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環境創設-大班-主題二-好大一個家(第二期/1)

2020-08-08 布好玩教具

本文導讀

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我們的主題環境創設即是基於此種理念,強調圍繞主題活動內容,設計與之相吻合的主題牆或活動情境,布置活動區角;強調環境的「中介和橋梁」作用,要能物化目標、物化內容。環境創設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和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在實施中,要鼓勵幼兒和家長參與環境的創設,充分體現環境的教育性、互動性、參與性、過程性和藝術性,以實現環境與課程、教學、幼兒以及家長之間的多元互動,實現「環境」與幼兒、教師、家長的不斷「對話」。


1. 主題牆的變化


(1) 活動室牆面


主題牆為「中國,我的家」:結合主題開展「逛景點」、「說建築」、「數民族」、「知大事」等活動,在教師、家長的支持下,引導幼兒主動收集與主題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養成積極探索、好學愛問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 ▼ ●


「逛景點」: 展示師幼共同收集中國的名勝古蹟照片、圖片或幼兒作品,如:萬裡長城、鳥巢、天安門、故宮等。每名幼兒根據國慶節出外遊玩的經驗,推薦一至兩個景點,以圖片或者繪畫形式介紹景點並展示,與同伴分享。



「說建築」:幼兒以繪畫的方式描繪自己知道的特色建築物,如:天壇、天安門、萬裡長城、白塔等,感受中國建築的宏偉與奇妙。



「數民族」:幼兒收集中國56個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的圖片和資料,說一說每個少數民族的民族特點和風土人情,並將自己喜歡的少數民族畫下來,深入了解中國不同民族的文化,感受祖國文化的多姿多彩。



「知大事」:幼兒和家長一起查找資料,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大事件,幫助幼兒了解祖國的發展歷史,感知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知道國家一些重大成就,感受祖國一步一步走向繁榮與強大,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增設「五星餐桌」:牆面張貼五星餐桌評選欄。進餐後,幼兒自查「三淨」:桌面乾淨、地面乾淨、碗裡乾淨。通過自評、互評的方式評選出進餐習慣最好的一桌,給予「五星級餐桌」的稱號。幼兒自己繪畫記錄,增強其榮譽感。



增設「餐後五件事」: 圖文並茂的方式展示餐後活動流程,幫助幼兒學會自我管理。



(2) 走廊牆面


「值日生播報」:幼兒根據每日天氣、溫度和空氣情況,自主記錄。



「每周之星」:增設「勤勞之星」、「勇敢之星」和「優秀值日生」,每周五下午離園前集體討論,從認真學習、文明禮貌、成長進步、熱愛勞動、勇於挑戰、自我服務和積極服務他人幾個方面評選,通過互評、自評、他評、師評以及投票的方式選出,讓每個幼兒獲得展示自己和被他人認同的機會,同時增強幼兒的自我評價和自我管理能力。



增設「塗鴉牆」:根據本班幼兒愛寫愛畫的特點,在走廊牆面設置大面積塗鴉牆,供幼兒在餐後、區域遊戲中等活動裡自由地創作,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像,自由表達。

● ▼ ●


「我的作品展」:展示幼兒繪畫作品《祖國媽媽真美——天安門》,引導幼兒感受天安門城樓雄偉壯麗的景象。

● ▼ ●


(3) 盥洗室牆面

增設「身高」與「體重」的標準線:幼兒通過自測、他測的方式,了解自己的身高與體重,並將自己的照片貼在相應的位置,幫助幼兒更好地感知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背後的故事

班裡設置了身高和體重秤後,大家總要來測一測秤一秤。

錢俊熙問:「老師,我是最高的嗎?」

易亮宇問:「老師,我長高了嗎?」

何成蹊看著照片,問:「老師,這是歐子羿小時候嗎?他小時候長得好可愛!」

廖宜萱問:「老師,我長胖了嗎?不能長太胖了,媽媽經常說她要減肥呢。」大家紛紛討論起自己的身體變化來,還圍繞減肥的話題進行了探討。


(4) 寢室牆面


增設「白板牆」:供幼兒起床後自由塗鴉,減少午睡起床後消極等待的時間。



增設「長發娃娃」:供幼兒起床後編織,幫助女孩練習扎辮子,提高自我服務能力。



2. 活動區的變化


(1) 語言區



「我會講故事」:張貼幼兒講故事的照片,展示幼兒在講故事比賽中的風採。

● ▼ ●


「好書推薦」:幼兒投票選出本月所推薦的圖書。



「我的身體會寫字」:引導幼兒用身體造型展現簡單的文字,與同伴玩「猜猜這是什麼字」的遊戲。



「文字配對」:嘗試將象形字、漢字進行對應匹配,引導幼兒對漢字的來源產生興趣。


● ▼ ●



手指偶:提供手指偶供幼兒創編和講述故事,培養幼兒的創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坐墊:營造舒適的閱讀氛圍。



