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六百」要拆了!70歲的她即將……

2021-01-15 話匣子

作為徐家匯商圈妥妥的「原住民」

魔都著名的「號碼」百貨中的一員

成立於1952年的上海六百

已經快70歲了

今天消息稱,六百將被拆了

自上世紀90年代起,伴隨著地鐵一號線建設,徐家匯商圈以六百為起點,慢慢崛起太平洋百貨、東方商廈、港匯廣場、匯金百貨、美羅城等一系列商業地標。

六百則是最老牌的了

上海六百在相當的長時間裡

稱雄徐家匯乃至上海西南片的商業

如今,上海商業的「號碼百貨」越來越少

現在連六百也要被拆了

不過,據報導

六百現有建築體將拆除重建

打造成符合新時代消費者需求的

綜合性精品購物中心

此次上海六百城市更新項目涉及規劃調整、市政換地、地鐵協調等諸多事項,且新建建築時將連通地鐵出入口,並同步配合徐家匯天橋連廊建設。由於項目難度較高,項目建設期預計需要四至五年。

縱觀整個徐家匯

近幾年統統都是大手筆

2020年1月,徐家匯中心1期One ITC開幕

8月,美羅城迎來日本雜貨零售業巨頭LOFT

「世界第二好吃」現烤冰淇淋菠蘿包等

多家高人氣中國首店

浦西最高樓徐家匯中心T1塔樓結構封頂

12月,堪稱全國最美空中天橋

徐家匯連廊一期工程終於竣工

原太平洋數碼廣場二期重建

徐家匯教堂廣場旁文化主題商城

兩大全新商場展露外立面形象

並開始內裝施工

11月,上海港匯恒隆廣場正式開幕

相比較商圈其它的小夥伴

上海六百處於核心地段

受制於商業總體量和建築結構

調改力度卻不大

徐家匯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此次痛下決心

將以估算總金額7億元啟動城市更新項目

讓六百追上整個商圈的轉型步伐

重挑商圈轉型大梁之舉

不過,業內專家認為

如果因為上海六百城市更新項目

讓又一個「號碼店」退出歷史舞臺實在很可惜

通過幾十年的苦心經營,上海六百積累了牌譽和信譽,特別是在一些中老年顧客當中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即便號碼店無奈「出局」,如何合理評估其無形資產,好好加以利用,比如將老品牌用於社區商業中心、社區連鎖服務業甚至電商平臺的老字號旗艦店等,值得有識之士給予關注。

