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悽美的故事非《梁山伯與祝英臺》莫屬。他們之間的愛情,感動著無數人,
尤其是那些嚮往美好愛情的年輕人。
他們從最開始的結合,就已經註定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最後雙雙化蝶為這個悲劇畫上圓滿的句號。
在那個封建的制度之下,他們的結局只能如此,因為那個時候婚姻都要講究個門當戶對。
梁山伯家境貧苦潦倒,而祝英臺家境家財萬貫。這樣一對比,即使他們在相愛,在祝英臺父母的阻擾之下,他們只能發出:為什麼相愛的人,偏偏不能在一起的感嘆。
故事還要從他們兩上學開始。那個時候梁山伯認為只有讀書考上狀元才是他唯一的出路。他便出遠門求學,就想博取個功名改變窮無立錐的家境。
在私塾那幾年,梁山伯刻骨學習,從不敢貪玩。一心一意地陷入知識的海洋之中,久久不能自拔。因為他堅信,他付出的越多,就會離成功越近。
他也知道他現在所做的一切,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他依然堅信厚積薄發的信念。只要平常多下功夫,到了考場才能下筆如有神助。
就在梁山伯追逐夢想的過程當中,一場愛情的萌芽在他的心裏面悄悄生根發芽。因為他遇到了摯愛,這個女孩叫做祝英臺。
世事難料,他們兩人以美好的開頭,不曾想結局卻是出乎意料的悲慘。
祝英臺是大戶人家的小姐,知書達理,小家碧玉。一次偶然的機會,祝英臺與父親提出她要讀書的念頭。起初祝英臺父親用孔子的話:「女子無才便是德」拒絕他她。但是耐不住祝英臺的軟磨硬泡。其父不得已才答應。為了安全起見,讓祝英臺女扮男裝去私塾。
到了私塾之後,祝英臺發現全班只有梁山伯用功讀書,而且還有股拼勁。這種非比尋常的氣質,把祝英臺深深吸引,心深愛慕,久而久之,祝英臺便故意走進梁山伯的世界裡,想與他交往。
梁山伯與祝英臺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天天呆在一起好像有聊不完的共同話題。他們相互鼓勵,相互學習。日子就在這樣的溫馨自在的壞境之下走過。
等到祝英臺感覺時機成熟,便把自己是女兒身的秘密告訴梁山伯。這讓梁山伯大吃一驚,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當祝英臺表露出對梁山伯的感情的時候,梁山伯沒有拒絕,大膽接受。就在他們為了擁有這場美好愛情私定終身的時候。
祝英臺接到父親的通知,不久之後便返回家。令祝英臺接受不了的竟然是他父親已經把許配給馬文才。馬文才生性頑劣,就是因為家財萬貫。祝英臺的父親才把女兒許配與他。
祝英臺堅決不同意,便離家出走,回到私塾將這件事告訴梁山伯,希望梁山伯給他出個主意。
梁山伯就帶著祝英臺回家,希望祝英臺父親成全他們。祝英臺父親注視著梁山伯那股窮酸樣,十分厭惡。但是考慮到女兒已經對他如此如醉。
祝英臺父親提出要求:只要你考上金榜題名,我就答應你做我的東床快婿。
梁山伯信以為真,返回私塾積極備考。
見梁山伯走後,過了三天,祝英臺父親就把祝英臺嫁給馬文才。嫁給一個自個不喜歡的人,祝英臺心裏面何其痛苦,不言而喻。
由於思念梁山伯過度,祝英臺抑鬱而死。
等到梁山伯回來的時候,他受到了欺騙,如見祝英臺也已經去世。梁山伯痛哭流涕不能自已。走到祝英臺的墳前哭死過去,圍觀群眾見狀,感染的無不落淚。
突然祝英臺墳墓之中飛出一隻翩翩起舞的蝴蝶,而梁山伯的遺體同樣化作一隻蝴蝶,兩隻蝴蝶結伴而行。
之所以會發生這場悽美的愛情,歸根結底還是門當戶對的原因。假如說梁山伯的出身比馬文才強一萬倍,這門親事百分之百會成。可惜梁山伯不是,這能怪誰吶。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為他們的故事感到流淚。
現在這個社會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不見有止住的跡象。我們能做到了就是,現在好好積攢麵包,不至於等到愛情來了的時候,將愛情活活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