「自製圖書」:引導幼兒結合主題自製《少數民族》《祖國媽媽的發展與變化》《瑤族》《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等圖書,並鼓勵幼兒講給同伴聽,激發幼兒自製圖書興趣,提高講述能力。



(2) 科學區


基於主題,提供親子共同製作的平衡天平和宇宙飛船、火箭等,供幼兒欣賞、探索。



「實驗操作」區:增設與主題相關的實驗材料和工具,投放多種記錄表,讓幼兒在不斷探究的過程中學會自主觀察、記錄,激發探究的興趣。


「比輕重」:投放自製天平,增設記錄表,供幼兒自主探索記錄。



「有趣的單雙數」:增設自製遊戲材料「小蝌蚪找媽媽」和「分棒棒糖」,幫助幼兒在遊戲中鞏固學習20以內的單雙數。



「快樂等分」:投放多種圖形的等分記錄表,引導自主探索物品的二等分與四等分的方法,發現同種物品的多種等分方法。



「觀察探索」:教師與幼兒一起討論「我去過的地方」和「我想去的地方」,引導幼兒在地圖上找出來,教師幫助幼兒用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記錄下來。初步感受祖國疆域的遼闊和地大物博,萌發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並初步了解我國一些著名城市、名勝古蹟。


● ▼ ●


背後的故事

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去過的地方有什麼好玩的事情,突然聽到婉轉、悠揚的歌聲傳來:「西湖美景,三月天哎,春雨如酒,柳如煙哎……」大家都被歌聲吸引了,轉頭一看,原來是輕輕一邊做動作一邊在唱歌。小朋友們都很好奇,紛紛問道:「輕輕,你在唱什麼呀?」輕輕特別自豪的說:「這是西湖的歌曲。」看到輕輕手舞足蹈富有感情的模樣,我不禁也樂了。往後的一段時間,這首歌風靡了我們班,成為大熱門歌曲。


「航天科技展」:引導幼兒與家長一同動手製作宇宙飛船,為中國高科技發展感到自豪。



增添自製科學玩具:投放各種材料製成的迷宮、旅遊棋、桌面撞球,按照序號有序排列整齊,讓幼兒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自然角」:


完善「我的觀察記錄」:幼兒分組種植,從時間、天氣、植物變化,定期觀察並記錄自己種植的植物的生長變化,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按時記錄的好習慣,並說一說自己記錄的內容。



背後的故事

距離孩子們種下種子已經兩個星期了,小種子慢慢地長大,長出了嫩綠可愛的小芽,大家紛紛記錄下植物小芽的生長過程。這時,老師觀察到李睿璇嘆了口氣,在本子上記錄下空空的花盆。原來,她的種子還沒有發芽。我走過去問:「璇璇,你的種子還沒有發芽嗎?」「是呀。」璇璇雙手託著小腦袋,沒精打採地說:「我的種子是不是睡著了,它為什麼還沒發芽呢?我真想看看它在土壤裡面幹什麼。」我說:「那你就看看吧。」在老師的支持下,璇璇扒開了土壤,發現躺在土壤裡面的種子已經發黴了。「哎呀,原來我的種子已經壞了,所以不會再發芽了。」通過這件事,璇璇知道了不是所有的種子都能發芽,還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其他小朋友。小朋友們知道後,對自己的植物就像對待自己最心愛的玩具一樣小心地愛護著、保護著。

