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樹難覓陰涼 英中醫立法是良方還是毒藥?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6月29日電 據英國《英中時報》報導,6月16日,一份關於「針灸、草藥、中醫和其它傳統醫學」的立法建議報告正式由英國衛生部立法工作小組提交給英國政府。此次「傳統中醫」以獨立的「名號」出現在提案中。英國華人中醫藥界糾纏多年的「身份」問題,似乎終於從「無身份」到「被承認」而得到解決。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份由英國政客為主導的立法小組提出的建議報告,雖然扶正了「中醫」的地位,卻也給華人中醫藥業帶來了在英國三十年發展史上最大的生存危機。

  遇「語言準入門檻」 英語大敵再次「磨刀霍霍」

  立法工作小組在16日提交的報告中明確「建議」:英國的傳統醫療從業人員必須獲得國際英語雅思考試(IELTS)6.5分以上的成績,方可以註冊合法行醫。這一語言水平要求已是英國大學部分科目研究生的入學條件和高技術移民的英語計分標準。

  繼英國華人餐飲業因新移民計分政策遭遇高不可攀的「語言準入門檻」後,作為華社第二大經濟支柱,中醫藥界也迎來了英語考試的「強力阻擊」。

  「如果真的要求雅思6.5分,估計一大批老中醫都要打包回家了,」在英格蘭南部小鎮Weston Super Mare一家中藥店坐診的湯醫師無奈地說。「也許那些年輕的醫生們還可以搏一搏,畢竟他們在國內大學裡就考過英語四級甚至六級,有基礎。但對於我們這些老醫生來說,很多人應付一個『入籍英語考試』都很困難,要達到雅思6.5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提出如此「高標準」的語言要求,立法工作小組在建議報告中解釋說:「英語成績達到雅思6.5分,對保障病人安全,滿足醫師與病患和其它從業者的交流需求是十分必要的。」

  對此,湯醫師卻有不同看法,她說:「對中醫來講,行醫能力取決於對中國古醫療典籍的學習和理解而不是英語水平。

  目前,英國的中醫藥店診所普遍採用的是「一醫一助」的經營模式。湯醫師介紹說:「一家中藥店只有一個大夫是撐不起來的,醫助除了充當翻譯的角色,還要幫忙抓藥,負責聯絡等其它工作。現在這種搭配是很合理的。」湯醫師的這一建議也代表了目前華人中醫藥界普遍贊同的,針對立法建議報告中英語水平要求的代替方案。

  下個月,湯醫師為英國赫伯公司(Herb Medic)的中藥店工作將滿五年,她表示,雖然會寄出「十年永居」的資格申請,但並不強求一定要留下來。鑑於可能要面臨的「新形勢」,她已做好了「兩手準備」。

  背靠「大樹」難覓「陰涼」

  然而,像湯醫師這樣「看開」的,在英國中醫藥從業華人中,畢竟只是少數。隨著「中醫立法」的風聲越吹越緊,許多華人中醫師紛紛選擇加入不同的傳統醫藥協會,以期保住自己的「飯碗」和「身份」,所謂「背靠大樹好乘涼」。

  這些華人的想法源自立法工作小組建議報告中一項名為「祖父規則」的條款。根據這一規則,「於立法前已經在英國從事中醫藥行業的人員,可以通過個人或組織申請註冊,自然獲得到合法醫師身份。」簡單的說,就是可以憑「祖父規則」提前獲得身份認證,而不必在立法實施後重新被考核。

  表面上,這一規則與華人餐飲業正在盡力爭取加入的「勞工短缺行業名單」異曲同工,似乎是為那些在新規則中可能遭到限制的「老人」而開設的「直通車」,但實際上,「祖父規則」卻並非是華人醫師們想像中的免考捷徑。

  記者了解到,衛生部的立法工作小組已經向負責接受傳統醫學行醫者註冊的英國健康行業管理委員會(HPC)提供了一份可直接施行「祖父規則」的推薦名單。但榜上有名的卻都是諸如英國針灸師聯合會(BACC)等以本地醫師為主體的傳統醫學組織。對以華人為主體的醫學協會,立法工作小組認為「大多數會員的英語水平尚未滿足要求。」建議報告指出:「無論是團體還是個人,『祖父規則』的申請者都必須達到雅思考試成績6.5分的下線。」

