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特殊兒童贏得未來 廈門市心欣幼兒園醫教結合見成效

2020-12-17 廈門網

  心欣幼兒園的老師採取個性化施教,讓孩子們更好成長。

  心欣幼兒園的老師指導孩子做基礎動作練習。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衛琳 郭睿 圖/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近日,《中國教育報》在頭版以《為了特殊兒童贏得未來》為題,深入報導了廈門市心欣幼兒園「醫教結合」特色辦學取得的成效。這所隸屬市殘聯的專門招收聽障、孤獨症和腦癱等特殊兒童的幼兒園,本身就很特別——心欣幼兒園同時擁有教育資質和醫療康復資質,相關業務分別由市教育局和市衛健委指導,是全國首家公辦醫教結合的特殊幼兒園。這一創新性的探索,突破了行業限制,搭建起醫療康復和早期教育的全部鏈條,託起許多孩子的成長夢想。

  課程設計「醫教結合」個性化施教

  「來,拉著我的手站起來。」6日下午,在心欣幼兒園的康復室裡,小萍(化名)正在康復師的指導下練習站立。小萍出生時因缺氧而腦部受損,直到5歲還不會站立。她在心欣幼兒園學習快三年了,「現在能站能走,再過幾個月就要讀小學一年級了。」小萍的奶奶高興地說。

  「這些年從幼兒園畢業的97個孩子,有58位在普通學校就讀。今年又有30多人要升入普通學校。」園長陳軍告訴記者,經過8年的摸索,心欣幼兒園不斷完善醫教結合辦學模式,建立起跨專業的團隊,以個案為中心,共同參與提供學生所需的服務,許多特殊孩子展現了喜人的進步。市殘聯康復醫院將門診延伸到心欣幼兒園,園內現有7名有資質的專業醫師和康復師。每天,特殊孩子既「上大課」,接受與普通幼兒園相同的藝術、語言、科學知識等培養,又「開小灶」,分別參加有針對性的康復個訓和專業治療。

  在幼兒園的凍蠟工坊,杜麗萍老師正帶著兩名孩子製作果凍蠟燭,她說:「這可以鍛鍊孩子的專注力、手部精細動作等。」心欣幼兒園有十幾間這樣各具特色的功能康復室,將康復訓練融入孩子喜歡的繪畫、水療、運動等活動中。「我們在設計個訓課時,除了做到專業和科學,還要考慮有趣,希望他們過一種幸福的康復教育生活。」心欣幼兒園教務處負責人劉曉彬說。

  通過醫生、教師的全力配合,心欣幼兒園與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監控質量,摸索出了一套醫教結合的精準康復教育模式和康複課程,已形成《言語康復》《日常生活技能》《運動康復》和《藝術康復》等特色教材,這些課程為全國學齡前特殊兒童的優質康復提供了借鑑。

  全能人才不少老師還是康復治療師

  不同殘疾類別和程度的特殊兒童,各方面能力水平及表現可能有巨大的差異。「我們每學期開學和期末,幼兒園都會組織老師、康復醫生、家長一起為孩子做評估,持續對他們進行評估,基於評估結果從不同的專業角度給出意見,為每個孩子單獨制定康複目標和方案。」陳軍說,心欣幼兒園的老師畢業於師範院校或醫學院,除了教師,還有聽力師、言語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作業治療師等,一部分還是「雙師型人才」:既是康復治療師,又有教師資格證。幼兒園注重跨學科培養人才,對教師進行相關醫學康複課程的培訓,對在崗的醫生和治療師進行相關教育課程的培訓,鼓勵老師、醫師做懂綜合康復手段的全能手,又是精通某領域的專家。

  家長也是心欣幼兒園的「編外教師」。「比如孤獨症孩子有效的康復時間每周要達到25小時以上,這需要家長在課後一起來配合。」劉曉彬說,老師會在每天放學時和家長溝通康復教育的情況,第二天再根據家長的反饋進行指導。每學期,幼兒園老師和高校專家還會上門進行家庭康復指導。

