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作者原創翻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原文標題:Intracardiac bone cement embolism as a complication of vertebroplasty: management strategy
原文作者:Hatzantonis C
原文出處:Injury;2016
TIPS: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查閱原版文獻
本文報導了一例椎體成形術骨水泥滲漏導致心房栓塞的患者,並對骨水泥心臟栓塞的治療策略作出論述。
椎體成形術若出現骨水泥滲漏,骨水泥栓子可通過腔靜脈系統或硬膜外靜脈系統遷移到重要器官,並引起嚴重併發症。據統計,骨水泥外滲至靜脈系統的發生率約為24%,其中約有1%~10%發生靜脈栓塞併發症。當骨水泥栓子進一步遷移至心臟或肺動脈,患者可能無任何臨床表現,亦可能出現暈厥,甚至危及生命。英國諾丁漢大學的Catherine Hatzantonis等人近日報導了一例右心房骨水泥栓塞的患者,並通過文獻回顧分析了心臟骨水泥栓塞的處理策略。該報導於今年8月份發表在《European spine journal》雜誌上。
患者女,57歲,因診斷為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伴後凸畸形、骨質疏鬆症(腰椎Z值=-1.6)入院,既往曾行T11-L2椎體成形術(圖1左)。患者入院後分期行後路T8-L5椎體成形(骨水泥注入)、T9-10及L3-4後路內固定、前路L1椎體切除人工椎體植入術(圖1右)。術後4周,患者出現左側胸痛,並進行性心動過速、呼吸急促,胸片提示左側胸腔積液。進一步行CT肺血管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m ,CTPA),發現右心房內有一充盈缺損,外形與PMMA骨水泥栓子相一致(圖2)。心臟彩超提示心房及心室無擴張,心肌收縮功能正常,伴輕微的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動脈返流。同時,彩超發現右心房一強回聲影,根據外形可辨認為PMMA骨水泥栓子。因而此患者被診斷為左心房骨水泥栓塞。
圖1:示患者術前(左)及術後(右)的全脊柱側位X光片。
圖2:示CT肺血管造影結果,見右心房內PMMA骨水泥栓子(箭頭)。
完善相關檢查後,行左側胸膜腔穿刺引流出600ml胸腔積液,患者症狀較前明顯緩解。根據心內科專家意見,患者使用95mg qd低分子肝素治療,降低骨水泥異物引起血栓形成的風險。3月後患者停止抗凝治療。3月後患者複查心臟彩超提示房室功能正常,右心房PMMA骨水泥栓子大小同前無改變。該患者亦從脊柱手術中恢復,可下地自由行走。
複習文獻,可發現骨水泥滲漏進入靜脈系統比例高達18%~24%。注射時骨水泥聚合反應不充分、穿刺進入椎體靜脈、骨水泥粘度較低、注入骨水泥量過多等因素均可促使該併發症發生。骨水泥栓子可進一步隨著血流進入右心房、心室,然後進入肺動脈,嚴重者引起肺動脈栓塞。患者臨床表現各異,可無任何症狀,也可以出現心包積液甚至心包填塞,而最常見報導為胸痛、呼吸困難。
骨水泥栓子的部位可影響患者的心功能。比如,在右心室的栓子可引起中到重度的心包積液、心包積血或心包膜炎。在右心房和心室均發現骨水泥栓子的患者,其心臟收縮功能及舒張功能均明顯下降,並出現中到重度的三尖瓣返流。而單純右心房的栓子通常不引起心包積液,也不影響心臟的收縮及舒張功能。
大部分病例報導的治療方案是開放或微創手術取出骨水泥栓子,僅有少部分報導為保守治療。治療方案的制定依據包括患者臨床症狀、栓子位置、以及從注射骨水泥至出現臨床症狀的時間長短等。對於無臨床症狀患者可採取保守治療,由於心臟內的骨水泥栓子表面形狀不規則及孔隙較多,容易進一步繼發血栓形成,故需抗凝治療並密切隨訪觀察。對於症狀明顯的患者,若骨水泥栓子位於右心房,常採用經皮血栓取除;若栓子位於右心室,則需開放手術取栓(圖3)。無論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幾乎所有患者在積極治療後均可得到理想的恢復,僅有一例文獻報導開放手術取栓術後出現ARDS並導致死亡。
圖3:心臟骨水泥栓塞的處理策略流程圖
骨水泥滲漏是椎體成形術的常見併發症,骨水泥栓子可經靜脈系統進入心臟及肺動脈,其後果不容忽視。根據患者症狀、栓子部位、發病時間等因素,及時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案,可避免嚴重併發症的發生,預後良好。
譯者:梁國彥 住院醫師 廣東省人民醫院
校審:任守松 主任醫師 山東省即墨市人民醫院
視頻 | 椎體成形術及椎體後凸成形術應用進展
椎體骨質疏鬆壓縮性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好發於中胸椎和胸腰段。在視頻中,北京友誼醫院唐海教授詳細介紹了椎體成形術及椎體後凸成形術在椎體骨質疏鬆壓縮性骨折中的應用以及國內外比較熱點研究。如:PKP/PVP的適應證及禁忌證、止痛機制、應用範圍、骨水泥成形術、新材料的研發。
長按二維碼直擊精彩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