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啟動外資行發卡程序東亞渣打搶跑滙豐花旗慎言

2020-12-22 搜狐網

  本報訊 記者 李冰心陳敏華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銀監會已啟動向外資法人銀行開放銀行卡業務的具體操作程序。面對外資法人行發卡進入倒計時,四家首批外資法人銀行表現迥異:東亞、渣打欲搶跑,滙豐、花旗卻謹言慎行。

  作為中美兩國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重要成果,我國將允許具有經營人民幣零售業務資格的外資法人銀行發行符合中國銀行卡業務、技術標準的人民幣銀行卡,享受與中資銀行同等待遇。日前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銀監會已經啟動向外資法人銀行開放銀行卡業務的具體操作程序。外資法人銀行可根據銀監會的具體要求和相關業務技術標準,申請開辦銀行卡業務,銀監會將按照相關規定受理和審批。時間相隔不到2周,外資法人行發卡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記者致電東亞銀行獲悉,東亞銀行昨日已第一時間向監管部門遞交了發行人民幣借記卡的申請。「我們希望成為首批向本地居民提供該項服務的外資銀行,」東亞(中國)副行長孫敏傑表示,該行與銀監會就發卡已溝通了一段時間,目前正在與銀聯方面進行技術溝通,且東亞在前期對網點的投入力度比較大,網點優勢將對該行在銀行卡之爭中有所助益。「發卡的時間現在還不好說,但時間不會很長。」

  「我們正在加緊籌備,但目前仍沒有時間表。」渣打(中國)發言人昨天告訴記者,信用卡業務將會專門成立部門,隸屬於個人銀行部,與財富管理、房貸等部門平行,但借記卡的發卡則放在現有的財富管理部門運作。該人士表示,正在籌備的是借記卡業務,也將會先於信用卡推出。渣打方面表示,其銀行卡業務在全球範圍來講都是很有經驗的,因此進入中國以來也一直在低調準備,此前,該銀行已基本完成了包括後臺、相關資料等的準備工作,但銀監會銀行卡細則未出臺前,渣打方面稱還不會向監管部門提交申請。

  實際上,由於上月底獲批開業的第二批外資法人銀行尚未獲得人民幣零售業務資格,目前有資格申請銀行卡業務也就限於渣打、東亞、滙豐和花旗這四家首批外資法人銀行。然而,由於此前通過與中資銀行合作的形式已發行了聯名信用卡,恐有同業競爭之尷尬,滙豐和花旗在單獨發卡上表現得較為審慎。「我們期待銀行卡管理條例的正式出臺」,滙豐發言人表示,滙豐與交行合作、由滙豐提供管理和技術支持的雙幣信用卡目前已發行超過200萬張。但滙豐強調,也會按照將出臺的銀行卡條例,研究其他的可能性。花旗昨天也未對單獨發卡作出明確表態。此前,花旗(中國)副董事長李亞文曾表示,「目前對與浦發的合作非常滿意,我們仍在等待監管部門出臺銀行卡新規,而後再做是否獨立發卡的最後決定。」

