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膠片是怎樣成像的?利用景物反差拍攝最美照片,攝影師:曝光

2020-12-17 鹽六遊戲解說

眼睛看東西的方式與膠片紀錄景象的方式是不同的。眼睛掃視四周,並且對視野中許多目標進行聚焦。膠片透過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取景框「看」景物,並且受到焦距、光圈及相機與景物間距離的制約。不論光源的亮度如何,眼睛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對色彩進行平衡,調整。今天小元給大家談談景物反差和膠片是怎樣成像的。

膠片記錄影像則要受主光的影響。瞳孔能根據光線亮度的不同而放大或縮小,而膠片曝光時,無論光圈和快門如何調節,也只能接收固定頻率的光波。眼睛和大腦一起,能對光線的亮度和內涵產生一系列的反應。膠片則受到光亮度的影響。

簡而言之,眼睛和大腦既是圖像的接收器,又是視覺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膠片的感光則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並受自身感光性能的制約。上面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但還要注意人眼能根據不同的環境和光線條件對得到的景象進行調整,而全自動照相機則不能。因此,有時我們在取景框中看到的景象,在拍成照片後,可能變得完全不同。

因此,了解兩者到底有多大的差異,並學會對相機和膠片進行調整,以期達到與大腦得到的圖像相一致的效果,就成了攝影學中最重要,也是最容易理解的目標。眼睛,這個神奇的裝置,在不斷的向大腦傳遞各種信息。這些電磁信號與其他信號一起,共同構成了我們的感知世界。而照相機則是捕捉並記錄各種不同亮度的顏色的工具。只有在照相機將影像轉化成我們以前見到過的某種形式時,才能被人賦予價值和內涵。因此,人的眼睛是積極的、主動的,而相機和相紙則是消極被動的。

1、膠片是怎樣成像的

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看到的景物和照相機形成圖像的區別,咱們先簡單看一下相機成像的原理與人眼的視覺形成有什麼不同,並了解一些提升畫面品質的技術,正是這些技術,使照片越來越接近人眼的視覺感受。這些知識能使你拍攝更好的照片、至少能先讓你的照片看起來與真實的景物更接近一些。

膠片是由一種叫做滷化銀的感光顆粒,附著在感光乳劑中,再覆以透明的塑料片基構成的。這些小顆粒,在形狀上可以是隨意的,也可能有統一的標準,這要由膠片的製造方法決定。膠片最重要的特性是它捕捉光的效率。這將決定感光性的好壞,通常用ISO係數來表示。

一般來說,膠片感光速度越高,則感光顆粒的面積就越大。某一類型的膠片中,速度高的膠片比速度低的膠片具有更大的感光晶體面積。

在實際應用中,當放大並最終製成照片後,這些鹽和胡椒形狀的感光顆粒可能顯現出來。在過去,太多的顆粒會影響畫面展出的效果,但今天,這已經不是問題了。現在的攝影師故意尋求大顆粒的膠片或使用放大技術,來強調畫面的質感,達到創作目的。通常這些技巧可與印象派畫家和點描派技法的作品相媲美,或給畫面增加一一種懷舊的感覺。

攝影術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光的能量能影響並改變物質。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光的能量是植物生產營養物質的催化劑。在攝影中,光使滷化銀顆粒發生轉變。這種轉變能產生一種看不見的「潛影」。經過一系列化學反應,潛影變大,並能被人眼所見。所有的膠片在曝光以後,成為負片。

此時,記錄下來的光的亮度與實際場景中的亮度正好相反。光的亮度與底片上的銀的密度成正比。銀越多,底片越黑,表明那裡受到的光線的照射越多。但在負片中,情況正好相反。原本明亮的區域變成了暗色,原本越暗的區域則變得較亮。

現在,你可以想像一下一個湖泊,周圍環繞著深色的樹林,當它被拍成負片時會是什麼樣子。在負片中,湖面變成了深色,周圍較亮的部分則代表原來那些較暗的樹叢。黑白負片中,這些地方將表現為深淺程度不同的灰色陰影,在彩色負片中,則會有不同密度和亮度的各種顏色。因此,光線的亮度被轉化成膠片上密度不同的顆粒。密度變化的範圍也就代表著照片記錄下來的影調變化範圍。這一機制是拍攝過程的關鍵。負片製成照片時,影調關係將掉過來。幻燈片則要依靠一系列物理和化學方法獲得正像。兩種方法都最終將負片轉化成正片。

