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野林貓跨境電商平臺工作人員與客戶交流。 (記者王麗麗攝)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王麗麗)喬治亞紅酒、烏克蘭清油、俄羅斯保健品……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持續推進,生活在烏魯木齊這個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重要承載城市的市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國際年貨,關於年味的記憶早已不再是「牛羊肉為主,老三樣當家」。在這背後,是越來越忙碌的跨境電商平臺。
1月21日,記者走進野林貓跨境電商平臺,經過工作人員杜丹的簡單培訓後,與客戶聊天、下單、回單……當起了「小二」。
「我不懂俄語,怎麼做外貿?」當日11時,我坐在電腦前時,心裡依舊打著鼓。
半個小時後,電腦滴滴一響,提示有新消息。打開消息後,出現了一堆俄語字母,我點開野林雲人工在線翻譯平臺,俄語就翻譯成漢語,原來是俄羅斯客戶諮詢平臺上銷售的湖北黑茶。
野林雲人工在線翻譯平臺能翻譯俄語、英語、蒙古語等多種語言,除了能進行簡單產品說明翻譯以及日常交流翻譯外,還具有同聲翻譯、專業文檔翻譯等功能;同時,專業文件的電子版還可隨時上傳到平臺,翻譯人員3小時在線接單。
「以前不會俄語,就無法與國外客戶交談,現在通過這個軟體,就能及時了解客戶需求。」杜丹解釋。
與俄羅斯客戶簡單交流後,這個客戶下了訂單,購買一公斤黑茶。
「客戶說給我們結算盧布,可以嗎?」遇到難題的我,又向杜丹進行求救。
杜丹說,客戶通過本國貨幣採購,通過野林寶多貨幣實時轉換系統,就能實現境內人民幣到帳,降低了交易成本,避免了可能變動的匯率帶來的損失。
跨境電商是傳統外貿轉型的必然趨勢。傳統外貿只有客戶,沒有市場,只要客戶轉移訂單,企業就喪失生存的能力。但跨境電商就不一樣了,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也就相當於直接擁有了市場。
《2018新疆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調研報告》顯示,新疆跨境電子商務相比內地起步較晚,但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有利條件,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對新疆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有積極作用,對新疆經濟發展有重要意義。截至2018年9月,新疆外貿企業跨境電子商務普及率17.73%。
野林貓跨境電商平臺就是從傳統外貿型企業,轉型為一家主要面向中西南亞國家的跨境電商平臺。
「企業藉助新疆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重要機遇打造跨境電商平臺,目前已擁有註冊出口供應商7000多家,產品涉及服裝、建材、小機電等領域,去年線上交易額突破5000萬美元,年增速約30%。藉助中歐班列開行的有利條件,企業還將中亞各國的優質農產品、手工藝品銷往國內,實現了貿易暢通。」野林貓跨境電商平臺創始人彭海洋說。
在公司的公告板上,我看到2018年密集的出境行程單:3月,公司4人赴巴基斯坦拉合爾、伊斯蘭瑪巴德進行考察,共建巴基斯坦海外倉;5月,公司2人出訪馬來西亞,洽談進口產品供應鏈;6月到9月,參加包括哈薩克斯坦中國商品展在內的多個境外展會;10月,參加杜拜電子展;12月,參加在印度新德裡舉辦的工程機械展會……
隨著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五大中心」建設的持續推進,沿著「數字絲路」,越來越多的新疆製造走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人們的生活,同時沿線的進口產品也豐富了新疆人的日常生活。在這「一進一出」的過程中,大數據架起了內外聯通的橋梁。
「如今中歐班列開行順暢,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加快建設,這些都讓我們滿懷憧憬,對『一帶一路』所帶來的機遇充滿信心。」彭海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