  融合教學「混齡混類」促共同進步

  特殊孩子康復教育的目標是讓他們像普通孩子一樣融入社會。融合的理念在心欣幼兒園裡無處不在。

  康復實驗部(1)班裡,6名孩子正跟著老師做語言遊戲,聽到屬於運動類的詞語時,孩子們就拍一下手。「這個班級同時有聽障、智障、孤獨症三類孩子。」陳軍說,心欣幼兒園剛建立時,是按照傳統以殘疾類別來給孩子分班,但問題很快出現了,「孤獨症班級裡,孩子們都沒有交流,這課該怎麼上?」於是,心欣幼兒園轉變思路,改成「混齡混類」,一個班級有不同殘疾類型的孩子,入學時間也不一樣,反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因為每一類型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在一起相互促進,共同進步。

  心欣幼兒園還積極創造條件讓特殊孩子回歸社會,與新景幼兒園、秀德幼兒園等共建,經常邀請普通孩子過來開展繪本表演、運動會等活動,也帶領特殊孩子到其他幼兒園參加主題活動。對於康復狀態較好、經評估可以去融合的孩子,心欣幼兒園和家長一起開展「轉銜教育」,讓孩子每周有部分時間去普通幼兒園融合,還可同時在心欣幼兒園進行專業康復,直到孩子能完全融入普校的生活。

  【特寫】

  曾經不會說話如今背起唐詩

  5歲男孩小洋(化名)有聽力障礙,從兩年前開始,家住海滄的他每天早上6點起床,坐一個多小時的車來到心欣幼兒園上學。他的父親張先生說:「把孩子送到這裡的第一天,我就知道來對了。」

  張先生說,心欣幼兒園採取醫教結合的方式,每天都有醫生給孩子做聽力檢測,小洋的課表也是量身訂製。不會說話的他從跟著老師的口型學習最基本的語氣詞開始,從一個字到兩個字,再到一整個句子。「有一天,孩子在家說老師教了他們古詩,還突然背起了《詠鵝》。」張先生說,儘管孩子的發音只有最親近的人才能聽懂,但那個場景自己至今難忘。如今,小洋已擁有基本的語言能力,今年9月他就能嘗試去普通幼兒園上課,和正常兒童融合。

