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導演對膠片念念不忘? 「沒人會因為iPad好用就把紙全扔了...

2020-12-27 Mtime時光網


      時光網訊

35mm電影膠片,即膠捲高度為35mm上下打孔的電影膠片,又稱135膠片。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納克將其用於他發明的徠卡(Leica)牌小型照相機上,由此形成標準。35mm膠片是電影界最常見、使用最廣泛的膠片。


      在「數字電影」的時代,35mm膠片似乎已經淡出人們的視野,但包括

克里斯多福·諾蘭

昆汀·塔倫蒂諾

J·J·艾布拉姆斯

史蒂文·史匹柏

在內的多位知名導演,日前聯名上書希望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能夠每年購買一定數量的電影膠片,挽救深陷困境的柯達,讓膠片攝影技術能夠留一顆火種。華納、環球、迪士尼、派拉蒙、韋恩斯坦等頂級電影公司也表示願意支持。既然膠片的衰落是時代前進的必然結果,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電影人對膠片有著特殊情懷呢?


      數字革命給膠片致命一擊


      在過去15-20年的時間裡,技術進步無疑使電影的視覺效果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境界,也對整個電影工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曾經在拍攝電影時必須提前解決的問題,如今都可以通過後期製作來完成。傳統意義上,一部電影從籌備到拍攝再到後期製作,直至最後在影院放映,每一個步驟都需要花費大量財力,製片人需要有強大的商業支持才能承受這些花銷,讓影片能順利產出。


      現在的電影市場愈發開放,不少商人都親自參與到電影投資、製作中,這樣有助於減少中間過程的資金浪費。包括阿萊·阿萊克薩、索尼等品牌的專業數碼攝像機,既使用便捷又能削減開支,所以廣泛應用於現代電影拍攝。數字電影可以避免出現膠片因光源照射導致的老化、退色,確保影片永遠光亮如新,還可以憑藉充分的像素穩定性確保畫面沒有任何抖動和閃爍,而且觀眾再也看不到象雨點一樣的劃痕磨損現象。此外,數字電影節目的發行不再需要洗印大量的膠片,既節約生產成本又有利於環保。而數字傳輸技術的保障,使整部電影在傳輸過程中不會出現質量損失,從而使觀眾可以與影片的導演看到「相同」的電影。因此,35mm電影膠片的銷量遭遇滑鐵盧,據華爾街日報的數據,2006年到2013年,35mm電影膠片年銷量從124億英尺驟降到4億5000萬英尺,2013年富士已經停產了該種膠片。 


      膠片的優點無可取代


      喜歡膠片的人有個特別的形容詞,叫做「菲林感」(film like),就是指膠片(包括相機膠捲)帶來的那種色彩濃鬱、鮮豔、厚重,同時又帶有顆粒感的畫面——

用較為專業的話來說,就是色彩的還原度、飽和度高。數字視頻的像素陳列是固定的,可以非常清晰的展現景深和細節,但膠片的顆粒卻是隨機的,它可以讓畫面更有紋理,讓整個畫面生動而多變。著名的電影攝影師約翰·貝利在接受採訪時曾透露,他認識的很多攝影師和數字調色師在後期都會人工加上「數字顆粒」,以打破數字視頻像素陣列的呆板固定,去模仿膠片顆粒帶來的生動和活力。


      基於這種喜愛,大導演們紛紛提出購買35mm膠片的申請,而仰仗導演們吸金的電影公司也答應了他們的要求。著名導演

馬丁·斯科塞斯

曾用這樣一句話來比喻數字電影不能取代膠片的原因:「會有人因為覺得IPad更方便就把紙質作品給扔了嗎?明顯不會。」


      雖然現在大多數好萊塢片商都在用數位技術拍攝電影,但在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9部影片中,有6部都是用35mm膠片拍攝的,其中就包括最終獲獎的

《逃離德黑蘭》

。而且,備受矚目的

《星球大戰7》

《侏羅紀世界》

都是用膠片拍攝的。除35mm膠片外,其他規格的膠片也有大量擁蹙者。保羅·託馬斯·安德森就用65mm膠片拍攝了

《大師》

一片,這也是16年以來第一部全部用65mm規格的膠片拍攝的電影;諾蘭的

《黑暗騎士》

《盜夢空間》

,以及即將上映的

《星際穿越》

,都是用70mm膠片拍攝完成的;而昆汀也計劃用70mm的膠片來拍攝他的新片

《八惡人》


      如今,生產35mm電影膠片已經是賠本買賣,柯達希望通過和好萊塢片商的合作,在2015年開始盈利。就像現在乃至看得見的將來都還有人在用膠捲拍攝照片一樣,膠片是不會就此真正「死」去。它只會像黑白電影那樣成為某種獨特的藝術追求、藝術風格。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還會有許多導演堅持用膠片來拍攝電影,甚至以此為榮。


      數字電影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需要更大發展才能真正在畫面感覺上更加接近甚至超越膠片。而老的膠片電影也會在數位化的修復技術幫助下煥發新的青春。

