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煤油燈》中的鬼魂隱喻

2020-12-12 鐵劍幫幫主

印度電影《煤油燈》講述了一個關於鬼魂的故事。其中的鬼魂並非是殺人如麻的惡鬼,而是有著一番隱喻意義的鬼魂。

影片開始出現了一次大反轉,在一座老宅子裡,爺爺、女兒米拉、孫女和僕人平靜地生活,卻發現宅子裡鬧鬼,幾個人嚇得惶惶不可終日。終於,他們知道原來發現的所謂鬼魂是人類,而他們卻是鬼魂。他們到底是怎麼死的,怎麼變成了鬼魂,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宅子的合法繼承人薩拉瓦納要把宅子賣掉,鬼魂們就要護住自己居住的宅子,不讓買主進入。為了證明宅子裡沒有鬼魂,薩拉瓦納出高價讓酒店大胖子男招待唐甘招募人,進宅子住四天四夜,只要證明沒有鬼魂,就可以得到優厚的賞金。第一批人很快入住,很快被鬼魂嚇暈。唐甘不得已,招募幾個生活失意的底層人,一起住進了老宅子。他們各有各的本事,有的一口氣喝完一瓶酒,夜裡睡著了就不怕鬼魂了,有的善於扮演戲中的天神,可以嚇跑鬼魂,有的又聾又盲,看不到,聽不到就沒事了,只有唐甘既看得到又聽得到。他經過和鬼魂的鬥爭,終於發現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宅子的繼承人薩拉瓦納就是鬼魂老爺爺的兒子,曾經到馬來西亞做生意,不照顧父母。年邁的父母收養了米拉做女兒,米拉又收留了一個流落的男子和女兒做僕人,一家人過得其樂融融。直到薩拉瓦納回來,悲劇就開始了。薩拉瓦納不但不贍養父母,還要賣掉老宅子,把父母收留的米拉和男僕人父女全都趕走。父母和他吵了架,不賣房子,而是要把繼承權給了米拉,還要把房子改為流浪者之家。他憤而投毒,把家裡的父親、米拉、男僕人父女全都毒死,然後賣掉老房子。

他母親發現了兒子的惡行,逃了出來,遭遇車禍,喪失記憶,被路過的唐甘救下,當做母親贍養。當唐甘他們四人遭遇鬼魂圍攻的時候,他母親及時趕到,鬼魂們認出了親人。鬼魂老爺爺認出了妻子,米拉認出了母親,男僕人父女也認出了當年的主人。這時,薩拉瓦納帶著巨款和匪徒闖入,要打死唐甘四人,強行買賣房屋。母親恢復記憶,說出真相之後鬼魂復仇就開始了。匪徒被打死,薩拉瓦納也被打死,鬼魂們如願以償,都消失如煙。唐甘四人發現車裡的巨款,把巨款用來建設老宅子,改造成流浪者之家。

惡人得到應有的懲罰,善良的人終得善報。只是,那些變為鬼魂的善良人死得確實夠冤的,不然不會聚眾鬧事。其實,說白了,鬼魂防止房屋買賣的原因就在於房屋繼承權的糾紛,而糾紛中的親子投毒事件卻是有悖人倫,有悖法律,應當給予重罰。

