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球疫情肆虐!送中醫良方、救治指南……武漢與世界分享...

2020-12-15 武漢發布

「命運與共」,是20字「偉大抗疫精神」的第五句。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說,命運與共,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和衷共濟、愛好和平的道義擔當。大道不孤,大愛無疆。我們秉承「天下一家」的理念,不僅對中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負責,也對全球公共衛生事業盡責。我們發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範圍最廣的緊急人道主義行動,為全球疫情防控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充分展示了講信義、重情義、揚正義、守道義的大國形象,生動詮釋了為世界謀大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

17日,記者採訪了在漢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他們用自己親身經歷講述了「命運與共」,武漢與世界分享抗疫「中國方案」。

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尚遊

與全球同行分享,武漢救治危重患者寶貴經驗

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尚遊(右)與同事在交流。記者楊濤 攝

「病房能解決一小部分病人的問題,科研卻能幫助一大批人。希望我們的武漢經驗、中國智慧,能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貢獻出一份重要力量,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尚遊教授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

疫情期間,他曾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南5樓奮戰83天,帶領團隊救治了一大批危重症患者。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越來越多國外同行邀請尚遊交流,尚遊與同行一起把寶貴經驗和中國智慧無私分享給全世界同行。

把經驗及時分享出去

救治更多患者

尚遊對在金銀潭醫院工作的日子記憶猶新。病毒損傷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還對心臟、腎臟、肝臟等其他臟器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救治難度很大。一位38歲青年住院106天,上過ECMO、遭遇過急性腎衰竭和嚴重細菌感染,三次面臨生死考驗。專家團隊用上所有先進的搶救手段,終於把他從死亡線拉了回來。

「穿防護服無法聽診,怎樣使用超聲技術來監測患者的病情變化?如何適時做氣管切開,防止飛沫汙染?」尚遊和同事們積累了大量寶貴經驗,也對重症治療手段和技術有了全新的理解。他清醒地意識到,快些把經驗分享出去,就能幫助救治更多患者。

完成繁忙的臨床工作後,尚遊擠出時間做科研,經常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心血凝結為各類文獻、救治指南、專家共識。他在《柳葉刀·呼吸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基於52名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的回顧性研究,首次研究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的特徵,文章發表後引起廣泛關注,被世界衛生組織的新冠治療指南引用介紹,對降低病死率有著重要作用。

此後,尚遊還聯合全國重症醫學專家共同制定了《重型和危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提出了更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與世界同行

分享抗疫「中國智慧」

今年2月,國外陸續出現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有加拿大同行輾轉聯繫上協和醫院,希望找尚遊「取經」。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蔓延,越來越多國外同行邀請尚遊參加線上論壇、參與課題討論、參加國際交流,探討關於危重患者的救治經驗。他幾乎每次打開郵箱,都能收到來自世界各地同行的郵件。

「臨床救治的『武漢經驗』可以簡單總結為5個字:早、祛邪扶正。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針對性進行抗毒治療,同時調節機體功能狀態。在此基礎上,再來探討要不要上ECMO、怎樣控制併發症、恢復期血漿怎樣應用……」尚遊和同事們無私地將「武漢經驗」分享給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等各國同行,指導他們的臨床救治方案,在全球範圍內都起到了很好的應用效果。

6月6日,武漢協和醫院舉辦線上重症醫學高峰論壇,尚遊與全國支援湖北和武漢的重症科學醫護人員一起,再次深入探討、總結經驗、分享成果。尚遊說,救治危重患者的經驗,在今後救治其他危重病人時,也能提供借鑑和指導。

「國內疫情雖然得到控制,但還有不少國家處於疫情發展高峰期。疫情的防控是不分疆界的全球『命題』。」尚遊說,「從醫者都銘記『健康所系,性命相託』,將繼續毫無保留地向全世界同行分享武漢經驗、中國智慧,為全球抗擊新冠肺炎貢獻出一份重要力量,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武漢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張軍

武漢一線「中醫良方」,支持全球抗疫

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武漢市中醫醫院獲得一個先進個人獎項和一個先進集體獎項。圖為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張軍(右)和肺病科副主任醫師盧麗君進京領獎。

「中國抗疫有一個與其他國家不同的特點,就是我們同時擁有中西醫兩把武器。」武漢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張軍介紹,全國共有7萬多人使用了中醫藥治療,總體有效率90%以上。疫情無國界,誕生自武漢抗疫一線的中醫處方也走出國門,為全球抗疫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中醫藥支持全球抗疫