如果你正在開始了解測光和膠片的寬容性等知識,色域的概念將會很有幫助。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現在不論現場的景物和光線條件怎樣,我們都能對照片的結果做出比較精確的預測。這種能力是攝影師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素質。

2、景物反差

在曝光時,要對光線亮度進行控制以便使產生的影像亮度處在膠片的寬容度之內。實際上,無論光是明是暗,還是受到了散射——對於照相機都沒有什麼區別。這並不是說光線產生的畫面氣氛——內部關係和情緒一—對照片沒有任何影響。相反,這是拍出好照片的必備條件之一。

但對於照相機來說——在某種程度上對於攝影師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畫面中最亮與最暗部分之間的亮度差有多大。這種反差以及控制反差的手法決定了拍攝質量的好壞。

畫面中亮部與暗部的亮度差叫景物亮度差。我們可以用測光表來測量這種景物間的亮度關係。使用正確,測光表就能讀出亮部和暗部之間光線亮度的差距,使你在決定曝光時有充分的根據做出正確的選擇。在這一方面,人眼和照相機有很大的差別。照相機是為了在膠片上產生出正確的影像。而人眼只考慮光線的亮度,並在瀏覽整個場景的過程中對亮度變化做出本能的反應。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順光」拍攝的2大特點
    一、順光拍攝的優點:攝影愛好者在拍攝照片時經常會採用這種順光方法拍攝照片。因為順光攝影的優點是色彩還原性好、飽和度高、成像清晰、受光均勻,低感光度下畫面質感強,影調較為柔和,環境細節豐富,更接近被攝主體。
  • 黑白攝影實用拍攝指南
    我們自己如何去拍攝優秀的黑白作品?1、Contrast 反差反差是影像黑白密度差別、被攝景物明暗差別。黑白照片中的,反差的表現主要是黑白灰色階反映出來的不同相對亮度,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對比度就越高,灰色則是起到均衡黑白之間的過渡作用,高反差和低對比度的照片都有各自的獨特魅力,像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森山大道便是以高反差著稱的。
  • 【攝影技巧】黑白攝影實用拍攝指南
    我們自己如何去拍攝優秀的黑白作品?1、Contrast 反差反差是影像黑白密度差別、被攝景物明暗差別。黑白照片中的,反差的表現主要是黑白灰色階反映出來的不同相對亮度,白色越亮、黑色越暗,對比度就越高,灰色則是起到均衡黑白之間的過渡作用,高反差和低對比度的照片都有各自的獨特魅力,像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森山大道便是以高反差著稱的。
  • 攝影技巧:陰雨天拍攝,如何掌握曝光時間?
    對一般的業餘攝影愛好者來說,在陰雨天拍攝,要掌握好曝光是比較困難的。但了解陰雨天光線的一些基本規,對於正確選擇曝光時間和光圈小,是會有所幫助的。2陰雨天的光線,還受到拍攝環境的影響。在森林、狹窄的街道或巷道中,陰雨天的光線較開闊地暗;水邊的光線水處要亮一點。陰雨天的散射光對物體水平和垂直面的照射差別不大,基本上是均等的,像晴天那樣有明顯的明暗反差;陰雨天物體表面的亮度也與太陽的位移有一定關係。
  • 為什麼說使用膠片相機拍攝會讓你成為更好的攝影師
