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航空集團有限公司下屬的北京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工程部飛機結構工程高級工程師倪澤軍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並現場接受表彰。
倪澤軍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製造專業,參加工作25年來,長期專注於機務維修本職崗位工作,追求維修技術精益求精,在國產Y7、Y12飛機大修,波音737系列、757,空客A320系列、A330、A340等飛機及其發動機部件的結構修理領域辛勤耕耘,全程參與了公司在飛機結構專業方向的科技改進和開發工作,曾獲得 「全國民航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初入民航,潛修內功
1995年8月,剛參加工作的倪澤軍被師傅帶到一間擺滿了各種手冊的屋子裡,「你沒事要來這裡多看看,我們還沒有一個人能把這裡的手冊全部看完,希望你是第一個看完的。」後來,倪澤軍不僅把那裡所有的手冊都看完了,而且當某項工作需要相關手冊的時候,他還會再次進行細緻的研究。
2000年,公司進入新品研發高峰,倪澤軍第一次挑起了大梁。面對波音飛機在結構修理中的新問題,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潛下心來練內功,把涉及飛機結構概述的內容熟讀於心。有了紮實的理論依據做基礎,倪澤軍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時,總能及時梳理出解決方案,精準採集現場數據,為廠家決策提供最準確的依據。
勤於學習思考,工作嚴謹細緻,倪澤軍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成為優秀結構工程師的道路上。他熟悉從設計製造、運營維護到退租出售的整個飛機市場周期的民航基礎法規,熟悉飛機的設計理念、維修手冊和技術標準,具有豐富的飛機結構修理和改裝施工技術指導經驗,能夠從飛機設計製造單位、運營人、維修單位、監管局方的立場思考飛機結構修理的具體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
飛機結構修理,他25年「釘」在一線
從護航飛機安全的初心出發,倪澤軍和團隊一起,克服重重困難,潛心鑽研,以波音737-300飛機D檢維修許可證為突破口,逐漸攻克整張機身蒙皮和大段機身更換、發動機吊架和翼尖小翼加改裝等技術難關。他擔任技術負責人實施了《波音757-200飛機STA900增壓隔框下緣條整體更換方案》,打破了該緣條只能分段更換的傳統修理工藝。
25年的堅持與創造,倪澤軍為飛機維修安全生產和技術進步作出了突出貢獻,多次獲得公司及行業內的科技進步獎勵,以及《波音737-300飛機龍骨梁更換和推廣》《波音737-NG翼尖小翼改裝》《波音757-200飛機吊架改裝》《波音757-200客改貨研發與實施》等證書,成為了飛機結構修理方面的大匠。
飛機重特大結構改裝,他衝破封鎖、樹立權威
隨著國內物流業的迅猛發展,將客機改裝為貨機是飛機維修行業的一個重要戰略。憑著豐富的結構維修經驗,倪澤軍主持了波音757客改貨結構專業的技術準備和前4架飛機的現場支援工作。
倪澤軍帶領工程師們花了三個多月的時間,消化了300多套工作單卡,2000多張工程圖紙,160多套改裝器材包,近百套工裝夾具,搞明白了757客機改貨機的技術細節,並對施工小組成員1對1地進行培訓。在倪澤軍和團隊的努力下,他們用相對國外同類項目最少的人力配置,成功完成了《波音757-200飛機客機改貨機》項目,使公司成為當時國內國有企業中首家可以實施客機改裝為貨機工程的單位,打破了國外廠家對飛機重特大結構改裝技術的壟斷,為國內飛機結構重大修理和改裝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他化經驗為理論,引領行業同儕再創輝煌
在2019年民航工會舉辦的《勞模大講堂》上,倪澤軍對年輕一輩民航機務人說:「機務工作是艱苦的,也是枯燥的。為了用正確高效的方案保證飛機的健康,機務工程師要耐住寂寞,學習和閱讀大量的資料。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平時的積累很重要。」而「耐住寂寞,方得始終」正是倪澤軍長期以來對自身學習、工作的要求與準則。當被問起如何看待自己所取得的成績時,他說:「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一個人能力再強,離開了集體,就什麼也不是。相對於我所在的Ameco而言,我個人就是滾滾江河中的一朵小浪花。而我平時所做的,就是聽指揮,做好準備,關鍵時刻指到哪兒就能打到哪兒去。」
工作之餘,他還積極參與公司在飛機結構持續適航管理優化方面的工作,以多年來積累的一線維修經驗,編寫和推廣培訓教材,開發飛機結構損傷/修理的工作單卡標準化方法,為培養飛機結構後續人才奉獻著自己的智慧。
25年,倪澤軍見證了中國飛機維修業的快速發展與變遷。他說:「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國產飛機走向世界,中國成為民航強國,我們可以在這裡有更大的作為,我相信,個人的夢想終將因國家和民族的強大而更加燦爛。」無論行業如何變化、發展,倪澤軍心中秉持的工作信念始終沒變——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踏實奉獻。而這,就是最為樸實的「勞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