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有沒有所謂的科學方法,怎麼做才是對呢?

2020-12-23 遇見向暖的記錄館

親子閱讀沒有什麼科學不科學,能足夠引起孩子的興趣,孩子願意加入討論的,就是親子閱讀的好方法。

親子閱讀的目的不就是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有一天孩子他可以自主獨立完成閱讀嗎?

在選書方面一定要以孩子的興趣為主,自己家孩子喜歡最重要。向網上一些繪本推廣達人那了解一些適合自己孩子年齡段,帶孩子去圖書館體驗體驗,他真的喜歡就可以買回來經常和孩子閱讀。

而不是,看著網上推薦的一大堆書,你看著好,你覺得他喜歡的就買回來。結果,你認為不錯的,他也可能不喜歡,看都不願意看。最多一次,就不願意再看。

記得兒子在兩歲時,我就買了網上很火的《不一樣的卡梅拉》給他,那時其實他不適合看這書,對他來說,早了。但了,我自己不知道啊,就天天給他念,也沒見他能懂多少。

直到快四歲他才對這本書感興趣。現在要不是因為可以讓他看圖學作文寫法,估計我都不記得有這本書。

其次,繪本的數量在質不在多,再精讀而不是量多。注意自家孩子的閱讀習慣,就會發現,買得那麼多,他最喜歡看、翻的。也就那麼十幾本。

最後,和孩子閱讀時,變著花樣玩,不一定要逐字逐句地念,陪著孩子多互動,提問。把繪本讀的主角給孩子,多傾聽孩子的想法。

所以,親子閱讀沒有什麼科學方法,有的就是以孩子興趣為主,讓孩子做主角。親子閱讀時間多和孩子互動就好!

