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攝影師帶離舒適區 選擇膠片拍攝的5個理由

2021-01-17 蜂鳥網

攝影師Samantha Stortecky對膠片攝影有著濃厚的熱愛,從他高中時代開始攝影開始,膠片攝影就是他最喜歡用來表達藝術的媒介之一。最近,他分享了他認為應該拍攝膠片的五個原因。

1.拍攝膠捲將攝影師帶離舒適區

拍攝膠片時,攝影師沒有機會在相機背面看到正在拍攝的內容,這一點也是對膠片感興趣卻不敢輕易嘗試的人最大的擔憂,無法實時查看圖像讓人心生畏懼。當我開始拍攝膠片時,我不得不將自己推離舒適區。由於無法在相機背面看到圖像,所以我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嘗試新事物。乍一看似乎很恐怖,但是請相信我,將自己推出舒適區對於作為藝術家和攝影師的你來說將發生巨大變化。

2.相信自己的藝術審美

就像我在上面說的那樣,因為你不能實時取景,所以你必須確切地了解所拍攝的內容。從燈光和位置到光圈再到快門速度,製作完美圖像所伴隨的每個細節。這讓你不再依賴照相機拍攝好照片,而是開始相信現實生活中的更多內容,更準確地記錄世界。單單依靠自己的眼睛,可以判斷出什麼角度,光線,位置,位置可以讓你真正像藝術家一樣創作。

3.拍攝膠片讓你動手能力更強

拍攝膠捲的有趣之處之一是能夠物理固定膠捲並將其裝入相機。某些人可能不會覺得這很有趣,但就我個人而言,我很喜歡自己的工作。我喜歡能夠切實地參與其中,體會裝膠捲時的滿足感。如果你想更進一步,請嘗試進入自己洗膠捲的世界。把膠捲裝進暗袋,並使用化學藥品和家用掃描儀進行顯影。參與整個過程的每一部分,親眼看到圖像栩栩如生,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4.更輕鬆快捷的後期處理

這可能是我拍攝膠捲時最喜歡的事情之一。如果您是攝影師,那麼你知道清空SD卡,將圖像導入計算機然後進行編輯所需的長時間。如果是婚禮攝影,成千上萬張圖片更令人生畏。

但拍攝膠捲時,由於拍攝時的謹慎,因此要剔除和處理的圖像更少。由於每個圖像都是在相機中正確拍攝的,因此你只需要花費更少的時間在後期編輯圖像。

這並不意味著照片不需要在Lightroom或Photoshop中進行處理,但我可以向你保證,花費在膠片上的時間將是編輯數碼照片所花費時間的一小部分!

5.得到更多的快樂和實驗機會

就像數碼攝影師可以使用不同的預設和編輯樣式來處理照片一樣,膠片攝影師也有膠片庫改變畫面效果!每種品牌和類型的膠片都為你的圖像帶來獨特的外觀。

無論是尋找像Ilford Delta 3200這樣的顆粒狀黑白圖像,還是富士400H柔和的柔和色彩,還是柯達Gold 200的色彩鮮豔,充滿活力的外觀,每種膠捲都以其自己的方式令人讚嘆,而且數量之多實驗很有趣!

如果你想變得有點瘋狂,有些膠捲還有漏光和刮痕!無論你要嘗試實現什麼樣的外觀,進行嘗試並從中獲得樂趣!

