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到現在了,還有好多人熱衷於膠片拍攝?

2020-12-22 一星半點如你

網上有很多用膠片拍的照片很正常,現在有很多忠實的膠片愛好者,仍然在用膠片相機拍攝。特別是中大畫幅的相機,用膠片拍的就更多了。

用膠片拍攝,衝洗出來之後可以用掃描儀進行掃描,也可以進行電分掃描,上傳到電腦上。而上傳電腦之後,就變成了數碼照片,當然可以進行後期處理,只要技術有保障,效果不會比膠片看著差,不會像樓上說的那樣失掉膠片真實感。恰恰相反,良好的後期,更能展現膠片的色彩和質感。此外,也可以對膠捲,即我們說的底片進行底掃。而如果是負片進行底掃之後,還要在電腦上進行反向,去除底片色罩,圖像調整等等後期操作,比較麻煩。如果是使用反轉片拍攝,再底掃到電腦,效果非常棒!

膠片相機沒有數位相機方便,可為什麼現在還有很多人喜歡?

3.1.膠片相機是一次成型的,拍攝過程中是無法看到拍攝樣片,只有在拍攝完成後取出膠片才能看到樣片,這樣對攝影師提高了極大的要求。

膠片拍攝的照片寬容度很大,細節保留很豐富。比如在逆光或者大光比(受光部很亮,背光部很暗)環境下,使用數位相機很容易出現曝光過度或者不足的情況,從而失掉亮部或暗部細節。而用膠片就會好很多,即便曝光不足好幾檔,也會有細節保留。同時保證了高光不會過曝,甚至還可能有意外驚喜。

3.2.膠片色彩很好。當然這個就是見仁見智,數位相機的色彩也不錯,膠片衝洗要經過暗房進行色彩處理,數碼也要後期調整。但總的來講,因為膠片種類多樣,反轉片,負片等等,每一種又有不同型號,所以會有很多種不同的色彩風格,每一種風格都有各自的味道,所以受很多人追捧。

3.3.膠片有所謂「顆粒感」。很多人喜歡用膠片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顆粒感」,甚至認為這就是膠片獨特的「質感」。其實這個東西最沒意義。先不說就目前的數碼後期技術,很容易就能模仿出這種「顆粒感」的效果,比如Lightroom裡面直接就有預設,套用就行,還不需要自己動手。就算是膠片,也有大部分是沒顆粒感的,特別一些感光度極低的膠片,擁有超乎尋常的細節表現,極其出色的畫質,相反一點顆粒也看不出來。所以因為「顆粒感」使用膠片,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必要。

