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寶山區:深化醫教結合,為特殊兒童提供優質教育康復服務

2020-1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15年,上海市寶山區被確定為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實驗區,承擔醫教結合實驗項目。根據《國家特殊教育改革寶山區醫教結合實驗區方案》,寶山區聚焦質量,積極推進實驗工作,全面提升了區域醫教結合服務水平。

  一、構建醫教結合服務機制

  寶山區以教育、殘聯、衛計委三部門為主聯合創建區域一體化醫教結合服務機制。以教師和醫生為兩大主力,區教育局建立了三支隊伍,即特殊教育入學鑑定委員會專家團隊、「華師大寶山區特殊教育研究基地」導師團隊、含45名普通學校特殊教育專任教師的教師團隊。區衛計委建立了三支隊伍,一是依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立「一校一醫」隊伍,提供日常基本服務;二是依託區級醫院資源,由15名指導醫生組成5個指導醫生組,按需指導教師開展康復服務;三是依託寶山醫療聯合體組成的專家醫生團隊,為殘障學生的教育康復訓練解決疑難雜症。

  二、拓展醫教結合服務對象

  一是拓展不同殘疾類別的服務對象。寶山區將醫教結合服務類別由原來的視覺障礙、聽覺障礙、智力障礙、腦癱肢體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言語語言障礙六類拓展為含學習障礙、情緒與行為障礙、多重殘障在內的九類;二是拓展不同安置形式的服務對象,由原來培智學校擴展到培智學校、特教班、隨班就讀、送教上門四種安置形式的殘障學生;三是拓展不同學段的殘疾學生,由原來的義務教育階段向學前及高中職業教育階段兩頭延伸。

  三、完善醫教結合診斷與評估流程

  每年5月,區特教指導中心對學生學籍系統、特殊教育信息通報系統、殘聯殘疾兒童信息系統信息數據進行比對,實現對殘疾兒童個體成長各階段信息實時了解與監控。6月,區特教指導中心組織疑似殘障學生到市教委指定的醫療機構,為各類殘障兒童進行殘疾診斷以及健康檢查,明確殘疾類別及殘疾程度。7月,參加市特殊教育評估中心的專家綜合評估,「一人一案」提出教育安置及教育康復建議。8月,召開區特殊教育入學鑑定委員會議,根據醫療機構的診斷報告、專家綜合評估意見、殘障兒童的實際情況及家長的意見,落實適合的教育安置。9月前,由區特殊教育入學鑑定委員會進行教育轉介鑑定,根據醫療機構複測評估結果,結合殘障學生的實際狀況及家長的意見,提出轉介安置意見。

  寶山區把學生醫學診斷、健康檢查、教育評估、個別化教育計劃、成長手冊等整合到網絡平臺,使教師、家長及時掌握孩子的教育康復情況,對孩子的發展有更全面與清晰的認識。

  四、實現醫教結合服務全覆蓋

  (一)以早教中心為主體,開展0—3歲高危兒醫教結合早期幹預

  寶山區印發了高危兒醫教結合早期幹預家庭操作手冊,早教機構或相關託幼機構優先向高危及有特殊需求的兒童及家長開放,向高危嬰幼兒家庭推廣正確的早期幹預觀念,配合醫教結合早期幹預,組織對新生高危兒實施全身運動(GMs)質量評估篩查。另外採用Gessel發育量表對1歲左右的高危嬰幼兒進行四個能區的篩查。如果存在發育偏離的傾向,由區早教中心、早教指導站、親子(寶寶)苑進行高密度的早教指導幹預,每兩周在寶山早教中心進行一次集中評估指導。發育嚴重偏離傾向的則由專業康復醫院介入康復指導。

  在孩子出生的12個月以內,早教指導老師與社區兒保醫生定期上門隨訪,進行嬰幼兒生長發育跟蹤指導,共同服務於0—3歲高危兒家庭。對於出生時體重小於2公斤的低出生體重兒,從其出院後一周內開始進行上門隨訪,一直到其體重達到3公斤以上後方停止上門隨訪。

