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導讀
環境是潛在的老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兒童認知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積極主動建構的」。瑞吉歐認為:「環境生成課程,課程主題來源於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作用。」環境作為「第三位老師」,作為幼兒園的一種隱形課程,應具有教育、記錄的功能,並能不斷地激活幼兒內在的學習動機。
我們的主題環境創設即是基於此種理念,強調圍繞主題活動內容,設計與之相吻合的主題牆或活動情境,布置活動區角;強調環境的「中介和橋梁」作用,要能物化目標、物化內容。環境創設是幼兒園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環節和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在實施中,要鼓勵幼兒和家長參與環境的創設,充分體現環境的教育性、互動性、參與性、過程性和藝術性,以實現環境與課程、教學、幼兒以及家長之間的多元互動,實現「環境」與幼兒、教師、家長的不斷「對話」。
1. 主題牆的變化
(1) 活動室牆面
主題牆呈現「動物,我們的朋友」和「新年到」兩個主題,通過親子收集、師幼整理等多種方式,共同記錄幼兒學習活動的過程。
● ▼ ●
「動物,我們的朋友」:前期收集並展示了幼兒感興趣的問題,隨著主題的推進,幼兒以認領的方式將問題帶回家,親子共同查閱資料解答。教師與幼兒一起將答案分類張貼,通過這樣的形式加深對動物的了解,培養幼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新年到」:前期組織幼兒討論關於「新年」想要了解的內容,教師歸納總結,呈現「新年習俗」、「新年傳說」、「新年暢想」和「新年祝福」四個板塊,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方式了解中國新年的文化內涵,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2) 寢室牆面
前期設置「夏眠動物」、「冬眠動物」、「既夏眠又冬眠的動物」、「動物睡姿」四個板塊,隨著主題的推進,引導幼兒與家長共同查閱資料,收集答案,師幼共同整理並進行張貼,既營造了濃厚的主題氛圍,又可供先起床的幼兒自主交流、討論,減少消極等待。
「挑花繩」:結合「新年到」主題,增加民間傳統遊戲「挑花繩」,投放繩子及遊戲玩法步驟圖,提高幼兒精細動作發展。
2. 活動區的變化
(1) 語言區
「民俗故事類」:根據「新年到」主題,增設「民俗故事類」繪本,投放傳統節日系列和十二生肖系列繪本故事,幫助幼兒了解傳統節日的來歷和習俗,以及十二生肖的來源和意義,幫助幼兒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
● ▼ ●
利用牆面粘貼兒歌《春節》圖片,幫助幼兒了解新年習俗。
「好書推薦」:結合主題《動物,我們的朋友》和幼兒的興趣,替換繪本《揭秘恐龍》,幫助幼兒加深對恐龍的了解;結合主題《新年到》,替換繪本《團圓》,幫助幼兒豐富關於春節的知識。
「今日幸運字」:根據幼兒的興趣和主題內容,選出並換為漢字「年」,激發幼兒對文字的興趣。
「圖書製作步驟」:引導幼兒根據自己與爸爸媽媽在家自製圖書的經驗,討論圖書製作步驟,教師進行整理並圖文並茂粘貼在語言區,幫助幼兒進一步學習自製圖書的方法。
● ▼ ●
「我的自製圖書」:利用屏風懸掛幼兒的自製圖書,供幼兒自主欣賞、閱讀與交流。
「我想對動物說……」:將幼兒想對動物說的話記錄下來,增強幼兒喜歡動物、關愛動物的情感。
新增「詞語接龍」遊戲,增加自製手偶和自製動物書籤。
「詞語接龍」:投放有顏色的詞語卡片,幼兒自主接龍,同時可以根據詞卡中字體顏色來判斷是否正確,激發幼兒認識文字的興趣。
「自製手指偶」:投放自製的動物手指偶,供幼兒講述與遊戲。
「自製書籤」:投放自製的動物書籤,方便幼兒閱讀。
「圖書漂流」:根據前期製作的圖書漂流規則,幼兒每周可借書回家,借書還書時幼兒自主進行登記,發展幼兒的前書寫能力。
(2) 科學區
「認知學習」處增設撲克牌遊戲,供幼兒用撲克牌玩「比大小」「開火車」「找相鄰數」等遊戲,進一步鞏固對數量關係的掌握,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趣。
投放掛曆、日曆、白紙和筆,引導幼兒觀察探索日曆的秘密,並嘗試自主設計日曆。
「小鴨過河」:前期投放小鴨子、紙船和分成記錄表,幼兒自主探索7和8的分成方法並記錄,幫助幼兒發現數的分成規律。後期展示幼兒在自主探索過程中的記錄表,體現幼兒在遊戲中的自主學習能力。
「實驗操作」:增加發電實驗,投放燈泡、電池、電線以及金屬、水果等導電材料,引導幼兒探索燈泡發亮的原理。
「探索恐龍」:根據幼兒的興趣,投放「恐龍化石」和說明書,支持幼兒自主操作,逐步還原恐龍身體形態,進一步了解恐龍的結構。
「觀察探索」:前期利用牆面設置「動物冠軍」和「恐龍世界」,隨著主題的推進,引導幼兒和家長通過查閱資料,了解恐龍的各種知識,尋求世界上的動物之最,並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師幼共同整理黏貼。
投放時鐘和《新年時鐘》操作卡,引導幼兒自製時鐘,初步樹立時間概念。
自然角:
「植物記錄表」:引導幼兒堅持觀察植物生長情況,並記錄植物的生長變化,完成《植物記錄表》。
● ▼ ●
建立植物檔案,引導幼兒將自己負責照顧的植物習性和護理方法記錄下來,教師和幼兒一起整理,彙編植物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