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給孩子講故事嗎?親子閱讀有方法,3歲前後大不同

2020-12-14 妖精媽媽育兒精

隨著育兒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媽媽知道了親子共讀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媽媽去不知道該如何開始閱讀,比如如何讓孩子對繪本感興趣?怎樣才能給孩子講好一個故事?如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你是不是也在關心這些問題呢?

陪孩子閱讀,其實並沒有多少技巧,只要爸爸媽媽用心選書,輕鬆閱讀,都是我們培養孩子興趣,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方法,時間長了,日積月累發生質變,閱讀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

培養孩子閱讀的興趣,和孩子能力發育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在孩子3歲前後有很大的卻別,下面我們就從0-3歲和3-6歲兩個年齡段分為和大家介紹

一0-3歲時

1、選擇合適的繪本

寶寶一歲前,媽媽可以選擇一些玩具書、音樂書,這些書最好是撕不破,咬不爛的繪本或者感官書。孩子一碰就會有顏色變化或者音樂,可以增強孩子五感的感官書。這時候書裡的內容是次要的,關鍵能吸引孩子不停的翻看,鍛鍊孩子肌肉,提升運動能力。

2、看繪本,不拘泥於繪本

3歲前,給寶寶選的繪本注意文字不要太多,色彩和畫面要豐富。這時候很多家長看到書上就那麼幾個字,真的不知道如何開始閱讀。繪本可以選擇家長喜歡的,閱讀的時候才會更有興趣,講述更有吸引力。我們可以把繪本的場景通過自己的閱歷,想像出人物、場景、顏色、聲音,並模擬出來。

不用太在意孩子是否能夠聽懂和理解,孩子和你膩在一起閱讀,就是快的。父母在閱讀的時候,語調辯護,角色轉換,一定在開始在啟發孩子的認知能力了。

3、一有時間,來一段

這個年齡的孩子,從剛開始的咬書,撕書慢慢變得開始拍打、翻書了,這就是進步。圖書對於這麼大的孩子是一個新鮮事物,孩子認知新事物的方法就是摸、拍、撕、咬,最後開始對你的故事產生回應。有時候媽媽還會遇到:你講了一會,孩子就被其他事情吸引了。這時候也不要在意,孩子的注意力本來就不會長,屬於正常反應。親子閱讀,能讀一分鐘,就讀一分鐘,開卷有益嗎。

4、閱讀不拘泥場地和時間

當你帶孩子外出,等公車時、孩子不安時、進餐前後都可以拿出一本書,給孩子讀讀故事。這麼做,可以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有利於安撫孩子在陌生環境下的不安情緒。

二、3-6歲的寶寶

3歲以後,繪本選擇開始選擇字數稍多、環境描述較豐富的繪本了。繪本的內容建議貼近孩子生活,可以拓展孩子的認知能力。我記得一位繪本作者曾靜說過,繪本閱讀要隨著孩子年齡不斷循序漸進,隨著故事發展和不同場景的描繪,讓孩子感知這個世界。

1、繪本有開始有邏輯

3歲以後的繪本,故事情節開始多了,讓孩子開始理解因果關係,提升孩子邏輯思考的能力。這個過程中,孩子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能力都會大大的提升。

孩子的喜歡和媽媽一起閱讀繪本,孩子的對話量和詞彙量會大大增加。同樣是描述一件事物,你的寶寶的表述出更精確的形狀、顏色,語言更叫有條理,這就是閱讀帶來的超能力。

2、正確的閱讀技巧

3歲以後的繪本,故事性很強,如果父母閱讀方式正確,孩子會很享受和你一起閱讀的時光。我們在閱讀時要用最簡單的閱讀方式,要有感情投入,有節奏的朗讀,這樣就很容易調動孩子的情緒。

3、選繪本的技巧

文字數量

閱讀能力不是天生, 是需要父母長時間積累培養的。3歲以後選擇繪本,要有一定的詞彙量,故事要有起承轉合,情節還是複雜了,媽媽讀一段,可以問寶寶一個問題。這樣可以培養孩子邏輯思考能力,也能夠更加專注於閱讀。

重複的文字

給3歲的寶寶選繪本,繪本文字和句型和情景反覆多次出現。這樣孩子就會預測下面的語句,寶寶可以熟練掌握重複的就是和詞彙,同時也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繪本主題的改變