大疫出良方,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同疫病做鬥爭的經驗總結。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國家篩選出「三藥三方」用於臨床救治。其中,化溼敗毒方和宣肺敗毒方由黃璐琦院士團隊和張伯禮院士團隊擬定,正是誕生於武漢抗疫一線的中醫良方。

張伯禮院士的學生、武漢市中醫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張軍回憶,大年初三,72歲的張伯禮院士到達武漢,第一站就來到該院深入調研疫情,制定中醫診療方案,並緊急開展科技部應急攻關專項,研發有效的救治藥物。

由張伯禮院士擬定的宣肺敗毒方,是在麻杏石甘湯、麻杏薏甘湯、千金葦莖湯和葶藶大棗瀉肺湯4個經典方的基礎上加減而成,包含了十幾味藥材。其中虎杖苷對冠狀病毒有較強的抑殺作用,馬鞭草則對冠狀病毒引起的肺部損傷有強烈的活性。

在全球疫情大流行背景下,中醫藥也走出國門,支持全球抗疫。3月初,韓國大田大學、日本神戶東洋醫療學院,以及義大利羅馬一所醫學院主動來函,希望中國能將中成藥的使用經驗、觀察報告分享給他們臨床參考,張伯禮院士團隊將相關材料翻譯成英文與對方共享。4月中旬返回天津後,張伯禮院士陸續進行了近50場海外視頻連線,跟歐美一些大學也開展了聯合科研。

患者基本沒有「輕轉重」現象

除了「三藥三方」,武漢中醫專家也擬定了多個應對新冠肺炎的中藥方劑,面向社會公開發布,使更多患者能夠受益。

2月6日,武漢市中醫醫院5名新冠肺炎患者集體出院,這是首批全程採取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癒出院的患者。其中重症1例,輕症4例,最大的年齡61歲,最小的年齡26歲。

「截至病區清零,醫院累計收治675名新冠肺炎患者,中醫中藥治療貫穿始終,基本沒有輕症轉重症的現象。」張軍介紹,該院使用的中藥方劑,是由急診科主任李旭成牽頭擬定的「感冒退熱方」和「宣清和化方」。後來,兩個方劑獲得湖北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成為湖北省首批用於新冠肺炎救治的中藥製劑。

為什麼中醫中藥能夠發揮作用?張軍介紹,這得益於中醫的「整體觀」和「辨證施治」,新冠肺炎屬於疫病範疇,與溼毒邪氣密切相關,中醫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抓住了調整人體免疫功能的關鍵點,就相當於找到了應對疫病的「特效藥」。

「我們一些同事、朋友的子女在海外留學,專門來開中藥預防方寄過去,有的寄了一次不夠,還會反覆來開。」張軍介紹,他和同事們也常和一些海外華人醫生交流經驗,使中醫處方能夠在全球抗疫中發揮作用。

湖北省楚商聯合會

「防疫愛心包」發往50多個國家

6月11日,總價值56萬元的防疫愛心包從武漢發往全球多個國家。

「危難當頭、匹夫有責。在抗疫的過程中,楚商聯合會和全體楚商承擔起了應盡的責任,為抗疫做出了自己的貢獻。這份榮譽,是對全體楚商最大的肯定,也是對民營企業抗疫貢獻的最大肯定。」

在參加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期間,湖北省楚商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陳東升說。

十多封倡議書

彰顯楚商家國情懷

1月21日,楚商聯合會成立以陳東升為組長的新冠肺炎疫情楚商防控指揮小組,成為當時武漢成立最早的民間抗疫組織之一。

疫情猛如虎,楚商反應同樣迅猛。楚商聯合會執行會長、九州通醫藥集團董事長劉寶林第一時間啟動應急保障預案,組織優秀黨員成立應急工作組,率先在行業內作出「保障供應、保證不漲價、保證質量、保障服務」的承諾,積極協調社會層面各類捐贈。

九州通數百名員工放棄休假,逆行回漢,實行業務、倉儲、配送24小時值班服務機制,全力保障醫藥物資的「採購、銷售、配送」各個環節正常運作。九州通對防疫物資倉庫的高效管理,為武漢戰疫作出突出貢獻。

1月23日,湖北多家醫院相繼發聲,醫療物資請求支援。「疫情面前,人人有責。希望廣大楚商顧全大局、義字為先,攜手合作、精誠團結,用實際行動,為我們的政府和家鄉分憂,共同打贏抗擊新冠肺炎戰役。」「有多少買多少,不設上限。」……一封封倡議書、公開信在楚商各商會間傳播,省內外、海外楚商迅速響應,捐款捐物,馳援湖北武漢。

