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班太貴?來為寶寶設計個性化的早教課程吧

2020-08-26 董董悅讀時光

很多人對早教班褒貶不一,也有的爸爸媽媽覺得早教班課程太貴,而且每周一兩次課,似乎作用也沒有想像中那麼絕對地好。和寶寶們朝夕相處的爸爸媽媽們也都有這個疑問,能不能在家裡給寶寶進行早教呢?該怎麼做呢?下面我就結合市面上流行的早教課程對家庭裡的早教玩法做一個梳理。

一、市面上的早教課,教什麼?

目前比較火的幾家早教課程,基本上會包含歡動課、育樂課、藝術課、音樂課、環球課、美食課、思維與專注力、以及各種戶外特色活動。

像某機構的歡動課,基本內容包含體能鍛鍊、生活認知、語言表達、情感互動,而某育樂課內容也比較相似,並有一些感官體驗等內容。舉個例子,某一節課可能就是感受快與慢,那麼感受快可以通過快節奏的音樂搭配跑的動作來感受,慢則可以通過模仿小蝸牛並用緩慢的爬行動作來區分。在動作、旋律、英文單詞等不同的差異中感受快和慢。這些我們在家裡也是可以實現的,甚至內容可以更寬泛,比如高矮、大小、冷熱、軟硬、輕重等等等。

相對比而言,藝術課的內容相對獨立一些,主要是各種風格、各種顏料、繪畫塗鴉與手工結合等基本形式。舉個例子,課上能會使用彩筆練習波點畫,使用毛筆練習水墨畫,使用顏料桶在畫布上隨意塗灑來創作印象派畫作等等。有時候繪畫會加上剪紙、紙藝裝飾,創作出一副小作品。

音樂課則是不同的音樂器材,或者各國家不同風格的音樂、舞蹈以及英文歌曲的融合。比如可能會在課上玩不同的發聲器材,包含敲琴、搖鈴、手鼓等等,配合拍打、敲擊、晃動等動作來呈現音色的不同。

環球課則是根據某個國家設計的基本介紹、遊戲體驗、服裝配飾以及手工。拿中國來說,可能會設計我們祖國的節日習俗,拜年的服裝,以及一起吃餃子或湯圓等等。或者馬爾地夫,可能會設計潛水的視頻觀看,通過繪畫和粘貼做海洋動物,通過舞蹈來呈現當地的風俗等等。

這些可能看似高大上,實際上都是有章可循的。課程設計上有哪些特點呢?我們可以大致歸納一下:

1、從外包裝來說,呈現形式多樣。比如搭配器材或者道具的遊戲,繪畫作品,手工作品,舞蹈,美食,繪本表演,角色扮演等等等等,絕對不是讓孩子乾巴巴地坐著聽,或者是被動接受父母的灌輸,而是參與其中的活動,有各種各樣的載體讓孩子去操作。

2、從內容來說,涉獵廣泛豐富。內容就不僅僅是生活中那一丟丟的常識啦,可以是英文,數學,故事,還可以是科學、天文、地理。什麼?太專業了吧?NONONO!英文,可以只是一個butterfly的一首歌;數學,可以是吃一個雞蛋;故事,可以是《鼠小弟系列》中的幾個片段;科學,可以帶著孩子去觀察洗澡玩具飄起來了,摁下去,哇哦,還會飄起來哦!天文,那就一起賞月亮、看星星,春暖花開的時候仰望萬裡晴空吧!地理嘛,周邊遊,田園勞作,沙灘堆城堡,田間補蚱蜢,處處都是地理元素。你感興趣的其他領域都可以加進來的!