  曾經不願交流 如今開心自我介紹

  在心欣幼兒園老師拍攝的一段視頻裡,7歲的小樂(化名)面對鏡頭開心地做自我介紹。但實際上,小樂剛入園時,有典型的孤獨症症狀,不願與人交流,也沒有語言能力。醫生、老師聯合為小樂評估健康狀況,制訂適合他的課程,教他說話、交流。隨著小樂語言能力的提升、行為的改變,幼兒園將他安排進融合班,和聽障、腦癱孩子一起上課,讓他更加主動與人交流。今年秋天,小樂就能和小朋友一起踏進普通小學的教室了。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為特殊兒童打開科技探索之門 廈門心欣幼兒園小朋友走進科技館
    在誠毅科技探索中心,講解員耐心地為一群特殊的孩子們講解著。  為了帶給啟蒙階段的特殊孩子們有趣好玩的科學現象初體驗,在親近科學中發展社交溝通能力,11月9日上午,廈門市心欣幼兒園黨支部攜手誠毅科技探索中心開展融合活動,組織幼兒及家長到誠毅科技探索中心開展集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為一體的STEAM教育融合活動,同時參加融合活動的還有新景幼兒園的部分師生。
  • 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走進校園 助特殊兒童康復
    ­  非遺高甲戲進校園關愛特殊兒童­  金蓮陞高甲劇團宣傳傳統文化,助力特殊兒童融合教育昨日上午,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志願服務隊近20名演職人員走進廈門市心欣幼兒園,開展主題為「愛心傳遞 共享古韻」的關愛特殊兒童融合教育活動。心欣幼兒園師生及家長、新景幼兒園、金福緣幼兒園師生及禾山街道禾緣社區工作人員觀看了演出。­  寓教於樂 調整表演形式­  此次關愛特殊兒童融合教育活動在心欣幼兒園舉行。
  • 【名校長廊】福建省廈門市心欣幼兒園:在這裡,所有童年都有童話!
    在一次家訪中,陳軍專門走進這個家庭,帶領孩子家長在社區進行了一次融合,他們在一棟單元樓內逐層敲開鄰居的門,「你好,我家的孩子是一位特殊的孩子,希望在以後的生活中,如果您在社區、街道上遇到請多多關照,如果您家有同齡的孩子,有機會希望大家一起參加活動。」就這樣,30層樓每層兩戶的單元樓,他們利用一上午的時間重複著相同的話。融合教育的開展與家長有重大關係,也受到許多挑戰。
  • 上海市寶山區:深化醫教結合,為特殊兒童提供優質教育康復服務
    2015年,上海市寶山區被確定為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承擔醫教結合實驗項目。根據《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寶山區醫教結合實驗區方案》,寶山區聚焦質量,積極推進實驗工作,全面提升了區域醫教結合服務水平。  一、構建醫教結合服務機制  寶山區以教育、殘聯、衛計委三部門為主聯合創建區域一體化醫教結合服務機制。
  • 廈門市兒童醫院開展「點對點」精準幫扶 助推甘肅臨夏兒科發展
    莊德義介紹,廈門市兒童醫院是廈門市委市政府補齊兒科短板的重大民生工程,運營6年來,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的引領和市衛健委的指導下快速發展,已能開展國內頂尖三級兒童醫院的所有技術,學科規模和建設均基本達到三級甲等兒童醫院標準,有效緩解了區域內兒童看病難問題。未來,醫院將繼續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努力建設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兒科),更好地為廣大兒童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 走進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 這些老師希望學生越來越少
    今天(9月7日),本報帶您走進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簡稱「市特教學校」),看看三位特教教師代表的特別之處。  沈倩  自閉症孩子普校就讀 「成長協作團」一路相伴  職務:市特教學校教研室負責人  榮譽:廈門市優秀教師,廈門市骨幹教師(在培),廈門市心欣天使,參與多個省市級課題研究,在2016年全市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獲得市級綜合二等獎、兩個單項一等獎。
  • 每天一所廈門幼兒園:廈門市第一幼兒園,首家省優質實驗幼兒園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早期教育,惠民大叔陪你看遍廈門所有幼兒園。,肯定是得介紹最頂級的幼兒園,就是這一所廈門市第一幼兒園。建立層級帶教網絡。作為福建省指南實踐基地園、省級名園長培養培訓基地園,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時刻注重發揮示範輻射作用,使幫扶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 第一屆海峽兩岸兒童醫教融合論壇啟動杭州復旦兒童醫院「復星」計劃
    此次研討會以教融合促進融合教育為主題,特別邀請了海峽兩岸特教、醫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將先進地區的醫教結合以及融合教育相關服務經驗做分享交流,旨在為特殊兒童及家庭提供更為優質科學的專業服務,促進兩岸特殊兒童教育和康復事業的發展。
  • 然和教育專訪廈門市教科院李玉影:特殊孩子如何融入普通學校?
    為了打消家長的顧慮,李玉影認為老師們應該和普通孩子的家長加強溝通。李玉影說:「老師需要有親師溝通能力,要向家長解釋在有特殊孩子的班級裡普通受教育的孩子的益處和面對的真實挑戰。」李玉影向我們解釋說,從國內外融合教育近20年的研究成果來看,融合教育也給普通兒童帶來了很多的益處。普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有特殊孩子的存在,他們會更容易理解不同、接納多元和差異。
