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中醫診斷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昨天,我在文章裡講到,齒痕舌證屬寒溼困脾的調養之道,不知您看到了沒有。
如果沒看到,沒關係,往前翻一翻,就看得到。
我在文章裡說了,平胃散(蒼朮、厚樸、陳皮、甘草),是調治寒溼困脾的常用配伍。
那我今天講的,就是齒痕舌證屬溼熱困脾的調養之道。這個也是很多網友在後臺提出過的。
首先呢,咱們得知道,什麼叫溼熱困脾。
溼熱這個玩意兒,一方面可以出現在胃裡頭。很多胃病、胃痛患者可能證屬溼熱。它也可能出現在腸道疾病裡頭。不少洩瀉患者,辨證可屬於溼熱。
這些,我們暫且不提。我們就說亞健康人群裡頭的溼熱困脾證。
這類人,脈象滑濡而數。數,說明快,是有熱邪所致。滑濡,怎麼理解?就好像脈道裡塗了一層膠水。氣血在裡頭運行,不爽利,滑過去一樣。古人講就是「如珠走盤」。而那一層「膠水」,其實就是痰溼。
看舌頭,舌質往往偏紅,苔黃膩。膩,說明有溼。黃,說明有熱。
看整體,主要是消化系統不適。不能說有病,但肯定不舒服。表現出來就是納呆,腹脹,吃不下飯,口中黏膩,有的時候會口苦,尿黃,大便不是很規律。身體四肢可能比較困重。形體上多偏胖或超重。
在飲食上,有些人可能厭油膩,有些人可能無肉不歡。溼熱鬱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可能會口渴,不欲飲。口渴,是因為有熱。但是因為體內有溼,腹脹,所以給他水也喝不下去。
當然,還有一條,就是如我標題所說,就是齒痕舌。溼熱之邪,上蒸於舌,舌體失養,被活生生憋大了。於是,壓迫牙齒,留有齒痕。
我這麼說,你懂了吧?
總之,這類人是渾身的不舒服。但是到醫院去,你又說不出是什麼病,連掛什麼科室的號,可能都說不清楚。
這個時候怎麼辦?中醫裡頭有一個配伍,我感覺相對較好,給您科普一下,這就是王氏連樸飲。這是一個古方子,出自《霍亂論》。其組方如下——
黃連12克,焦山梔12克,厚樸10克,淡豆豉10克,法半夏12克,石菖蒲12克,蘆根15克。臨證常有加減。
這個配伍,最初是治療溼熱霍亂的。後世醫家臨證發現,它對於溼熱所致不少病症,都有調治效果。溼熱中阻諸證,用它調養也不錯。原方主張冷服,但是現在一般都是溫服。就方義來看,無外乎就是黃連、山梔苦寒燥溼清熱,厚樸、豆豉、半夏化溼除滿,行氣消脹,宣發鬱熱。石菖蒲化濁,蘆根清熱生津,利尿,使得熱邪隨小便而去。這就是基本意圖。
這個配伍,臨床運用的角度非常多。我給你舉個例子,你體會一下吧。
曾經有這麼一個男子,年56歲,什麼毛病呢?最初就是脫髮。腦袋上的頭皮,油膩膩的,很癢,頭髮掉得沒剩下幾根了。
這個人自己用了不少養血生發之品,效果不好。沒辦法,只好求中醫去了。刻診,發現他的問題可不僅僅是脫髮,而是有嚴重的溼熱困脾之症。
主要表現,就是舌暗紅,苔黃膩,大便不成形,小便發黃。吃飯睡覺倒還可以,但喝水很困難。他總感覺到渴,但是偏偏只願意漱口,不願意喝下去。脈象呢,和一般的滑濡脈不一樣了,他偏澀。為什麼?因為在溼熱阻滯之下,他出現了血瘀的問題。溼熱上蒸,血瘀不養髮根,他就脫髮唄。
據此,方子出來了,黃連10克,厚樸15克,梔子10克,枳殼10克,茵陳30克,滑石20克,山楂20克,紅花10克,當歸30克,丹參10克,白鮮皮20克,焦白朮10克,生甘草10克。你看出來沒?這其實就是王姓氏連樸飲的化裁。只不過在裡頭,加入了部分活血化瘀的東西,如山楂、紅花、當歸、丹參。在這個基礎上,增加白朮燥溼,白鮮皮祛風,茵陳滑石清熱利尿。
當然了,用法還不止這一個,溼熱困脾以後,人會出現多種多樣的問題。胃脹、皮炎、氣管炎,甚至有些男性的痿遺之疾,都和溼熱有關係。當此際,上述配伍皆有化裁應用的空間。
當然了,我這麼說,是從專業角度來講。配伍需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來借鑑應用。你要是完全從自己的生活中來調養的話,我建議你就多用點薏苡仁。薏苡仁這東西,藥食同源,很安全,而且能夠清熱利溼。這個是沒問題的。
這篇文章,我把溼熱困脾所致齒痕舌的問題,講清楚了。我希望您能夠認真體會。當然,還是那句話,治療替代不了預防。溼熱何來?答曰飲食。我們現代人的飲食,酒肉熱性的多,涼潤清順的少,這就使得溼熱極容易困阻我們的身體。這就導致一個「溼熱交蒸之體」。我們對這種致病因素,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從飲食上加以預防。
好了,就說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