相關焦點

  • 滙豐花旗渣打三外資銀行已提出本地註冊開業申請
    滙豐中國業務總裁翁富澤日前向記者表示,「我們已完成本地註冊的內部籌備工作,並於3月2日獲得銀監會驗收通過。滙豐由此成為首批獲準向銀監會遞交正式成立外商獨資銀行申請的外資銀行之一。」     翁富澤說,「我們已於3月5日遞交了我們的申請,並已收到銀監會的受理通知。
  • 東亞滙豐花旗渣打積極籌辦本地業務 - 經濟參考報
    22    記者:高改芳    來源:《中國證券報》2007-03-22 A6版   在獲得銀監會批准於內地設立外資法人銀行後東亞中國執行董事兼行長餘學強透露,在完成工商登記變更等一系列手續後,東亞中國將在4月初正式開業,預計4月底可以開展本地居民的人民幣存款業務。  餘學強強調,未來東亞中國的本地居民人民幣存款業務將不設門檻。這一業務開展後,本地居民存款在東亞中國人民幣資金來源佔比一到兩年內可能只有10%左右,但東亞中國的貸存比可以降到75%左右。在國內的銀行卡條例頒布後,東亞中國將申請開展信用卡業務。
  • 外資行出擊信用卡:渣打苦等四年 花旗發卡量將翻倍
    早在2008年7月,渣打銀行發行了首張人民幣借記卡,並同時透露,已向有關部門遞交了人民幣信用卡的發行申請。此後雖然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對信用卡市場很感興趣,但終未成行。而同年,東亞銀行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成為內地首家發行人民幣信用卡的外資法人銀行。2012年8月,花旗銀行宣布在中國發布獨立品牌信用卡。
  • 滙豐渣打花旗等四家外資內地法人銀行正式開業
    滙豐渣打花旗等四家外資內地法人銀行正式開業
  • 滙豐、渣打、東亞、花旗獲營業執照 下周初開業
    滙豐、渣打、東亞、花旗四家外資銀行昨日宣布,正式成為內地首批完成本地註冊的外資銀行。  昨天上午,四家銀行的行長領到了上海市工商局頒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在各地工商註冊完成後,將於下周初正式開業。
  • 外資行獲準在內地銷售基金 包括渣打、滙豐、花旗等
    6月27日,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已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准,在中國內地開展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  據悉,渣打已廣泛地與包括部分前十大基金公司在內多家基金公司達成合作意向並正在就相關細節進行最後商定。
  • 外資銀行信用卡:花旗、渣打、滙豐信用卡對比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7月20日訊  外資銀行信用卡值得辦嗎?花旗、渣打、滙豐信用卡對比  花旗、渣打、滙豐三家外資銀行先後在境內開展了信用卡業務,目前從用戶基礎來說,外資行跟國內的大行還是沒辦法相提並論,但仍有不少用戶出於對外資行獨有的情懷,選擇辦理以上三家銀行信用卡。
  • 滙豐接受首筆百萬存款 渣打花旗東亞三天內跟進
    今年以來,滙豐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和荷蘭銀行均在北京地區增設網點。13日上午,一位周姓女士到中糧廣場的滙豐銀行北京分行辦理存款業務,這是滙豐銀行接受的第一筆北京居民的人民幣存款。家外資銀行向中國銀監會申請開辦全面的人民幣業務,預計在3個月內就能獲批。
  • 海外丨外資銀行看好「一帶一路」,花旗、渣打、滙豐...
    海外丨外資銀行看好「一帶一路」,花旗、渣打、滙豐...「一帶一路」,花旗、渣打、滙豐都收穫了什麼?》近年來,在中國金融持續開放的促進下,外資銀行在華業務不斷增長,並成為中國銀行體系的重要市場參與者和有機組成部分。而在新一輪金融業對外開放政策鼓勵下,「一帶一路」沿線業務等成為各外資銀行資源傾斜重點。很多外資銀行已在「一帶一路」多個節點城市進行網點布局,並充分利用海外母行的優勢資源,為「走進來」的外資企業和「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
  • 東亞、滙豐、花旗、新韓四大外資銀行先後「搶灘」湖南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安慶 近日,港資銀行東亞銀行長沙分行正式開業。據了解東亞銀行是繼滙豐、花旗、新韓銀行之後,正式入湘的第四家外資銀行。與此同時,渣打銀行、德意志銀行、法國巴黎銀行等外資銀行也紛紛在湘「投石問路」,湖南正成為外資金融機構角逐中部的「戰略高地」。
  • 滙豐花旗渣打淨利潤下滑 外資銀行緣何折戟在華零售金融
    外資銀行在華業務利潤下降    近日,滙豐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等外資銀行相繼公布了半年報。    2016年上半年,滙豐銀行在亞洲地區的利潤(除稅前)為15.79億美元,同比下降28%;渣打銀行上半年在大中華區及北亞區收入22.51億美元,同比下降25%。