以前選繪本,為了降低父母閱讀難度,讓父母選擇自己喜歡的繪本。到這這個年齡段,繪本選擇要根據孩子的興趣選擇了。如果孩子喜歡動物,媽媽就要選擇一些動物類繪本了。

文字的畫面性

如果一本較高質量的繪本,文字有更多的細節描寫,讓寶寶容易在腦子浮現故事畫面,培養孩子想像力,這也是讓孩子閱讀白雪公主,必看白雪公主動畫片效果更好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孩子每天睡前要聽故事,但你真的會講故事嗎?
    但是,孩子每天睡前要聽故事,你真的會講故事嗎?接下來,我就圍繞著這一話題,從為什麼、操作偏差和該怎麼做三個角度入手,進行探討。一、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當你某一天心血來潮,想要和孩子談談心時,他/她卻未必肯好好配合你。這時候,"睡前講故事"這一互動環節就顯得必不可少了——它能提供一種溫馨的親子氛圍,讓孩子慢慢打開心房,願意跟父母交流。這就於無形之中增進了親子關係。二、睡前講故事的實際操作出現了哪些偏差?
  • 父母學會這3個親子閱讀方法,讓孩子愛上閱讀,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有時候,小七媽媽下定決心好好給孩子講故事,但是沒講到一半,孩子就跑開去玩了。難道小七不喜歡看書?親子閱讀,看上去很美好,實際上很鬧心。沒錯,親子閱讀的確是一種美好的親子活動,但是有非常多需要注意的細節。抓住以下三個方法,我們不僅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 給孩子講故事,你怕了嗎?
    我們覺得自己沒法像外面的「故事姐姐」講得聲情並茂、繪聲繪色,便會更傾向於選擇故事情節精彩有趣、文本內容較充實的書,因為僅僅是照著念,就足夠有意思了,但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適讀的繪本,有很多雖然簡單但十分優秀的繪本會因此被我們錯過。
  • 崔玉濤:你真的會給孩子讀繪本嗎?親子閱讀家長的角色很重要!
    Whitehurst教授,是研究繪本閱讀對兒童語言發展影響方面的專家。他提出了一種名為對話式閱讀的親子閱讀方法。這種方法能提高孩子語言流暢性和敘事技巧,有效地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在對話式閱讀中,家長要做的是,圍繞故事主題,合理地運用一些提問策略,還有生動的語言和靈活的體態,引導孩子一起交流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孩子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在這種閱讀方式中,家長就不再是故事的主要講述者,而是積極的聆聽者,是引導和協助孩子講故事的人。
  • 親子共讀你讀對了嗎,不然讀了上千本也培養不出孩子的閱讀思維
    文/小當家育兒經近幾年繪本童書在媽媽圈大熱,「親子共讀」被界定為媽媽是不是「高意識媽媽」,孩子是不是「讀萬卷書孩子」。有的家裡為了孩子,購置了上萬元的繪本,有的媽媽每天給孩子講故事雷打不動。很多人認為和孩子一起閱讀,會培養出會閱讀的孩子,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 你的孩子會講故事嗎?教育學家:6歲前會講故事,小學成績差不了
    一、哈佛教育心理學家:6歲前會講故事的孩子,小學成績差不了哈佛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凱薩琳伊莉莎白斯諾,經過多年的調研和跟蹤調查發現:6歲前會講故事的孩子,上小學後,學習和社交能力會比同齡孩子高出一大截。二、為什麼會講故事的孩子,會有如此大的優勢?
  • 親子閱讀,你真的做對了嗎?
    親子閱讀,你真的做對了嗎?很多家長在親子閱讀中,只是單向的跟孩子講很多內容,孩子吸收了多少,無法獲知長此以往,只會讓孩子對閱讀越來越厭煩,失去興趣我推薦大家試試互動式的閱讀形式可以試試在跟孩子親子閱讀中,跟孩子一起帶著問題去思考
  • 給3-6歲的孩子講睡前故事,好處一籮筐,但你知道怎麼講嗎?
    但最初的時候,悠悠媽並不會講睡前故事,只是照本宣科,孩子並沒有什麼興趣聽下去。為了提起孩子聽故事的興致,悠悠媽摸索出來了三條講故事的小技巧,對孩子特有用。1、有感情的帶入到角色裡故事裡的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情緒,如果只有一種感情,孩子聽著就會很乏味。
  • 如何給0-3歲孩子講故事
    在果媽閱讀曾經講過的50多個主題閱讀中,我們專門有一個主題就叫做《給孩子講故事》。1、在講故事的時候,不要依賴書本可能在你的認知當中就會認為,講故事不就是拿起書來給孩子讀嗎?講故事其實不是讀書的概念,是用一種不同的方式來講這個書中的故事。
  • 會講故事的圖形,讓孩子自己創造一個獨一無二的繪本故事
    現在的孩子真的特別幸福,從小就能閱讀到各種形式的繪本故事,但我們大多數父母給孩子挑選繪本的時候都是選擇有文字有圖片的繪本,然後按照繪本上的文字一字一句地念給孩子聽。我家孩子3歲的時候,自己塗鴉出來的作品《一家人》,就是一堆圖形的組合。一條彎彎曲曲的線可以代表媽媽的身體,一個不怎麼圓也不怎麼方的圖案,可以代表媽媽的頭,還有幾條短短的線條就能代表媽媽的頭髮。會講故事的圖形系列繪本——《穿靴子的貓》無字書,如何閱讀呢?