3、從體驗來說,調動寶寶的多種感官。傳統的學習主要是聽和看,早教課程裡會更多地調動多種感官。比如觸覺,大運動、精細動作等等;比如視覺,視覺追蹤遊戲,細節觀察;比如聽覺,聽音辨音,聽不同風格的聲音;比如嗅覺,聞一聞不同的味道,不同程度的味道;感覺,細緻地表達自己的感覺;口語表達,表達自己的觀察發現、表達自己的所聽所聞、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決定……

4、從互動形式來說,以親子陪伴為主、社交互動為輔。

在早教中心,沒有一個老師會「要求」孩子必須參加到活動中。他們允許孩子在一邊觀察,等到恰當的時機會邀請孩子參與。這種參與,依然是親子陪伴為主。課程中和其他小朋友的互動僅僅是一個輔助。

要說自己在家早教,最具有靈魂意義的其實是育兒理念的完善。如何引導孩子,如何了解孩子的想法,如何在孩子不配合時幫助他,這是我們要多多花心思去做的。反而我們要設計的課程,我們要教的內容,我們用多少時間去給孩子早教,是次要的,因為育兒理念完善了,課程都會自然而然地進行下去。

二、設計個性化的早教課程,包含哪些內容?

簡單梳理完剛才提到的幾種主流早教課程,其實我自己的感覺是儘管也很豐富,但是我們在家裡完全還可以更豐富。畢竟,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呀!結合他們的課程要點,再結合我們普通家庭裡的陪玩方法,我認為大致可以設計一下早教內容:

1、體能運動課。一歲多的寶寶有那些體能運動呢?比如走路,不要枯燥地走,可以走一條開滿鮮花的小路,走一段鋪上彩色地毯的「彩虹小路」,走一段繪製出來的「獨木橋」,再搭配著《小熊過橋》的童謠,就更美好了!不光走路,還可以攀爬樓梯,上上下下,樂此不疲。還記得兒子一歲半走路走得很穩當時,他爬過了我們樓棟裡的所有臺階,公園裡的所有臺階,他能夠見到的所有斜坡。早教怎麼開展?也許有時候只是「允許」,允許他以自己的方式安全而又不違背原則地發展自己。此外還有各種身體的大動作、精細動作、打鬧摔跤遊戲、感統遊戲、嬰兒遊泳等等,都可以嘗試。

2、生活認知課。生活認知課就藉助具體實物,是最好不過的了。目之所及的所有物品,所有景象,都可以告訴我孩子,從身體的部位,到房間的布置,從戶外的花草,到頭頂的天象,從一個微笑,到一個眼神,統統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述給孩子。讓他去摸一摸桌子的質感,去撫觸紗巾的柔軟,讓他稚嫩的小手拂過沙土,在水坑裡吧唧吧唧踩個歡實。早教教什麼?教的是真實而豐富的生活百態。

3、語言表達與情感課。日本閱讀推廣人松居直說:親子之間豐富的語言交流是一個家庭最大的財富。語言表達這方面,我們可以從這幾個角度入手,一是生活實際體驗中一定要有相應的表達;二是持續保持親子共讀;三是耐心傾聽,鼓勵孩子回應我們。比起早教中心一節課每個孩子可能只有幾句話的表達,在家裡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表達自己。

4、美育藝術課。就相當於早教中心的藝術課了吧,但我們自己的設計完全可以更寬泛哦!比如讓寶寶自己選擇喜歡的衣服搭配,選擇他喜歡的玩具等等;還可以用各種顏色各種材質的畫筆和顏料進行塗鴉,當然了,不要畫得像,不要畫得像,不要畫得像!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讓孩子運用自己的臂力去帶動線條和色彩的呈現,遵從內心的表達。還可以找一些不同質感的廢紙進行撕扯、摺疊,做成他喜歡的作品。將他喜歡的貼畫,或者是其他材料,用雙面膠粘貼在他喜歡的地方。美育是設計,是創造,是孩子用自己的思維,將手邊的材料匯聚為獨一無二的作品。

5、音樂舞蹈課。音樂課搭配英文磨耳朵、舞蹈應該是絕配了,音樂的話選擇奧爾夫音樂也很不錯,隨便一搜就有很多。一歲多我們玩的比較多的是敲擊,敲擊各種各樣的物品,然後聽不同的聲音,長大一點可以讓寶寶閉上眼睛,我們敲擊,讓他猜是什麼發出的聲音。為了讓寶寶的音樂啟蒙更好一些,這裡的音樂可能要花些心思去找,或者直接買個早教機,也會自帶海量的資源。