綜合自上觀新聞等

-本文完-

版權聲明:轉載前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焦點

  • 70歲的「上海六百」要拆了!但也許是個好消息
    上海六百要拆了! 據上海徐家匯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旗下上海六百的城市更新項目獲上海市政府批覆。竟然也要拆了! 現在 徐家匯商業的「起點」要拆了 但先別急著難過
  • ...商圈啟動又一城市更新項目 70歲「號碼店」上海六百將拆除重建
    70歲的上海六百要拆除重建了。  近日,上海徐家匯商城股份有限公司決定,將以估算總金額7億元投資上海六百城市更新項目。具體為將現有建築體拆除重建,打造符合新時代消費者需求的綜合性精品購物中心。
  • 魔都2個年紀70+的老特色景點都要拆了
    過去幾年裡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 虯江路上的上海音像城要拆的消息 而現在他真的要拆了 商戶們也開始有序搬遷 一代人的回憶即將消失
  • 森碟慶祝12歲生日 拆禮物簡直要拆到手軟
    森碟慶祝12歲生日 拆禮物簡直要拆到手軟時間:2020-04-17 11: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森碟慶祝12歲生日 拆禮物簡直要拆到手軟 最近,那個被網友們稱為風一般的女子的森碟田雨橙,終於迎來了自己12歲生日。
  • 辦滿月酒,同事隨禮999,她結婚,我隨禮六百,她:我不好意思
    職場上,如果同事結婚,她和你關係又好,你就得送上個「大紅包」。說起來,一個是朋友間的情義;一個也是個面子。你送出紅包,你臉上有光,同事心裡也高興。在某職場論壇有這樣一篇帖子:辦滿月酒,同事隨禮999,她結婚,我隨禮六百,她:我不好意思……是什麼事呢?這位朋友辦孩子滿月酒,她同事(閨蜜)給她隨了999。她沒收,她知道這同事不是很有錢,而且還欠著信用卡。
  • 上海70歲「硬核奶奶」走紅
    上海70歲「硬核奶奶」走紅 2020-10-12 15: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伊能靜上海出租房拆快遞,看清她處理廢棄紙箱的方法,省心又環保
    伊能靜,相信很多觀眾都很喜歡她,伊能靜自從參加了綜藝節目之後,也是收穫了很大的人氣,而最近伊能靜也是因為自己的900個快遞,登上了熱搜而最近伊能靜的快遞也到了,而伊能靜的快遞也是因為自己搬了新家目前租住歪上海。伊能靜的快遞,也因為搬新家。
  • 沙拉·伊馬斯:70歲上海猶太媽媽培養出兩個億萬富翁,她的育兒秘密是什麼?
    本次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嘉賓陣容堪稱豪華,其中特別邀請到了上海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沙拉·伊馬斯,她將結合自身多年的教育心得,分享她對於教育的獨到見解,精彩內容,值得期待!沙拉·伊馬斯沙拉·伊馬斯是3個孩子的媽媽,她和大多數母親一樣辛苦地養大了幾個孩子。
  • 70歲上海阿姨三萬字熱帖講海外生活 不懂英語照闖美國
    日前,一個總字數已超三萬字的、名為《不懂英語的70歲老太太闖美國》的帖子在天涯社區走紅,不少銀髮「洋漂」一族及其子女稱讚該帖不僅內容實用,發帖人樂觀向上的精神也非常有感染力。日前,記者採訪了這個網絡紅帖的執筆人、年屆七十的上海老太太,她表示很願意通過網絡平臺向年輕人學習與並他們互動,她還鼓勵同齡人衝破電腦關、語言關,生活得更精彩。
  • 上海北外灘36歲的海鷗飯店即將拆除重建,曾是浦江全景極佳觀賞點
    升級為上海世界級城市會客廳,虹口北外灘最近新聞不斷,而其中一則有關海鷗飯店的消息,則引發了眾多上海人的關注。36歲海鷗飯店即將拆除重建36年來,海鷗飯店可謂是眼看著外灘日漸繁華,遊客迎來送往,眼看著陸家嘴高樓一棟棟拔地而起、面貌煥然一新,而它,一直堅守在蘇州河和黃浦江的交匯處,聽著外灘生生不息的鐘聲。如今,伴隨著身邊一幢幢老建築消失,周邊建設越來越高端,海鷗飯店也要拆除了。
  • 虯江路也要拆了!上海人的回憶都要拆光了!
    說到上海的虯江路,你會想到什麼呢?淘寶聖地?二手電子市場?虹口黑市?這裡不僅僅有音響、電腦、監控設備、樂器還有五金工具、衛浴、鐘錶、工藝品……每天都有走走停停的「淘寶客」接踵而至可以說得上是魔都最具市井氣息的一條馬路了可是最近小資君得到了一條消息虯江路也要被拆了
  • 要拆了!160歲金陵東路,上海人永遠記得你!
    如今這條160歲老馬路,街頭巷尾橫幅高懸, 門窗封條、拆遷標記,比比皆是! 繁華歸於昨日,除了騎樓尚且完整, 各大地塊已進入拆遷倒計時階段, 不久後的金陵東路,將翻天覆地, 這一天終究來了,要永遠說再見了…… 作為魔都市中心最大的舊城改造,
  • 商州十號信箱要拆了,曾被譽為秦嶺山中「小上海」
    然而,由於時過境遷,昔日那個人人羨慕的國防企業,小區樓,隨著時間的推移,城市的發展,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不知什麼時候開始陸續搬離,十號信箱棚戶區改造近日開始拆了。這些老房子將在機器轟隆聲倒下,幾年後,這裡將煥發出新的光彩來。不管怎樣,都要說一聲,別了,十號信箱!我曾經夢想的地方。
  • 株連十族而消亡的村落,時隔六百多年,現在怎麼樣
    時隔六百多年,現在又怎麼樣了呢?方孝孺天資聰穎,好學不倦,三歲能識數目,四歲「精敏絕倫,步趨不苟,愚庵公奇也」,六歲能賦詩。方孝孺師從大儒宋濂,宋濂佩服其聰穎智慧,稱方孝孺是「喧啾百鳥中,見此孤鳳凰」。
  • 要拆了!要拆了!江津區這個地方的房屋拆遷進入倒計時!
    要拆了!要拆了!要拆了!江津區李市大肚子河房屋拆遷5天籤訂徵收補償協議65戶!民心所向 整治即將開啟「大肚子河整治終於要開工了!這麼多年政府的努力、我們的期盼終於要實現了!我支持,馬上就籤!」11月25日,李市大肚子河房屋徵收項目啟動徵收補償協議籤訂工作第一天,現年71歲的李市鎮河壩街居民唐太倫,早早地來到位於李市鎮政府的籤約地點,鄭重地在拆遷補償協議上籤下自己的名字。
  • 70歲的法國女作家最難忘的是她的中國情人,16歲邂逅卻回憶了一生
    「我從未想到這個中國人會死去,整整一年,我又回到昔年和他坐渡船橫渡湄公河的時光裡……」這是老年的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得知她的中國情人去世後的喃喃自語。並且在70歲那年,親身口述,由最後一個情人揚·安德烈亞在打字機上敲打出這部自傳體小說《情人》,出版即引起轟動。
  • 70歲以上老人可考駕照後 記者探訪上海駕校
    70周歲以上人員駕考專用平臺。 倪小蘭 攝中新網上海12月24日電 (王子濤 倪小蘭)掛擋踩油門、打死方向盤、把邊線、倒車入庫……在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一家駕校訓練基地,71歲的學員徐國強老人有條不紊地完成了科目二的一系列規定動作。
  • 上海建築之美,她用文字打包帶走
    ■ 85歲美國老嫗在滬35年,出版20本英文著作書寫上海的洋建築她是美國前外交官,也是對上海西式老建築一往情深的學究老太太。現已85歲的江似虹在上海生活了35年,這期間她出版了20本關於西式建築的英文圖書,她收藏的史書資料被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和英國皇家亞洲協會永久收藏。4月7日,在上海徐匯區一處靜謐的咖啡館,早報記者見到了這位美國老太太,她的住所就在附近,此時距離江似虹返美定居只剩一周。
  • 上海女首富入獄18年,出獄已70歲,從「保潔」做起,今卻東山再起
    不過,有這麼一位上海女富豪,因為走私入獄近20年,出獄之後成「保潔阿姨」,隨後卻再一次登頂千萬富翁的行列。這個人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她就是吳勝明。吳勝明出生於1933年,本身自己的家庭就是經商的,家裡的條件也不錯。
  • 濃縮的時代記憶 記錄了70年的帳本亮相上海
    陳惠美的家中有一套和她同齡的帳本,那是她的父親陳清揚從1947年到2017年,整整記錄了70年的帳本。 徐銀 攝中新網上海9月23日電 (記者 徐銀康玉湛)《我家的紅色記憶》展覽23日在上海圖書館正式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