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為何不將皇位傳給太平公主,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我們都知道一代傳奇女皇武則天,憑藉自己的強大能力登上皇位,可是後來為什麼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女兒太平公主,讓武姓人世世代代傳下皇位,而是又將皇位還給李家呢?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武則天有如此選擇呢?
武則天是君權主義而不是女權主義。在封建社會的秩序中,宗姓制度是維護延續統治的根基所在,對每一代接班都要有這樣的考慮。雖然武則天作為女皇登上了皇位,但她卻不是一個女權主義者,她對傳位還是有以傳給李姓人為基礎的思想,這樣才能實現後世的穩定秩序。其實從本質來講她歸結到底還是李家人,只不過當時武則天的個人權利慾望太大,為坐上皇位不得不剷除李氏人。
傳位給太平公主亂了規矩。武則天對於傳位一事有三個人選可以考慮:李姓男性後裔、武姓男性後裔,然後還有李姓女性後裔也就是太平公主。綜合比較來看呢,若將皇位傳給太平公主,但是太平公主的下一代要給誰呢,肯定是傳給姓薛的後人了,這樣的話傳承就沒有規律,到最後可能都不知道最後王朝是誰家的了。所以以武則天的聰明怎能不考慮這一點,顯然傳給李氏男性後裔才是最正統的選擇。
解決邊境外患戰亂問題。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會遇到邊境衝突的問題,武則天在位時也不例外。當時契丹人入侵,武則天想派出突厥去打,但是突厥提出一個要求就是要以娶太平公主為條件。面對此條件武則天當然不同意。限於當時的情況,武則天只有靠以李顯的名義召集士兵的方式來對抗契丹,隨後李顯即位也是可以確定的事情了。
出於武則天的個人情感因素,她深知女性稱帝道路的艱辛。武則天對太平公主是非常寵愛的,她經歷了政治風雲的變化,知道做女皇的不易,或許出於對自己女兒的愛護,也不希望太平公主再重蹈覆轍吧。
太平公主從小受武皇教導薰陶,本身是很有政治才華和野心的,在其權利頂峰時期可勝過李隆基,七個宰相有五個出自她門下,一半的文臣聽其號令,如果太平成了女皇不一定比李隆基差。若武則天真的想傳位給太平完全可以把她當成繼承人培養,讓她有機會建立功勳。只不過身份尷尬,女流之輩要想登上皇位,在封建社會著實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