6、生活實踐課。這是我自創的啦,這個課簡直包容萬象。具體有哪些呢?從家務來說,疊毛巾、擦桌子、拿勺子、翻書、丟垃圾等等都可以;從花樣來說,做點心,玩麵團,摘菜,購物,收拾玩具,遞東西,都能玩起來;從戶外活動來說,觀察戶外其他人的活動,並參與其中,也是很好的辦法。這個只要跟生活沾邊,只要能夠讓孩子試著參與其中,就是非常好的體驗。

7、親子遊戲課。為什麼我覺得早教機構不過癮,因為親子陪伴才是最高質最走心的早教啊!在家裡玩的親子遊戲有哪些呢?可以參照連結:


8、社交合作課。社交課對於低齡寶寶來說,一開始最好是一對一的模式,因為太小的孩子暫時無法兼顧一對多的形式。在具體玩的時候,我們還可以用家裡的玩偶扮演小夥伴的角色,增添社交的趣味性。當寶寶在一對一的互動和角色扮演中,習得一定的技能之後,我們還要注意觀察寶寶,當他有一定的興趣想要參加集體活動時,要及時給孩子提供機會。比如之前我會組織三四家,一起講繪本故事,或者是簡單的聚會,讓孩子們一起玩一玩,增進社交互動。

以上這幾種對於寶寶早期成長來說都是比較有必要的了。平時時間充裕,精力充足的情況下,我們還可以設計選修課。

三、還可以設計哪些「選修課」?

1、節日課程,比如剛剛過去的萬聖節,在家裡做個簡單的小party。

2、戶外課堂。比如公園、遊樂場、動物園等戶外遊戲場所。

3、益智玩具課堂。比如搭積木、拼圖、樂高、桌遊等等。

4、主題活動。比如一些公益故事會、體驗課、愛牙護眼等活動。

選修課可以根據自己生活環境以及孩子的興趣愛好進行。比如我們家靠海很近,挖沙子玩水一直是一門隨時就可以開始的選修課。

四、玩中學,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早教課,說到底是孩子成長一個良好的載體。但這個載體並非不可代替。有的人可能覺得早教課的好處就是孩子多,可以一起玩。但孩子多這一點,我們自己也是可以組織的,比如我自己和朋友們一起利用周末組織過故事會,沒有什麼費用,純粹講故事,做簡單的手工和小互動。還有的是覺得早教課比較成體系,如果家長能夠固定下一定的時間陪玩,一定也是可以的。

行動起來吧,用心的爸爸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早教老師!而且我相信,當大家試著去落實的時候,靈感一定也會越來越多,陪娃水平火箭式提升!