鬼魂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害人之心。

相關焦點

  • 淺談電影中隱喻元素的設置
    電影既要滿足普通人對電影的理解,又要在保證藝術價值的同時讓專業電影人士能挖掘出電影深層次的含義,因此隱喻手法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隱喻就好比潛臺詞,有些話不能明著說,有些電影元素同樣也不能赤裸裸的表示。接下來筆者將從視覺隱喻與蒙太奇對比隱喻兩方面來談電影中隱喻元素的設置及作用。
  • 開設「鬼魂研究」課,印度知名大學新課程名稱引爭議
    現在竟有大學開設「鬼魂研究」課程了。據BBC報導,2020年1月起,印度北方邦的公立大學貝拿勒斯印度教大學(Banaras Hindu University,簡稱BHU)將開設一門為期6個月的課程,教醫生如何治療那些聲稱「見鬼」或「鬼上身」的人。而這門課程開設的消息也在印度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熱烈討論。
  • 印度大學開設「鬼魂課」 網友吐槽:人家研究大數據、6G,我們……
    海外網12月27日電 英國廣播公司(BBC)26日消息稱,位於印度北部城市瓦拉納西的巴納拉斯印度大學(BHU)將於明年1月,開設一門為期6個月的「鬼魂」課程(Bhoot Vidya),教授醫學院學生如何治療那些聲稱自己「鬼上身」的患者。
  • 電影中的倫敦:時代的隱喻
    這就是「電影地理」建構在一個不可能的「現實地理」之上的原因:維多利亞時代在這部電影中的重要性。電影中的幫派可以解讀為戰後工黨政府,有著跨階級的混雜性,而維多利亞時代的懷博菲絲太太,代表著對戰後搖搖欲墜又揮之不去的維多利亞文明的一種留戀。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好萊塢翻拍版完全失去了這一意味。
  • 印度頂級大學巴納拉斯大學開設鬼魂課程,為期六個月,你怎麼看?
    印度巴納拉斯大學近期開了一個鬼魂課程,其實也不是大家認為的那種封建迷信,他們開設的為期六個月的課程,實際上是印度古老的阿育吠陀,是一種生命科學,不僅僅是醫療那麼簡單,還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納拉斯大學是印度大學中的頂級學校,是印度排名第二的大學,比他好的大學是鼎鼎大名的印度理工學院,所以它本身是一所在印度很不錯的大學,大概就是清華和北大的關係,你能想像他們開這種課程嗎?就算印度人對於神明特別敬佩,也不至於在如此等級的學校裡開這種名字的學科,還要學六個月。
  • 《愛在黎明破曉前》:「話嘮」電影場景裡的人生隱喻、情感隱喻
    在這部影片中,20歲出頭的美國青年傑西與法國女孩席琳相處的一天,就是在嘮嘮叨叨的聊天中度過,宇宙、人生、父母、朋友、兩性關係、某一時的記憶、突然產生的想法,他們想到什麼聊什麼,在聊天中思考,也擦出愛的火花。看完電影發現重點雖然是兩人的臺詞,但他們走過的每一個場景都具有深刻的人生隱喻和情感隱喻。本文就從話嘮電影的場景設置解讀影片所要傳達的人生哲理,情感思考。
  • 電影誤殺劇情分析 原版翻拍印度電影叫什麼
    誤殺結局劇透 電影誤殺和原版翻拍印度電影區別很大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肖央、譚卓等人主演的電影《誤殺》將於12月13日上映,影片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但結局卻和原版有很大的區別。影片中,李維傑與妻子阿玉來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兩個女兒,年近四十的他靠開網絡公司為生,為人也頗得小鎮居民的好感,而這一切美好卻被突如其來的不速之客打破。這個充斥走私,販毒活動的邊陲小鎮,各種權力交織碾壓公平正義。李維傑的大女兒被督察長的兒子強暴,因反抗誤殺對方。
  • 印度電影中民族元素的運用
    印度電影中民族元素的運用 □趙珊珊 摘要:近年來印度電影以其絢爛的歌舞場面、獨特的民族服飾、鮮明的宗教色彩、風格多樣的民風民俗等元素吸引了眾多觀眾。印度電影中展現的民族元素不僅是民眾生活的縮影,更成為印度獨有的電影標識,藉助電影向世界傳播了印度文化。
  • 電影中的倫敦:時代的隱喻-光明日報-光明網
    這就是「電影地理」建構在一個不可能的「現實地理」之上的原因:維多利亞時代在這部電影中的重要性。電影中的幫派可以解讀為戰後工黨政府,有著跨階級的混雜性,而維多利亞時代的懷博菲絲太太,代表著對戰後搖搖欲墜又揮之不去的維多利亞文明的一種留戀。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好萊塢翻拍版完全失去了這一意味。
  • 印度電影中的歌舞:民族化的表徵
    歌與舞在電影歌舞中的位置應該是相當的,並且它們都應對電影的敘事和藝術表現負責。現今,印度故事片的年產量仍舊保持在700部左右,而其中大約500部屬於純歌舞電影(多於3個舞蹈場面,且每場歌舞的時間不少於3分鐘),而剩下的200多部中也有一大部分或多或少地包含著歌舞場面的痕跡。歌舞成為印度電影與世界其它電影的最顯著區別,同時也就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印度民族電影的最耀眼的表徵。
