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餐廳是創業的熱潮,但已是紅海一片,有其它方式嗎?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千奇百怪的博物館,除了常見的那些文物、史料類,自然不能少了美食博物館。
以食物的名義,好像一切都變得合理起來。那麼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臺灣和大陸最酷炫的幾大美食博物館,感受一下大家對這些食物執著的愛。
自2002年臺灣啟動文創戰略以來,在政策、產業與創意三引擎驅動下,臺灣文創融合到商業、旅遊、農業、工業等各個領域。
早在2013年文創產值就突破萬億新臺幣,佔全臺生產總值的5%以上,儼然已成為臺灣經濟的「中流砥柱」。
這幾年大陸的美食IP和餐飲博物館也迎頭趕上,大有超越臺灣文創之勢!
01臺灣古坑蜜蜂故事館
茂盛蜂業歷經三代的養蜂事業傳承,現任負責人程錡因眼見假蜜充斥市面,為提供消費者更令人安心、更優質的蜂產品,於雲林縣古坑鄉成立了「蜜蜂故事館」,蜂蜜出口遍及全球,為臺灣率先進入百貨業的品牌。
場館內結合豐富的蜂產業知識,讓民眾輕鬆學會如何分辨真假蜜。場館外也藉由蜂箱體驗,帶大家了解蜜蜂生態、體認蜜蜂對人類社會之啟示,以及蜂產品對健康的益處。蜜蜂故事館期許在銷售蜂產品之餘,也可以讓消費者近距離接觸蜜蜂,了解蜂農、蜂產業之於生態環境,以及蜜蜂啟發人類社會的甜蜜故事。
四方鮮乳酪故事館
四方鮮乳經營多年,堅持「不添加成分、不調整口味」,供應令消費者安心的乳制產品,更是臺灣綠色生活推動團體「主婦聯盟」唯一指定鮮乳品牌。2014年,四方鮮乳酪故事館成立,以一滴牛乳的旅行為主題,打造關於酪農產業文化、鮮乳製程及奶酪相關知識的產業文化館。
廠館內兩隻大型的乳牛是鎮館之寶,奶酪劇場則公開鮮乳酪神秘製程,傳達出臺灣第一座量產奶酪工廠的質量堅持。四方鮮乳酪故事館結合四方牧場的一日遊,兼具休閒娛樂與學習體驗機能,亦能享用新鮮天然的鮮乳製品與牧場特色風味料理。富有溫度的導覽服務,讓大小朋友都能感受臺灣酪農親切且旺盛的活力,是親子家庭享受周休假期的好去處!
03臺灣優格餅乾學院
臺灣優格餅乾學院是全臺唯一以餅乾為主題之觀光工廠,在「餅乾殿堂」將烘焙餅乾的發展文化,轉化成深入淺出的趣味魔法知識,在此還能一覽珍貴的歷史模具文物;進入「魔法廊道」,則可欣賞餅乾成型、烘烤、出爐的景象。
離開學院前,務必到「魔法實驗室」參加「畢業烤」,親手擀麵團、壓模,在魔法導師的帶領下,保證每位「烤生」們都能製作出充滿幸福的魔法餅乾。
廠館的導覽空間、展示設計與工作人員的服裝造型,皆令人有如同來到《哈利波特》書中魔法學院的感覺。外觀的古堡造型與內裝強烈的魔法奇幻感,要帶領大小朋友進入香濃美味的餅乾魔法中。
04亞典蛋糕密碼館
益欣食品於2010年成立「亞典菓子工場」品牌,為進一步推廣優質產品,同年七月於同一廠區成立亞典蛋糕密碼館,期盼透過觀光工廠的營運型態,讓消費者能更深入了解烘焙蛋糕產業。
2012年擴建二館,成功的轉型讓亞典蛋糕再創另一高峰,為宜蘭增添又一人氣觀光景點。適合各年齡層的優質產品、親民的價格以及款待的奉茶服務,人潮至今絡繹不絕!近幾年,中國內陸的餐飲食品界紛紛仿效臺灣日本的博物館經濟,搶佔制高點和消費者心智,正所謂朝拜去佛堂,品牌建博物館。
05喜家德餃子博物館
中國餃子博物館坐落於北方明珠大連東港商務區東方威尼斯水城內,北面渤海灣,臨近東北地標性建築大連國際會議中心,是世界頭家以餃子為主題的美食博物館,由知名水餃連鎖喜家德水餃首先發起創建。