卓爾、泰康、九州通、穩健醫療等一大批優秀的楚商代表,都在各自領域為抗擊疫情做著貢獻。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楚商累計捐贈現金、折價物資17.12億元,其中,海外捐贈超過2億元。

據了解,在全國範圍內獲得表彰的500個集體單位中,湖北省楚商聯合會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也是湖北唯一獲得此項殊榮的社會團體組織。

「防疫愛心包」

馳援50多個國家

「天下楚商一家親,海外楚商有困難,家鄉楚商理所應當有行動。這是對同胞的關愛,更是響應大國擔當的楚商行動。」6月11日,湖北省工商聯、省楚商聯合會聯合向海外楚商捐贈抗疫物資,總價值56萬元的防疫愛心包從武漢發往全球多個國家,定向捐贈給世界50多個國家、80多家海外湖北商會和湖北海外投資企業。

「千裡送鵝毛,禮輕情義重。」省楚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湖北省僑商協會會長、楚商聯合會副會長、偉鵬集團董事長喻鵬說,在家鄉危難時刻,海外楚商勇擔重任,無私捐贈;隨著全球疫情的升級,他們又參與到世界各國的抗疫工作中。希望全體楚商有全球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據介紹,這次捐贈只是楚商支援全球戰疫的一個縮影。

疫情期間,位於黃岡的穩健醫療口罩車間24小時不停機,5個月內,向全球供應500萬件防護服和7億隻口罩;卓爾控股在國內疫情取得決定性成果後,支援全球戰疫,累計向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捐贈防疫物資超500萬箱。

省楚商聯合會執行秘書長程愛芬介紹,早在4月20日,楚商聯合會就發起《關於支持海外楚商打好下半場疫情阻擊戰的倡議》,發動各方力量馳援海外,為全球戰疫持續貢獻楚商力量。

卓爾控股有限公司黨委

武漢方艙醫院建設運營經驗,編撰成冊翻譯成20多種語言

卓爾控股有限公司志願者在江漢方艙醫院前合影。

「山川雲海 守望相助」「千裡同好 風雨與共」,在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之時,由卓爾公益基金會籌集的醫療防護物資分批運至日本、法國、厄瓜多、秘魯、捷克、奈及利亞等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捐贈急需防疫物資數量超過500萬件,每一件物資的外包裝上,都印有類似的語句。

首家民營機構

設立應急醫院

1月24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的第二天,卓爾第一時間啟動全球採購,通過海外供應鏈先後從新加坡、印度、日本、柬埔寨、菲律賓等國家採購口罩、護目鏡、防護服、呼吸機等防疫物資。1月26日,兩架滿載防疫物資的飛機運抵武漢,成為最早抵達的醫療物資專機。

疫情期間,卓爾先後組織11架次專機往武漢運送捐贈物資。

「正因為企業一直把社會責任作為企業基因,把商業向善作為企業文化,員工才能在發出號召時積極響應,返回武漢,走出家門,投身抗疫。」9月2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弘揚企業家精神」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卓爾控股董事長閻志說,疫情期間,320名卓爾志願者將1026萬件物資送到了湖北省103個市縣(區),覆蓋了湖北幾乎所有的醫療機構。

醫療資源告急,患者「一床難求」。危難時刻,卓爾再次挺身而出。1月30日,卓爾成立首家民營機構參與的卓爾長江應急醫院,提供床位300張,並與黃岡、隨州、荊州等地合作,設立7家應急醫院。在武漢,卓爾配合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將旗下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武漢客廳等企業物業,改建成方艙醫院,改造和新設7600個床位,接治7589名患者。

疫情期間,卓爾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卓爾智城集團董事長方黎一直在抗疫一線戰鬥。他說,卓爾提出要做一個受人尊重的企業公民,在自身獲得發展的同時,回饋社會,履行社會責任是卓爾的本分,是應盡的義務。

全球分享應急醫院

建設運營經驗

隨著國內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卓爾開始投身全球抗疫。

5月,由卓爾公益基金會籌集的醫療防護物資分批運至日本、法國、厄瓜多、秘魯、捷克、奈及利亞等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捐贈急需防疫物資數量超過500萬件。

今年4月,卓爾總結在武漢合作建設應急醫院、方艙醫院的經驗,編寫成《方艙庇護醫院建設運營手冊》《新冠應急醫院建設運營手冊》兩本手冊,迅速在線上共享,並正式出版。這兩本手冊同時被翻譯成了20多種語言,為全球貢獻中國抗疫經驗。

