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升級成為寶貝媽媽以後,都會多少經歷由內而外的變化的,學會與自己和解很重要。
看到一篇關於女人婚後的文章,下面評論區裡的一段話很有趣:
醫生問:家裡亂會死嗎?
答:不會。
醫生:那就先亂著,減少焦慮,誰說你啥,你不要理,愛咋咋的,等孩子大了,你有大把的時間去學習,去減肥,去拼事業……
這個醫生的話一針見血,直戳要害,簡直是這個產後輕微抑鬱患者的救星。看到這裡,我瞬間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佩服這位醫生有著一眼看透事情本質的本領,是啊,家務事能幹完嗎?嘴長別人身上你管得了嗎?適度聽聽意見即可,至於你要不要做,得看你自己的心情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無論生活節奏,身心節奏,還是思維節奏,你自己的獨立思維還是要保存的,根據自己舒適度的步伐,一步一步走,不要被別人強推著走。
這個世界對女性要求太高了!
國家提倡二胎,
醫院提倡母乳,
專家不提倡隔代帶娃,
社會要求女人要經濟獨立。
寶寶渴望媽媽時刻陪伴.
老公希望媳婦貌美如花.
女人不容易啊!
是啊,唯有經歷過才會知道其中的不易。《三十而已》裡的角色,都可以濃縮成大部分男女的寫照, 「結婚」這個詞,對於女人來說是兩個世界,婚前與婚後,意味著更多改變與責任。最重要的是摒棄一切幹擾,先要好好照顧自己的內心,積蓄更多心力,專注做喜歡的事。唯有女人內心真正強大起來,才有可能學會真正愛自己,做喜歡的事,培養一份興趣愛好,就是一種真切愛自己的方式之一。
今天偶然回到QQ空間,看到之前的記錄,感慨良多,這些年陪伴孩子成長的時光好珍貴呀,聽了李玫瑾老師的視頻,發現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自己親手帶孩子,高質量親子陪伴,3歲前是一個「依戀」關鍵時期,6歲前是一個「好習慣,立規矩」培養關鍵時期,小學1~3年級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時期,青春期後服不服管教,能聽誰的話,都看前面幾個時期,要看父母當初有沒有傾注全力的陪伴和教育。
在當媽媽的路上,我想不斷學習成長,走出舒適區,於是2020年1月1日,我決定投資自己的大腦,我計劃報一些對生活有用的課程,學了幾個關於女性的課程,比如職業規劃,溝通交流,時間管理,精力管理,戰勝拖延,思維導圖,還有關於家庭和健康,比如親子教育,情緒管理,夫妻溝通,小白理財,飲食健康,初老變美,減肥瘦身,收納整理,中醫養生……收穫頗多,讓我從一個迷茫的全職媽媽,找到自己生活的樂趣,畢竟如果你不愛自己,誰會更愛你呢?這是我學習的進程,現在已經進入到第八個月了。
荒廢已久的頭條文章,現在我準備記錄起來,也是對自己這段時間學習的見證,認真梳理的思維導圖和手帳,只在朋友圈分享,受益的人只能是少數,我要通過今日頭條這個平臺,讓更多的寶媽受益,你不用花冤枉錢,報不知道到底好不好的網課了,我把精華已經提煉出來,匯集成思維導圖或者手帳的形式,好東西大家一起分享! 而且完全是無償免費分享的,只有當你自己是發光體時,你才能照亮周圍的人。我不想依靠任何人,所以我要不斷精進自己,不斷學習填充自己的大腦,向更多的人學習交流,打開自己的眼界,做自己的發光體。
畢竟這才是最真實的我,在人生低谷中,我一直堅持寫手帳,記錄每天小而確實的幸福小事,才把自己從迷茫中自救出來 。
以後也會陸續分享學到的內容,因為輸出是最後好的輸入,我認真梳理過的思維導圖和手帳也會陸續分享給大家,現在感覺女人愛學習的程度,真的是勝過許多男人了,做女人不易,做媽媽更不易,我們抱團取暖,希望遇到很多同頻的你,我們一起進步!如果有對這方面感興趣的朋友,也歡迎關注我(Belindalll),就不會錯過我分享的內容了。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讓我們給自己的興趣愛好種下一顆種子吧,讓它慢慢生根發芽,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相信我,你將會愛上那個被興趣愛好填滿生活的自己!我最近給自己培養的興趣愛好是畫畫,你呢?同頻的小夥伴們,請在留言區寫下自己的心願吧。
文章作者:Belindal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