現在你是否願意試一試?我當然希望如此,我保證,一旦你開始將膠片融入生活,你一定會感到很高興。

相關焦點

  • 攝影師選擇富士微單X-T4的五個理由
    尤其是在攝影師和發燒友嚴重,畫質就是選擇一臺相機的必要條件,沒有它一切免談。X-T4的高畫質表現,是第四代X-Trans CMOS傳感器+X-Processor 4圖像傳感器相結合的結果。簡單來說,就是X-T4可以為要求嚴苛的攝影師和發燒友們帶來出色的畫面細節,高感光度下的純淨影像以及層次豐富的高寬容度圖像。
  • 拍攝膠片是怎樣成像的?利用景物反差拍攝最美照片,攝影師:曝光
    這些知識能使你拍攝更好的照片、至少能先讓你的照片看起來與真實的景物更接近一些。膠片是由一種叫做滷化銀的感光顆粒,附著在感光乳劑中,再覆以透明的塑料片基構成的。這些小顆粒,在形狀上可以是隨意的,也可能有統一的標準,這要由膠片的製造方法決定。膠片最重要的特性是它捕捉光的效率。這將決定感光性的好壞,通常用ISO係數來表示。
  • 為什麼說使用膠片相機拍攝會讓你成為更好的攝影師
    更不用說將數位相機工作流程與電影相比效率更高。我的第一臺相機是膠捲相機。就像我的第二和第三。事實上,我是一個很晚的DSLR採用者。直到2013年左右,我一直專拍電影。如果你在2011年問過我是否會用我的膠片相機換一臺數碼單眼相機,答案肯定是響亮的。雖然我終於屈服於數碼單眼相機的便利,以適應我無盡的旅行,但我永遠感激我開始拍電影。從那些日子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有些課程比其他課程更難學。
  • 重回暗房:年輕攝影師說膠片更有靈魂
    該機型將於2018年春季投產。圖片來源:The Guardian繼黑膠唱片和盒式錄音帶之後,充滿懷舊風格的膠片攝影也重新興起。許多靜態攝影師們正棄用數碼攝影技術,因為膠片攝影拍出的照片更有「靈魂」——不管是專業人士還是業餘人士都有此趨勢。
  • 膠片攝影師的復古咖啡店裡,一起拍照回到過去
    這裡展出了24-航收藏的 27 臺膠片相機,它們都來自過去,年代不同破損度也不同;展出了拍攝過的膠捲們,放置了滿滿一牆(當然真正拍攝的膠捲數量遠不止這些),它們在幫著攝影師儲存過去;還有那些來自 70-90 年代的中式家具,這些都是從 24-航妻子的奶奶家裡搬來的,客人們可以正常使用這些沙發、桌子、燈具,跟著它們暫時來一段時光旅行。當然,還有牆上、柜子上隨處可見的照片,都記錄著畫中人的故事。
  • 拍攝膠片攝影要知道的6件事
    數碼攝影的成熟發展,技術日新月異,很多傳統膠片攝影師都由膠片攝影改為了數碼攝影。對於數碼攝影來說,膠片攝影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魅力,很多膠片時代的經驗到現在依然好用,沒有經歷過膠片攝影的人可能很難理解關於攝影的一些見解,不慣你用不用膠片,只要你愛好攝影,這些都是你應該要知道的。
  • 小白如何選擇膠片相機?幾款適合初學者的膠片相機推薦
    現在越來越多的攝影師開始玩膠片相機,膠片復古的色調和質感也讓攝影愛好者們一度入坑。今天為大家介紹下入門膠片攝影時相機的選擇問題。膠片相機分為全自動膠片機和手動膠片機,對於小白和大部分攝影師來說,更推薦全自動膠片相機,因為操作相對來說更方便簡單,手動的膠片相機外觀一般很好看,但是操作起來複雜,不易掌握。 接下來,小編將給大家從各個維度介紹幾款膠片相機,供大家參考。 1.
  • 柯達T-MAX黑白菲林復產 揭秘攝影師愛玩膠片的12個理由
    Kodak 表示這款菲林適合在低光環境,或拍攝快速動作時使用,也適合手持拍攝街景,或在不能開啟閃光燈時使用。Kodak Alaris 主席 ennis Olbrich 認為:菲林攝影市場正在復甦,黑白菲林的銷售正積極上升,市場趨勢也將越來越好。
  • 體驗膠片相機 拍攝街頭攝影的10個建議
    這是一篇源自美國街頭攝影師Eric Kim部落格的文章,內容是他分享用膠片街頭攝影的技巧及建議。下面除了原文翻譯之外在每一段後面我也加了一點自己用膠片拍攝的心得。  1、用膠片拍攝寧願過曝也不要曝光不足。因為在膠片比較容易顯示一些明亮處的細節(但在暗處的細節比較難以修復)。Eric 說在彩色膠片稍微過曝也比較容易加強顏色的對比。
  • 帶你感受膠片攝影的魅力
    什麼是膠片?膠片就是一種附有銀鹽這種感光材料的塑料片。膠片作為膠片相機的一種載體,拍攝後的膠片要經過衝洗才能得到照片,在拍攝過程中也無法知道拍攝效果的好壞,而且不能對拍攝照片進行刪除。這就是膠片相機不同於數位相機的地方。數位相機既可以瀏覽拍攝的照片,又可以隨意刪除,非常方便。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會有人用膠片來拍攝呢?只因為膠片的色彩更加濃鬱,色彩更飽和對比度更高,寬容度更高,成片有顆粒,照片呈現獨有復古感。