奈及利亞中國總商會在發給卓爾的感謝信中寫道,非常欣慰和感激卓爾公益基金會帶來抗擊疫情的專業經驗和大量高價值、多品種的抗疫物資。疫情期間跨國支援困難重重,但是千山萬水也阻擋不了中國夥伴間的相互扶持。

「偉大抗疫精神是鼓舞企業向上生長的一面旗幟。」卓爾控股黨委專職副書記傅高潮說,卓爾黨委將在偉大抗疫精神的鼓舞下,更加奮發向上,砥礪前行,帶領企業創造價值,以人為本,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疫後重振的新徵程中創造更加卓越的業績,作出更大的貢獻。

長江日報出品 統籌:馬振華 記者:王春嵐 武葉 吳曈 通訊員:塗曉晨 成正茂 戴佩文 封面圖:記者陳卓 編輯:朱佳琪 校對:胡蝶

來源 | 長江日報-長江網

編輯 | 夏俊俊

文章經授權發布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疫情在武漢肆虐的時候,還有幾個外國人在堅守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肆虐的時候,還有幾個外國人在堅守。約翰·瓦列留斯:美國人,職業:教師約翰·瓦列留斯至今在武漢已經生活11年了。11年來,他的事業紮根在武漢,他的深情注入了武漢,他的愛情也和武漢不可分割。疫情爆發初期,許多人選擇「逃離」,逃離疫區,逃離生命威脅。作為外國人做出這樣的選擇,人們無可厚非。但是,約翰·瓦列留斯拒絕「從武漢撤離、乘坐包機回美國」,他選擇留在武漢,原因是要與妻子在一起,共渡難關。
  • 《瞭望》:大疫出良方!與死神賽跑,中醫不當「慢郎中」
    這是一場百年來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受到波及,全球確診病例超過1100萬例。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中醫藥人堅持守正創新,結合實際深入辨證,從經典名方中篩選研發出通治方「清肺排毒湯」,並大面積推廣使用,成為挽救生命、控制疫情的有力武器。
  • 生命至上——聚焦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攻堅
    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黨中央一開始就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把醫療救治工作擺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救治患者,最大限度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伴隨時間推移,從武漢到湖北再到全國,治癒患者人數不斷上升。
  • 廣東專家救治在疫情中失去丈夫的武漢英語教師
    回顧這個冬春之交的經歷,57歲的武漢英語教師陳秀嬡感到自己在生與死的邊緣走了一遭。在她最消沉的時候,是廣東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將她「拉」了回來。  疫情肆虐之下,陳秀嬡一家是不幸的。她的丈夫感染後,在與病毒的鬥爭中敗下陣來。陳秀嬡本人在照顧丈夫的過程中未能倖免,2月中旬,在丈夫去世的同一天,陳秀嬡住進武漢市漢口醫院。
  • 在全球抗疫中貢獻中醫智慧
    為什麼中醫藥能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發揮重要作用,5月23日,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黨委書記張天奉在「智慧中國大講堂」的直播節目中,提到了4方面因素。中醫藥治未病思想在預防新冠肺炎中發揮重要作用中醫強調「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通過治未病,補益人體的正氣,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
  • 國際民族藥理學會主席:交流是疫情後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關鍵
    【光明國際論壇對話】  1.中國抗疫成功與中醫藥發揮作用密不可分  宋坪:在疫情全球肆虐的情況下,我們依然肩並肩站在國際抗疫第一線,仍然堅持中醫藥研究,疫情反而讓我們更緊密了。從您的中文名字,我感受到您對中國和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
  • 廣東專家救治在疫情中失去丈夫的武漢英語教師:喚醒生的希望,有時...
    回顧這個冬春之交的經歷,57歲的武漢英語教師陳秀嬡感到自己在生與死的邊緣走了一遭。在她最消沉的時候,是廣東醫療隊的醫護人員將她「拉」了回來。&nbsp&nbsp&nbsp&nbsp疫情肆虐之下,陳秀嬡一家是不幸的。她的丈夫感染後,在與病毒的鬥爭中敗下陣來。陳秀嬡本人在照顧丈夫的過程中未能倖免,2月中旬,在丈夫去世的同一天,陳秀嬡住進武漢市漢口醫院。
  • 省中醫院黨委書記翟理祥:用中醫自信遏制病毒肆虐
    翟理祥:疫情突襲,經歷過「非典」洗禮的廣東省中醫院迅速拉響了打」阻擊戰」「持久戰」「心理戰」的警報器。醫院黨委要用制度自信築起抗疫鐵壁,用中醫自信遏制病毒肆虐,用文化自信驅散疫情陰霾。把方向,管大局,確保疫情防控部署落細落實。疫情就是命令。
  • 一頭扎進救治一線 周海波把代表擔當書寫在抗疫一線
    從那時起,全國人大代表、清遠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周海波便一頭扎進了醫療救治的第一線。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他常深入醫院隔離區,不眠不休救治患者;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他把代表擔當書寫在抗疫一線,積極參與疫情防控決策討論,提出多項公共衛生應急的緊急建議,在清遠市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疫情全球蔓延應加強科技全球合作