相關焦點

  • 膠片VS數字,全膠片拍攝的得與失
    反正就希望這部電影能好,希望真正想看這部電影的人能去影院看,這是比較重要的。」除了影片本身引發不少爭議,《陽臺上》採用的全膠片拍攝也引發極大關注。畢竟在電影越來越數位化的今天,採用全膠片拍攝顯然更加費時費力,不但成本高,後期處理起來也特別麻煩。
  • 數字電影泛濫,膠片反而能活得更好?
    因為在廣泛採用數字之後,整個電影產業都感受到了數字的便利性。膠片的剪輯需要傳統的手工操作,無論是效率還是靈活性都不如數字。如果說有剪輯師熟悉膠片的操作可以彌補,但是一說到信息的傳遞這一方面,膠片就沒辦法和數字相提並論了。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而過去使用膠片相機的人,也因為不願額外花錢購買數位相機而繼續使用膠片相機。數位相機發展奇快,但是膠片相機的消逝卻較為拖沓。甚至現在還有起死回生的感覺。而今天看到很多人還在使用膠片相機,或者是重新回歸膠片相機的使用。性質上就不是很一樣了。為什麼要玩膠片相機1、膠片照片色彩奇特
  • 為什麼到現在了,還有好多人熱衷於膠片拍攝?
    膠片相機沒有數位相機方便,可為什麼現在還有很多人喜歡?3.1.膠片相機是一次成型的,拍攝過程中是無法看到拍攝樣片,只有在拍攝完成後取出膠片才能看到樣片,這樣對攝影師提高了極大的要求。膠片拍攝的照片寬容度很大,細節保留很豐富。比如在逆光或者大光比(受光部很亮,背光部很暗)環境下,使用數位相機很容易出現曝光過度或者不足的情況,從而失掉亮部或暗部細節。而用膠片就會好很多,即便曝光不足好幾檔,也會有細節保留。同時保證了高光不會過曝,甚至還可能有意外驚喜。
  • 為什麼想用膠片相機拍照?用膠片相機需要注意這些
    發現最近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接觸膠片攝影了,原因一是喜歡膠片相機的色彩二是用膠片相機的拍攝感覺吧。膠片拍攝出來的色彩自然是不用贅言,筆者用過一大段時間後發現平時出門更喜歡帶著膠片相機而不是數位相機。膠片相機從構圖,測光到調節參數再按下快門是一個很享受的過程,其圖像的質感也別具一格,所以今天除了談談為什麼用膠片相機拍攝,還要給大家講講入手膠片相機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地方。如果是日常生活記錄,可以就選擇可以更換膠捲的傻瓜相機就可以了。
  • 膠片時代早已過去,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愛玩膠片?
    膠片是由一種帶有感光乳劑的片基組成的,感光乳劑,顧名思義就是感受光的一種物質,當光線對感光乳劑進行一定的曝光,一張膠片就完成了他的使命。主流的膠片類型有邊緣打孔膠片、卷片、散片三種類型,他們分別用在不同的相機中。膠片的尺寸和我們平常使用的數位相機感光元件規格基本一樣。
  • 電影工業中的"大導演定律" 他們相信每個人的價值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導演」。大導演的號召力究竟從何而來? 讓我們跟隨本文作者,來共同了解一下那些成功電影背後的「大導演定律」。 一一編者 現代化進程開啟以來,電影的分工日漸細密,然而行業中有群特殊的人,始終能夠無障礙穿行於多個門類,發揮核心的影像引導力量,他們即是「大導演」。
  • 用ipad pencil記筆記,好的工具才能讓你有更好的體驗!
    ipad作為一款非常好用的平板電腦,雖然有些人使用它來追劇,玩遊戲,但是也有不少的高效人士來使用ipad進行學習,記筆記。「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是很多人買ipad前後的狀態,ipad可以作為娛樂神器,其實也可以成為學習神器。
  • 為什麼說用過ipad,就會覺得國產平板簡直在浪費錢?
    有人說,平板電腦很大部分是ipad的代名詞。確實,在平板手機市場,蘋果佔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在那個智慧型手機開始發芽的時代,蘋果在2010年發布了第一代ipad,也被人稱為大號版iphone。確實,無論是那個時代還是現在,ipad都被稱為平板電腦的代表,那為什麼ipad擁有如此統治地位?在眾多品牌平板電腦中能脫穎而出?
  • 大導演陳凱歌,真是舉報高手
    身為B站博主,就因為評論了大導演陳凱歌在綜藝節目上的表現而被大導演舉報,不得不說,大導演陳凱歌以及他的律師團隊,真是舉報高手。 為什麼說是高手?因為陳凱歌團隊,分別用了三種牛逼的舉報方式,把他人給舉報了。 那麼,分別是哪三種舉報方式呢? 1、降維式舉報——用一枚飛彈的威力,轟炸幾隻愛打鳴的公雞。