  • 渣打滙豐花旗等外資行悄然上調房貸利率
    首當其衝的就是存量外幣房貸,以渣打銀行為首的部分外資銀行近日悄然上調存量外幣房貸利率,有些銀行甚至暫停了新增外幣房貸業務。  記者了解到,渣打銀行目前新增港元房貸年利率為7%,美元房貸年利率最高達8%,而存量外幣房貸利率則上調幅度不一。滙豐美元房貸基準利率為4%,港元房貸基準利率為5.5%,根據客戶資質,會出現不同比例的上浮。
  • 花旗、渣打確定以"個人"為單位認定第二套住房
    (中國)有限公司23日表示,在監管部門相關細則出臺之前,渣打銀行對貸款人第二套住房的認定標準以「個人」為單位,並執行第二套房首付款比例至少為40%,貸款利率是基準利率1.1倍的房貸標準。  渣打銀行是繼花旗銀行之後第二家公布第二套住房標準的外資銀行。花旗銀行的第二套住房認定標準除了表明以「個人」為單位外,同時明確在第一套房貸款結清後,再貸款購房仍然視為「首套住房」。   以「個人」為單位,指夫妻雙方如果其中一人通過銀行貸款買房,另一人再通過貸款買房時,仍可視作第一套住房。
  • 8外資行借記卡爭奪戰升溫
    除韓亞和韓國友利,東亞銀行、渣打銀行、滙豐銀行、花旗銀行、恒生銀行、星展銀行都發了人民幣借記卡2009年11月26日,韓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正式發行借記卡。韓亞銀行還是第一家進入瀋陽和長春的外資銀行,目前已經是東北及山東省最有知名度的外資銀行。瞄準高端私人銀行業務「隨著韓亞銀行借記卡的推出,未來將依託銀行卡為客戶提供更多服務,包括面向在華韓籍商務人士、家庭主婦、***生以及中國高端客戶。
  • 外資銀行結構型產品巨虧 花旗 渣打 東亞均在列
    「渣打銀行理財品一年虧八成、花期銀行某系列理財產品自成立之初至今累計收益率低至-50.17%,居虧損前列……」從2011年至今,外資行的理財產品巨虧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多家銀行遭投資者投訴,更有銀行被投資者訴諸法律。  一方面是自詡投資理財經驗「名聲在外」,另一方面卻是不斷見諸報端的「憤然控訴」,在充斥媒體的質疑聲中,外資行的真實面目,似乎被漸漸掩蓋。
  • 外資行搶灘國內信用卡市場 高年費或"水土不服"
    中新網9月26日電(金融頻道 安利敏) 面對國內白熱化的信用卡競爭市場,外資行顯得信心滿滿。繼東亞銀行之後,花旗銀行第二家布局國內信用卡市場的外資行。中新網金融頻道梳理各銀行網站數據發現,外資銀行信用卡年費標準普遍高於國內銀行。且在年費減免條件方面,門檻高企,甚至沒有減免條件。  外資行搶灘國內信用卡市場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二季度末,我國信用卡發卡量為3.02億張,環比增長4%,同比增長17.4%。我國信用卡數量的快速增長得益于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信用卡作為首選支付結算方式。
  • 渣打境內首發兩套信用卡 加入獨立發卡隊伍
    儘管目前中資銀行已拿下信用卡市場的半壁江山,但外資銀行仍寄望拼服務搶佔中高端市場。(更多獨家財經新聞,請加微信號cbn-yicai)渣打銀行昨日宣布在中國境內正式推出信用卡業務,首發兩套信用卡,這也標誌著渣打成為繼東亞、花旗和南洋商業銀行之後,第四家在中國境內獨立發卡的外資行。
  • 滙豐花旗之後 又一外資行基金託管資格申請公布!傳遞什麼...
    日前,花旗銀行和滙豐銀行的《商業銀行申請基金託管人資格核准》材料也被接收。來源:證監會官網十天之內,三家大型外資銀行基金託管牌照申請出現新動向,釋放什麼信號?渣打試水後滙豐、花旗、德銀紛紛入場滙豐、花旗、德銀並不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2018年6月,渣打銀行的《商業銀行申請基金託管人資格核准》就亮相證監會網站。
  • 滙豐花旗渣打均迎來首位本地儲戶
    11:00上午首家報導  本報訊(記者薛慧卿)今天起,部分在滬外資銀行開始向上海居民提供每筆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定期存款服務。截至上午11時,記者從滙豐、花旗、渣打銀行獲悉,3家銀行皆迎來了首位本地儲戶。  今天上午9時,位於陸家嘴的滙豐銀行上海分行接待了首位百萬存款客戶章先生,據了解,章先生為上海本地人。
  • 銀行網點「關停潮」下外資行生態:東亞、滙豐關停25家佔外資近70%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今年已經近有3000個網點(包括外資)被裁撤,在此背景下外資行表現如何?(具體見文末圖表)12月20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據銀保監會信息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已有3家外資行分行、33家外資行支行退出,同時有7家外資行分行、6家外資行支行開業,即退出數量多於新開業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