  (二)以幼兒園特教班為主體,普及3—6歲特殊兒童的學前教育康復

  一是根據本地區人口分布情況與殘疾兒童的實際需求,寶山區教育局調整了學前特教班設點布局規劃,全區開設學前特教班(點)的幼兒園為12個,實現街鎮學前特殊教育班全覆蓋。二是開設「學前殘障兒童家長工作坊」,為學前發育遲緩、自閉譜系障礙等殘障兒童家長提供兩周一次的培訓,形成以家庭幹預為主體,幼兒園、區特教指導中心為指導的家、園、中心聯動的幹預模式。

  (三)以特教中心為主體,開展6—15歲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醫教結合幹預

  一是構建符合各類殘障學生特點的課程。區培智學校依據教育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以及《上海市輔讀學校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確立義務教育階段各類殘障兒童醫教結合課程的課程性質、課程特點和框架結構。形成了「評估學生—調整教學目標—選擇教材—制訂個別化教育計劃—評估個別化教育計劃」的實施流程,開發了各種醫教結合校本課程,含科普、信息技術、繪本、行為訓練、感知運動等。

  二是分類建設康復訓練中心。區教育、殘聯、衛生部門合作在區特教指導中心建立了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中心、腦癱兒童康復訓練中心,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中心每年在訓兒童50多名,腦癱兒童康復訓練中心每年在訓兒童15名左右,通過運動療法、感覺統合、作業治療、平板步態、物理治療等項目訓練,提升了醫教結合實效。

  三是建立「名醫面對面」問診服務機制。區特教指導中心邀請市精神衛生中心、復旦附屬兒科醫院、新華醫院、上海市婦幼保健所等國內各科一流醫學專家,開設自閉症康復、腦癱肢體康復、情緒行為矯正、營養保健、癲癇治療、牙防眼防等專場活動,為部分特需學生提供每月一次名醫會診服務。

  四是探索醫教結合背景下資源教室建設與運行機制,確定了普校資源教室全覆蓋的建設目標。2014—2017年共投入市、區兩級經費980萬元,分三批完成了41個資源教室配備,2018年第四批再建38個,資源教室以《上海市普通學校特殊教育資源教室裝備配備指南》為標準,從隨班就讀學生的殘疾類別及教育康復需求出發,選配教學具、康復器材、音像資源等,為推進隨班就讀提供醫教結合資源保障。

  五是開展隨班就讀教學有效性項目研究。區特教指導中心牽頭,10所中小學、4所幼兒園組成項目組,對隨班就讀學生語文、數學學科的教學目標進行調整,開發了自閉癥結構化訓練、腦癱鍵盤拼音訓練、情緒行為訓練、言語溝通訓練等補償性課程以及電腦PS課程、美術國畫課程、OH卡牌遊戲寫作課程、社會故事集體課程等發展性課程,既體現集體教學要求,又適時跟進醫學康復訓練指導。

  六是對於區域內44名重度殘障學生,安排區培智學校及普通學校教師提供每周1—2次的送教上門服務,開展包括感知及認知、語言溝通、生活自理、社會適應能力等訓練。

  (四)以職業學校為主體,實施15—18歲殘障學生九年後的職業教育

  根據市教委《關於加強特殊職業教育管理的實施意見》的要求,寶山區出臺了《寶山職業技術學校附設特教班招生方案》,為特教學校及隨班就讀的應屆殘疾學生提供四年的免費職業教育,助力殘障學生自強自立、融入社會。

