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圖片均由作者本人持有版權,除合法授權外請勿擅自使用】
「慢下來,去感受攝影最初的樣子」,也許這就是仍然會堅持使用膠片攝影的一個最根本的原因。
在這個人人都可以拍照記錄的時代,極低的成本就可以獲得大量的影像,同時又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與世界分享。但是很多時候會發現,輕而易舉獲得的影像中充斥著大量的低質作品,而隨著這些低質作品的增加,會逐漸讓許多人失去了攝影的樂趣。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擾,不妨嘗試開始學著用膠片去拍攝,也許會讓你重拾攝影的樂趣。
下面從自身的經驗分享一下,對於膠片攝影的一點感受:
一、開始篇
拋開小時候的「傻瓜機」不談,我的第一臺膠片機是EOS 5,一位認識的朋友淘汰下來的「幾手機」。當時選擇這個的原因,是因為自己一直使用的數位相機是這個機型的後代,操作方面基本沒有任何障礙。所以就開始去購買膠捲練手啦。
這張也許就是一下子讓我中毒的一張照片了,第一次被膠片色彩吸引到。而且膠片對於人像的表現也讓我驚訝,所以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二、經歷篇
接著開始嘗試不同的膠片的不同差異,後來出現了幾卷拍攝漏光的現象,於是又開始琢磨換機器。
因為現在市場上的膠捲相機基本都只有二手甚至好幾手了,所以挑選起來也是格外的鬧心,這些年用過佳能的EOS 50E、尼康的FM2、美能達X700、徠卡M8等等,最後還是選擇了佳能的AE-1以及在臺灣旅行時購買了一部佳能Canon G-III QL旁軸,選擇的原因更多是個人偏好(包括外觀、手感等),現在膠片機器比較容易上手使用的機型其實操作大多數都是近似的【操作簡便而不簡單】,因為都是需要使用純手動的方式去拍攝,因此拍攝的節奏會變得更慢,在每次拍攝前需要考慮曝光、構圖等等。
包括後來也嘗試用了幾卷黑白膠片,但是因為個人的技術水平,所以成片率還是偏低了。
三、感受
從這幾年的體驗來說,我僅僅只是使用了膠片作為載體去拍攝,可能對於真正的那些玩家來說,我還只是才接觸到膠片攝影的皮毛。但是作為普通攝影愛好者來說,我的經驗可以讓你決定是否可以嘗試去接觸它。
1、慢,再慢一些,是膠片攝影與數碼攝影最直觀的對比;
2、低效,膠片攝影從拍到衝掃,是需要一段的等待時間的,所以你拍攝的內容就需要好好安排;
3、技術,熟練掌握光圈與快門的搭配,是膠片攝影的基礎要求(可以拿數碼的M檔來練習,也可以買個測光表來輔助拍攝);
4、色彩,真的很迷人,也會讓你在後期上花費很少的時間,上面的例圖都是直接衝掃出來的原始圖像,只要能夠做到曝光準確,不需要做過多的調整,成片的效果就很滿意了;
5、器材方面,鏡頭優先選擇大光圈定焦的鏡頭,初期可以使用一些入門級的卷作為練習使用(效果已經很贊了,只是價格漲得越來越快了)。
優點與缺點都很明顯,膠片攝影作為一種攝影的類型,雖然小眾但應該是不會消失的,因為有著它自己獨有的魅力。也許當你有些瓶頸時,嘗試通過使用膠片來感受一下攝影最初的樣子,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收穫。也歡迎與我一起共同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