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冰心陳敏華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銀監會已啟動向外資法人銀行開放銀行卡業務的具體操作程序。面對外資法人行發卡進入倒計時,四家首批外資法人銀行表現迥異:東亞、渣打欲搶跑,滙豐、花旗卻謹言慎行。
作為中美兩國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的重要成果,我國將允許具有經營人民幣零售業務資格的外資法人銀行發行符合中國銀行卡業務、技術標準的人民幣銀行卡,享受與中資銀行同等待遇。日前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銀監會已經啟動向外資法人銀行開放銀行卡業務的具體操作程序。外資法人銀行可根據銀監會的具體要求和相關業務技術標準,申請開辦銀行卡業務,銀監會將按照相關規定受理和審批。時間相隔不到2周,外資法人行發卡已進入倒計時階段。
記者致電東亞銀行獲悉,東亞銀行昨日已第一時間向監管部門遞交了發行人民幣借記卡的申請。「我們希望成為首批向本地居民提供該項服務的外資銀行,」東亞(中國)副行長孫敏傑表示,該行與銀監會就發卡已溝通了一段時間,目前正在與銀聯方面進行技術溝通,且東亞在前期對網點的投入力度比較大,網點優勢將對該行在銀行卡之爭中有所助益。「發卡的時間現在還不好說,但時間不會很長。」
「我們正在加緊籌備,但目前仍沒有時間表。」渣打(中國)發言人昨天告訴記者,信用卡業務將會專門成立部門,隸屬於個人銀行部,與財富管理、房貸等部門平行,但借記卡的發卡則放在現有的財富管理部門運作。該人士表示,正在籌備的是借記卡業務,也將會先於信用卡推出。渣打方面表示,其銀行卡業務在全球範圍來講都是很有經驗的,因此進入中國以來也一直在低調準備,此前,該銀行已基本完成了包括後臺、相關資料等的準備工作,但銀監會銀行卡細則未出臺前,渣打方面稱還不會向監管部門提交申請。
實際上,由於上月底獲批開業的第二批外資法人銀行尚未獲得人民幣零售業務資格,目前有資格申請銀行卡業務也就限於渣打、東亞、滙豐和花旗這四家首批外資法人銀行。然而,由於此前通過與中資銀行合作的形式已發行了聯名信用卡,恐有同業競爭之尷尬,滙豐和花旗在單獨發卡上表現得較為審慎。「我們期待銀行卡管理條例的正式出臺」,滙豐發言人表示,滙豐與交行合作、由滙豐提供管理和技術支持的雙幣信用卡目前已發行超過200萬張。但滙豐強調,也會按照將出臺的銀行卡條例,研究其他的可能性。花旗昨天也未對單獨發卡作出明確表態。此前,花旗(中國)副董事長李亞文曾表示,「目前對與浦發的合作非常滿意,我們仍在等待監管部門出臺銀行卡新規,而後再做是否獨立發卡的最後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