  報導指出,如此看來,立法工作小組為傳統醫學從業「老人」們提供的這輛「直通車」並不是給廣大華人中醫師準備的。對「祖父規則」一直持反對態度的英國中醫師協會會長高鐸就曾公開指出,「直通車」不是想像中的「搭便車」,他呼籲英國華人中醫業應該反對這一規則條款。因為如果立法「一視同仁」,一部分華人醫師還有望通過註冊,而這些人無論在資歷上還是經驗上都遠遠強於英國本地傳統醫師。如果那些在行醫能力上根本不符合註冊條件的英國本地醫師憑藉「祖父規則」通通免考上崗,華人中醫師在市場競爭中勢必會處於人數上的更大劣勢。

  中醫藥界面臨重新「排列組合」

  報導指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中國傳統醫藥在英國以驚人的速度落地、生根、發展。有數字統計,目前英國大大小小的中藥店診所共有6000餘家,相關從業人員近3萬。但與英國的中餐業不同的是,中醫藥業並不是華人「一統」的天下。甚至有相當數量專門從事針灸治療和中草藥、西洋草藥治療的本土醫師比來自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等地的中醫師更早在英國開診。而大量華人醫師的湧入,使英國本地的傳統醫療行業受到了巨大衝擊。

  「從某種程度上說,是我們搶了人家的飯碗。因為那些英國本地的醫師與國內來的中醫師在水平上根本不可比。」2001年來英國的楊醫師見證了幾年來中醫在英國迅猛發展。目前她在倫敦一家中藥店工作。楊醫師告訴記者:「如果大批華人醫師因為英語限制而失去了在這裡的行醫資格,那麼,最後獲利的肯定是那些從事針灸或西洋草藥治療的英國人或是『半路出家』的西醫。」她說:「或許還有一部分中國醫師可以通過註冊,但肯定以年輕人居多,而他們在行醫經驗上,與老醫生存在著很大差距。中醫藥業受到的打擊將不言而喻。」

  此外,將從6月30日開始施行的英國新移民計分政策對華人中醫藥行業的影響也是巨大的。眾所周知,目前大多數在中藥店工作的醫師和醫助持有的都是工作籤證。而根據可能在今秋正式生效的第二級計分政策,非歐盟的中醫藥業從業者必須擁有學士以上學位,同時年薪至少達到2萬英鎊,才可以獲得相當於目前工作籤證的移民僱傭身份。而這一要求對時下英國中藥店的僱主和僱員來說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威爾特郡獨立經營中醫診所的王先生認為,「中醫立法」對華人醫師的影響在短期內還不會顯現。「英國的中醫立法已經嚷了好些年了,可到現在還是紙上談兵。」

  從2002年5月英國衛生部依照上議院要求成立草藥立法工作組(HMRWG)和針灸立法工作組(ARWG),到最新出臺的這份立法建議報告,華人中醫藥業已經在英國的傳統醫學立法進程中沉浮了6年。而按照此次立法工作小組的說法,「中醫立法」預計最早會在2011年得以實施。建議報告提交後,將會是漫長的聽證說明、審核批覆過程。

  報導說,三年中,英國的中醫藥行業會如何發展,英國政府對傳統醫學的態度會否變化,沒有人能夠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中醫立法」必定將是一把雙刃劍,在為華人醫師「正名」的同時,也勢必會對中醫行業規則進行重新界定,而這一「合法化」的轉變過程中,或許將有大量華人中醫藥行業的從業者被「名正言順」的請下崗。(李吶)

