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家校矛盾、師生矛盾日益突然,讓老師們在與家長的相處中「如履薄冰」,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較難纏的家長,老師又該如何有效的應對他們呢?
一、面對不配合的家長
實際工作中會遇到這樣的家長,開家長會或是校內組織活動,幾乎不參加;每次周末發給家長的意見表,家長從來不看也不反饋;請家長為孩子準備活動的材料或是周末帶孩子參觀,從來也不帶或是不去。面對這樣的家長,老師該如何做呢?
首先,此類家長可能確實存在工作壓力大,工作忙的情況,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和教導孩子,寄全部希望於學校。另外,也可能是家長並不清楚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去配合學校。
針對這類家長,老師儘量換位思考,理解家長的工作壓力。根據家長的時間需求,安排校內活動或家訪。同時,也讓家長理解孩子教育的特點、活動和環節的目的。讓家長實際地參與到與孩子的互動活動中,了解孩子的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對於家長配合的所有資源加以整理和展示,提升家長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二、面對護短的家長
有時候當老師向家長提及孩子的不足之處時,家長就立馬袒護孩子,可能還會為孩子找各種理由,反覆向你介紹孩子的優點,對缺點卻避而不談。而老師此時要做的就是打消家長和顧慮,與這類家長進行有效的溝通。
首先,老師一定要先說明自己的初衷,讓家長感受到自己對孩子非常的喜愛,並且表明自己專業的教育立場,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教師不會因為孩子出現了問題就不喜歡孩子了,溝通只是為了讓孩子更好,請家長務必配合老師的工作。
其次,此類型的家長性格一般比較強勢,不管是在公司還是生活中應該都是比較優秀的人,當然,他們眼中自己的孩子也是最好,最優秀的。所以,當老師提到孩子的問題,家長可能會感到難以接受。老師和這類家長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避開他人,保護家長自尊心,從專業角度來分析孩子的問題,並且試著詢問家長的意見,讓家長充分參與進來,這樣家長自然就會與你敞開心扉。
三、面對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家長
作為老師,我們常聽到有些家長這樣說:「孩子就交給您了,該打就打,該罵就罵絕無怨言,「老師您說怎麼辦,我都照做」。這類家長可能受教育程度不高,迷信老師權威。那老師們要怎樣和這類家長溝通和端正自己的態度呢?
首先,有的時候,家長很願意配合幼兒園的工作,但是可能考慮的自身所受教育程度不高或者工作性質的原因,對於孩子的教育無從下手。因此教師應該掌握家長的工作性質、家庭資源和特長等相關信息,布置配合內容是因人而異,發揮每位家長的優勢,這樣做家長不但不會認為有壓力,反而會自願參與。
其次,家長的教育素養因人而異,有的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加之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態度,因此不願意配合教師的工作。面對這種情況,教師端正態度,不斷積累經驗和方法,針對不同的家長,給予不同的家教指導,使家長認可教師的看法。於此同時努力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促進孩子成長,家長從孩子身上看到變化和進步,自然而然的配合教師做好工作。
四、面對自私唯我型的家長
這一類家長自我意識強,處處以自己的孩子為中心,觀點容易偏激,甚至有些家長以「指導者」的身份出現在教師面前,強調「維護孩子合法權益」,要「滿足家長」的需求,「維權」意識很強。
對此,老師不能以某個家長的嗜好來改變原則,要有禮有節。些不合理的要求給予回絕,拿出專業的教學知識,糾正家長錯誤的思想觀念。讓家長明白,只有雙方牽手協作,才能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做好應對這四類「難纏」家長的準備,老師們在教學上才會越來越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