相關焦點

  • 現在電影院還用膠片嗎?看完真是長見識了
    以前的電影放映機都是用膠片,膠片上印有一幅幅連續變化的圖像,放映的時候,膠片快速通過片窗,就會在熒幕上投射出動態的畫面,同時利用膠片邊緣的音軌還原出聲音,這樣就形成了有畫面、有聲音的電影。可能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疑惑,現在的電影院還用膠片嗎?
  • 膠片時代早已過去,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玩膠片?
    膠片在過去的攝影中是一個必須的存在,它在沒有數碼信息存儲技術的過去誕生,在如今數碼時代的快速發展中沒落。即使現在的數位相機多麼的先進,仍然有人去收集使用那些具有年代感的膠片相機,更有攝影師認為它是一種情懷,我也不例外。
  • 膠片VS數字,全膠片拍攝的得與失
    反正就希望這部電影能好,希望真正想看這部電影的人能去影院看,這是比較重要的。」除了影片本身引發不少爭議,《陽臺上》採用的全膠片拍攝也引發極大關注。畢竟在電影越來越數位化的今天,採用全膠片拍攝顯然更加費時費力,不但成本高,後期處理起來也特別麻煩。
  • 膠片攝影百科之七:從膠片相機到朋友圈 談談膠片的衝洗與數碼化
    前言:膠片為什麼要數碼化關於膠片攝影,小編此前已經分享了六篇內容,介紹了在如今這個手機輕攝影無比流行的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拍膠片,以及歷史上我們沒有經歷過的各類型經典的膠片銘機,還有就是各有其個性的膠捲產品。
  • 給上海人的不正經膠片相機推薦手冊
    ,慢節奏的時光那些藏在膠片裡的流光記憶……最近,越來越多人愛上了膠片拍照因為它,足夠慢,慢得你可以認真謹慎地對待每一次快門因為你不能馬上看到自己拍的照片因為你需要足夠的耐心等它慢慢衝掃出來每一張照片都留存在底片上不是虛幻的電子數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膠片機的魅力~
  • 為什麼大導演對膠片念念不忘? 「沒人會因為iPad好用就把紙全扔了...
    既然膠片的衰落是時代前進的必然結果,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電影人對膠片有著特殊情懷呢?      數字革命給膠片致命一擊      在過去15-20年的時間裡,技術進步無疑使電影的視覺效果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也對整個電影工業產生了巨大影響。
  • 攝影師熱衷於拍攝人體照片:意義何在呢
    例如現在秋天的楓葉、銀杏葉,覺得特別地美,我就迫不及待地想去拍下來!一片葉子的色彩變換,其實就如我們的人生一樣,歷經風雨,但卻越發地呈現出不同的魅力!筆者是剛剛起步,但看到攝影群裡的一個大師經常拍人體攝影,估計是有一定難度的!拍攝人體不一樣,風景是固定的,而好的人像作品是要傳遞情緒的, 一顰一笑一舉一動, 表達她的喜怒哀樂!
  • 手機像素過億了,電影畫質4K了,為什麼還要模仿「過時」的膠片?
    用數位技術模擬膠片,不只是加點顆粒那麼簡單說到膠片,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顆粒感」,在一些人看來這種看似粗糙的畫質,反而體現了一種值得細細品味的影像質感。按照 NOMO 的創始人飛豬接受採訪時的說法,通過模擬膠片從拍攝到出片的整個過程,是為了喚起用戶對於膠片相機的記憶和認同,NOMO 復刻的的更多是一種儀式感。NOMO 其實給用戶的是一種儀式感,我們做 NOMO 就是要把整個儀式感的過程翻譯出來。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膠片相機到數位相機的演變  數位相機發展的初期有著好幾個坎,一是真的沒啥使用價值,30萬的像素就是標清視頻的大小,存儲卡容量也小,一張存儲卡大約就頂一桶膠捲的拍攝量,外出拍攝沒有筆記本電腦作備份就很麻煩。二是大家都用膠片相機,要轉型沒這麼快,對於新事物都處於觀望狀態。
  • 拍攝膠片攝影要知道的6件事
    數碼攝影的成熟發展,技術日新月異,很多傳統膠片攝影師都由膠片攝影改為了數碼攝影。對於數碼攝影來說,膠片攝影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魅力,很多膠片時代的經驗到現在依然好用,沒有經歷過膠片攝影的人可能很難理解關於攝影的一些見解,不慣你用不用膠片,只要你愛好攝影,這些都是你應該要知道的。
  • 為什麼說使用膠片相機拍攝會讓你成為更好的攝影師
    如果你在2011年問過我是否會用我的膠片相機換一臺數碼單眼相機,答案肯定是響亮的。雖然我終於屈服於數碼單眼相機的便利,以適應我無盡的旅行,但我永遠感激我開始拍電影。從那些日子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有些課程比其他課程更難學。拍攝時我獲得的最大優勢是意識到它對於慢下來有多麼重要。拍攝膠片時,錯誤的餘地較小。與數字拍攝相比,它的成本更高,並且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
