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這一句話喊出了人類永不服輸的精神,特別鼓舞人的戰鬥意志。但古人又說「樂天知命」,似乎又有點聽天由命的意味。中國人真是個複雜的結合體,幾千年的文化基因,隱藏在我們的靈魂深處。怎麼看待「我」和「天」的關係,還得從代表傳統文化的儒釋道三家中去尋找。
儒家的傳統,便是知「天命」。凡事有個老天爺在主宰。既然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那什麼事都不做了嗎?不是的。儒家說,要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儒家老祖宗孔子,便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一個人。這種風格被後世儒家所繼承。像孟子以仁義學說去遊說眼中只有利益的魏王和齊王。孟老夫子當然知道對方不會接受他那一套,只是要儘自己的努力,去做一番事業。至於結果如何,那便要看天意了。
如果認為儒家逆天命而為,內心一定非常痛苦,那你就想錯了。相反,在這過程中,儒士們是快樂的,秘訣就在於儒家提倡的「正心」、「誠意」。正心誠意地做事情,享受當下這個過程,而無需過多地去想像結果。
「古今第一完人」曾國藩曾和幕僚趙烈文聊天。曾國藩憂心地說,「現在京城中情況很不好,民窮財盡,這個國家怕是會有什麼變故。」趙烈文明確地說,「大清朝怕是撐不過五十年了。」趙烈文還給出了判斷的理由以及時局演變的路線。後來中國形勢的發展,果然與趙烈文當時預估的幾乎一模一樣。曾國藩當然也知道大清必亡,但他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為這個國家盡心盡力,發展湘軍、推動洋務運動等等,都對後來的局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曾國藩說,「既往不戀,當下不雜,未來不迎。」不要沉迷在對過去的留戀之中,也不要幻想未來的美好,一心一意做好當下的事情。把握每一個當下,未來才會有無限的可能。「我命」在將來才有更多的選擇機會。有選擇,才能不「由天」;沒選擇,只有天曉得。
佛教講人生皆苦、四大皆空,一切都是因果報應。佛家特別講「因果」。禪宗高僧百丈懷海大師為人講禪,每次都有一個虔誠的老人認真聽法。有一天百丈大師講法完畢,眾人散去,只有那位老人還在堂上發呆。百丈大師問他還有什麼問題,那個老人說,「大師,我原來在這個山上修行五百年,頗有些成就。有天一個學道的人問我說,『像您這種大修行人,也會落入因果嗎?』我回答說,『不落因果。』結果墮為野狐之身。請大師教我!」百丈禪師嚴肅地說,「你問!」這老人就問:「大修行人會落入因果中嗎?」百丈禪師威嚴地回答:「不昧因果!」老人聽到這個回答之後大徹大悟。
大修行有大道行的人都在因果循環之中,因而一個人的命,不僅由不得自己,可能在三生三世前都已經註定。怎麼才能掌握命運呢?佛教認為在於「消業」,在於勤修眾善,止息諸惡。
「我命由我不由天」,正是道教提出來的。道教修煉的終極目標,便是肉體成仙。這完全不同於其他宗教的靈魂不滅,死後上天堂之類的說辭。道教的目標,實踐性太強,反而容易證偽。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歷代道士都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努力。早期的道士們努力的方向都在煉出金丹,有名的張天師、葛洪、陶弘景等都是煉丹大家。
煉外丹實在是勞心勞力又很危險的活,在唐宋之後,道士們轉而修煉內丹。傳說中八仙之二的鐘離權、呂洞賓,全真教的王重陽,南宗祖師張紫陽等,都是鑽研內丹修煉的。據說內丹修煉九轉之後,便功德圓滿,形與道合。這時就可以飛行自如,衝舉升仙了。道教認為「我命由我不由天」,因此道士們不斷地折騰。這一折騰可不得了,火藥、冶煉學、探礦學、導引術、中藥甚至豆腐紛紛被道士們發明、發展或改進。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和道教有解不開的聯繫。道士們在追求「我命在我,不在天地」的過程中,發現了人身很多的奧秘。
古話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無法選擇自己的容貌,但通過努力,是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的。真正「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關鍵,在於過好每一個當下。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每一個過程做正確了,結果自然是正確的。做好當下的點點滴滴,經過時間的複利迭加,收穫的將是一片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