    如果你在2011年問過我是否會用我的膠片相機換一臺數碼單眼相機,答案肯定是響亮的。雖然我終於屈服於數碼單眼相機的便利,以適應我無盡的旅行,但我永遠感激我開始拍電影。從那些日子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有些課程比其他課程更難學。拍攝時我獲得的最大優勢是意識到它對於慢下來有多麼重要。拍攝膠片時,錯誤的餘地較小。與數字拍攝相比,它的成本更高,並且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
  • 如何拍攝城市夜景風光照片?專業攝影師給你方法,教你拍出好照片
    使用低感光度就成為硬性條件,但為了讓相機能捕捉到更多的光線,就要降低相機的快門速度,相機的曝光時間越久,畫面就越明亮,但問題也很明顯,快門速度過慢就不能手持拍攝,因此需要配合三腳架和快門線才能進行拍攝,這樣就不擔心相機震動而影響照片的成像質量。
  • 拍攝膠片攝影要知道的6件事
    數碼攝影的成熟發展,技術日新月異,很多傳統膠片攝影師都由膠片攝影改為了數碼攝影。對於數碼攝影來說,膠片攝影依然有著不可替代的魅力,很多膠片時代的經驗到現在依然好用,沒有經歷過膠片攝影的人可能很難理解關於攝影的一些見解,不慣你用不用膠片,只要你愛好攝影,這些都是你應該要知道的。
  • 將攝影師帶離舒適區 選擇膠片拍攝的5個理由
    攝影師Samantha Stortecky對膠片攝影有著濃厚的熱愛,從他高中時代開始攝影開始,膠片攝影就是他最喜歡用來表達藝術的媒介之一。最近,他分享了他認為應該拍攝膠片的五個原因。1.拍攝膠捲將攝影師帶離舒適區拍攝膠片時,攝影師沒有機會在相機背面看到正在拍攝的內容,這一點也是對膠片感興趣卻不敢輕易嘗試的人最大的擔憂,無法實時查看圖像讓人心生畏懼。當我開始拍攝膠片時,我不得不將自己推離舒適區。由於無法在相機背面看到圖像,所以我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嘗試新事物。
  • 膠片攝影——並不遙遠的記憶
    柯達破產,富士減產,有著近兩百年歷史的膠片攝影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成了「老年人的活動」,只有少數攝影師繼續堅持用膠片拍攝。然而膠片攝影並未從此徹底消失,人們很快又發現了膠片的一些特有的魅力,膠片攝影的過程和最後所得照片的獨特風格,都不是用數位相機可以取代的。所以,膠片攝影很快又在年輕攝影師當中流行起來,成為了一種自帶「情懷」的攝影創作方式。
  • 攝影用光聖經 如何在拍攝中掌握正確的曝光
    一、正確曝光應該是最佳曝光    在數碼時代,獲得正確曝光的方式往往要依賴相機的測光系統,它們現在已經非常完備,能夠勝任幾乎所有複雜的拍攝場景。從技術上講,最原始的測光系統會將畫面亮度還原為18% 灰,但由於拍攝場景千變萬化,攝影師所希望表達的情感也千差萬別,因此,技術上的正確曝光往往不是一張照片的最佳曝光。
  • 人像攝影,如何拍攝最美的特寫鏡頭?人像特寫的拍攝訣竅
    所謂「細節見真章」,人像的拍攝少不了特寫鏡頭的拍攝,「特寫」的運用可增強視覺衝擊力,放大人物情緒和細節,增強畫面表現力等。▲「特寫」的運用可豐富和增強畫面的表現力。很多人以為特寫就是將鏡頭拉近,「咔嚓」一聲,其實不然,特寫更是你揚長避短的完美一擊。那麼,人像特寫,怎樣拍才最美?
  • 為什麼到現在了,還有好多人熱衷於膠片拍攝?
    網上有很多用膠片拍的照片很正常,現在有很多忠實的膠片愛好者,仍然在用膠片相機拍攝。特別是中大畫幅的相機,用膠片拍的就更多了。用膠片拍攝,衝洗出來之後可以用掃描儀進行掃描,也可以進行電分掃描,上傳到電腦上。而上傳電腦之後,就變成了數碼照片,當然可以進行後期處理,只要技術有保障,效果不會比膠片看著差,不會像樓上說的那樣失掉膠片真實感。恰恰相反,良好的後期,更能展現膠片的色彩和質感。
  • 攝影基礎知識:如何拍攝曝光正常的照片?