  • 親子閱讀=陪讀?如何培養0-3歲孩子閱讀習慣?這些技巧很重要!
    2014年,美國兒科學會(AAP)發布聲明,建議從寶寶出生就開始親子閱讀,並至少持續到寶寶上幼兒園。有證據表明,親子閱讀不但可以增強親子的關係,能夠促進孩子的認知發展,還能極大地促進孩子大腦發育,提高孩子的語言及讀寫能力,尤其在語言以及閱讀能力的發展方面。
  • 親子閱讀:正確的心態和方法,培養愛讀書的孩子,讓孩子因書受益
    如今的孩子很幸福,記得我小時候僅有一個繪本,且大部分書頁都粘上了膠布,就是這樣的一本書,讓我愛不釋手。當下有很多父母說:孩子對繪本不感興趣,坐不住,不愛閱讀。那麼家長們,你們是否掌握了正確的親子閱讀的心態和方法呢?
  • 超級故事爸爸的「講故事」秘籍:如何給不同年齡段孩子「讀書」?
    在孩子聽你講故事的同時,會接觸到不同的詞彙,認真的聽你講,專注的思考並且嘗試自己去理解消化。當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就會達到質變,給孩子未來的學習和生活處事能力給予雄厚的支撐。在聽某個故事的同時,孩子會了解到原來灰熊冬天要冬眠,海水是鹹的,南北極會有極晝極夜的現象;輸入知識的同時,也讓孩子在小小的故事了解到這個世界這麼寬廣。
  • 早期閱讀不是簡單講故事 多樣方法讓孩子更聰明
    早期閱讀也並非單單是講故事這麼簡單的事喲!* 親子閱讀的實用方法:提問閱讀法讓孩子帶著疑問來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如讀《小紅帽》時,邊讀邊給孩子指,這就是小紅帽,這是小紅帽提的藍子,這是大灰狼。
  • 如何給0-3歲孩子講故事|家庭教育100講「33」
    反覆的講,讓孩子可以預知下一步將要發生什麼,帶給孩子愉悅的體驗和安全感。在果媽閱讀曾經講過的50多個主題閱讀中,我們專門有一個主題就叫做《給孩子講故事》。這裡面我們講到了蘇珊.佩羅的《故事知道怎麼辦》、《小巫教你講故事》。她們都是詳細的給我們來講解,怎麼樣給孩子來講故事。
  • 睡前要給孩子講故事,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押韻的打油詩、順口的兒歌、與孩子談話等,都有利於對兒童早期詞彙量的擴大和溝通技巧的培養。而事實也是這樣,美國社會學家在上世紀80年代做過一項普查,他們發現,中上層階級家的孩子和社會底層家庭的孩子,3歲時詞彙量居然相差了一半。為什麼會這樣呢?原來,這些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經常會在睡前給孩子講故事,而這樣的不斷的語言重複和刺激,促進了孩子的大腦發育,最終導致孩子領先。
  • 孩子真的喜歡讀繪本、聽故事嗎?其實他想要的是你
    公眾號養育男孩,ID:breedboy (一個最有愛的公眾號,面向家長群體,每天原創分享親子養育常識、親子閱讀推廣、家庭關係建造知識)1很多媽媽問,「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呢?,也有媽媽問:「我孩子都六歲了,還需要看繪本嗎?」 我每次會告訴你,從孩子出生就可以開始了。而且繪本適合的人群是0-99歲,孩子6歲還是讀繪本的美好年齡呢。 因為我發現,剛剛出生的孩子,聽到陪伴在身邊的父母的聲音就會安靜下來。
  • 如何和與孩子一起親子閱讀
    3、專注時間短有研究表明2歲的孩子平均的專注力時間在7分鐘左右,所以當孩子走神或跑開了,並不完全代表他就不想聽故事了。因為孩子是全感官接收信息的,可以一心多用,所以邊玩邊聽並不耽擱。對孩子的模仿敏感期,你了解多少呢?| 家庭教育100講【29】在這個時候他最早的模仿就是看到什麼模仿什麼,而這個時候他會對故事也會有所偏好。比如說:喜歡故事當中的某些角色,他已經有了明確的感知,或者他比較明顯的喜歡某一類主題或某一類的書。
  • 你真的會講睡前故事嗎?深度解析如何講好故事
    文丨萌娃快樂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轉發分享)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已然成了當今社會爸爸媽媽們的必備任務,在增進親子關係的同時,還能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因此睡前故事的時光總是那麼溫馨美好,然而,睡前故事你真的會講嗎?
  • 4大原因8大方法,讓孩子從親子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
    有讀者給我留言,希望我寫一篇從親子閱讀過渡到獨立閱讀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這個問題。比如孩子每自主閱讀一本書或一個故事,就給孩子在牆上貼一顆星星,當孩子看著牆上的星星積累得越來越多,成就感油然而生。積累的星星孩子可以拿來兌換好看的書籍,一次郊遊,一場電影等。給予閱讀成就感的方法:拿一本孩子原來讀過的書,先引誘孩子讀一句,只要孩子讀了,就馬上以誇張的語氣對家人說:「哇,你們看見了沒有?寶貝會自己讀故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