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要怎麼做呢?首先是選擇合適的讀本。什麼是合適,由小朋友來選擇就最好了。例如低幼的小朋友喜歡簡單的圖片書 ,能指認出各種物件、形狀、顏色他們就好高興了。再大一點,可能就會喜歡比較簡單的故事繪本。你在閱讀這件事上不要太功利,不要覺得讀完一本書必須要有一些得益。功利性太強,樂趣就減少了。但是並不是說讀書這件事就不可以有任何目的。這就涉及到下面一點了。
父母是需要在孩子的閱讀上進行一些引導的。例如一個不喜歡看科普類讀本的孩子,我們可以在讀了一本關於小貓的故事書後,引導孩子去了解一下小貓的習性等知識。在講長髮公主的故事時,我們也可以跟孩子討論一下如果長髮公主沒有那麼長的頭髮,有辦法逃出城堡嗎?我們引導的作用一是可以打開孩子的眼界,讓他們接觸不同的知識。
另一方面也可以聚焦在同一個故事,但是從不同角度看問題。 但是無論如何,首先閱讀應該是一件愉快的事。然後,我們才可以想辦法在這件愉快的事中間加入更多的好處。相比於閱讀小技巧,我覺得父母的堅持更重要。閱讀是培養和諧親子關係的良好契機,閱讀是讓孩子終生受益的習慣。孩子剛開始看書的時候其實是不明白怎麼樣看書。他們可能會看著一幅畫或者對話中某個細節看許久,而偏偏忽略了文字。
我們大人則剛好相反,大多只看到了字,對畫面一瞥而過。所以我改變了方法,選擇讓孩子翻頁。孩子主動翻頁,就表示他對前一頁已經看夠了。很多情況下,孩子會把一整本的圖畫先看完,最後才返回來讓我念上面的文字。這樣閱讀,速度會比先讀完文字慢上許多,但確實是慢慢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親子共讀最大的好處是這個互動的過程提升了親密度,持續變換的色彩會豐富孩子的想像力,這時候家長要努力傾聽,不要打斷孩子,鼓勵孩子大膽地進行語言表達,拓寬思路,和幼小的他在心靈上得到更好的銜接,後期能更好地參與孩子的成長。
總之,我們還是要傳達一種積極向上的東西給孩子,那些成年人以後才懂的道理就讓他們以後再懂吧。所以在選題方面我不是很喜歡讀寓言故事,特別是那種含義比較深的。其次,最好是選那個有拼音的讀本,孩子聽著有意思了自己也可以去翻閱,在聽繪本的同時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