  • 然和教育專訪廈門市教科院李玉影:特殊孩子如何融入普通學校?
    隨著《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7-2020年)》、《關於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廈門市教育局等八部門關於印發廈門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以及2017年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文件的出臺,老師們更加關注融合教育,並努力著去學習如何面對普通班級中的特殊孩子。
  • 廈門市足球特色幼兒園園長教師培訓班開班
    廈門網訊(記者 王付東)11月6日,由廈門市教育局和廈門市校足辦精心組織的2020年廈門市足球特色幼兒園園長、教師培訓班在廈門二中五緣灣校區開班,來自全市64所足球特色幼兒園的園長和教師代表參加培訓。
  • 首屆海峽兩岸兒童醫教融合研討會召開 「復星」計劃助力兒童公益
    「兒科強,兒童強,中國強」,11月23日,首屆海峽兩岸兒童醫教融合研討會在杭州召開。本次活動由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主辦,杭州復旦醫院與杭州市下城區賽鷗青少年感統訓練公益服務中心協辦,旨在交流探討兒童醫教結合以及融合教育相關服務,以期為特殊兒童及家庭提供更為優質科學的專業服務,促進兩岸特殊兒童教育和康復事業的發展。
  • 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 全國醫教結合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建設項目 第五次工作會議順利召開
    2016年6月6日下午,醫教結合特殊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建設項目第五次工作會議於華東師範大學田家炳教學樓612順利召開。
  • 欒城區第二幼兒園:「三位一體」顯合力 保教結合促成效
    本網訊(通訊員張文迪焦會賢)為了更好的開展幼兒園的一日活動,讓每個環節銜接到位,石家莊市欒城區第二幼兒園於12月18日下午開展了幼兒「起床環節」觀摩及研討活動。觀摩學習活動包含了起床準備、老師站位分工、幼兒起床整理和起床氛圍等幾個環節。
  • 駐馬店市殘聯:為特殊兒童插上「飛翔」的翅膀
    醫教結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駐馬店市殘聯通過一系列的積極探索和真情付出,為特殊兒童早日重返社會插上「飛翔」的翅膀。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帶著美好的希冀來到人間。只是,有的天使卻少了翅膀。聾啞、智障、腦癱……在疾病的折磨下,這些特殊兒童正承受著本不該他們這個年齡承受的痛苦,讓人心酸。
  • ...潤童年——市南區組織開展醫教結合暨特殊幼兒個別化教育研討活動
    為加快推進《市南區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提升教師隨園保教指導能力,促進區域融合教育優質發展。近日,市南區教育和體育局以「融合共享愛潤童年」為主題組織開展了「醫教結合暨特殊幼兒個別化教育」研討活動。市南區幸福之家融合幼兒園劉樹芹園長以「融合·共享·成長」為題,從融合教育的理念闡述、理論建構、實施方法等方面,指導與會人員深入理解融合教育的內涵架構和有效組織形式。
  • 新校園 新希望 | 特別的愛給特殊的你
    他們和我們一樣從未停止過對知識的渴望他們和我們一樣努力習得一技之長勇敢追逐夢想在廈門市嘉禾學校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廈門市嘉禾學校是一所集學前教育學校尊重差異、和而不同,積極為每一位特殊兒童營造平等和諧的教育環境。今後,學校還將積極探索學前融合、送教上門、醫教融合。
  • 特教觀察助力「醫教」聯動!| 直播福利
    消息來源:央視新聞 為進一步推動特殊兒童教育與康復的融合發展,2020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在面臨特殊抗「疫」時期,積極以線上平臺為媒,聯合國內權威醫院專科及特教單位,與「特教觀察」公眾號一起助力開展開展主題為「醫教」聯動,共促特殊兒童健康發展的線上直播課,邀請多位行業大咖在線分享交流
  • 幼兒園保教知識與能力:學前教育的特殊原則
    ,好的學前教育能夠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全國教師資格證考試網整理了《保教知識與能力》一書中關於學前教育的特殊原則的相關知識,供大家複習和參考!一、保教合一的原則教師應從學前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在全面、有效地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同時,重視對兒童生活上的照顧和保護,保教合一,確保兒童真正能健康、 全面地發展。
  • 昆明:中國計生協優生優育指導中心送教進幼兒園
    近日,中國計生協優生優育指導中心昆明項目點開展「送教進幼兒園」活動,昆明市計生協、市婦幼保健院等單位聯合來到經開區幼兒園。活動特邀市婦幼保健院早教中心主任結合實例,向幼兒園教職工講授了「嬰幼兒關鍵生長發育指標」、嬰幼兒科學養育等知識,並現場答疑解惑。中國計生協優生優育指導中心昆明項目點有效整合資源,從科學備孕、圍產保健、兒童早期發展領域入手,為育兒家庭、教育機構等群體,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優生優育指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