餃子博物館佔地1300多平米,於2017年2月正式對外開放,餃子博物館內設立了歷史館、民俗館、世界館、工具館、食材館、放映廳等展覽館,梳理了從東漢時期餃子誕生以來唐宋元明清直至當今不同歷史時期餃子的演變。
不僅通過大量的圖片文字、場景來展現餃子的歷史文化,更結合了天幕投影、全息影像等現代科技手段呈現古往今來餃子的繁榮變化。
全明檔的喜家德第5代中央廚房&研發中心也坐落在餃子博物館內,繁瑣的中餐水餃如何與國際化餐飲標準接軌,小小的餃子到底經歷了多少道工序才端上了飯桌,在這裡都可以清晰直觀的看到。
在互動區參觀者可以親身體驗現場製作手工水餃的樂趣,跟隨喜家德蝦仁水餃的面案大師學習包製特有的一字型長條水餃,現包現煮現場品嘗。
在餃子博物館的衍生品展覽裡,參觀者還能找到世界上材質種類 齊全的擀麵杖,木製、金制、銀制、銅製、不鏽鋼、石器等材質製作的專業擀麵杖,與喜家德店內面案大師使用的擀麵杖是1:1等比例製作的。有關餃子的其他衍生品,在衍生品展館裡也是應有盡有,如:蒜泥缸、面板、圍裙、餃子玩偶……
06藤椒文化博物館
么麻子「藤椒文化博物館」是眉山市第一家民營企業籌建的博物館,以展現地方歷史文化和藤椒物種發源歷史文化為主,集觀光,購物為一體,並免費向市民開放。
博物館由觀光林苑區、主展館、老榨房、藤椒油家庭作坊、洪雅歷史文化展館、全國旅遊門票展館和現代生產廠房及洪雅特產展示購物中心等部分組成。通過全面系統地展示藤椒的溯源、栽培、應用等方面將兩千多年藤椒文化呈現在大眾面前。2010年,「中國藤椒文化博物館」建成並正式開館。么麻子藤椒油閟制技藝被列為四川省眉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趙躍軍被評為眉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么麻子藤椒油閟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全館收藏有一二三各級文物千餘件,目前新館正在建設之中。基地有以藤椒為主的調味油、複合調味料、休閒缽缽雞、煙燻雅筍等產品,銷售已經輻射全國、出口到歐美、東南亞、臺灣、香港等地。
「我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投身到不同的城市與角落, 我們工作在狹小悶熱的環境,煙燻火燎、汽蒸油嗆; 我們與鍋碗瓢盆為伍,同麻辣醬醋作伴. 沒有固定休息日,沒有黃金周,沒有小長假...... 逢年過節是一家人團聚嬉戲的時候, 我們正在灶臺上忙碌......」
07湯包文博館
尚香湯包文博館位於湯包之鄉泰州靖江,相信聽到「文博館」,大多數人都會以為這只是一個文化展覽館。其實不然,它是一個集文化、民俗、工藝展示、博物館為一體的美食文化體驗展覽館。湯包文博館內容囊括了中國湯包歷史淵源,靖江湯包的發展歷程以及鮮為人知的靖江餐飲文化探索等,生動呈現了一項技藝向生產線的湯包變革。
博物館落戶于靖江美食一條街,展覽面積約700平方米,整個展廳將湯包元素融為一體。例如,地面的暖色帶狀裝飾猶如「和面」,層層漾開的紋理猶如湯包的褶皺,而在籠屜造型多媒體放映區參觀者可了解中國湯包的變遷和延續。
整個湯包館公園共有四層:一樓是工藝展示,二樓為民俗展示,三樓則是文化展示,最後一層是博物館。
那又有人會好奇,為什麼叫」尚香「呢?這面牆或許可以解答這個問題。相傳蟹黃湯包是三國時期,孫權之妹孫尚香在與劉備相親時創製,於是從歷史典故中取名「尚香」。
這裡還是一家以蟹黃湯包為主、淮陽菜為輔的主題餐廳;整個餐廳的設計元素、裝修理念、文化造詣無一不與蟹黃湯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清晨裡回籠覺是人生樂事的話,在吃上早茶湯包就是一種享受!
