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A股疫情大考成績單:增收難增利,36家報虧,也有公司利潤暴漲20倍

2020-12-22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彭斐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為A股軍團中的重要一支,來自山東的218家上市公司,在經歷了因新冠疫情而不平凡的上半年後,近期交出了它們在資本市場的疫情大考成績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今年上半年,218家山東A股上市公司共計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歸母淨利潤」)567.99億元,較去年上半年的653.67億元,下滑85.68億元,同比降幅為13.11%。

相比歸母淨利潤的下滑,這些上市公司的營業總收入,在上半年離萬億規模再進一步,達到9864.8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超過百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數字的背後,包括12隻淨利潤達到「十位數」的個股,貢獻了286.22億元的歸母淨利潤,佔比為50.39%。與此同時,也出現了36隻歸母淨利潤虧損的公司,虧損總額為21.17億元。

從總體來看,面對上半年因疫情帶來的不利形勢,218家山東A股上市公司均採取了應對措施,整體在逆市中實現增長。單純的數字表現可能有些乏味可陳,但在危機與風險並存的當下,也有一些亮點顯現……

山東傳統行業增收未增利,仍是中流砥柱

作為傳統經濟大省,山東的218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27個行業,多數為傳統工業,但這也成為山東A股軍團的定心石。

從行業分類來看,在採掘、電氣設備、電子、紡織服裝、鋼鐵、國防軍工、化工、機械設備、家用電器、建築材料、建築裝飾、汽車、輕工製造、食品飲料、醫藥生物、有色金屬16個行業中,山東A股上市公司共有157家。這些公司也成為山東A股軍團在營收、盈利上的中流砥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在今年上半年,山東全省A股上市公司同期總收入為9864.89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567.99億元。其中,營業總收入較去年同期的9748.74億元,增加116.15億元;歸母淨利潤較去年同期的653.67億元,減少85.68億元。

上述16個行業所涉及的157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8079.66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441.87億元,佔全省總數的比例分別為81.90%和77.80%。

值得注意的是,在山東A股218家上市公司中,從事化工的公司最多,有41家,其次分別為機械設備(28家)和醫藥生物(20家)。從盈利能力來看,化工行業41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98.64億元,雖然比去年同期的140億元下滑近3成,卻仍是最賺錢的行業。

此外,山東雖只有9家公司涉及汽車行業,但在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排行中,這個行業以56.69億元的歸母淨利潤,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其中,濰柴動力(000338,SZ)以46.80億元的歸母淨利潤,榮膺山東A股上市公司「賺錢王」,雖然這一業績相較去年同期下滑了11.48%。

排名第三的行業為醫藥生物。相比化工與汽車行業的同比下滑,20家山東醫藥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55.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41.99億元,增長13.4億元,同比增幅達31.91%。

龍頭公司利潤都承壓,萬華化學不再是「賺錢王」

作為最賺錢的行業,化工領域靠的是集團戰術,但具體到每家公司,化工板塊卻將山東A股「賺錢王」的位置拱手相讓。

今年上半年,來自汽車板塊的濰柴動力,以46.80億元的歸母淨利潤榮膺榜首。兗州煤業(600188,SH)在出現14.20%的降幅後,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46億元,因不足1億元的微弱差距屈居「亞軍」。

在濰柴動力登頂之前,化工板塊的萬華化學(600309,SH),已經在魯股「賺錢王」的位置上連續坐莊多年。

今年上半年,萬華化學實現營業收入309.07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實現營業利潤33.4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2.3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8.3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9.56%。

2020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和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等突發事件影響,全球化工行業處於弱勢運行狀態。萬華化學在半年報中提到,報告期內,受新冠疫情和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等因素影響,公司產品銷量下滑、主產品價格下降。

