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日電 據英國《華聞周刊》報導,在英國,中醫行業已經成為僅次於餐飲業的華人第二大產業,倫敦以及英國各大城市的中藥店和中醫診所遍地開花,不單在英國的華人對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貴知識信賴有佳,就連英國本土人也會時不時造訪中醫看病。此類跡象表明,好像中醫行業在英國早已紮營立寨,前景一片光明。
然而,事實上,經過《華聞周刊》的深入調查後發現,從90年代開始在英國興起的中醫行業,其發展可謂步履維艱,經過二十年起起伏伏的風雨歷程,中醫從未在英國被納入立法程序,換句話說,英國政府和主流社會從未對中醫真正認可。因此,《華聞周刊》採訪了幾位英國中醫界資深專業人士,探討中醫行業遇到的發展瓶頸和法規障礙等問題,展現英國中醫行業的生存現狀。
立法管理尚無定論 中醫發展前景堪憂
全英中醫藥聯合會(Fede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actitioners)主席馬伯英教授有17年的在英行醫經驗,可以說他是英國中醫行業二十年成長史的見證人。馬伯英教授回顧中醫二十年前登陸英國,一度在1998年達到高峰,而後從2008年開始直線下降,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中醫處在最低潮的時期。英國全民免費醫療體制不需要病人花錢看病,「看中醫是需要自己花錢的,金融危機致使人們沒有錢拿出來看病,這給中醫生意帶來了很大的損害。」
除了金融危機給中醫行業帶來的打擊外,中醫目前面臨的一個尷尬境地是無法可管。從事中醫行業多達四十年之久的英國中醫管理委員會(Chinese Medicine Council)主席梅萬方教授說,在英國開設的中醫診所質量參差不齊,這給中醫也帶來了一定的消極影響。英國政府對中醫一直沒有明確立法,所以中醫沒有統一的行醫標準和規範。
據《華聞周刊》了解,英國政府從2000年開始,就要對中醫進行立法管理,12年過去,依舊沒有準確的定論。英國上議院曾在2000年11月提交的報告中更是全盤否定中醫,認為其沒有科學證據,不給予科研和經費支持。這番定論引起了中醫界強烈抗議,馬伯英教授稱,他和中醫同行們一直在為中醫師與草藥師,針灸師平等進入立法註冊做努力。「但是到了今年年初,開始傳出消息,英國保守黨執政的政府要回到以前的草藥師註冊、中醫師不註冊,那麼我們中醫師多年的努力就前功盡棄了。」
馬伯英對中醫師能否合法註冊表示深切的擔憂,他認為如果中醫師不能合法地在英國政府部門註冊,對整個中醫行業都造成了深遠的傷害,「對病人健康安全不利,對中醫發揮中藥的效果不利,不讓中醫師註冊,中醫師沒有資格使用中成藥有效的成分,無論從哪方面來說,傷害都是很大的。」
梅萬方也持有相同的觀點,「如果沒有把中醫納入立法程序,那中醫的前途不能保證了。任何人都可以說我是中醫了,對中醫的行醫安全和規範都有傷害,病人對中醫的信心和療效也沒法保障,給中醫帶來不好的影響。如果有法規保護,中醫可以正常地發展,英國的保險公司也可以認可中醫,中醫可以納入主流醫學。」
從事中醫行業17年多的英國中醫學會(Associ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主席沈惠軍表示,一旦立法確認,這個行業會更加規範,也提升了主流醫學對中醫從業人員的認可度。沈惠軍進一步解釋說:「中醫行業畢竟是治病救人的行業,如果沒有法規來管理,第一是對病人的安全不負責任,第二是行業魚目混珠。立法管理以後,第一保障病人安全,如果病人去看中醫,可以放心的是中醫師受到監管並且合格的,提高行業的地位,今後可能會被NHS接受,進入到主流醫學。」中醫進入到主流醫學,保險公司會為買健康保險的病人報銷看病的花銷,如果病人看病的錢能報銷,他們更願意接受中醫治療。
中成藥進口拒之門外 英語水準成中醫之痛
中醫治療裡最為常用的是以中草藥為原料經製劑加工而成的中成藥,沈惠軍說,英國政府從去年開始實施的EHCP歐盟法令規定,草藥產品必須要拿到產品的執照才能上市,沒有執照,中成藥保質期結束後不能再進貨。但是,「歐盟的一個條款規定,如果使用草藥產品的人為授權行醫者,可繼續使用沒有執照的草藥產品。我們要是和英國政府部門HCPC註冊就享有這種授權,而後我們就能對病人使用中成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想要和英國政府部門註冊。」
此外,中醫師在註冊立法之路上面臨的一個大障礙還有英語水平問題。馬伯英教授詳細向《華聞周刊》介紹,英國政府對中醫師註冊的要求較高,對新晉中醫師採用嚴格考核標準,「英國並不承認在中國大學取得的中醫學學歷,而是按照英國的標準來考,這要求的雅思分數較高」,6.5分甚至是7分的語言成績很多中醫師都無法達到。對此,馬伯英認為「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註冊條文出來,但是英語水平問題不應該成為註冊中醫師的障礙。如果英國按照拿到英國護照的人的標準要求中醫師就可以了。」
作為中華傳統醫學文化的中醫,為了樹立良好的口碑和聲譽,無論是在立法、中成藥進口,還是中醫師自身專業素養等方面,中醫師都應不懈努力,因為它們關乎中醫行業的命脈。只有規範中醫的行醫標準,才能提高英國對整個中醫行業的認可度,梅萬方說:「我們需要建立統一的標準,安全、行醫,診所的運作管理標準。把標準建立起來,才是中醫行業的立足之本。中醫協會更要團結起來,不要互相攻擊,不給外國人看笑話。」
此外,梅萬方表示,望藉助「醫學外交」口號,不只西醫在中國發展,中醫在英國也有其發展的土壤。
報導指出,在西醫掌權的英國,中醫獲得立法確認並進入主流醫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並非只用二十年就能開花結果。2005年,中醫界代表以獨立的身份進入立法程序,中醫界得到了些許欣慰和鼓舞,然而,就中醫所處的 「名不正,言不順」的現狀來看,中醫行業前景堪憂。(李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