相關焦點

  • 全球每54個人中有1人患病,上海自閉症兒童教育指導中心落戶寶山
    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王蔚)自閉症孩子的數量在逐年增多,但供給他們的優質教育資源卻仍不足。面對日益凸顯的特殊教育需求,市教委今天下午成立上海市自閉症兒童教育指導中心,進一步深化醫教結合,為自閉症兒童群體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及相關專業服務,加強融合教育。
  • 守護「星星的孩子」,上海市自閉症兒童教育指導中心在寶山成立
    ,而是聽不懂你所說的話;我掌握的字詞有限,請對我多一點耐心……走進位於寶山區培智學校的上海市自閉症兒童教育指導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牆上張貼的這段自閉症兒童的「心裡話」。自閉症,也稱孤獨症,是一種嚴重的發展性障礙,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社會交往障礙、語言發育障礙、興趣狹窄和行為方式刻板,近年來發病率呈上升態勢。自閉症兒童,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該接受怎樣的教育?該如何與世界連接?1月8日,「傳遞溫暖 點亮星空」上海市自閉症兒童教育指導中心成立揭牌儀式在寶山區培智學校舉行。
  • 為了特殊兒童贏得未來 廈門市心欣幼兒園醫教結合見成效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衛琳 郭睿 圖/廈門日報記者 林銘鴻) 近日,《中國教育報》在頭版以《為了特殊兒童贏得未來》為題,深入報導了廈門市心欣幼兒園「醫教結合」特色辦學取得的成效。這所隸屬市殘聯的專門招收聽障、孤獨症和腦癱等特殊兒童的幼兒園,本身就很特別——心欣幼兒園同時擁有教育資質和醫療康復資質,相關業務分別由市教育局和市衛健委指導,是全國首家公辦醫教結合的特殊幼兒園。這一創新性的探索,突破了行業限制,搭建起醫療康復和早期教育的全部鏈條,託起許多孩子的成長夢想。
  • 全省首家「特殊兒童醫學·教育康復中心」落戶嶽陽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王金河 通訊員 王禮保 餘丹)「這下好了,我家寶寶以後有專門的地方進行康復和學習了。」5月18日,在嶽陽市婦幼保健院剛剛揭牌的「特殊兒童醫學·教育康復中心」,市民劉女士開心地說。
  • 特教觀察助力「醫教」聯動!| 直播福利
    消息來源:央視新聞 為進一步推動特殊兒童教育與康復的融合發展,2020中國國際福祉博覽會在面臨特殊抗「疫」時期,積極以線上平臺為媒,聯合國內權威醫院專科及特教單位,與「特教觀察」公眾號一起助力開展開展主題為「醫教」聯動,共促特殊兒童健康發展的線上直播課,邀請多位行業大咖在線分享交流
  • 第一屆海峽兩岸兒童醫教融合論壇啟動杭州復旦兒童醫院「復星」計劃
    此次研討會以教融合促進融合教育為主題,特別邀請了海峽兩岸特教、醫學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共同將先進地區的醫教結合以及融合教育相關服務經驗做分享交流,旨在為特殊兒童及家庭提供更為優質科學的專業服務,促進兩岸特殊兒童教育和康復事業的發展。
  • 幫助自閉症兒童康復 海亮啟動特殊兒童康復指導中心
    她代表康復中心向轄區(江幹區)有需要的家庭承諾,為轄區自閉症、智力障礙、學障等兒童提供免費諮詢和測評,對在中心接受康復的特困家庭如低保、雙殘家庭、單親且生活困難家庭提供資助;向轄區特需兒童家庭每年提供不少於10次家長課堂,傳授居家康復知識和技能;在全國助殘日或兒童節等特定節日向部分特需兒童開展慰問活動。
  • 上海市:以內涵提升品質,辦人民滿意的特殊教育
    二、深化醫教結合,提升特教專業服務能力有新突破  上海市於2009年啟動「醫教結合」管理機制和專業支持體系建設,2010年成功申報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推進醫教結合,提高特殊教育水平」,經過十多年的研究與實踐,醫教結合已經貫穿於政策制訂、制度設計、課程教學、工作措施等特殊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極大提高了特殊教育服務能力。
  • 首屆海峽兩岸兒童醫教融合研討會召開 「復星」計劃助力兒童公益
    「兒科強,兒童強,中國強」,11月23日,首屆海峽兩岸兒童醫教融合研討會在杭州召開。本次活動由浙江省心理衛生協會兒童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主辦,杭州復旦醫院與杭州市下城區賽鷗青少年感統訓練公益服務中心協辦,旨在交流探討兒童醫教結合以及融合教育相關服務,以期為特殊兒童及家庭提供更為優質科學的專業服務,促進兩岸特殊兒童教育和康復事業的發展。
  • 2017年上海市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9.8%
    2016年,上海成立全國第一家特殊學生教育評估中心,中心聘請全市最頂級的醫學、教育學23位專家為特殊學生提供醫教結合的綜合評估。圖為市特殊學生教育評估中心工作人員正在為學生開展評估。  醫教結合定製教育方案  每個特殊學生都有一套獨一無二的教育方案。這樣一套方案,可能細緻到一個座位的安排、老師的一個眼神或是教具的精心擺設。  2015年,身患白化病的小王在進入普通小學後,行為問題比較突出。