相關焦點

  • 親子閱讀你是怎麼做的呢?你掌握到方法了嗎?
    親子閱讀要怎麼做呢?首先是選擇合適的讀本。什麼是合適,由小朋友來選擇就最好了。例如低幼的小朋友喜歡簡單的圖片書 ,能指認出各種物件、形狀、顏色他們就好高興了。再大一點,可能就會喜歡比較簡單的故事繪本。你在閱讀這件事上不要太功利,不要覺得讀完一本書必須要有一些得益。
  • 親子閱讀要怎麼做?
    親子閱讀怎麼做?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多讀,讀多了就知道怎麼做,就會形成一種經驗知道自己需要選擇怎麼樣的,在親子閱讀上無需聽別人說什麼,而是去找到自己的感覺慢慢就知道孩子愛看什麼繪本了 親子閱讀會帶來什麼好處?
  • 親子閱讀要怎麼做呢?閱讀是一種享受,而不只是閱讀的結果
    親子閱讀要怎麼做呢?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享受到了快樂,不見得非要從閱讀中獲得什麼知識和技能,我們不需要帶著這麼個功利性的心去面對閱讀。我們只需要享受他,享受親子閱讀帶給我們的內心深處的愉悅和安心。爸爸媽媽需要儘早擺脫孩子一看書,大人就得陪在一邊的狀態,即便孩子才只有兩三歲。
  • 親子閱讀不親子?拒絕「強灌式閱讀」,才是上上策
    ,也更加慶幸自己選擇了親子閱讀的方式。如果你是他你會怎麼做呢?」「……」於是,閱讀變成了考試,不僅破壞了沉浸式閱讀體驗,還把自己的思維定式強加給了孩子,而且孩子不一定回答得出你的問題,最後導致閱讀體驗無趣,孩子沒有滿足感從而拒絕閱讀。
  • 深度|親子閱讀該怎麼做?讀這一篇就夠了
    很多育兒大V會建議閱讀之前多做些功課,讀的時候聲情並茂,不要照本宣科,還會介紹很多遊戲和方法。當然這些都很好,只是羽佳怕嚇壞一些工作比較忙,和親子閱讀意願不高的家長。如果你忙到沒有時間提前做功課,其實也可以不那麼複雜,拿一本書直接給孩子讀,也可以。
  • 如何使「親子閱讀」更加有效和科學?
    然而,最近,許多暢銷的兒童書籍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為它們的一些內容不適合兒童,這也使許多父母感到「不好」,因為他們在為他們的孩子買書時沒有仔細識別和「以後知道」。隨著親子閱讀成為家庭教育的一種必然,親子閱讀的好處已經被廣泛認可。許多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購買兒童書籍和圖畫書。
  • 電視上的「滴血認親」有沒有科學依據?親子鑑定究竟靠不靠譜?
    這種驗證親子關係的方法靠譜嗎?所謂滴血認親,意思就是採取兩個人的鮮血,放在同一碗水中,如果兩個人的鮮血能夠融合,則證明了兩者之間存在著血緣關係,假如沒有融合,說明沒有血緣關係。那究竟這種方法靠譜嗎?其實這種方式完全沒有任何依據,但是古代不具備先進的科學技術,所以一直相信這個方法。
  • 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親子閱讀?
    ,但故事僅僅是故事而已,家長願意講,孩子樂意聽,這樣很好;如果把故事的影響力擴展到最大化,就離不開親子閱讀。親子閱讀,親子與閱讀同等重要,缺一不可。那麼該如何進行高質量的親子閱讀呢? • 兒童閱讀的選擇可以按照年齡階段來劃分孩子在不同的時期,會對不同的事情感興趣。繪本是最適合孩子啟蒙的閱讀物,但選對繪本很關鍵。而孩子本身年齡所限,繪本的選擇往往落到了家長身上。
  • 親子閱讀是很重要,但方法用不對一切都白搭
    那正確的親子閱讀應該怎麼做呢?創造合適的閱讀環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很多愛好會深深地影響著孩子。家長良好的支持策略也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重要的方法,靜靜地傾聽、耐心地陪伴、一句積極的鼓勵、一副讚賞的表情、一個親暱的動作都可以喚起孩子積極的情感,激發和強化孩子閱讀的願望。
  • 走紅毯、科學盒子,親子閱讀…… 這所學校迎新活動太有心了
    第二個在報導的時候,學生們可以通過了解學校的環境對於新的學習生活、學習地點提前熟悉一下,心裡更會有親切感。」「科學盒子」「親子閱讀」……這份暑假作業很用心記者看到,每一位報到的同學還收到了一個「科學盒子」和「親子閱讀」的系列素材。
  • 親子閱讀,我這樣做
    我從孩子三歲開始堅持親子閱讀,現在孩子九歲了,我們還在堅持睡前閱讀。我想用這六年的經歷來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是怎麼做親子閱讀的?我最想推薦給朋友們的一本書。因為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每個家庭的親子閱讀也會各不相同,我只是針對自家情況進行分享,如有不當,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 小桔燈親子閱讀推廣項目丨親子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閱讀是孩子成長道路上必不可少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拓展孩子的視野,培養興趣,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以後的學習也有很多益處。親子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家長帶著孩子一起閱讀,相比讓孩子一個人讀書,親子共讀更能提升孩子閱讀的興趣,增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
  • 幼兒英語啟蒙的迷思:英文親子閱讀怎麼做?
    在常爸上一篇文章《幼兒英語啟蒙的迷思(2)》中提到了用點讀的方式在孩子0-1歲的時候積累一定的詞彙量,為1歲開始的英語親子閱讀做準備。今天,我們就來回答一下「常青藤爸爸」公眾號開通以來收到的各種關於英語親子閱讀的問題。一、英語親子閱讀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什麼?選書!選擇與孩子認知能力相匹配的繪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 閱讀陪伴成長 | 「親子閱讀」如何做?一線語文老師給家長們支招
    」......只要家中有學生,類似的聲音肯定不陌生。北京市建華實驗亦莊學校的語文教師邱靜說,經常有家長向她訴苦說,「小時候還愛看書,越大越不喜歡看書了,家裡買了一堆書,孩子都不看,老師您說怎麼辦?」說到閱讀,家長頭疼、親子關係緊張。本期視頻,邱靜老師作為學校的語文老師,也作為孩子的家長,給北京經開區的家長們幾點建議!
  • 4·23全民閱讀 深耕英文親子閱讀
    廣東、上海、北京參與閱讀活動的人數最多;好餓的毛毛蟲點讀筆、吳敏蘭和廖彩杏等名家書單成為最受家長歡迎的產品。  4月23日-4月30日,孩寶小鎮推出的全民閱讀盛典活動,旨在讓更多家庭在享受高性價比的購書體驗同時,通過科學的閱讀方法指導,更高效實用進行親子閱讀,關注親子的共同成長。
  • 親子閱讀的方法和技巧
    不要認為這個時候的孩子沒有閱讀能力,3-6歲正是孩子語言能力最強的時期,也是孩子開始真正認識這個世界、學習知識的階段。什麼樣的親子閱讀方式才是最好的呢?首先,親子閱讀的第一步是要選擇合適的書。繪本、知識百科等等都可以嘗試閱讀。書本要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和類型,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閱讀是一種求知行為,也是一種享受。只有孩子有了閱讀的興趣,學習的接受度才更高一些,並逐漸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興趣愛好。
  • 有效親子閱讀 選對方法很重要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是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閱讀作品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起成長。親子閱讀為父母創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在閱讀中,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親子閱讀可以幫助家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但是,許多家庭對親子閱讀存在一定誤區,導致親子閱讀的作用無法實現。
  • 六成父母覺得親子閱讀就是認字,結果把孩子弄厭學了,究竟咋回事
    毫無疑問,越來越多的父母知道親子閱讀是一項很重要的親子溝通活動,可以帶給孩子很多信息知識,然而現實中,有的爸爸媽媽理解錯誤,把親子閱讀變成識字遊戲,自然會引起孩子逆反,從而影響親子關係。2019年父母成長營的線下調查數據顯示,在閱讀層面還是有不少誤區的。
  • 科學胎教,準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
    胎教就是在婦女懷孕期間,科學地調節母體內外環境,母親保持良好的身心衛生和情緒,防止不良的主觀和客觀因素對胎兒的影響,提供優良條件,包括飲食營養有意識地給予胎兒感覺器官以良性刺激,促進胎兒大腦發育,身心健康,為出生後智力發育及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胎教是優生、優育、優教三者的「結合部」,也是早期教育的起點。
  • 沒有終點的親子閱讀……
    今天我們也就如何培養親子閱讀一起來聊聊吧!把親子閱讀要當作一個任務來執行,比如可以是每天睡前故事,或周末一起去圖書館閱讀,定下了時間安排,那就和孩子一起堅持,讓閱讀日常化,使之變成一種共同的習慣。有效的親子閱讀是父母,孩子三方面協調配合下完成,首先父母要做孩子最好的榜樣。比如,媽媽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爸爸最好也是拿著書在旁邊默默看,父母彼此之間更要多一些溝通,在培養親子閱讀的目標,方式上保持一致並一起做出努力和改善,爸爸,媽媽的閱讀陪伴都一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