  • 電影膠片的未來
    柯達已經是全世界最後一個還在生產電影膠片的製造商(民用膠捲不在此列),因為它已經漸漸擺脫了對電影膠片的依賴,故這次談判其實和幾年之前形勢互易,是好萊塢求柯達不要停止膠片生產,而不是柯達希望好萊塢購買更多的膠片了。
  • ipad mini比ipad貴嗎 為什麼ipad mini比ipad貴還更多人買
    ipad mini比ipad貴嗎 為什麼ipad mini比ipad貴還更多人買  時至今日,一說到 mini,人們就會聯想到迷你這個詞,似乎 mini 和體積小畫上了等號,除此之外和常規產品沒有什麼不同。mini,僅僅是把產品做小那麼簡單嗎?為什麼它能獲得不少年輕人的喜愛?它的本質是什麼?
  • 數碼時代為什麼還要用膠片記錄
    但是很多時候會發現,輕而易舉獲得的影像中充斥著大量的低質作品,而隨著這些低質作品的增加,會逐漸讓許多人失去了攝影的樂趣。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擾,不妨嘗試開始學著用膠片去拍攝,也許會讓你重拾攝影的樂趣。柯達MAX400(相機漏光)因為現在市場上的膠捲相機基本都只有二手甚至好幾手了,所以挑選起來也是格外的鬧心,這些年用過佳能的EOS 50E、尼康的FM2、美能達X700、徠卡M8等等
  • 學習黨選擇安卓平板還是iPad
    當然對於一般的人來說也可以用平板來看看劇打打遊戲都是比較方便的,因為也有安卓平板,也經常有粉絲問我安卓平板怎麼樣。所以我今天來解析一下安卓平板和ipad平板選哪一個好,ipad中各種型號選哪一個合適首先說一下安卓平板,以小米的平板為例。
  • 古人挖井時,為何會往井裡扔只烏龜?不扔沒人敢去打水
    不過,現代都市裡,人人都用上了自來水好多年,很少有人見過井這種東西了,我們吃水現在應該不忘自來水廠了。當然,現代人不喝井水的原因,也有一部分是因為相當多的地下水受到了汙染,畢竟環境不如從前,水質也不是當年那種打上來就可以喝的檔次的。而在幾十年前,井還是非常普遍。尤其在一些水資源緊缺的北方農村,一口井幾乎是全村人唯一的水源。
  • 捲紙、抽紙、手帕紙、本色紙哪種最好?這1種紙,扔了也別用
    紙巾有各式各樣,捲紙、抽紙、手帕紙、溼紙巾....有的人在不同場景會用不同的紙,但有的人覺得只要是紙都能擦,實際上,如果沒用對紙,可能真會對身體健康有影響!衛生紙和紙巾,用處大不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紙巾分類可大致分為兩種:紙巾紙(擦臉擦嘴用的面巾紙、餐巾紙、抽紙)衛生紙(擦屁屁的廁紙、捲紙)但因為兩類紙,從原料、衛生標準、螢光劑要求等都有區別,所以最好不要混著用,比如衛生紙不建議用於擦嘴,因為:
  • 上完廁所用過的紙,到底是扔垃圾桶還是扔馬桶?說出來你都不信
    不知道你們是不是和我一樣,每次上完廁所,拿著用過的紙,總是在糾結這紙到底是該扔馬桶呢,還是該扔馬桶邊上的垃圾桶?大部分人家裡都都會在廁所裡放一個垃圾桶,目的是為了,收集大家上過廁所用過的廢紙。原因是認為,把上廁所用過的廢紙仍進馬桶,很可能會造成馬桶堵塞。那麼,這樣做到底正確嗎?
  • 手機像素過億了,電影畫質4K了,為什麼還要模仿「過時」的膠片?
    事實上今天膠片電影在數位技術的衝擊下早已經不是電影行業的主流,可為什麼在李安看來數字電影仿佛才是弱勢的一方,始終無法擺脫膠片的的影響?其實不止是在電影行業,即便今天最最流行的個人拍照設備——智慧型手機,讓數碼攝影前所未有的普及,但膠片風格並沒有因為數位技術的普及而消亡,反而是數位相機的銷量在過去 9 年下跌了 60%。
  • 膠片攝影百科之七:從膠片相機到朋友圈 談談膠片的衝洗與數碼化
    前言:膠片為什麼要數碼化關於膠片攝影,小編此前已經分享了六篇內容,介紹了在如今這個手機輕攝影無比流行的時代,我們為什麼還要拍膠片,以及歷史上我們沒有經歷過的各類型經典的膠片銘機,還有就是各有其個性的膠捲產品。
  •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阿道夫洗髮水好用,愛的味道讓你念念不忘
    為什麼那麼多人說阿道夫洗髮水好用,愛的味道讓你念念不忘阿道夫洗髮水是德國的品牌,非常的受人喜歡,國內也有很多人在使用,擠出來的時候給我的感覺就是很粘稠,想煉乳一樣,加點水之後慢慢搓開,它的泡沫還是比較多的,很細膩,並帶著它特有的香味散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