展望下半年,萬華化學稱國內經濟將持續恢復和好轉,但海外市場的復甦進展取決於各國對疫情的控制情況。

業績幾乎腰斬後,萬華化學的盈利能力降到了山東板塊的第三位。而排在第四的海爾智家(600690,SH),也因一季度國內業務受到疫情影響,二季度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衝擊海外業務的發展勢頭,最終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7.81億元,同比下滑45.0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2019年上半年的表現中,排名前四的上述四家公司,在歸母淨利潤上均未超過了50億元。而在今年上半年,「50億軍團」重歸為零。這也使得2020年全年,山東板塊是否能再度出現淨利潤過百億元的公司,充滿了不確定性。

山東「抗疫」概念股集中,英科醫療業績與股價齊飛

在傳統巨頭業績下滑的同時,「疫情」可能是A股半年報中,出現最高頻的詞彙。雖然疫情給大部分公司帶來挑戰,但也給涉「疫」公司帶來了機遇。

憑藉手套的一己之力,英科醫療(300677,SZ)成為上半年山東板塊業績增長最快的公司,即便在全國也是佼佼者。

報告期內,英科醫療實現營業收入44.50億元,較上年同期大增352.0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更是大增26倍(2611.87%),由去年同期的0.71億元暴增至19.21億元。

在盈利水平已不可同日而語之後,英科醫療底氣十足地在中期便大派「紅包」,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元(含稅)並轉增5股。

對於上半年的業績,英科醫療稱,報告期內,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全球一次性防護手套需求激增,公司一次性防護手套產品售價有較大增長,同時公司通過內部的不斷精益、改善和創新,進一步節能降耗,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升了產品品質,使得公司報告期內銷售收入和毛利率均有所提升。

業績暴增的同時,英科醫療的股價在疫情期間也實現了大幅上漲。2020年1月初公司股價不到20元/股,僅僅半年,股價最多增長了10倍,截至9月4日收盤,英科醫療報收於135.83元/股,總市值達到301.35億元。

和英科醫療類似,同處淄博、同樣是「手套概念」的藍帆醫療(002382,SZ),在上半年也錄得了不錯的業績。報告期內,藍帆醫療實現營業收入22.84億元,同比增長35.45%;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21億元,同比增長164.85%。

在「手套概念」業績大增的同時,與抗疫有關的「口罩概念」也沒有落下。其中,靠噴熔布走紅的道恩股份(002838,SZ)就是其中代表。

今年上半年,道恩股份實現歸母淨利潤5.85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0.79億元,增幅達到640.99%。

此外,同樣涉及口罩產業鏈的國恩股份(002768,SZ),在上半年也是大賺了一筆。半年報顯示,國恩股份2020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為35.3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4.2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3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8.24%。

7家科創板公司,有一家上市就虧損

作為股市新軍,科創板第一批上市的公司已經掛牌一年了。過去的一年中,山東有7家公司在科創板掛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7家山東科創板上市公司中,華熙生物(688363,SH)、恆譽環保(688309,SH)、山大地緯(688579,SH)來自濟南,睿創微納(688002,SH)來自煙臺,海爾生物(688139,SH)、高測股份(688556,SH)來自青島,奧福環保(688021,SH)在德州。

其中,歸屬於電子板塊的睿創微納,作為山東首家科創板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6.93億元,同比大增172.86%;實現淨利潤3.08億元,同比大增376.70%。營收和利潤的同比增長率、淨利潤絕對值,在7家山東科創板公司中均排名首位。而在營收方面,僅低於華熙生物的9.47億元。

在其他6家科創板同伴均實現盈利之時,山大地緯則是山東科創板公司中唯一虧損的。頭頂國內高校首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光環,山大地緯的這份不太光彩的成績單,發布在其上市一個月之際。

半年報顯示,山大地緯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1.20億元,同比增長0.68%;實現歸母淨利潤-1902.53萬元,同比下滑169.63%。山大地緯稱,主要系本期員工人數較上年同期增加,薪酬水平提高,導致費用支出相應增加。