相關焦點

  • 英國中醫行業"坐困愁城" 立法管理無定論前景堪憂
    立法管理尚無定論 中醫發展前景堪憂  全英中醫藥聯合會(Fede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Practitioners)主席馬伯英教授有17年的在英行醫經驗,可以說他是英國中醫行業二十年成長史的見證人。
  • 四川漢苑良方中醫養顏館開業 醫美與中藥養顏首次火花碰撞
    7月26日,漢方藥業旗下四川漢苑良方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中醫藥養顏館在成都市商鼎國際盛大開業,漢方藥業OTC醫美事業部總經理劉浩先生、南區總經理趙金凱先生、四川漢苑良方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琳琳女士出席活動並發表講話。
  • 一條鞭法:大明帝國的續命良方還是催命毒藥?
    那麼,一條鞭法實行的背景是什麼,它的內容究竟是什麼,到底是大明帝國的續命良方,還是催命的毒藥?帝國滅亡背後的真正「兇手」大明帝國作為擁有1億多人口、近百萬官兵、GDP總量佔當時全球近半的龐大帝國,竟然被人口區區百萬、軍隊不過20萬的滿清所打敗,讓人難免唏噓。這背後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流感高發季,這張中醫「良方」請收好
    流感高發季,這張中醫「良方」請收好 2020-12-14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瞭望》:大疫出良方!與死神賽跑,中醫不當「慢郎中」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人堅持守正創新,結合實際深入辨證,從經典名方中篩選研發出通治方「清肺排毒湯」,並大面積推廣使用,成為挽救生命、控制疫情的有力武器。「大疫出良方」。一個從經典名方中篩選研發出的速效通治方,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古方今用為何仍能「效如桴鼓」?中醫人如何更好守正創新?
  • 這三種花,喜歡陰涼,越是陰涼的環境長得越好
    現在家家戶戶都喜歡養一些花,養花的過程中,可以養養自己的脾氣、性格,但是不同的花,習性也不同,有的花喜歡溼潤,就要勤澆水,有些花喜歡乾燥,就不能勤澆水,有些花喜歡陽光,有些花喜歡陰涼,都是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人養花都不懂養花的方法,很多人就是把花全部放在陽臺,然後定時一起澆水,其實是不利於花生長的
  • 勞榮枝害慘法子英:女人的美麗是男人的毒藥
    陳先生心裡一團迷霧:勞榮枝心裡到底接納自己,還是不接納自己?2019年11月,勞榮枝被廈門公安機關作為網上追逃犯罪分子抓捕歸案,廈門那些生活在勞榮枝身邊的人們,才如夢方醒,這個貌美如花的「雪莉」,原來就來身負七條人命,消失在警方視野之中23年之久的勞榮枝。
  • 中醫優生學,助你好「孕」
    《婦人良方》說:「凡欲求子,當先察夫婦有無勞傷痼疾,而依方調治,使體內外和平,則有子矣」。《廣嗣紀要·擇配篇》還強調患有「五不女」者不宜結婚,因為「五不女」皆為生理缺陷或畸型。上述種種主張與措施,皆為後代的優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礎與可能。
  • 古為今用,重塑價值——東坡會重編「蘇沈良方」題記
    蘇沈良方(古為今用,重塑價值——東坡會重編「蘇沈良方」題記)《蘇沈良方》,又名《內翰良方》或《蘇沈內翰良方》,為北宋沈括所撰的東坡會正式成立以來,廣東省蘇東坡文化研究會與《蘇沈良方》古籍研究的專家展開合作,重新發掘這本中醫中藥學名著的價值,在2017年廣東省蘇東坡文化研究會成立的現場,東坡會執行會長蘇炬輝先生,更向長春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蘇穎女士頒發了重新編寫《蘇沈良方》 的聘書,這也標誌著廣東省蘇東坡文化研究會與專業中醫藥學專家的正式合作正式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沈括、蘇軾二人在文學以外的成就也更將為世人所知