    1、拍攝完回看照片像之前的膠片相機拍攝,需要將照片衝洗出來才能看到照片的曝光情況;而當下的數位相機都可以直接通過相機屏幕來回看照片,通過肉眼判斷照片的曝光情況,這是相對直接有效的判斷方式。2、實時顯示拍攝現在很多相機都支持實時顯示拍攝,通過查看拍攝畫面的效果,從而調整曝光參數來控制畫面的亮暗,同樣是非常有效的判斷方式。但肉眼的判斷有可能會出錯,需要相機自帶的曝光直方圖來判斷畫面曝光會更準確。
  • 怎樣正確運用冷暖色調拍攝出優秀的照片?
    冷暖色調,是攝影中一個專業術語,但在攝影實踐中,不管是專業攝影師還是普通的攝影愛好者,都會面臨的一個技術性問題。冷暖色調,各有其長,都可以拍攝出好照片,至於什麼時候該拍攝冷色還是暖色調照片,簡單地講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需要而設定:一是根據拍攝景物的風格,決定選用什麼樣的色調。不同風格的景物,對色調的需求不一樣,五光十色的花卉,喜氣洋洋的大紅燈籠,需要暖色調的色溫來與之相匹配,彰顯歡快熱烈的意境。
  • 月景怎麼拍攝?拍攝月亮全攻略就在這裡!
    如果單獨表現月亮,就不能使用廣角鏡頭,標準鏡頭,因為成像太小,至少也要使用180毫米左右的中焦頭,最好使用500毫米或更長的長焦頭,這樣,畫面中月球成像大,甚至環形山等形象也能表現得十分清晰。配上其他景物,會成為一幅恬靜、淡雅的月色照片。
  • 體驗膠片相機 拍攝街頭攝影的10個建議
    這是一篇源自美國街頭攝影師Eric Kim部落格的文章,內容是他分享用膠片街頭攝影的技巧及建議。下面除了原文翻譯之外在每一段後面我也加了一點自己用膠片拍攝的心得。  1、用膠片拍攝寧願過曝也不要曝光不足。因為在膠片比較容易顯示一些明亮處的細節(但在暗處的細節比較難以修復)。Eric 說在彩色膠片稍微過曝也比較容易加強顏色的對比。
  • 新手學習攝影的時候,必須先要明白影響曝光的三要素
    話不多說,直接開始學習曝光三元素普遍運用到的相機檔位是M檔手動模式,而p檔a檔s檔都可以算是半自動檔位,使用的時候只需要掌握一個快門或者光圈來拍攝就可以了,相機會自動幫你計算其他的數據,來得到一張曝光正常的照片,但是一旦使用M檔,也就是手動模式,那麼就需要對影響曝光的三要素進行詳細的講解,光圈,快門,感光度被稱為曝光三要素,攝影師就是利用這個三個參數,才能實現相機照片控制曝光的,這三個參數看似雜亂
  • 重回暗房:年輕攝影師說膠片更有靈魂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繼黑膠唱片和盒式錄音帶之後,充滿懷舊風格的膠片攝影也重新興起。許多靜態攝影師們正棄用數碼攝影技術,因為膠片攝影拍出的照片更有「靈魂」——不管是專業人士還是業餘人士都有此趨勢。照片的「靈魂」誕生於讓那包有明膠的薄塑料條曝光的過程中,而這過程本身如今已如中世紀的鍊金術一般顯得充滿異域風情,讓人感覺非常遙遠。
  • 13個小技巧讓你拍攝的照片更銳更有質感!
    2 用三腳架拍攝有時候我們的照片模糊,或者不清晰,使我們在拍攝的時候,手抖或者按快門的時候產生的機震所導致的。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到三腳架了,用了三腳架以後,不管你快門速度多慢,甚至長時間曝光,拍攝出來的畫面都不會模糊。要注意的一點是,我們用三腳架拍攝的時候,用快門線和遙控器,或者延時拍攝。
  • 手機拍攝中的HDR是什麼,如何利用它拍出更好的照片?
    HDR是「高動態範圍成像」的意思,它是攝影師用來平衡場景中光線水平的一種技術,通常用於單幅照片中曝光差異較大的情況。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在室內,通過窗戶拍攝陽光的直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