在過去三年,山大地緯人員薪酬呈現逐年上漲態勢。相比於公司在上半年業績受季節性波動,山大地緯在三、四季度的業績基本會呈現爆發式增長。

對山大地緯來說,季節性波動,只是資金到帳的時間問題。但在公司業務做大的同時,這家公司的應收帳款以及發生壞帳的風險也在增加。

截至2020年6月30日,山大地緯應收帳款及合同資產餘額為2.13億元。山大地緯解釋稱,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應收帳款餘額也將繼續增加,公司應收帳款發生壞帳的風險也將逐漸增加,並對公司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36家公司報虧,央企旗下公司成山東板塊「虧損王」

在給部分公司帶來機遇的同時,「疫情」也成為另外一部分公司虧損的由頭。在山東218家A股公司中,有36家出現虧損,在解釋虧損原因時,它們都提到了「疫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上半年出現虧損的山東區域A股公司包括克勞斯(600579,SH)、*ST美訊(600898,SH)、ST威龍(603779,SH)、山東海化(000822,SZ)、山東墨龍(002490,SZ)、興民智通(002355,SZ)、未名醫藥(002581,SZ)、龍泉股份(002671,SZ)、宏創控股(002379,SZ)、新能泰山(000720,SZ)、康欣新材(600076,SH)等。這一數目,超過去年同期的21家。

上半年虧損2.25億元的克勞斯,是山東A股公司的「虧損王」。這家公司是央企中國化工集團下屬的化工裝備行業公司,主營業務為塑料和橡膠加工機械及化工裝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相關業務,同時為橡塑設備及其他化工裝備提供系統的服務及解決方案。

對於原因,克勞斯給出的解釋是:2020年上半年,受到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範圍暴發的影響,公司及上下遊公司復工復產時間延遲,公司日常經營活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克勞斯在去年上半年就經歷了虧損,並且蔓延至2019年全年。和克勞斯類似,在上半年虧損的36家山東公司中,有14家在去年同期也出現了虧損。

其中,克勞斯、*ST美訊、ST威龍、中潤資源(000506,SZ)、康躍科技(300391,SZ)等10家公司,均是在去年年報已出現虧損的情況下再度報虧,下半年扭虧任務不可小覷。

不過,有些公司上半年整體表現雖然還是虧損,但經營狀況卻已得到很大改善。比如,上半年虧損8402萬元的東阿阿膠(000423,SZ),其今年一季度的虧損額為8347萬元,這也意味著公司二季度基本實現了盈虧平衡。

今年上半年,在數位化轉型初見成效的同時,阿膠龍頭的去庫存也進入尾聲。東阿阿膠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如果下半年不再出現類似疫情這樣的特殊問題,市場環境穩定的話,去庫存預計今年底完成。

與此同時,不少虧損公司對下半年經營仍充滿信心。興民智通做出承諾,「隨著國內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公司及行業上下遊復工復產,產品需求逐步回升,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活動有序開展,公司將努力提升下半年度業績」。

