸狀態;不過分、不過度(過了就錯了)。在萬物的運動變化發展的動態之中處理事情,要嚴格地、真誠地執守中庸的(也就是最合理的)方法。在《中庸》中也有:「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相關焦點

  • 《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尚書·大禹謨》中:舜帝告誡大禹說,人心是危險難測的,道心是幽微難明的,只有自己一心一意,精誠懇切的秉行中正之道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中國文化的重點,也是生命科學和認知科學的中心,有十六個字說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是中國文化的中心。你們講儒家也好,什麼也好,就是這裡開始的。所以孔孟思想、老莊思想,統統從上古這裡開始來的。 「人心惟危」,人的心理、人的思想最可怕了,後天的人心是很可怕的。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歷史上有根據的記載,是在《尚書·大禹謨》上,其中有舜傳給大禹的十六個字:「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在一兩千年之後,到了唐宋的階段,就有所謂的「傳心法要」;這是佛學進入中國之前的一千多年,儒道兩家還沒有分開時的思想。當時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是因為得道;那時所謂道的中心,就是「心法」。
  • 中華道統: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尚書·虞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個字便是儒學乃至中國文化傳統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古文《尚書·大禹謨》中有所記載,《荀子·解蔽篇》中也有類似的引注,稱:「《道經》曰:『人心之危.道心之傲。』
  • 國學知識 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洚水儆予,成允成功,惟汝賢;克勤於邦,克儉於家,不自滿假,惟汝賢。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天之歷數在汝躬,汝終陟元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可愛非君?可畏非民?眾非元後何戴?後非眾罔與守邦。欽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願。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惟口出好興戎,朕言不再。」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到底什麼意思?
    《尚書》大舜帝在禪讓帝位給大禹的時候告誡大禹,「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原標題: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平凡孕育偉大,勞動創造世界。提到工匠精神,不少人會聯想到瑞士鐘錶、德國汽車。再看古老東方,從四大發明到萬裡長城,再到景德鎮陶瓷,自古我國就不缺少「工匠基因」。新中國成立後,「兩彈一星」和載人航天事業湧現出一大批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模範。   何為工匠精神?
  • 惟精惟一 允執厥中
    附:發言稿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它出自《尚書﹒大禹謨》,意思是言行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個字便是儒學乃至中國文化傳統中著名的「十六字心傳」。
  • 「王道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上)
    虞舜在傳位給大禹時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是說,人之心相變動不居,大道之體幽微難測,要格物思辨以把握道法之精髓,正己之心以合乎大道之旨要,心懷至誠,執道而行,以其得乎大道之中。世人千萬萬 心相各不同「人心惟危」,是說人之心相變動不居。
  •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心一念之肆或危,善一思之求或安
    漢語成語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具有深刻的人生價值觀和方法論意義,體現了人生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成語「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本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尚書·大禹謨》)從人生價值觀上言,既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就要「惟精惟一」,而做到「允執厥中」。「允執厥中」,就是心不離於道,樂善不倦,非有一念之放肆而危。
  • 王陽明: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所以,王陽明提出了應對之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就是精一的由來,也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想要成功,就必須學會精一,學會專注。不只是要管住自己的心,還要讓自己的行動和想法保持一致,理論和實踐的專注,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 女寶寶名:10個活潑可愛的《尚書》女寶寶名,冷門且好聽
    一、《尚書》中活潑可愛的女寶寶名  1. 萬靈  出自《尚書·周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臨簡  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臨下以簡,御眾以寬;罰弗及嗣,賞延於世。 解釋:對下邊的要求簡明扼要,治理民眾非常寬大;刑罰不牽連子女,而獎賞卻延及後世。  3. 乃羲  出自《尚書·虞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 必知《尚書》名句30個,小到做人,大到治國,句句經典,智慧滿滿
    我們知道,流行中國封建時代兩千多年的儒家經典文化,集中體現在「四書五經」中,其中「四書」指的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指的是《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尚書》又稱《書》或《書經》,是中國漢民族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歷史文獻,內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員或賞賜諸侯時發布的政令。其思想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其一,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 正解《尚書》中的一句名言,為人處世與安邦治國之道盡在其中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十六個字出自《尚書虞書大禹謨》,是廣為流傳的名言。《尚書》是一部追述先秦事跡著作的彙編,研究上古夏商周三代歷史的重要典籍,同時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與思想內涵。這句話出自帝舜禪位給大禹(按《竹書紀年》,「禪讓制」為虛構)之時所言,被儒學奉為至理名言,還被後世認為是中國文化傳統的「十六字心傳」。在思想文化領域,不論道、法、儒、墨,「十六字心傳」都是具有普世意義的。但是先秦的文字涵義與現代漢語具有很大的區別,所以解讀闡釋先秦文字切忌望文生義。只有準確解讀文字的古義,才能使十六個字的本義展現出來的。
  • 源自《尚書》的35個成語——值得收藏!
    《尚書》又叫《書》,四書五經之一,相傳是由孔子編訂,將上古時期的堯舜禹時代一直到春秋秦穆公時期的各種文獻資料彙編在一起,是我們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共一百篇,是後人了解上古文化的寶貴資料。這部書命運多牟,歷經秦始皇焚書坑儒、西晉永嘉年間戰亂,幾經流失,殘缺不全,一直未能完整再現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