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養豬行業來說,2018年是跌宕起伏的一年,非洲豬瘟讓中國養豬業遭遇巨大危機,但隨著國內IT巨頭的介入,阿里雲推出「ET大腦」,京東數科將「聲紋識別」技術引入養殖業,2018年也被眾多業內人士稱為「智能養豬元年」。
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如何推進養豬行業的智能化發展?網際網路巨頭和創業公司的布局有何不同?35鬥為您一一解答。
智能養豬風口來臨,解鎖七大應用新場景
2018年8月3日,中國遼寧省瀋陽市確診國內首例非洲豬瘟疫情。從去年10月份開始,受疫情影響,生豬產能明顯下滑,導致豬肉市場供給偏緊,豬肉價格上漲較快。
農業農村部對400個縣定點監測,結果顯示,7月份生豬存欄環比下降9.4%,同比下降32.2%。其中,能繁母豬是決定生豬生產能力的一個關鍵指標,其存欄環比下降8.9%,同比下降31.9%。
9月1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提出要穩定當前生豬生產,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積極帶動中小養豬場(戶)發展。同時,要完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持續加強非洲豬瘟防控,加強生豬產銷監測,完善市場調控機制。
生豬生產科技方面,《意見》要求,加快推進生豬全產業鏈信息化,推廣普及智能養豬裝備,支持養豬場(戶)購置自動飼餵、環境控制、疫病防控等農機裝備,提高生產經營效率。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的不斷成熟,智能養殖的應用場景越發多樣。新技術與豬場生產結合地更廣泛深入,並逐步嘗試替代人工操作,實現智能化自主決策。
智能養豬的主要應用場景可分為以下七類:
個體識別:為每隻豬建立一個唯一的身份證,記錄每頭豬的品種、系譜、體重、運動量、體溫、採食和異常行為等,是豬場實現精準管理的基礎。母豬管理:監測母豬的發情、配種和膘情。飼餵管理:得到每頭豬每天的實際採食量、飲水量,實現精準飼喂。生長曲線:根據每頭豬每天的採食、體重、健康狀況繪製豬只的生長曲線,分析全程料肉比,為生產、經營決策提供參考。疾病防控:豬只疾病監測、免疫提醒、異常提醒、疫病預警。環境控制:結合動物行為,對豬舍內溫度、溼度、通風、採光等多因素的綜合智能控制。轉群管理:豬的整個生產周期內各個生產節點智能分群、轉群,如自動根據豬只體重分群並轉至相應欄位,自動篩選達到出欄標準的育肥豬。
網易、阿里、京東,IT巨頭紛紛布局
2009年,網易成立網易味央,運用成熟的RFID耳標技術實時監測豬的身體狀況、進食量等信息,分析確定豬的位置、行為以及狀態,通過長達300天的精細化餵養,實現品質與口感的提升。
2018年3月,阿里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達成合作,通過人工智慧系統「ET大腦」實現全方位的智能養豬。據阿里雲介紹,到2020年雙方合作的生豬產出或將達到1000萬頭。
「ET大腦」能為每頭豬建立一套檔案,包括豬的品種、日齡、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次、軌跡等。這些數據可用於分析豬的行為特徵、進食特徵、料肉比等,還可以結合聲學特徵和紅外測溫技術,判斷豬是否患病,做出疫情預警,將死亡率降低到3%左右。
2018年11月,京東數科發布了「神農大腦(AI)+神農物聯網設備(IoT)+神農系統(SaaS)」三大模塊的農牧智能養殖解決方案。主要特點是通過「豬臉識別」來觀測與記錄每隻豬的體重、生長、健康情況,自動調節風機、水簾、暖氣等設備,從而智能控制豬舍溫度、溼度,這一解決方案還能實現豬飼料的精準配置,提高配置效率。
2019年5月,京東數科推出疫病預警系統。通過「聲紋識別」技術,機器人能夠識別並分析豬的叫聲和咳嗽聲,對豬進行疾病檢測。一旦判定疑似患病,會立即對信息展開智能分析,迅速形成應對方案,傳達給豬場的獸醫或飼養員。2019年618前夕,京東數科旗下京東農牧與吉林精氣神有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孵化的首批AI養殖豬正式出欄,全渠道聯合上線「AI鮮肉鋪」。
創業公司如何搶佔賽道?