相關焦點

  • 增收不增利的御家匯打贏了一場翻身仗
    御泥坊作為御家匯旗下的主要知名品牌,通過線上瘋狂吸金,實現了前三季度業績暴漲「翻身」 。在今年疫情下,不同於上海家化和丸美股份業績雙雙下滑,御家匯的營業收入扭改過去兩年增收不增利的困局,錄得增長。這家護膚品企業究竟有何獨特之處?
  • 13家休閒食品公司半年報:6家營收利潤雙增長,好想你成淨利之王
    2020新冠疫情期間,你宅家吃了多少零食?近期,休閒食品行業上市公司半年報陸續出爐。據統計,這13家休閒食品上市公司營收總額為352.9億元,平均營收為27.15億元;淨利潤總額為59億元,平均淨利潤為4.54億元。
  • 第三季度淨利潤下滑六成 華米科技仍未擺脫增收不增利
    財報顯示,華米第三季度淨營收為22.3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歸屬於華米的淨利潤為8110萬元人民幣,較上年同期的2.033億元下降約60%。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華米科技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在收入增長的情況下,出現淨利大幅下降的「倒掛」現象。  華米利潤率大跌,也對華米科技的股價形成直接影響。
  • 科創板將再迎疫苗股 流感疫苗火爆增收卻難增利
    導讀金迪克啟動IPO,計劃募集資金16億元,用於新建流感疫苗車間、創新疫苗研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借款等項目;華蘭生物10月底三季度業績爆冷,「增收不增利」成績單受業內質疑新冠疫情催生了「流感疫苗」關注熱潮,目前國內流感疫苗接種率還處於較低水平,未來中國流感疫苗接種市場尚有增長空間
  • 51家上市中藥企業一季報:15家利潤過億,37家利潤下滑,老字號遭遇新...
    來源:國際金融報疫情期間,中藥因持續參與新冠防治而備受關注。在醫改和疫情雙重影響下,中藥企業在一季度會交出怎樣的一份成績單?圖片來源:圖蟲創意Choice數據顯示,截至4月29日,依據申萬行業(新)分類,共有51家中藥上市公司發布了2020年一季度成績單。
  • 瑞麗醫美拼財報「顏值」不算美 疫情之下深陷增收不增利困境
    但是,經過醫美行業的黃金期後,許多醫美機構開始步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特別是進入疫情期後,醫美市場以來再次洗牌。此間,瑞麗醫美剛剛通過港股交聆訊,在登陸資本市場之後是否還能夠一帆風順,確實值得投資業界關注。12月9日,瑞麗醫美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簡稱「瑞麗醫美」)通過了港交所聆訊,擬在主板上市。
  • 去年「增收不增利」 的長實集團 股東回報還能穩定嗎?丨解財報
    業績「增收不增利」 經營性利潤保持穩定增長總體來看,2019年長實集團的業績表現出「增收不增利」的特徵,但經營性利潤保持穩定增長。上海財經大學會計學院教授、副院長曾慶生認為,公司「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是2018年度投資性物業的處置和估值上漲確認了大額的非持續性利潤,如果扣除這一因素影響,2019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87億港元,同比增長19%;而ROE為8.6%,較上年的7.8%有小幅增長。
  • 聖農發展增收不增利股價重挫 KKR解禁前浮盈大幅縮水
    達晨3年的投資回報超過20倍,年均收益率5~6倍,豐厚的回報也使得達晨在農業投資領域一炮而紅。  之後,聖農發展不斷對外擴張,並於2013年、2014年相繼建成投產聖農浦城公司和聖農政和公司。上述表格顯示,聖農發展在2014-2016年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64.36億元、69.4億元和83.4億元,營收增長率分別達到  36.70%、7.83%以及20.18%。  在這個華麗的成績單背後,其淨利潤卻出現較大的波動。聖農發展在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實現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為7617.84萬元、-3.88億元和6.79億元。
  • 「內憂外患」黑芝麻:利潤跌超200%,轉型未果難圓「百億營收夢」
    來源:藍鯨財經在市場遇到天花板之際,疫情又加快了南方黑芝麻由盈轉虧的速度。關於業績虧損的原因,黑芝麻在公告中稱,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一季度,公司的原材料供應、產品物流和終端銷售均受到嚴重影響,基本處於停產停工狀態,造成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和經營毛利額同比大幅下降;加上處理疫情期間積壓的產品庫存產生額外的費用、疫情防控支出等因素共同影響,導致一季度出現虧損2,677.46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 桂林旅遊增收不增利 押注演藝能否破局
    數據顯示,該公司去年增收不增利,實現營業收入6.06億元,同比上升5.77%;淨利潤實現5501.86萬元,同比下滑31.57%。對於桂林旅遊來說,「靠天吃飯」已經無法實現躺贏,公司想到的辦法是加大力度剝離旗下不良資產、押注演藝項目。
  • 來伊份5億可轉債折戟,「零食第一股」增收不增利
    來伊份的市場過於集中,在江浙以外地區的認可度極低,而其利潤的最大貢獻地就是上海本地市場。在2017年報中,來伊份的經營範圍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和北京等地17個省市,開設的門店包括2252家直營連鎖門店和208家特許加盟門店,共計2560家門店。
