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核酸檢測,就診人員自覺排隊
團體核酸檢測,就診人員自覺排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3月12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劉夢婷 通訊員 王蘇琦)「我的高血壓藥要沒了,能去醫院開嗎?」「醫院可以做入職體檢了嗎?」「孕32周了,產檢能恢復正常嗎?」「年前醫生告訴我可以擇期手術,現在能做了嗎?」……因疫情影響,不少市民宅在家一個多月,就醫需求越來越迫切。
二月下旬,深圳大學總醫院不斷加大日常診療服務力度,市民開始陸續來到醫院看病。韓女士一口氣預約了口腔科、心內科、婦科三個科室,她說,「有些老毛病,本來就打算年後複查,現在疫情穩定了,上周隔壁鄰居就去看病了,說深大總醫院防疫措施到位,挺放心的,我就趕緊上網預約了」。
而醫院的體檢科,更成了復工復產的「香餑餑」,除了入職、入戶常規體檢外,還專門開設了針對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和肺部CT檢查,也為多家公司、工地提供了團體核酸檢測。一到中午,門診樓前經常會排起「長隊」,在工作人員手持小喇叭「對自己負責」的勸告下,大家都能自覺間隔一米,耐心等待。
其實,疫情爆發以來,在多個部門的通力合作下,深大總醫院制定和實行著一系列安心舉措,力保院區範圍每一個人的安全,不管是來看病的、陪看病的、還是醫生護士、工勤人員,都必須在這裡平平安安。
門診預檢分診
嚴把大門關口分流獨立通道
目前,醫院僅開放正門與南門出入口,有專人測量體溫,指引正確佩戴口罩,攔截統一接收快遞、外賣。門診、急診、發熱門診、住院樓,均保留了唯一出入口。
消毒隔離管控變身福爾摩斯
實行消毒隔離責任制,各區域由專人負責,嚴格落實不同區域的消毒隔離要求。多名資深護士組成督察小組,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檢查,如採用「螢光檢測」。
門診實施全面預約三級預檢分診
普通門診實施全預約掛號制,取消窗口現場掛號和診間加號。掛號分時段,保證科學間隔每名患者的就診時間,嚴格執行「一人一診一室」。所有前來就診的患者實行三級預檢分診,即通過門診預檢分診醫護人員、專科分診臺護士以及接診醫生進行三次預檢分診。
對需要前往發熱門診的患者,由專人護送,「少接觸,少逗留」,確保患者第一時間直接到達發熱門診。
5G紅外測體溫
使用螢光痕跡筆對檢查區域進行標記,一段時間後,使用配套紫外線手電筒對畫痕部位進行照射,檢查是否清潔到位。
高科技抗疫技術也有溫度
2月4日,深圳大學總醫院正式在門診大廳啟用「5G紅外測溫」設備為患者服務,使疫情當前的測體溫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同時減少交叉感染的機率。這是深圳移動與深圳大學總醫院合作,率先推出的全市首個「5G紅外測溫」服務。
2月中旬,醫院陸續接收並啟用愛心企業捐贈的各類機器人。智能送餐機器人基於全自主定位導航方案,採用雷射SLAM技術,配合多傳感器,可負責餐食、藥品及其它物品的配送,每秒鐘最高速度為1米,續航12-14小時,無壓力奔赴最危險的地方。
升級便民措施更省心更安全
為了方便就醫,深大總醫院門診公告均採取中英文對照的方式。門診已關閉了門診部分自助機,保留列印報告單自助機。暫停手機充電寶等密集使用物品借用服務。公共輪椅、平車集中管制,設置專崗負責,每次患者借用後由專人負責消毒後掛上「已消毒」掛牌。
同時針對慢性病患者需長期服藥,開通「慢性病長處方」,一次可以開3個月的藥,減少患者來院次數。
住院樓憑證出入
所有人員出入住院大樓均須出示證件,登記信息,完成流行病學史問卷調查和監測體溫正常後方可入內。所有新入院患者均需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患者及家屬(僅限一名)須持住院證、核酸檢測已採樣憑證,信息登記、完善日常體溫監測記錄方可進入。
外賣人員一律不得進入住院樓內,須在醫院大門外交接。
把病房變成「安全艙」
加強病房門禁管理,住院期間原則上不得離開病房。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間如果出現疑似症狀,立即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緊急入院的患者,安排單人單間。
人命關天為最需要的人做好手術
強化術前討論、術間消毒、術後管理等環節。非急診手術,術前必須進行新冠病毒相關檢查,包括核酸檢測、CT等。急診手術,儘量完成流行病學調查、CT等,術後留觀排查。
過去一個月,也是疫情最嚴峻的時期,深大總醫院神經外科、婦產科、普外科、關節創傷科、泌尿外科、耳鼻喉頭頸外科、心血管內科等許多科室仍然「逆行」向前、有勇有謀地完成了上百例急診、非急診手術,他們扛起了許多家庭最後的希望。來源:深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