    在全球化深度發展的今天,各國緊密聯繫,相互依存,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疫情之外,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疫情。戰勝新冠肺炎疫情需要世界各國攜手應對,需要各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聯合攻關,需要匯集起科技合作的強大力量,疫情之下應該加強全球科技合作。
  • 梅建強:勇戰疫情的中醫先鋒
    受訪者供圖在武漢戰疫一線,有一支特殊的救治隊伍——國家衛健委重症巡查專家組。來自全國各地的24名中西醫專家在武漢集結,和當地的12名專家一起負責巡診、指導定點醫院重型、危重型患者救治,省中醫院黨委副書記梅建強就是其中我省唯一一名中醫專家。
  • 國新辦發布會:中醫藥是疫情防控的亮點,願與世界分享中國經驗
    現代快報訊隨著疫情發展不同階段的到來,特別是當前疫情進入了全球性的大流行期,中醫藥能為世界分享什麼經驗,是很多人關心的話題。
  • 張伯禮:將中華瑰寶化作大疫良方
    出鍋的湯藥,被快速封口、打包,送往武漢市各大方艙、醫療機構、社區等地……這古老和現代交織的「中國式抗疫」一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率先倡議採取這種「中藥漫灌」方式控制疫情的張伯禮,因此走入公眾視野。戴一副方形眼鏡,兩道濃眉,目光堅定,出現在鏡頭前的張伯禮總是穩健沉靜。
  • 聚焦| CGTN英文系列紀錄片《武漢24小時》在全球多家主流媒體播出
    聚焦 | CGTN英文系列紀錄片《武漢24小時》在全球多家主流媒體播出 2020-05-19 1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健博會召開向世界昭告:武漢如今已浴火重生 「人民英雄」張伯禮...
    「經過『十一』長假考驗,武漢並未出現疫情反覆,說明疫情防控卓有成效。」10月26日,「人民英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疫情後第二次回到武漢,肯定武漢疫情防控成果,並預祝世界大健康博覽會圓滿成功。「儘管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但從全球範圍來看,第二波疫情已經到來。」
  • 【分會抗疫紀實】抗擊疫情,中醫皮膚人在行動
    二、武漢一院,抗疫一線在中華中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名譽主任委員段逸群教授的關心支持下,武漢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的中醫皮膚科成員加入中醫醫療團隊,這些優秀的中醫皮膚科分會成員衝在了防疫工作的第一線。
  • 綜合消息:中國與歐洲國家分享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經驗做法
    「中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積累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可以幫助歐洲少走彎路。」法國居斯塔夫·魯西腫瘤研究所腫瘤學家讓-皮埃爾·阿爾芒會後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積極組織召開疫情經驗交流會,中國專家在會上有問必答,展現了中國政府和醫學界的開放態度以及與世界分享經驗的意願。
  • 湖北武漢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構建分級救治網絡
    記者從昨天(19日)上午舉行的武漢市委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武漢市正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構建分級分層分流傳染病救治網絡。發布會上,武漢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武漢市已經建成衛生應急指揮與疫情大數據應用系統,該系統整合了武漢119家醫療機構、23家委辦局、5270家藥店、2565所學校和13類重點場所的數據,實行「數據同城同管」。目前,日均監測數據300餘萬條,監測人數95.6萬,基本實現全場景、廣覆蓋。
  • ...五湖四海為知己心存六味八味——中醫外交夥伴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客戶端】;新冠肺炎疫情是對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重大威脅,也是對世界衛生事業的嚴重挑戰。疫情暴發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部署下,採取得力措施阻止疫情蔓延,目前我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
  • 全國政協委員董瑞:建議設立中醫藥救治重大疫情機構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康益德中西醫結合肺科醫院院長董瑞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建議將中醫藥納入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在各級公立中醫醫院設立中醫藥救治重大疫情機構,完善中醫藥救治、急救功能,平時作為中醫醫療服務,疫情到來,立即啟動,保障第一時間用上中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