  • 增收不增利的良品鋪子,能比三隻松鼠更快找到新賽道嗎?
    良品鋪子在10月發布了Q3財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的營收為55.3億元,同比漲1.29%,歸母利潤為2.64億元,同比下降16.15%。同樣增收不增利的,還有三隻松鼠和來伊份。三隻松鼠今年前三季度的營收為72.31億元,同比漲7.7%,歸母淨利潤為2.64億元,同比降10.62%。
  • 物流業增收不增利 未來還得靠科技
    劉強東在信中表示,公司絕對不取消配送員的五險一金,僅調低了公積金比例,但還是堅持在平均中位數比例左右。  劉強東在信中交底:京東物流2018年全年虧損超過23億元,已經是第十二個年頭虧損。這還不包括內部結算盈餘(京東零售的內部訂單),也就是說,如果扣除內部結算,京東物流去年虧損總額超過28億元。核心原因就是外部單量太少,內部成本太高。如果這麼虧下去,京東物流融來的錢只夠虧兩年。
  • 一夜之間600畝工業用地轉性 能否扭轉四川長虹增收不增利魔咒?
    四川長虹曾一度稱霸電視機市場,但隨著信息家電行業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以及國內市場的低迷,公司也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和魔咒。儘管公司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稱,近年來已經啟動基於網際網路面向物聯網的轉型,滿足消費者物聯網時代一站式智能家居整體解決方案的需求。但體現在財報中,並未明顯刺激到市場表現及利潤。
  • 增收不增利,火鍋賽道上,呷哺呷哺距離海底撈還有多遠?
    龔少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簡單分析,這裡先給結論:增收不增利,主要原因是營收增速並未趕上經營成本的增速,後幾項指標的變化則源於計算方式不同,會計準則變化只會影響計算過程,一般不會對企業的實際經營成果造成重大影響。
  • 中加特:現場督導揪出十大疑問增收不增利高層間利益輸送糾纏不清
    這家國家能源集團、中煤集團、山東能源集團、兗礦集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傍身的科創板候選企業,到底值不值得投資?多年的關聯交易,拿不出證據的債務,以及增收不增利的業績報表,隨時都可能成為中加特的雷點。而鄧克飛女兒鄧眉於2016年1月將其此前持有的境外公司Diamond Lane 40%股權以0元對價轉讓給了湯秦婧。此後,Diamond Lane由湯秦婧100%控股,其孫公司正是華夏天信第一大股東華夏控股。對於這樣的0元交易,上交所要求華夏天信說明,「鄧克飛是否存在向發行人(華夏天信)輸送利益的行為。」
  • 增收不增利業績承壓...
    但進入2019年,安琪酵母增收不增利明顯,業績承壓,擴張似乎也進入深水區...大白馬安琪酵母怎麼了?  2019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  三季報披露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55.6億,同比增長13.5%;實現歸母淨利潤6.7億,同比下降1.2%;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35.4%,基本維持上年水平,淨利率為12.4%,同比降低1.9個百分點。
  • 堅果行業初現分水嶺 洽洽食品三季度增收增利所向披靡
    近日,3家企業相繼發布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洽洽食品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約36.51億元,同比上漲13.41%;對應實現的歸屬淨利潤約5.3億元,同比增長32.3%。良品鋪子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約55.3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1.2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64億元,同比下降16.15%。
  • Q3增收不增利:離開小米的華米科技遇新困境?
    頗為難得的是,在歐美等全球疫情仍然嚴重的情況下,華米的營收及出貨量仍保持高速增長,持續盈利。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華米營業收入為22.35億元,較2019年第三季度增長20%,是華米有史以來最高的單季收入。出貨量達1590萬臺,同比增長16%,上半年華米總出貨量也才是1650萬,三季度的出貨量已經接近上半年的總出貨量。
  • 菜油第一股道道全增收不增利...
    公司上市兩年,但在股市的表現一直差強人意,2017年上市後次年就迎來破發。增收不增利現象明顯,扣非淨利潤也一直下滑。增收不增利現象明顯拿今年三季報報告來看,財報顯示,道道全在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0.61億元,同比增長13.6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虧損4612萬元,同比下降107.11%;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為27.9億元,同比增長11.28%;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1.27億元,同比下降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