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眾多成功校友中,如果說李彥宏是創新創造的代表,俞敏洪是自強不息的代表,那麼「豬肉王子」陳生就是特立獨行的代表。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他曾是意氣風發的北大才子。
如今成為身家百億的豬肉大王。
他是壹號天地創始人、董事長,北大校友陳生。
面對人才浪費的質疑,他說「北大出總理,也可以出賣豬肉的」。
陳生出生於1962年,今年53歲,從房地產「老大」到廣東天地食品集團總裁到「豬肉大王」,再到屠夫學校的校長,陳生在這幾個角色間華麗穿梭,遊刃有餘。
11月16日晚,已將豬肉賣出「北大水平」的陳生再次回到母校北大,交流自己對創業江湖遊戲規則的思考,與自己的師弟師妹們做創業報告演講時直言:養豬賣肉比網際網路更靠譜,傳統行業才是創業的主戰場。陳生就此也開出20萬年薪邀請北大學子加盟「賣豬肉」。
和他一起回來的還有當年同為北大校友的陸步軒,陳生曾總結他和陸步軒這對「賣豬肉組合」:「演員不僅有漂亮的,還有長得不好看的丑角,我們就是北大的丑角。我們沒自殺、沒跳樓、沒出國,我們是正面的。」
前來聽報告的不只是北大學生,還有很多慕名前來的校外學子。他們說:陳生的傳說早已在網際網路世界蔓延,有機會能當面聆聽演講的機會怎會錯過?
北大畢業生小劉此次特意回到北大參加招聘會,「這次來純粹是抱著崇拜的心情來的,我創過一次業,但沒有成功,我想聽聽他的創業經驗。」
那天陳生針對創業發表了長達一個小時的演講。他告訴自己的師弟師妹,創業江湖的真相其實被輿論和投資人掩蓋了。尤其是近年來風起雲湧、讓大學生趨之若鶩的網際網路創業「或許真的沒有那麼美好」。
陳生說,網際網路熱鬧了近20年,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只有三十多家。但中國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非網際網路企業高達1178家。以養豬業為例,一年利潤市場空間高達2800億,而30家網際網路企業2014年盈利才595億元,「哪塊蛋糕大一眼就看出來了。」
陳生認為,如今網際網路創業之所以讓人痴迷,主要是因為投資門檻低、短時間就能成功、成為草根逆襲的實現地,外加上輿論的新聞效應。他告誡自己的師弟師妹「網際網路可能是投資者的天堂,但可能是大多數創業者的墳場。」
演講現場,陳生坦言:「我是從北大出去的,我正在關注網際網路、擁抱網際網路,但創業到底怎麼回事?創業這個江湖的遊戲規則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建議大學生最好不要去湊網際網路創業的熱鬧,先去傳統行業就業,積累幾年經驗,再根據理想做自己想做的。」他直言如果直接去創業,北大學生也幹不過一個個體戶。
「我自認為不是很聰明的人,運氣也不算很好,所以我選擇賣飲料、賣豬肉,因為這裡聰明人少,我有信心能比他們強。但我不會在網際網路領域創業,因為那裡是聰明人扎堆的地方,我認為我比不上他們。」陳生略帶自嘲地說,「在網際網路領域創業,我寧願去買六合彩。但是我做投資的時候,大部分都投給了網際網路企業。但如果要讓我」
「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對於雷軍這句話,陳生有不同的見解。「現在都說網際網路創業是風口,實際上,風來的時候已經沒機會了,真正成功的創業者都是在起風之前做好準備,等風來」。
在他看來,創業一定不能盲目跟風,「熱鬧的地方,機會幾乎就是沒有了,或者概率非常低」。
陳生說,最近他的床頭放著《中國企業家》等好幾本雜誌,封面無一例外都在講馬雲、張近東等網際網路大咖。而他平時聽到有創業者在討論商業計劃,也是圍繞網際網路而來的。這隱約讓陳生覺得現在創業的風向走偏了。
「網際網路領域是一將成名萬骨枯,大家都只看到了出名的那1個,剩下9999具白骨就無人問津了。反過來養豬行業,幾十個人可以出一個養豬人,最多也就是幾十個失敗者。」陳生認為,養豬賣肉比網際網路更靠譜。
他向北大學子提出建議,不要一談創業就想到網際網路,不能全民擠到網際網路,踏踏實實做實業更靠譜。
對於創業者來說,重要的是找到一些安靜的、沒有人關注的地方。無論是最早推向市場的醋飲料,還是細化挖掘出來的土豬市場,無一不是從市場的空白點開始發力,在持續的耕耘中走向了成功。
這也印證了矽谷創投教父彼得·蒂爾所說,創新不是從1到n,而是從0到1。
下面是這次演講的視頻:
來源| 壹課
本轉載係為創投人提供知識支持。我們尊重版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後臺處理,感謝支持!轉載請聯繫後臺。
創業| 模式| 品牌| 營銷
創富邦(chuangfubang2013):這是一個有用的創業、財經圈,我們記錄創業家故事、解剖一手企業案例、分享企業品牌建設密碼。
文案策劃、採訪報導、商務合作,請加邦哥個人QQ號:763004650
ID:chuangfubang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