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
蕭教君的朋友圈都快被黑洞佔領了
感覺多看幾眼
都能產生即將被吸的錯覺
很多蕭山家長也來求助
要怎麼給孩子簡單易懂地解釋黑洞原理呢?
其實很簡單,
在家就能動手做模擬黑洞的實驗哦!
首先,準備一張圓形紙,一把剪刀,一卷膠帶,一個小彈珠。
將圓形紙剪一刀至圓心,中間圓心稍微剪大一點,確保小彈珠能滾落。然後稍微一拗,變成一個漏鬥,用膠帶固定。
底下放個杯
用來接住最後滾落的小彈珠
開始甩出小彈珠,中間的圓心就是模擬的「黑洞」。小彈珠會沿著漏鬥一圈圈轉,最終都被「黑洞」吸走,過程裡越靠近「黑洞」,速度會加速。
ps.怕麻煩的家長不要慌,蕭教君也做了一個簡單版的黑洞圖片,列印出來就好了~
長按保存圖片~
那蕭山家長應該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給幼兒園小孩或者小學生講明白關於「黑洞」最基本的知識呢?
1.黑洞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黑洞就是一個黑色的連光都逃脫不出來的球體。它的主要特徵就是引力很強,強大到可以導致時空彎曲,只要周圍有東西進入它的「勢力範圍」,不論是星球天體,還是氣體、灰塵、光,黑洞都會把它吞掉。
2.黑洞為什麼是黑的?
我們想要看到東西都需要有光。但黑洞能把所有東西都吸走,連光都吸走了,所以什麼都看不見。就好像把燈關掉一樣。
3.黑洞後面是什麼?
這的確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在被吞噬的過程當中,物質都首先會被撕裂成一些最基本的粒子,然後很可能在黑洞的內部又進一步發生其他的物態變化,具體會發生什麼樣的過程,我們並不是特別的清楚。
可以給孩子打個比方,水龍頭裡水下落的時一開始是均勻較粗的水流,越往下落,水流越細,直到散變成一粒粒的水珠落下。
4.黑洞的演變過程
只有質量大的恆星最終會形成黑洞;質量小的在徹底燃燒完畢後會形成黑矮星,在宇宙中看不見了。
5.什麼是引力井?
引力井(或重力井)是在空間中圍繞著某個天體的引力場的概念。模型好比在一塊撐著的布上放上一塊鐵球,鐵球周圍的布就向下凹陷,同樣,大質量的天體也能令周圍的空間產生類似的凹陷,周圍的小天體會向凹陷裡陷落,引力或許就是這樣產生的。
6.什麼是時空扭曲?
光是沿直線傳播的,但在扭曲的空間裡,即使光依然是直線的,也會因為所在時空的扭曲而看起來不是直的。可以讓孩子拿一張紙,畫一條直線,然後把紙扭轉,直線也會跟著扭轉。
小朋友對於宇宙最初的認識是在神話故事裡的「嫦娥奔月」「牛郎織女」。作為父母,我們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被孩子問到一些關於天空、宇宙的話題:
「為什麼晚上沒有太陽?」
「月亮的背面是什麼?」
「為什麼白天天空是藍色的,晚上是黑色了呢?」
孩子的想像總是這樣漫無邊際。但孩子的想像力和好奇心卻會被我們不經意之間抹殺。我們習慣了接受生活中的所有事情,包括像宇宙這樣的事物,又或是觀念,我們很少質疑,對生活漸漸麻木,毫無好奇感。
上個世紀80年代,一位父親,花了整整4個月工資,給孩子買了一臺專業級的天文望遠鏡。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孩子說自己喜歡天空,想看看天上是不是和地球上的人過著同樣的生活。難以想像這位父親當時是抱著何種心態,耗費「巨資」咬牙為孩子的好奇心買單。後來,他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了,騰訊創始人——馬化騰。
他曾在一次採訪中說到:「我喜歡天文,會覺得自己很渺小。所以什麼事情仔細想一想,都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這讓自己遇到挫折時能穩定心態,想得開。」
著名科幻小說《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就曾在書中表示:「富有想像力的作品,能讓孩子在年幼時,就感到宇宙有多麼廣闊,生命進化有多麼曲折,而科學是多麼的奇妙動人。」
而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是最適合對宇宙和未知保有探索的激情和好奇心,沒有人能預知到未來會發生什麼。一切都充滿了可能性。
蕭教君在這裡推薦幾本幫助孩子理解黑洞和宇宙的書,家長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學習和感受。
第1講 量子世界是什麼樣的
第2講 物質為何能保持穩定
第3講 量子力學有什麼用
第4講 量子計算機和人類大腦
實驗一 光的幹涉
實驗二 雷射打氣球1
實驗三 雷射打氣球2
實驗四 測量普朗克常數
第1講 引力波是怎麼探測到的?
第2講 光速是怎麼影響時空的?
第3講 引力是怎麼產生的?
第4講 相對論都有什麼用?
第1講 地球是什麼樣的
第2講 宇宙是什麼樣的
第3講 宇宙是怎麼起源的
第4講 宇宙會不會有末日
21世紀是人類走向太空的世紀,
從小培養孩子對天文知識
以及對宇宙的探索熱情
可以讓他在未來成為一個更加富有競爭力的人
部分信息來源:ikid、少年商學院
一秒找到蕭教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