  • 端午必備雄黃被列為毒藥 市場上已經買不到
    記者了解到,民間相信雄黃有驅蟲闢邪之效,曾被廣泛用於中醫。但由於其具有毒性,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將其列為毒性中藥管理,市場售賣需嚴格審批。  出售要審批 榕藥店難覓  昨日,記者走訪了福州新北方藥店、福州康泰堂藥店、銘輝醫藥商店以及紹輝中西醫結合診所,均被告知:「雄黃早就不賣了,因為它有毒性。」
  • 中醫術語英譯的不對等問題及其翻譯策略
    中醫語言術語頗多,晦澀難懂,在英語中無法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詞彙,於是便出現了中醫術語英譯的不對等問題。一、中醫術語英譯中的不對等(一)不對等的定義「所謂『不對等』即指譯入語中沒有與譯出語中的詞語直接相對應的詞。
  • 治療盆腔炎 中醫有良方
    □北京市西城區民政中醫門診部曹淑芬    盆腔炎發病以小腹疼痛為主證,發病部位可能在兩側、一側及中間,中醫常分為急性、慢性兩類論治,前者又分為感染邪毒、邪毒熾熱兩型,後者又分為溼熱、寒溼、氣滯血瘀三型。
  • 老人頭暈嘔吐吃什麼藥 中醫調理有良方
    老人頭暈嘔吐吃什麼藥 中醫治療老年人頭暈嘔吐調理良方「三眩定暈湯」 中醫認為,老年人眩暈症多因歸納起來三眩定暈湯加減方劑 三眩定暈湯加減方劑功能主治: 1.中醫上用於治療肝陽上亢、氣血兩虛、腎精不足
  • 中國駐英大使:要求英國準確理解涉港國安法立法內容,尊重中國
    中國駐英大使館官網5月25日刊發《劉曉明大使出席中央電視臺「雲上會」答問實錄》。「剛才你講到,英國輿論和政客對這次立法發出了一些噪聲,我們向他們闡明立場,讓他們認真仔細地閱讀立法,準確理解立法有關內容。」 「我們要求他們應該客觀公正看待立法問題,尊重中方立場和關切,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停止幹涉香港事務,多做有利於香港繁榮穩定、有利於中英關係的事情,而不是相反。」他說道。
  • 送中醫良方、救治指南……武漢與世界分享...
    武漢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張軍武漢一線「中醫良方」,支持全球抗疫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武漢市中醫醫院獲得一個先進個人獎項和一個先進集體獎項。圖為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張軍(右)和肺病科副主任醫師盧麗君進京領獎。
  • 蒸橘子、燉雪梨,吃了這些「止咳良方」為何還是咳?
    蒸橘子、燉雪梨是家長們耳熟能詳的「止咳良方」,但為何有時有效,有時無效,甚至好像反而會加重咳嗽呢?許尤佳教授:鹽蒸橘子和川貝燉雪梨,可謂是常年在家長中口口相傳的止咳食療方。 先說說鹽蒸橘子:嚴格意義上,鹽蒸橘子並不屬於中醫食療方,只能算偏方。橘子偏溫性,橙子平性偏涼,有些家長分不清橘子橙子,就蒸了給咳嗽寶寶吃。
  • 中醫保胎有良方
    更多中醫最新資訊,請關注39中醫頻道——中國第一中醫門戶
  • 痺證良方 : 改定三痺湯
    痺證良方 : 改定三痺湯作者 / 朱炳林江西省鄱陽縣中醫院編輯 / 劉剛 ⊙ 校對 / 許琦改定三痺湯系張璐創製,載《張氏醫通·腰痛門》。三痺湯為《婦人大全良方》,是將《千金方》獨活寄生湯加黃芪,以續斷易桑寄生而成。細究之,只是加了黃芪,用續斷或桑寄生皆可。《千金方》中「寄生」藥下已註明「古今錄驗用續斷」。《中國醫學大辭典》「寄生」藥下說「如無真者,以川續斷代之」。可就是這僅加一味黃芪便改方名的方子,卻為後人看重,如喻嘉言治痺證,首選三痺湯(見《醫門法律·中風門·附痺證渚方》。
  • 「金丹」還是「毒藥」?被藥店玩壞的安宮牛黃丸
    ,不管是腦膜炎還是敗血症,甚至是精神分裂症,都可以考慮使用安宮牛黃丸治療。而比這個更進一步,那些神志昏迷,面色蒼白、手腳冰涼、出冷汗、大小便失禁的人,則絕對不能用安宮牛黃丸,否則,救命的金丹轉眼就是要命的毒藥。
  • 減肥藥是神丹妙藥還是慢性毒藥?
    減肥藥是神丹妙藥還是慢性毒藥?來源:包頭鐵路運輸法院原標題:《減肥藥是神丹妙藥還是慢性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