  • 馬丁·斯科塞斯支持膠片拍攝 讓電影有更多選擇
    馬丁·斯科塞斯支持膠片拍攝 讓電影有更多選擇 時間:2014.08.05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蔡佩
  •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膠片攝影!
    那紗蜜醬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膠片風。懷舊的溫柔質感非常耐看舒服,看起來永遠都不會過時。上世紀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是膠片的時代,被許多攝影師認為是復古攝影的黃金時代。而現在,復古風又悄悄吹起來,許多攝影師,重新拿起了膠片機。而復古膠片風格的婚紗照越來越受到年輕新人的關注,因為這樣的風格是放的越久越有質感,看起來永遠都不會過時。
  • 富士膠片重磅登陸P&E 2018
    為了讓觀眾更好地體驗X-H1穩定而快速的旗艦實力,富士膠片展臺「拳力打造」全新主舞臺--「拳臺形」高速拍攝體驗區!在拳臺上中美拳手對弈互搏,拳臺四周富士膠片X-H1領銜X系列無反數位相機現場試用,觀眾們肆意捕捉緊張刺激的瞬間,暢快大片盡在掌握!
  • 膠片的味道|膠片攝影入門必看,你所不知道的膠片知識
    最常見的膠片尺寸是35mm。許多單眼相機(SLR)和旁軸相機都使用這種膠捲。這樣的底片成卷裝,每卷可成像24或36張。其他兩種主要尺寸的膠片為中畫幅膠片和大畫幅膠片。中畫幅比35mm卷大許多,需要專門的相機。中畫幅底片成像質量要優於35mm膠捲,因此為許多專業攝影師使用,這種膠捲分120和220兩種。一般的中畫幅相機都能用120卷,因為卷內有襯紙。
  • 膠片攝影——並不遙遠的記憶
    柯達破產,富士減產,有著近兩百年歷史的膠片攝影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成了「老年人的活動」,只有少數攝影師繼續堅持用膠片拍攝。然而膠片攝影並未從此徹底消失,人們很快又發現了膠片的一些特有的魅力,膠片攝影的過程和最後所得照片的獨特風格,都不是用數位相機可以取代的。所以,膠片攝影很快又在年輕攝影師當中流行起來,成為了一種自帶「情懷」的攝影創作方式。
  • 細說膠片攝影的魅力
    據一位攝影圈老法師說,他曾和日本人在山東拍過文物,中國攝影師一天能拍十來件;日本攝影師十天拍一件,翻來覆去琢磨、研究,怎麼擺位,怎麼布光,重要的拍攝角度,加上仙娜,一點點調透視,略有不滿意就重來。這樣拍出來的文物,不僅所有細節畢現,整體看也極具美感。我很驚訝一個小小的博物館在拍攝文物上下如此功夫,也為日本攝影師的職業精神所折服。
  • 為什麼到現在了,還有好多人熱衷於膠片拍攝?
    網上有很多用膠片拍的照片很正常,現在有很多忠實的膠片愛好者,仍然在用膠片相機拍攝。特別是中大畫幅的相機,用膠片拍的就更多了。用膠片拍攝,衝洗出來之後可以用掃描儀進行掃描,也可以進行電分掃描,上傳到電腦上。而上傳電腦之後,就變成了數碼照片,當然可以進行後期處理,只要技術有保障,效果不會比膠片看著差,不會像樓上說的那樣失掉膠片真實感。恰恰相反,良好的後期,更能展現膠片的色彩和質感。
  • 膠片時代電影是這樣製作的
    先是數字拍攝以其低價和低技術門檻,打破膠片拍攝的壟斷,然後膠片拍攝的影像經數字格式輸出後製作後期,直到近三年前,數字放映全面取代膠片放映,以膠片完成拍攝的電影,最終都以數字拷貝發行。於是,繼膠片生產廠家退出電影製作的舞臺,膠片洗印的工廠也逐個地謝幕了。不久前,位於寶通路的上海電影技術廠洗印生產線也傳出將停產的消息,廠裡保留的洗印設備,將來只用於部分膠片拍攝廣告的後期製作。
  • 誰是最後一部膠片電影?
    殊不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輾轉6年終於面世的膠片拍攝的《無問西東》,已經打破了《長江圖》「最後一部膠片電影」的說法。《無問西東》劇照對於全片80%膠片拍攝的《長江圖》,膠片拍攝更好呈現了寡見鮮聞的長江景象和水墨質感。
  • 德國攝影師 親自製作全自動膠片衝洗機
    德國攝影師 親自製作全自動膠片衝洗機 2015年12月09日 08:52作者:photoblog編輯:方家俊     來自德國的攝影師Luk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