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看東西的方式與膠片紀錄景象的方式是不同的。眼睛掃視四周,並且對視野中許多目標進行聚焦。膠片透過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取景框「看」景物,並且受到焦距、光圈及相機與景物間距離的制約。不論光源的亮度如何,眼睛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對色彩進行平衡,調整。今天小元給大家談談景物反差和膠片是怎樣成像的。
膠片記錄影像則要受主光的影響。瞳孔能根據光線亮度的不同而放大或縮小,而膠片曝光時,無論光圈和快門如何調節,也只能接收固定頻率的光波。眼睛和大腦一起,能對光線的亮度和內涵產生一系列的反應。膠片則受到光亮度的影響。
簡而言之,眼睛和大腦既是圖像的接收器,又是視覺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膠片的感光則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並受自身感光性能的制約。上面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但還要注意人眼能根據不同的環境和光線條件對得到的景象進行調整,而全自動照相機則不能。因此,有時我們在取景框中看到的景象,在拍成照片後,可能變得完全不同。
因此,了解兩者到底有多大的差異,並學會對相機和膠片進行調整,以期達到與大腦得到的圖像相一致的效果,就成了攝影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理解的目標。眼睛,這個神奇的裝置,在不斷的向大腦傳遞各種信息。這些電磁信號與其他信號一起,共同構成了我們的感知世界。而照相機則是捕捉並記錄各種不同亮度的顏色的工具。只有在照相機將影像轉化成我們以前見到過的某種形式時,才能被人賦予價值和內涵。因此,人的眼睛是積極的、主動的,而相機和相紙則是消極被動的。
1、膠片是怎樣成像的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看到的景物和照相機形成圖像的區別,咱們先簡單看一下相機成像的原理與人眼的視覺形成有什麼不同,並了解一些提升畫面品質的技術,正是這些技術,使照片越來越接近人眼的視覺感受。這些知識能使你拍攝更好的照片、至少能先讓你的照片看起來與真實的景物更接近一些。
膠片是由一種叫做滷化銀的感光顆粒,附著在感光乳劑中,再覆以透明的塑料片基構成的。這些小顆粒,在形狀上可以是隨意的,也可能有統一的標準,這要由膠片的製造方法決定。膠片最重要的特性是它捕捉光的效率。這將決定感光性的好壞,通常用ISO係數來表示。
一般來說,膠片感光速度越高,則感光顆粒的面積就越大。某一類型的膠片中,速度高的膠片比速度低的膠片具有更大的感光晶體面積。
在實際應用中,當放大並最終製成照片後,這些鹽和胡椒形狀的感光顆粒可能顯現出來。在過去,太多的顆粒會影響畫面展出的效果,但今天,這已經不是問題了。現在的攝影師故意尋求大顆粒的膠片或使用放大技術,來強調畫面的質感,達到創作目的。通常這些技巧可與印象派畫家和點描派技法的作品相媲美,或給畫面增加一一種懷舊的感覺。
攝影術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光的能量能影響並改變物質。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光的能量是植物生產營養物質的催化劑。在攝影中,光使滷化銀顆粒發生轉變。這種轉變能產生一種看不見的「潛影」。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潛影變大,並能被人眼所見。所有的膠片在曝光以後,成為負片。
此時,記錄下來的光的亮度與實際場景中的亮度正好相反。光的亮度與底片上的銀的密度成正比。銀越多,底片越黑,表明那裡受到的光線的照射越多。但在負片中,情況正好相反。原本明亮的區域變成了暗色,原本越暗的區域則變得較亮。
現在,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湖泊,周圍環繞著深色的樹林,當它被拍成負片時會是什麼樣子。在負片中,湖面變成了深色,周圍較亮的部分則代表原來那些較暗的樹叢。黑白負片中,這些地方將表現為深淺程度不同的灰色陰影,在彩色負片中,則會有不同密度和亮度的各種顏色。因此,光線的亮度被轉化成膠片上密度不同的顆粒。密度變化的範圍也就代表著照片記錄下來的影調變化範圍。這一機制是拍攝過程的關鍵。負片製成照片時,影調關係將掉過來。幻燈片則要依靠一系列物理和化學方法獲得正像。兩種方法都最終將負片轉化成正片。
如果你正在開始了解測光和膠片的寬容性等知識,色域的概念將會很有幫助。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現在不論現場的景物和光線條件怎樣,我們都能對照片的結果做出比較精確的預測。這種能力是攝影師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素質。
2、景物反差
在曝光時,要對光線亮度進行控制以便使產生的影像亮度處在膠片的寬容度之內。實際上,無論光是明是暗,還是受到了散射——對於照相機都沒有什麼區別。這並不是說光線產生的畫面氣氛——內部關係和情緒一—對照片沒有任何影響。相反,這是拍出好照片的必備條件之一。
但對於照相機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對於攝影師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畫面中最亮與最暗部分之間的亮度差有多大。這種反差以及控制反差的手法決定了拍攝質量的好壞。
畫面中亮部與暗部的亮度差叫景物亮度差。我們可以用測光表來測量這種景物間的亮度關係。使用正確,測光表就能讀出亮部和暗部之間光線亮度的差距,使你在決定曝光時有充分的根據做出正確的選擇。在這一方面,人眼和照相機有很大的差別。照相機是為了在膠片上產生出正確的影像。而人眼只考慮光線的亮度,並在瀏覽整個場景的過程中對亮度變化做出本能的反應。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