相關焦點

  • 要給寶寶上早教班嗎?家長先搞清楚,早教的幾種形式和優缺點
    二、線上早教/在家早教(付費)這幾年,除了線下早教班開得如火如荼,線上早教和在家早教課程也是不遑多讓。購買課程後,每個月會給你寄一些材料或教具,讓家長看著視頻,再給寶寶做「早教」。這種線上早教最大的優點就是價格了,比起線下早教班的,簡直就是毛毛雨。
  • 早教班虐童!如此早教要不得
    那麼,問題來了——奶奶用紅色小球在寶寶眼前移動來鍛鍊目光追物的能力,算早教嗎?每次寶寶舒服的洗完澡後,媽媽給寶寶做撫觸,算早教嗎?爸爸在每天臨睡前的親子時間給寶寶念故事書,算早教嗎? 有些家長對早教機構的理解很偏激,一方面認為早教機構是騙錢蒙人的,一方面又認為寶寶去上早教課程能大幅開發智力,甚至變成神童,不論是哪一種理解,都是不正確的,爸爸媽媽要正確看待早教機構及早教課程。
  • 早教班≠早教 上不上早教班這些乾貨請大家收好
    去年是豬年,「金豬富貴」,所以很多人都選擇在豬年生寶寶,我們家也不例外,去年Sophie多了兩個妹妹(姑姑和阿姨家的孫女),都是去年下半年出生,如今他們都半歲了,到了可以上早教班的年齡了。因為春節回家的時候我說Sophie大概5個月的時候開始上早教班,一直上到大概快3歲。於是,他們這兩天紛紛給我「來電來函」,諮詢要不要等疫情過去上個早教班(好像是有打折或者促銷活動)。
  • 寶寶有必要上早教班嗎?
    早教班良莠不齊,早教班價格不合理,想給寶寶快樂的童年,我們以前也沒有早教班。上學以後也可以學,大人思維會限制寶寶,在家一對一陪伴更好。很多家長對寶寶該不該上早教班感到困惑。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個話題吧~ 早教班有沒有必要上?
  • 花一萬多報的早教班,被嘲交「智商稅」,到底用不用給寶寶早教?
    對於早教,從古至今,無論國內國外,大家都是持支持態度的,但是該如何早教?選早教班?還是自己在家教?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話題。相信很多沒給孩子報過早教班的網友和我一樣,都很好奇早教班都在教什麼?部分早教課程✔️早教中心的價格:價格多少錢的都有,價錢少的課程就少
  • 「三歲看大」所言非虛,早教也不容忽視,但早教和早教班是兩回事
    不行還是去吧,不然就會被落下。孩子長大了埋怨我可追悔莫及啊。」早在2009年,廣州的一項調研就發現,70%的家長都明確表示,不管早教班有用與否,都會給孩子報名學習的。早教的目的在於通過適當豐富的刺激來促進娃大腦的認知發展,這些事情家長也完全可以做到,並不需要依賴於各種早教機構。換句話說,早教不等於早教班。
  • 孩子早教就去早教班?Dr.魏:在家一樣做早教,更大程度塑造大腦
    一提到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人們就想到早教,想到早教就想把孩子送去早教班。有個朋友特別想把孩子培養成像最強大腦選手一樣優秀的人,所以在孩子6個月的時候就把孩子送去了早教班。但是早教班一周上兩次課,她上班又沒那麼多時間,就讓老人陪著孩子去。
  • 你會給孩子報早教班嗎?
    因為很多人覺得離家近,以後寶寶上幼兒園就省心多了。大家都覺得以後幼兒園生意肯定異常火爆了,因為大家都打算把孩子送到家門口的幼兒園啊。本來以為大家參觀完會給予很多推薦的,結果我聽到的竟然是不去了,味道太重,學費太貴,幼兒園不用上那麼好,有錢還不如給孩子報些早教班呢!哈哈,善變的人類啊!
  • 為孩子制定個性化的早教方案
    釋疑  蒙特梭利教育法為全世界所用  了解早教的人,對「瑪利婭·蒙特梭利」的名字並不陌生,很多幼兒園以及早教班只要冠上了「蒙特梭利」的名字,費用就成倍甚至數倍地往上翻。  到底蒙特梭利是什麼,它吸引大家的地方在哪?
  • 月亮寶寶早教說 | 好險,差點掉進早教誤區
    ……說起早教,不少爸爸媽媽的眼睛便會情不自禁閃閃發光。畢竟,誰也不希望自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相反,要是能找到合適的方式搶跑,豈不是更爽? 但是,且慢!爸爸媽媽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為寶寶進行早教時,你真的做對了嗎?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家長進行早教時容易犯的錯,希望大家儘量少掉坑哦。
