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地產行業的旁觀者,也是參與者。這20年來,也算是跟著南昌的發展,見證了南昌地產行業的發展。不過,我一直沒看到有人把這些事情,都記錄一下。
所以我想試一試。有時候,人不逼自己一下,你根本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之前我也有寫一些全國性大地產的文章,最終也是反響平平,一來我不太願意去推廣,二來寫的人太多。後來被和諧幾次文章之後,就不了了之了。
最近幾天,全國都在關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我不想蹭這個熱點,但是感覺南昌地產發展這20年,著實可以回顧一下。從我個人的角度,看看這20年洪城地產的發展。
中國很多地區的發展,其實是政策的發展,南昌也不例外。在福利分房沒有取消之前,基本上不存在有房地產一說,所以等到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之後,房地產才慢慢出現。
南昌比大城市還是要反應慢一些,直到2000年左右,本土地產商才開始崛起發力。外地房企進入南昌,基本都在2000年以後。
從孟都督主政了江西之後,南昌才開發了巨大的變化。以前的老城區,工業廠房林立,市容市貌等於沒有。「一江兩岸」、「退城進郊」,都是空前的城市大規劃。
都說「一帶一路」,南昌也有。「一帶」是贛江邊的富大有堤,沿著它,星羅棋布著江西化纖廠、江西造紙廠、油脂化工廠、江紡等輕工業廠區;「一路」主要是井岡山大道,零星散落著洪都集團、江西拖拉機廠、南昌柴油機廠、江西火電、江東、江鈴等機械廠區。
所以,如果那時候就有無人機,你飛上去看看,南昌也挺像一個工業城市的。從上海來的孟都督,他的抱負不僅僅是搞好這些工業,而是做了未來的大規劃。請允許我誇讚他幾句,相比而言,後來的執牛耳者,沒幾個會像孟都督一樣,替江西人民考慮。
鹿老闆、強老闆,還有進去了的蘇老闆,他們就像是過客,在南昌只不過是做短暫的休息,然後再出發。
而且,從戰略高度上來說,只有搞好南昌的發展,才能搞好江西的發展,強省會才會有強省,這些在我們周邊的武漢、長沙、合肥都得到了印證。
沒有強的省會,就沒有強的省,這是內陸城市逃不開的魔咒。
隨著地產大幕的緩緩拉開,一個一個地產公司,紛紛走上前臺。而一個一個的樓盤,如雨後春筍一般,不斷湧現。
遠東鄢家、世紀王家、築城任家、恆茂周家、洪客隆熊家、博泰章家、洪城周家……還有很多後來進入地產行業的,賣烤鴨的煌上煌,製藥的匯仁、濟民可信,搞施工的新力,搞教育的東投……
地產這個舞臺,你方唱罷,我方登場。但是歷經歲月沉澱,一直走下去的地產公司,卻是鳳毛麟角。這些企業家,在南昌都是很優秀的人,他們開疆擴土是把好手,但是創出一點成績後,就止步不前,沒有繼續開拓。
千百年來的經驗告訴我們,守業更比創業難,任何行業,都如逆水行舟,不進就是退。你以為可以固守那點市場份額和地位,最後就一無所有。
大潤發超市一度在國內風生水起,最終也還是被馬雲收購了,董事長黃明端離任前說的一句話:
我戰勝了所有的對手,卻輸給了時代。
在時代的浪潮面前,任何吃老本的企業,終將沒落。南昌的本土房企,江西的本土房企,如果只是固守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在還沒有輸給時代之前,就先輸給了外來對手。
從2001年萬科率先進入南昌,到後來綠地、保利、恆大相繼進入,南昌的外來房企越來越多,中海、華潤、融創、新城、力高、海倫堡、奧克斯、正榮、聯發、弘陽、旭輝、碧桂園、華僑城……這個名單還可以寫很長。
其實,有些外地房企的加入,是好事。充分的市場競爭,不但有利於江西的管理層,有讓老百姓能買到品質更好的房子。(不過我也要吐槽一下,大牌開發商做的房子,也有很多做的不咋的,維權照樣一堆堆的)
至於房子的質量問題,我就不做過多評述了,每家房企,最後追求的都是利潤。大家想的都是在最大限度下,把成本壓縮到最低,把利潤做到最高。
你越是了解一個行業,你才越知道這個行業的局限性和問題所在。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束手無策。管理層想的是限房價、競地價,何嘗不是追求土地效益最大化?