相關焦點

  • 主題環境創設-大班-主題二-好大一個家(第一期/1)
    本文導讀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 主題環境創設-大班-主題二-好大一個家(第二期/2)
    」圖片:結合主題收集「56個民族」圖片,有興趣認識少數民族,引導幼兒欣賞了解少數民族的服飾及色彩,充分感知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背後的故事在開展中國結的活動時,起初是嘗試編織簡單的中國結,但對於大班第一學期的幼兒來說
  • 主題環境創設-大班-主題四-動物,我們的朋友(第二期/1)
    本文導讀 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 主題環境創設-大班-主題四-動物,我們的朋友(第一期/1)
    本文導讀 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 主題環境創設-小班-主題六-我愛我家(第二期/1)
    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我們的主題環境創設即是基於此種理念,強調圍繞主題活動內容,設計與之相吻合的主題牆或活動情境,布置活動區角;強調環境的「中介和橋梁」作用,要能物化目標、物化內容。
  • 主題環境創設-大班-主題六-我生活的周圍(第一期/1)
    主題牆(1)活動室牆面結合主題六創設「我生活的周圍」主牆,分為生活中的標誌、幼兒園的周圍、各種各樣的職業三大版塊,主題處留白。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搜集相關圖片或幼兒自製圖畫,幫助幼兒了解周圍環境和生活。)外走廊牆面創設「家園聯繫欄」,分為好書推薦、衛生保健和周計劃三大版塊,幫助家長了解育兒知識和周保教計劃,推動家園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 主題環境創設-小班-主題四-寒冷的冬天(第二期/1)
    本文導讀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 主題環境創設-中班-主題四-馬路上(第二期/1)
    本文導讀 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 主題環境創設-大班-主題一-了不起的我(第一期/1)
    本文導讀 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 主題環境創設-大班-主題三-春夏與秋冬(第一期/1)
    本文導讀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 主題環境創設-中班-主題三-金色的秋天(第二期/1)
    本文導讀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 主題環境創設-大班-主題四-動物,我們的朋友(第一期/2)
    (3) 美工區分為欣賞、繪畫、手工三個版塊,提供豐富的材料,滿足幼兒創作需求。>「藝術表演區」:保留上個主題提供的樂器提供資源包中的扭扭棒、遊戲棒、繩子、七巧板,以及各類積木(積塑等)、雪花片,供幼兒進行桌面建構。
  • 主題環境創設-小班-主題四-寒冷的冬天(第二期/2)
    (3.美工區)創設感受美、表現美的小天地,分為繪畫區、手工區。手工區又細分為粘土區和創意手工區,粘土區提供色彩豐富的粘土供幼兒創作;創意手工區提供資源包中的多種彩紙、扭扭棒、彩繩、小珠子、紐扣等,供幼兒自主選擇進行創作。
  • 主題環境創設-小班-主題四-寒冷的冬天(第一期/1)
    本文導讀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 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創設的步驟
    創設高質量的主題活動環境是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從主題活動的展開過程看,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一、環境的使用主體在創設幼兒園主題活動環境時,首先要考慮使用和參與到該環境中的主體的基本情況,如是小班幼兒還是大班幼兒、參與主題活動的人數等。對於不同年齡層次的幼兒和不同的參與人數,環境創設中考慮的情形也是不同的。
  • 主題環境創設-中班-主題四-馬路上(第一期/1)
    本文導讀 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 主題環境創設-中班-主題三-金色的秋天(第一期/1)
    本文導讀 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 主題環境創設-大班-主題三-春夏與秋冬(第一期/2)
    (3) 美工區美工區分為手工、繪畫、展示三個版塊,引導幼兒討論並繪製區域規則,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並遵守區域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手工處的櫃面上擺放書架並寫好學號,用於放置幼兒的繪畫本和水彩筆,培養幼兒自我物品管理能力。
  • 主題環境創設-小班-主題六 我愛我家(第一期/1)
    主題牆(1)活動室牆面「我的一家」:家長與幼兒共同製作各具特色的相框,貼上全家福張貼於牆面,幼兒可相互介紹,也可自由向家長介紹班級小朋友的一家,激發幼兒愛父母、愛同伴的情感。(2)外走廊牆面:根據每月的主題設置相應的版塊,根據教育內容及時張貼與之相關的照片、資料等,保證每次教育教學活動後續的拓展與延伸。
  • 主題環境創設-大班-主題四-動物,我們的朋友(第二期/2)
    「動物摺紙」:前期利用美工區桌面張貼動物摺紙步驟圖,供幼兒學習,隨著主題的推進「動物禮品袋」:結合《動物,我們的朋友》和《新年到》兩個主題「藝術表演區」:結合主題大型建構區:結合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