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2年到2019年的7年時間裡,特斯拉股票累計漲幅達到1100%。而今年以來,特斯拉股價更是經歷了多次上漲,一年內漲幅已經高達667%。
目前,特斯拉市值超過了豐田、大眾、奔馳、寶馬的總和,僅次於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和Facebook。
那麼特斯拉為什麼總是降價呢?關於特斯拉,我們難免有這些疑惑。
首先,買特斯拉的人很多都是因為情懷。但是老闆埃隆·馬斯克卻不停的鬧降價,一邊是特斯拉明明訂單都來不及生產,一邊卻自降身價,嚴重打擊了這些「韭菜」的感情,難道馬斯克不擔心特斯拉的品牌價值受到影響嗎?其次,幾乎所有的車企,都極端重視品質控制,尤其是豐田以「精益創新」聞名於世,以近乎苛責的態度進行品質控制,「開不壞的豐田車」以可靠性著稱。而特斯拉汽車頻頻因為質量問題召回,在品質控制上,特斯拉似乎並不上心。最後,所有的汽車品牌,特別是高端品牌,往往都極端重視服務質量。可是特斯拉的售後服務只能用「糟糕」來形容,甚至對消費者動不動就不耐煩,有點「粗暴」。這樣一家汽車製造商,卻受到了資本和消費者的熱捧。
研究機構EV Sales Blog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前十月,特斯拉Model 3全球銷量260927輛,以12%的市場份額穩居首位,在其之下的是雷諾Zoe,前10月累計銷售74124臺,還不到特斯拉的三分之一。
12月8日,特斯拉(NASDAQ: TSLA)股價高開高走,收盤大漲7.13%,股價報641.76美元,市值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達6083億美元,是同期豐田汽車(NYSE:TM)的三倍,通用汽車(NYSE: GM)的10倍。
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即使我自己都說過,股價太高了。我說的是我該說的話。(I even said the stock was too high. I mean what am I supposed to do.)」
半年前,汽車行業新貴特斯拉市值超過汽車行業老大豐田,引起了廣泛的爭議。特斯拉成立不過17年,今年才有望實現盈利。
售後服務堪稱「粗暴」
人紅是非多,特斯拉麵臨的不僅有降價風波,長期面臨產能嚴重不足的困擾。而且他的售後服務堪稱「粗暴」。
11月27號,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官網顯示,特斯拉部分車輛,車頂飾板表面的底塗劑不足,隨著時間的推移飾板的附著力可能減弱,極端情況下飾板可能會從車輛上脫落,存在安全隱患。自2020年11月27日起,特斯拉召回生產日期在2016年3月16日至2016年7月31日期間的部分進口Model X車輛,共計870輛。
召回對於車企來說並不罕見,但特斯拉的回應遭到中國消費者和官方媒體的痛批。
特斯拉辯稱,這不是設計缺陷,而是由於中國駕駛員的「使用不當」、「濫用載荷」,特斯拉迫於監管部門壓力只能被迫召回。對此,新華社刊發評論表示,「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後浪代表,特斯拉已經成為市值超越豐田等傳統車企的明星科技企業。不過要想開得長遠,首先要學會遵守當地法規,保護好車主的正當權益。」
在整個汽車行業都在強調用戶思維、服務至上的時代,特斯拉始終一意孤行,保持著對售後「粗暴」的態度;但在技術升級,駕駛體驗方面,特斯拉卻格外積極,並長期能給用戶帶來驚喜。
特斯拉真的是一家汽車公司嗎?
那麼問題來了,特斯拉真的是一家汽車公司嗎?
很顯然,特斯拉,早已不能用汽車製造商的身份,去衡量他,如果是一家車企,它的價值絕對不可能超過豐田。要準確的評價特斯拉的市值,應該參考一下蘋果公司。蘋果的萬億市值絕不可能是通過一個手機支撐。蘋果也絕不僅僅只是一家手機生產商。
很多人詬病特斯拉總是降價,這種降價行為就是在割韭菜。而且嚴重影響品牌價值。
雷軍總是強調小米手機不賺錢。羅永浩也說過「賣手機不賺錢,就是交個朋友」。蘋果成功的秘訣就是把最好的軟體裝在了最好的硬體裡。而特斯拉正是電動汽車領域最好的硬體。
流量之爭,放在智能汽車領域,其實就是用戶之爭。流量之爭=汽車用戶之爭。不少業內人士抨擊特斯拉降價促銷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品牌價值,但馬斯克在品牌價值和銷量的取捨中,或許根本沒有猶豫過,因為特斯拉的最終目的從來不是通過汽車產品賺錢,汽車作為硬體,只是在提供一個用戶基礎。
不過,特斯拉與蘋果有著諸多相似之處,但在商業模式裡還有著本質不同。iPhone後面都寫著 designed in California(加州設計),但眾所周知,蘋果自身是不做硬體生產的,幾乎全是依靠代工來實現,然而目前特斯拉的所有產品,都親力親為。
「賣車」不掙錢嗎?
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說過,根據他的測算,特斯拉在中國的Model 3利潤率能達到30%甚至以上。李想提出,去年特斯拉的銷售及管理費用佔銷售收入的9%,研發費用佔比大約在4%到5%,如果扣除這兩項費用,特斯拉的稅前淨利率預計能向15%邁進,基本是主流汽車廠商利潤率的三倍,「如果不是受疫情影響,特斯拉的利潤率將很快接近保時捷。」
車企的利潤率普遍都在個位數,被譽為最能賺錢的車企保時捷的利潤率能超過15%——而這一數字在蘋果這種級別的高科技公司,可以達到20%以上。
綜上所述綜上所述,把特斯拉國內汽車行業,顯然是不夠的,如果把特斯拉當作一家科技公司,顯然也不足以準確描述。所以我們就把它歸類於特斯拉行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