大家都在壓縮別人的利潤空間,管理層壓縮房企的,房企壓縮總包和供應商的,供應商再去壓縮下遊產業的。沒有合理的利潤,怎麼把房子這個產品做好?
這些問題,地產從業者都知道,但是誰也解決不了,恆大解決不了,碧桂園、萬科也不行。
雖然有很多問題,但是也應該看到,地產市場逐步在變得更加完善。地產從之前的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再到現在的青銅時代,各個方面都更加規範、透明。
一個行業變得越來越好,這應該是每個從業者都希望看到的,沒有人希望自己所在的行業,變得烏煙瘴氣的。
20年,有很多事情,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的完,也許可以寫成一本「書」了。但是這本「書」裡,肯定是有很多不適宜去公開發表的。
最近這一個月,我才寫完了洪城的地產界老派的「四大家族」,築城任家,世紀王家,洪客隆熊家和恆茂周家,感謝各位的積極轉發,但是很不幸,洪客隆投訴了我,還發了律師函,恆茂也投訴了我,還揚言要追究我的法律責任。
有人問我壓力大嗎?別問,問就是壓力山大。我每次都會去斟酌自己的行文,而且也會去掂量適不適合寫出來,因為我的目的並不是博眼球,而是想去記錄那些往事。
如果一味的只是寫歌功頌德的,那沒有任何意義。寫他們做的好的,也沒表揚一下我,然而看到一點不舒服的,就馬上投訴我侵權,損害他們的名譽。
說句話能損害名譽,你們的名譽是有多值錢?我只是想,硬幣都是兩面的,我儘可能去客觀的表述這兩面,評判自有後人來敘述。
現在我還能寫的動,所以早點把這事給幹了,萬一哪天寫不動了,我再去想做這件事,也只能是望洋興嘆了。我已經給自己列了一個大概的清單,後面會慢慢更新,畢竟這是我一個人在寫,並沒有什麼團隊。
目前才寫了築城任家,世紀王家,洪客隆熊家、恆茂周家、新力張家和博泰章家,其中洪客隆和恆茂已經被要求和諧掉,也不補檔了,後面的路還很長,我也不想去糾結這些過往了。
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也許有人跟我有同樣的想法,只是可能還沒有去執行。前途布滿荊棘,但我仍然往之。我也只是個微小的地產從業者而已,有些不能說的,不讓說的,我在醞釀寫進小說中,暫叫《一個項目總的煉成記》。
二十年,彈指一揮間,有人從咿呀學語的嬰兒變成鮮衣怒馬的少年,也有人從風華正茂的青年變成生活不易的中年,不管歲月如何催人老,總有人年輕著。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個人的發展,歷史的進程,都在昭示著一點:回歸初心。現在,房地產競爭激烈,南昌本土房企在遮天蔽日的大趨勢中,已經漸漸處於競爭下風,只有牢記初心,做好產品,做好服務,才能有未來。
做幾點題外補充:
1、文章被舉報或者被刪除,不補檔,也不可能補檔了啊;
2、私聊太多,無法一一回復,不加私人微信,請見諒!有些文章頭條刪除,可以去微信公眾號再看,號:洪城往事;
3、催更的太多了,但每周最多也只能更新2-3篇,請見諒!真的是寫不贏啊,一篇文章至少也要寫兩三天。
細水長流,來日方長,慢慢更新,當看小說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