08米粉博物館
在廣西南寧金花茶公園裡有一座和風很強的院子,這裡就是味之都的米粉博物館啦
小院子裡還有微縮景觀和一些雕塑,都是反應廣西米粉的歷史和製作米粉的細節。院子不算大,可以看的主要有四個部分,除了院子裡的雕塑主要就是展覽廳、體驗廳和遊客中心。
展覽廳除了展示米粉的起源,還霸氣滴把廣西各地40多款米粉,做成標本直接掛在牆上了!還簡單介紹了各種米粉的小故事,看得眼花繚亂。
在廣西光是能說得出區別的捲筒粉就有4種,感覺以前的粉都白吃……
如果有錢還可以體驗做粉哦,每次兩個鍾,費用是一百多塊。
09杭幫菜博物館
杭幫菜博物館是集展示、體驗、品嘗等功能於一體的主題性博物館。作為地方飲食文化的載體,其設計用現代的材料體現了杭州「秀、雅」的神韻。建築所在的江洋畈生態公園,原為西湖疏浚淤泥庫區,經過將近十年的表層自然幹化,已形成與周圍山林不同的,以垂柳和溼生植物為主的次生溼地。現在的中國杭幫菜博物館,地面建築群包括:專業展陳館、錢塘廚房、杭州味道、東坡閣等4個場館組成。中國杭幫菜博物館依山而建、臨水而築,群樓連綿起伏、蜿蜒錯落,飛入雲天,屋頂綠草黛瓦與蘆蕩倒映入水,平臺棧道、曲徑通幽、直入柳雲,一派溼地人文風光。據說建築與環境為全國餐飲菜系博物館之最。
博物館由「展陳館」、「錢塘廚房」、「杭州味道」、「東坡閣」四大區域組成。展陳館追溯杭幫菜數千年發展史,展出一百一十餘件飲食文物和近四百多件菜品模型;「錢塘廚房」展示杭幫菜民俗文化,並設百姓廚房供市民遊客體驗互動和開展大型活動;
「杭州味道」、「東坡閣」延續博物館文化展陳特色,並以特色餐飲供人品嘗正宗杭州味道。
四大區域集杭幫美食文化展示、互動體驗、餐飲品嘗於一體,構成了一個專業性強與兼容性高的「可看、可玩、可學、可品」的博物館 。
各種各樣的展覽菜品讓整個博物館既洋溢著一股嚴謹的學術氣氛,又充滿了濃濃的煙火氣息。菜品樣式豐富,小到家庭常菜豆漿、油條大到滿漢全席、將軍府宴,樣品栩栩如生,逼真到讓人感覺身處餐桌上一般。
博物館處處充滿著杭幫菜的歷史韻味。每一款菜餚都有詳細的歷史參考文獻,標明著來源與做法。就連一道小小的素餃子,都標明「主料:白菜、香菇,煮製。長5釐米、中段直徑3.5釐米、中段高3.5釐米。——明•高濂《飲饌服食箋》」
你最喜歡哪個博物館?歡迎留言評論!
合作/投稿/諮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