  • 為什麼想用膠片相機拍照?用膠片相機需要注意這些
    發現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接觸膠片攝影了,原因一是喜歡膠片相機的色彩二是用膠片相機的拍攝感覺吧。膠片拍攝出來的色彩自然是不用贅言,筆者用過一大段時間後發現平時出門更喜歡帶著膠片相機而不是數位相機。膠片相機從構圖,測光到調節參數再按下快門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其圖像的質感也別具一格,所以今天除了談談為什麼用膠片相機拍攝,還要給大家講講入手膠片相機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地方。如果是日常生活記錄,可以就選擇可以更換膠捲的傻瓜相機就可以了。
  • 將攝影師帶離舒適區 選擇膠片拍攝的5個理由
    攝影師Samantha Stortecky對膠片攝影有著濃厚的熱愛,從他高中時代開始攝影開始,膠片攝影就是他最喜歡用來表達藝術的媒介之一。最近,他分享了他認為應該拍攝膠片的五個原因。1.拍攝膠捲將攝影師帶離舒適區拍攝膠片時,攝影師沒有機會在相機背面看到正在拍攝的內容,這一點也是對膠片感興趣卻不敢輕易嘗試的人最大的擔憂,無法實時查看圖像讓人心生畏懼。當我開始拍攝膠片時,我不得不將自己推離舒適區。由於無法在相機背面看到圖像,所以我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嘗試新事物。
  • 馬丁·斯科塞斯支持膠片拍攝 讓電影有更多選擇
    馬丁·斯科塞斯支持膠片拍攝 讓電影有更多選擇 時間:2014.08.0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蔡佩
  • 劉令姿拍攝膠片被衝洗店洩露 直言:很生氣
    她表示自己很喜歡拍攝膠片,接觸膠片也有兩年時間,昨天自己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她新送去的膠片,竟然被店家直接網盤發到微博,只需要輸入提取碼就能打開看到我膠片的所有內容。兩年時間裡,她在這間店衝掃的膠片也有1000多張,對此她覺得十分生氣,也十分後怕。萬一膠片裡是很隱私的內容怎麼辦?
  • 體驗膠片相機 拍攝街頭攝影的10個建議
    這是一篇源自美國街頭攝影師Eric Kim部落格的文章,內容是他分享用膠片街頭攝影的技巧及建議。下面除了原文翻譯之外在每一段後面我也加了一點自己用膠片拍攝的心得。  1、用膠片拍攝寧願過曝也不要曝光不足。因為在膠片比較容易顯示一些明亮處的細節(但在暗處的細節比較難以修復)。Eric 說在彩色膠片稍微過曝也比較容易加強顏色的對比。
  • 拍攝膠片是怎樣成像的?利用景物反差拍攝最美照片,攝影師:曝光
    只有在照相機將影像轉化成我們以前見到過的某種形式時,才能被人賦予價值和內涵。因此,人的眼睛是積極的、主動的,而相機和相紙則是消極被動的。1、膠片是怎樣成像的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看到的景物和照相機形成圖像的區別,咱們先簡單看一下相機成像的原理與人眼的視覺形成有什麼不同,並了解一些提升畫面品質的技術,正是這些技術,使照片越來越接近人眼的視覺感受。
  • 數碼時代為什麼還要用膠片記錄
    但是很多時候會發現,輕而易舉獲得的影像中充斥著大量的低質作品,而隨著這些低質作品的增加,會逐漸讓許多人失去了攝影的樂趣。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擾,不妨嘗試開始學著用膠片去拍攝,也許會讓你重拾攝影的樂趣。柯達MAX400這張也許就是一下子讓我中毒的一張照片了,第一次被膠片色彩吸引到。而且膠片對於人像的表現也讓我驚訝,所以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 金像獎衝印師感嘆膠片落幕:別了,電影膠片時代
    現在在內地,基本上所有導演都已經不用膠片拍電影了,西安各大影院的膠片放映機也所剩無幾。  數碼取代膠片的速度一日千裡。本報記者採訪香港金像獎時,發現眾多香港電影人都在做一件事:告別膠片時代。有時在半夜,還有人送電影膠片過來要求衝洗,都得堅持工作程序,因為時間不是出錯的藉口。」  高天宙衝洗的電影已經有上萬部,除了港片,還有亞洲其他各地的電影。「當時香港的衝印水平在亞洲首屈一指,只有日本可比,我每月衝印的電影拷貝有2000多個。」
  • 現在還有人說膠捲比數碼更好 你相信麼
    柯達的這一個做法也正是看到了現在的攝影愛好者對於膠片的需求又有了一種回暖的跡象。但是作為一種「被淘汰」的成像介質,膠片真的被全部淘汰了麼?它是否還有自己存在的一些意義?甚至說膠片有沒有地方比數碼攝影還要有優勢呢?今天我們就像跟大家討論討論這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