隨著IT巨頭在智能養殖領域的推進,獨創養殖巡檢機器人、飼餵機器人、3D農業級攝像頭等先進設備應用到養殖業,一些創新技術企業也隨之進入高速搶跑階段。
睿畜科技的主要產品包括電子醫生、天蓬系統、智能耳標。電子醫生是全球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生豬精準測溫的可穿戴設備,溫差可以控制在0.13攝氏度以內。系統通過AI算法診斷生豬的健康狀態,同時還可預測最佳受孕時間,為養殖場建立最佳配種模型。
天蓬系統是一套具備AI監控分析功能的系統,硬體裝在天花板的頂棚上,旨在幫助規模化養殖集團管理生豬,解決規模養殖場數豬、測重、行為監測等問題。智能耳標讓每一隻豬都可以擁有真實且唯一的ID,睿畜科技通過AI分析耳標的佩戴真實性,建立起一整套數據溯源系統,幫助保險公司有效核查保險標的,防範虛假承保和理賠。目前,睿畜科技已與溫氏、新希望、天邦、中國人保、中華保險和錦泰保險等企業達成了合作。
小龍潛行主張非接觸式、無應激的理念,發布的兩款智能硬體設備——守望者軌道巡視機器人和愛豬盒子,利用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技術,以欄為單位,完成豬只的測重、測膘、盤點,精準度分別能達到98%、95%、99%。兩款產品形成了一套智能養殖定製化體系,能完美適配多個生豬養殖的應用場景。
通過在豬場上方安裝滑軌,守望者軌道巡視機器人可以在滑軌上按照既定路線巡視,在巡視過程中,設備可對每頭豬的情況以及豬場環境進行實時動態監測,經過累計後即可獲得數據曲線。而愛豬盒子(AIbox)是一個移動智能工作平臺,擁有測重、測膘、錄入、統計、盤點及在線教育等功能。除了這兩款產品,小龍潛行還計劃針對生豬養殖推出其他服務,比如已進入產品化階段的生豬身份識別、個體及環境溫溼度監測、行為監測分析等。
農信互聯提出了「三大體系+兩大模式」的智能防非綜合解決方案。三大體系是控源、智能和保險,兩大模式是智能豬場模式(針對300頭以上母豬的規模豬場)和助養豬場模式(針對300頭以下母豬的豬場或專業的育肥豬場)。
而智能豬場包含三個層次:首先是豬小智,豬小智分為兩個部分—豬小智APP和豬小智後臺。豬小智APP能將豬場內的智能設備連接到一起,讓手機終端實現智能盤豬、智能稱重、智能圍欄、膘情監測、智能查情、智能環控、智能飼餵七大功能,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手機對豬場進行監控和操作,而通過豬小智後臺,工作人員又可以看到整個豬場的監控體系。
第二層是豬聯網,豬聯網強調的是通過數位化養豬來提升養豬效率。豬聯網對豬小智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用數據來指導豬場的生產。第三層是養豬大腦,養豬大腦依託農信雲計算數據中心,可以實現遠程化管豬,讓養豬全程可預警。
中畜智聯推出的保育育肥智能飼餵器——豬哥靚具有易操作、一體化、通用性高、環保四大優勢,其通過自動飼餵溼拌料,記錄採食數據等功能大幅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還縮短了生豬出欄周期,提升了育成率,從而提高養殖效率。中畜智聯後續還計劃構建廠內物聯網,讓豬哥靚成為與豬互動的機器人。
產品上線於去年8月,已斬獲溫氏集團、正大集團、漢世偉集團等「大牌」客戶,截至今年4月,累積營業額達到1200萬。每臺機器可服務45頭生豬,目前已能實現水量自動調節、避免料變質,停水缺料檢測報警,自動補水快速恢復溼拌料、自檢測,顯示故障代碼並報警,記錄單臺機器的飼養數據等功能。
翔創科技是全球第一家利用AI技術來實現牲畜識別的企業,曾為大好河山豬業提供豬臉識別技術,使其成為國內首家應用豬臉識別系統的養豬企業。翔創科技推出的綜合系統包含了23個專利,能夠實現行為異常預警,從而規範飼養環節行為動態實現智能分析,同時自動採集豬只相關數據與雲端大數據進行比對,進而預警統計分析和決策支持。
在畜牧行業,翔創科技的牲畜臉識別技術有四大領先優勢,即基於多特徵融合的牲畜識別技術、適用於各種應用場景的豬牛臉採集技術、高精的牲畜檢測技術和快速的數據融合技術。截至目前,翔創科技與中國人壽、國元保險、中華聯合財產保險等均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影子科技推出的「FPF未來豬場」智能引擎系列產品包括影子智能引擎、FPF系列IOT硬體產品以及手機或Web終端應用,涉及智能環控、精準飼餵、獸醫助手、基因選配四大方面,旨在用系統化網際網路解決方案和配套的智能軟硬體產品,賦能和驅動養豬業全面轉型升級。
其中,「影子智能引擎」是影子科技將養豬產業科學技術和IT網際網路技術緊密結合,利用區塊鏈、AI和基因工程打造的「一籃子」工程,能有效實現動物養殖的選配科學化、營養精準化、管理智能化。
智能養殖是畜牧行業的第三次革命,傳統的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將被精準化的養殖管理體系和經營模式取代,從而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成本,為畜牧業發展帶來更多效益。
參考資料:
1. 《中國智能養豬白皮書(2018)》,農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