  • 特殊兒童康復教育中的「醫教結合、綜合康復」體系
    2007年,美國華盛頓大學言語病理與聽力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院教授、言語聽覺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黃昭鳴先生提出了特殊教育學校「醫教結合、綜合康復」體系的構建與實施計劃。多重障礙是指生理、心理或感官上出現兩種或兩種以上障礙。
  • 上海市徐匯區:規範特殊兒童入學入園評估流程
    上海市徐匯區:規範特殊兒童入學入園評估流程 2020-07-06來源:基教司   上海市於2016年9月成立了上海市特殊學生教育評估中心,對本市報名就讀特教學校(幼兒園)、普通學校
  • 寶山區這個醫院有三個學科躋身市級重點專科!
    這些重點專科的成功入選和後續建設將為寶山及周邊地區提供優質、便捷、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婦產科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寶山分院婦產科是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A類),自2012年起,已經連續兩次入選上海市醫學重點專科建設,第二輪建設以優異的成績通過驗收並直接進入本輪(第三輪)建設。
  • 太原天使康復訓練中心六大優勢,為特殊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據負責人介紹,太原天使兒童康復訓練中心是醫教一體特殊兒童康復機構,擁有成熟的課程體系、完善的康復設施與權威的康復團隊。通過最新的多媒體技術,結合科學的實物訓練器材,使康復訓練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太原天使康復訓練中心有以下六大優勢:一、多學科一站式康復服務,就醫更便捷多學科聯合會診是由多學科資深專家以共同討論的方式,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的過程,患者只需要掛一個號便可以同時看中醫、西醫、心理等科室醫生,醫教一體,治療與康復一站式流程。
  • 融合教育,特需兒童不特殊
    「每一個兒童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本次論壇的舉辦和海亮集團融愛學園的創辦,積極學習國內外先進的自閉症幹預方法,嘗試探索醫教一體、普特融合的特需兒童康復模式,相信一定會取得成功和收穫,為廣大殘疾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浙江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陳玉國在論壇說。
  • 駐馬店市殘聯:為特殊兒童插上「飛翔」的翅膀
    醫教結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駐馬店市殘聯通過一系列的積極探索和真情付出,為特殊兒童早日重返社會插上「飛翔」的翅膀。每一個孩子都是天使,他們帶著美好的希冀來到人間。只是,有的天使卻少了翅膀。聾啞、智障、腦癱……在疾病的折磨下,這些特殊兒童正承受著本不該他們這個年齡承受的痛苦,讓人心酸。
  • 數字裡的上海教育5|暖心!申城900所普通學校向特殊孩子敞開大門
    開闢通道 融合教育來自市教委的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近900所普通學校為殘障學生提供融合教育,其中800餘所普通學校有殘障兒童隨班就讀,70餘所普通學校開設了特教班。全市專職特教教師近400名,各類特教指導中心巡迴指導教師近100人。
  • 全國首家特殊學生教育評估中心在滬成立 開展評估不收費
    9月23日,全國首家特殊學生教育評估中心——上海市特殊學生教育評估中心成立。  市教委基教處調研員陳東珍介紹,評估中心創設了專門的評估室,配備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的專職工作人員,組建了專家指導團隊。中心聘請滬上18位特教領域及醫學領域有影響力的聽障、視障、智障等教育專家和遺傳代謝、聽力、神經、眼科、發育行為、兒科及兒童保健等不同學科的專家,參與特殊學生評估、指導服務、開發研究等。
  • 永樂特殊兒童康復中心開設自閉症康復教育公益課堂
    自閉症康復教育公益課堂。 據全國殘疾人普查情況統計資料顯示,當前我國自閉症患者有1000萬,其中0-14歲患者數量超過200萬。為了照亮「星星的孩子」康復訓練之路,減輕家長們的壓力和焦慮,永樂特殊兒童康復中心在1月6日面向家長,開設自閉症康復教育公益課堂。中心邀請了國內著名自閉症研究中心導師團隊做主講嘉賓,老師們通過分享多年來他們在自閉症康復領域的實踐、研究、積累和接觸的成千上萬件案例,一針見血地指出自閉症康復訓練的重要性,讓更多的家長熟悉了解自閉症孩子,帶領孩子真正走上一條行之有效的康復訓練之路。
  • 河南省鎮平縣特殊教育學校為殘障兒童提供送教上門服務
    河南省鎮平縣特殊教育學校為殘障兒童提供送教上門服務 2019-01-18 15: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