  • 上完悅寶園早教課程的寶寶聰明不怯場
    所以專業的事情還得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早教,尤其如此。不少父母會覺得孩子還小,去早教中心也就是玩,根本學不到什麼東西。但其實真正的早教並不是強調讓寶寶學會什麼,而是通過外部感官刺激促進寶寶大腦發育。1、早教課程可作為教育指南不少上過早教的家長都有這種體會,孩子在早教班期間,自己通過早教班的親子活動學到了不少教育孩子的方法和經驗。
  • 早教班遍地開花,有必要花一萬多讓寶寶上嗎?迷茫的父母看看吧
    早教的好處是毋庸置疑的,早教班也的確有它自身的優勢所在,相比較父母在家裡逗孩子玩,早教班有自己教育寶寶,開發寶寶智力的體系,具有專業性、趣味性。除此之外,它相當於一個平臺,提供了這樣一個環境,讓寶寶和父母都能樂在其中。
  • 早教有用嗎?怎麼理性的選擇早教班?
    早教不應該成為寶寶的負擔,不少父母將早教單純地理解為「教」,於是「早教」就演變成了「早期的灌輸」。而對於0~3歲的寶寶來說,是無法接受這種灌輸方式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我家孩子就是不肯學。」「我家孩子笨,教多少遍都記不住。」
  • 寶寶滿月就要上早教班,現在的父母都這麼拼嗎?早教何時開始為宜
    前不久,帶孩子去打疫苗,遇到一個寶媽,她家寶寶剛滿月,跟我說花了一萬多元給寶寶報了早教班,過兩天就要帶寶寶去上早教課了。我蠻震驚的,這是我聽說過的最早的上早教班的孩子,原來現在的家長都這麼拼啊!想想我家兩個孩子都沒有上過早教班,感覺自己真的太OUT了。
  • 每天這樣陪玩 10 分鐘,勝過上萬元早教班 丁香媽媽0-3歲早教營幫你實現
    就這樣在一個月內,每天額外花十來分鐘時間,小男孩的發音就得到了徹底糾正。像這樣的「呼吸訓練」小遊戲,可以在寶寶不牴觸的情況下,幫助孩子獲得語言能力的提升。在我給丁香媽媽設計的早教課裡,在語言發展區塊遊戲裡也用了不少「呼吸訓練」的方法。比如我會讓孩子去吹動軌道內的桌球。
  • 還在給孩子報早教班?可別花這冤枉錢了
    等孩子蹣跚學步了,操心的寶媽們又開始研究起價格昂貴的早教班。問到報名的原因,有些寶媽的回答是:「不知道怎麼陪孩子玩」。「平時上班忙,沒時間陪孩子」。OK,這我理解,畢竟在我看來,早教班為數不多值得一提的,就是「高質量的親子陪伴」,這一點甚至比早教課程本身更具有吸引力。But!
  • 成都早教班深度:早教很重要,再好的早教班也比不上負責任的家長
    而早教班只是進行早教的場所之一,不是家長們唯一的選擇。  1、如何進行早教?  首先關於早教的地點,可以是在家裡、公園、小區、旅途中、商場等。有的家長會花費高額的早教費用報名早教班,讓他們來給孩子早教。  昨天和婆婆的朋友萊姨吃飯,她說她家孫子三個月就開始送早教班了。每個月給一萬元人家教孩子,這麼小的孩子能學什麼?會什麼?
  • 有必要早教嗎?早教機構品牌排行榜
    掃描下方二維碼(免費)直接測出寶寶的英語水平有很多人問我:「是否有必要送孩子去早教機構」,因為大多數家長對早教機構的直觀印象都是「太貴了、浪費錢」,所以我想談談自己的體會,以便各位權衡。這裡以上海為例吧,不得不說,一線城市對早教的需求比較大,所以市場選擇也更廣泛一些。公立早教(入學難):雖然每個區都有公立的早教機構,但是區級的育兒指導中心要抽籤且中籤率極低,而街道級別的寶寶還要排隊,有的寶寶甚至排在2年後。
  • 早教中心話題:早教應該如何做?避免這幾個誤區讓寶寶越來越聰明
    原標題:早教應該如何做?避免這幾個誤區讓寶寶越來越聰明!  我家寶寶現在已經快到一歲了,身邊的朋友和很多家長開始推薦我去給寶寶報名早教班,確實,現在現在的很多早教班,可以說是深受家長的重視,對於我們這些作為家長的人來說,感覺對寶寶進行早教能夠讓寶寶變得更加的聰明,可以更好地激發寶寶的潛能,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想法吧。那麼,到底要不要給寶寶報名早教班呢?
  • 該不該讓圍著紙尿褲的寶寶上早教班
    可是,真的有必要讓圍著紙尿褲的寶寶去上早教班嗎?面對婆婆「是不是吃飽撐的」質疑,餘女士言之鑿鑿:朋友的、同學的、同事的,甚至一個小區的孩子都在上,我們怎麼能輸在起跑線?再有,據說早教班的畢業證甚至已經成了一些重點幼兒園遴選入院孩子要求的附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