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聚焦」欄目組是網易科技推出的一檔原創深度報導欄目,第一時間分享一線的商業社會動態,專業的行業剖析和不一樣的網際網路熱點解讀。
出品︱網易科技「聚焦」欄目
文/網易科技管藝雯
繼不斷入駐城市的搖旗吶喊之後,共享單車大戰的硝煙,又瀰漫到了免費的頭上。
繼此前兩周的周末免費騎行試水之後,伴隨著兩會的春風,摩拜、ofo、小藍單車又紛紛祭出了免費騎行一周的大招。
免費,究竟是共享單車快速爭奪用戶的良藥,還是為了迎戰不得不喝下的鴆酒?
免費的春風
摩拜、小藍單車、ofo在春節過後紛紛宣布融資:
2月20日,摩拜單車宣布獲得D輪後新融資,新引入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的股權投資,同時,此前領投摩拜C輪的高瓴資本再次追加投資。自今年1月初至今,摩拜單車累計D輪融資額已超過3億美元;
2月24日, Bluegogo小藍單車宣布獲得4億元人民幣A輪融資,黑洞資本領投、智能星通跟投,估值為10億元人民幣;
3月1日,ofo宣布完成D輪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億元)融資, DST領投,滴滴、中信產業基金、經緯中國、新華聯集團等多家國內外機構跟投,同時,ofo創始人戴威表示,4.5億美元D輪融資只是開始,後續還會有融資公布。
充足的彈藥,讓共享單車的大戰在這個乍暖還寒的春天裡不斷升級,摩拜和ofo的新動態此起彼伏,免費騎行之後,雙方又於2月底先後推出充值返現活動,戰事膠著。
對於ofo和摩拜先後推出的充值返現活動,戴威在接受網易科技等媒體的採訪時表示,這是合理的市場手段,這不會像打車市場領域靠補貼進行競爭,共享單車領域,過於小額的競爭,其實用戶並沒有太大的價格敏感度,用戶會更關注單車的騎行體驗。
而小藍單車CEO李剛則認為,「返現也好、免費騎行也好,其實都是競爭的自然產物。至於是否燒錢,其實共享單車燒錢的地方根本不只於免費、補貼這一點點,隨著運營版圖的不斷擴大、車輛不斷增多,資金更多的方向應該是車輛的投入與改進。」
作為摩拜在1月4日公布的2.15億美元D輪股權融資的領投方,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表示了自己的擔心,「激烈競爭之下,現在有些共享單車已經從付費往免費方面走了,後續會不會倒貼錢讓用戶去騎單車?」
野蠻生長
我們樂見共享單車一些喜人的進展,比如資本的青睞,比如ofo在美國、新加坡兩地目前已經一天產生1000個海外訂單,比如摩拜與百度雲聯合推出智能推薦停車點,讓用戶更方便快捷有序去放車輛。
我們也樂見共享單車成為兩會關注熱議的焦點,成都市率先發布全國首個關於共享單車的發展試行意見,明確共享單車是市場行為,企業是共享單車投放和經營的主體,政府承擔服務、規範監管職責,對蓄意破壞、盜竊共享單車等行為依法查處,構成犯罪的,公安機關追究其刑事責任,並及時向社會公布。
在共享單車快速發展的同時,喧囂也不少,融資疑慮、第三方數據打架、違法佔道停放、人為損壞嚴重。目前的共享單車領域儘管備受關注,但尚處於野蠻生長階段,很多地方都需要精細化運營。
這是網際網路慣有的套路——大量造車進入城市,免費騎行爭奪用戶——在行業的野蠻生長階段,燒錢是佔領用戶心智的最為簡單粗暴的方法,但同時也是最容易複製、最沒有門檻的方法。
但是在這之後,如何深耕、進行精細化運營才是真正考驗這一批創業者智力的時刻;以及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被認為日交易量過千萬且有著無限落地可能的領域,我們真的要好好想一想,它的閉環會怎樣實現?起碼作為一個用戶,我打開小橙車、小黃車、小藍車只在騎行的時刻,打開解鎖,騎完結束,非常碎片化,其餘時間根本不會打開。
馬化騰在上周五北京舉行的長達2小時的記者溝通會上表示,「共享單車這個新事物來得太快了,短短幾個月就迅速成為熱點,整個社會在這方面的適應,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這個領域的競爭正準備進入更白熱化的階段,可能下一步大家會更加關注。」
在經歷了前期融資以及大規模投放後,伴隨著一年中最適合騎行的季節來臨,一場燒錢、營銷大戰也不可避免,受益於此,對於用戶來說,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可能經常會有免費的單車騎行,而對於企業來說,免費,希望只是接下來深耕的戰場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