  • 煤油燈趣事
    那時學校所有老師集中在一間大辦公室裡辦公,兩張辦公桌合拼,兩位教師面對面,每人一盞煤油燈。記得每天下午,學校工友老王必做的事是給燈座裡加油,檢查修剪燈芯,然後把所有的燈罩擦得錚亮。在夜色籠罩的校園裡,一盞煤油燈並不明亮,可謂一燈如豆,而十幾盞、二十幾盞同時點亮,那就大不一樣,偌大的辦公室裡頓時光亮一片。坐在煤油燈下備課、批改作業時間長了,仿佛一杯老酒下肚,臉上熱哄哄的。、一次我和對面的老師討論一個問題,大家隔著桌子站起來,湊著燈光看書上的文字,誰知不一會兒便聽到吱吱的聲音,我們兩位垂在前額的一束頭髮竟被煤油燈烤出一股毛質焦味。
  • 人文學科:爺爺的煤油燈
    當他跑出小巷時,卻在人群中發現了夥伴們,然後他看到了他祖父在雜貨店前憤怒的臉。爺爺回到東夷的「大炮」,「去別的地方玩,別在店前影響生意。」東一吐然後跑了。二故事「大炮」已被仔細擦拭,連間隙中的灰塵也消失了。
  • 電影推薦從印度電影來看印度文化
    印度與我國西南部接壤,其文化有著獨特的地域風情和民族特徵。雖然也許我們未曾涉足這片土地,但也仍然可以通過印度的影視文化來揭開這片土地的神秘面紗。印度的電影產業始於19世紀末,印度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電影出產地區。
  • 《調音師》:印度電影全面「碾壓」國產片了?
    獨特的敘事手法,閃回和倒敘的情節,數不勝數的反轉,再加上大量的暗示和隱喻,《調音師》不可謂不是一部堪稱完美的改編。這一切都很好,優秀的原作和同樣優秀的改編,給我們帶來了複雜又燒腦的狂歡。直到我聽見有人說:印度電影太好看了,比國產電影牛逼多了。
  • 在笑中沉思,印度電影給我們的啟示
    這幾部印度電影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娛樂中反思現實問題,令影片承載了遠較娛樂更為深刻的社會價值。《起跑線》講述一對中產階級的印度夫婦拉吉和米圖,為了讓女兒皮雅接受更好的教育,費盡心思讓她進入名校的故事。丈夫拉吉雖然也一度質疑是否有必要擠破腦袋讓女兒上名校,但隨著妻子米圖的堅持,夫妻兩人很快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搶奪起跑線的家長隊伍中。
  • 煤油燈(深度好文)
    兒時的冬天夜仿佛比現在的冬夜長許多,冬天的天黑的早,天黑後,家家戶戶都掌上了燈,吃過晚飯後,母親會把煤油燈放在牆壁上的燈龕裡,那樣可以照亮兩個房間,然後在昏黃的燈影下操持著家務,父親則做著簡單的手工活,無憂無慮的我和弟弟嬉笑著、打鬧著……那昏黃的光暈把一家人聚攏在一起,燈下的夜是溫馨的,也是溫暖的。
  • 《墜入》:印度導演的視覺隱喻,絕美風景下的攝影解讀與技巧分析
    或許是因為熱愛的緣故,很多電影導演拍攝過關於電影內容,或者以電影相關內容為背景的電影,這麼說好像有點繞口令,咱們舉個例子,去年上映的由由昆汀·塔倫蒂諾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布拉德·皮特聯合主演的電影《好萊塢往事》,就是拍攝以上世紀60年代好萊塢的與電影和演員相關的故事片。
  • 專訪:印中電影應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訪印度中國電影協會主席...
    專訪:印中電影應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訪印度中國電影協會主席賈瓦德新華社記者張興軍針對日漸升溫的中印兩國人文交流,印度中國電影協會主席基肖爾·賈瓦德近日在孟買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作為人文交流最重要的媒介之一
  • 【詞典】隱喻 換喻
    【詞典】隱喻 換喻隱喻和換喻都是電影語言學術語。在語言學中,隱喻指間接意義上使用的移代性的修辭格。電影符號學的修辭理論認為,電影沒有嚴格意義的隱喻,因為按照修辭學的原意,並不指明隱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的比較關係,而在所謂的電影隱喻中,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於影像中,如卓別林的影片《摩登時代》(1936年)開頭的著名「隱喻」:一群羊的鏡頭之後是擠在地鐵入口的人群的鏡頭;再如愛森斯坦的影片《罷工》(1925年)中的「隱喻」:軍警鎮壓工人的鏡頭之後不是工人受傷的鏡頭,而是屠宰場宰牛的鏡頭。
  • 影視藝術中的文化隱喻探討
    摘 要:隨著影視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們在追求影視的商業價值時,最不能忽略的是影視藝術中的文化隱喻,這才是促進一部影視作品向優秀作品邁進的重要舉措。影視藝術中的文化隱喻可以為人們營造更深刻的審美感受。本文主要介紹了電影《大魚》的主要內容以及其講述的母題,最後著重介紹了《大魚》當中的文化隱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