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必備雄黃被列為毒藥 市場上已經買不到

2020-12-19 騰訊大閩網

  雄黃(資料圖)

  海都網(微博)—海峽都市報(微博)訊(海都網(微博)記者 朱麗萍)端午節將至,閩都端午節獨具一格,吃粽子、插艾草,喝雄黃酒……但福州市民林依姆想買點雄黃,跑了好幾家藥店,卻都被告知沒有賣。她很納悶:「俗話說,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為什麼中藥房不賣雄黃了?」

  記者了解到,民間相信雄黃有驅蟲闢邪之效,曾被廣泛用於中醫。但由於其具有毒性,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將其列為毒性中藥管理,市場售賣需嚴格審批。

  出售要審批 榕藥店難覓

  昨日,記者走訪了福州新北方藥店、福州康泰堂藥店、銘輝醫藥商店以及紹輝中西醫結合診所,均被告知:「雄黃早就不賣了,因為它有毒性。」福州康泰堂藥店店員在電腦系統裡輸入「雄黃」後,告訴記者沒有賣雄黃。

  福州新北方藥店採購部鄭經理表示,由於雄黃有毒性,要銷售必須經國家嚴格審批,為此藥店都沒有賣雄黃。

  老福州過端午 雄黃燒酒闢邪

  古時候,人們深信雄黃與雄黃酒能避鬼邪、殺百毒。在《白蛇傳》中,就有白娘子端午節不慎喝下雄黃酒、現出原形的情節。在先秦時代,五月被視為毒月,五日被視為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荼害人間。因此古人便把這天作為防疫節,以避瘟魔毒物。

  每逢此日,福州人在室內點燃雄黃,黃氣漸漸瀰漫,燻殺躲藏在屋角牆縫的毒蛛惡蟲。人們還在艾葉湯內沐浴,洗滌汙垢,又痛飲雄黃酒,驅除五臟病蟲。

  「小時候,被蚊子咬了個大包,父母給我塗了點雄黃酒,馬上就不癢了。」林依姆說,雄黃酒比風油精還管用,而且小時候過端午節,還會用雄黃在腦門上寫個「王」字,可現在卻買不到雄黃了。

  中醫曾廣泛用 今被列為毒藥

  「雄黃是從礦物質中提煉出來的。」福建省中醫藥大學國醫堂許仕納主任醫師表示,雄黃屬硫化物類礦石,主要含二硫化二砷。「口服雄黃有溫熱作用,治理體內陰寒,曾被中醫廣泛使用,但由於雄黃有毒,因此已被禁止口服了。」

  許醫生說,福州市民有撒雄黃及飲雄黃酒,用以防病避瘟的習俗。他告訴記者,福州市民製備雄黃酒的方法很簡單,在白酒或者黃酒內放入雄黃粉末即可,一斤酒放入1~2克的雄黃粉末,用筷子攪溶即可。「雄黃含有二硫化二砷,有毒,為此被國家列入毒性藥品管理。我們中醫界認為雄黃被叫停服用,值得商榷。」他認為,對待雄黃的藥用,應該一分為二看待,關鍵是劑量要掌握好,比如斷腸草、砒霜有劇毒,可是藥量掌握好了,藥用價值很大。

  據了解,目前雄黃外用,主要用於癰腫疔瘡、溼疹疥癬、蛇蟲咬傷,但孕婦禁用,外用不宜大面積塗擦及長期持續使用。雄黃中毒後發病迅速,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腸胃症狀,重則尿血、循環衰竭而死亡,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將其列為毒性中藥管理。

  雄黃入藥已千年

  雄黃,作為藥用,歷史悠久,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有在《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中用雄黃治療疥癬的記載,《本草綱目》謂其為「治瘡殺毒要藥也」。

  古人用雄黃除了煉丹、製藥療疾外,更多的用於避邪、解毒、殺蟲。如抱樸子曰:吳楚之地,暑溼鬱蒸,多毒蟲及射工、沙蝨之類,但以雄黃、大蒜等分合搗成丸,佩戴在身,於是鬼神不敢接近,毒蛇不敢咬人。可見古人在腰中佩戴雄黃,或佩以雄黃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的香袋,以及百姓日常用的雄黃燻條等,均是用來避邪和預防蟲蛇傷害。

  至於把喝雄黃酒與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聯繫起來,傳說是屈原投江後,有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以圖藥暈蛟龍和魚蝦,保全屈原軀體。

  □普及一下

  信口雌黃

  有雄黃,自然就有雌黃。雌黃和雄黃都含砷,且是硫化物。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人士表示,它們是一對鴛鴦礦物,常常共生在一個礦點上。雄黃用來做藥材,雌黃用來做顏料。古時用黃紙書寫,錯了就用雌黃塗抹重寫。成語「信口雌黃」就是這麼來的,比喻不顧事實隨意批評或亂說。

(海都網(微博)—海峽都市報(微博))

相關焦點

  • 端午節成法定假日 市場艾草易買雄黃酒難覓(圖)
    今年首成法定假日 3天時間充裕過節 老講究重新現身 記者近日走訪發現——   端午節市場艾草易買雄黃酒難覓  8日就是端午了!雖然節日年年過,但由於首次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今年的端午特別值得期待。  端午節習俗多,除了廣為人知的吃粽子和賽龍舟,還有食五毒餅、掛艾草、懸菖蒲、佩香囊、喝雄黃酒等許多被淡忘的習俗。  3天的小長假,讓市民有了更充裕的時間細品傳統節日的快樂。為此,記者特請專家對部分「傳說」中的民俗進行解讀,並先行為讀者探訪市場。
  • 猜謎題、做香囊、點雄黃……胡慶餘堂端午活動「樂」不停
    杭州著名老字號胡慶餘堂今天(0625)舉辦了豐富多彩的端午活動,讓參與的市民品味到一個不一樣的端午佳節。小朋友們對「點雄黃」這個項目尤為好奇,胡慶餘堂的藥師將早已準備好的雄黃酒,用毛筆輕輕一蘸,一筆一划在孩子們的額頭寫下一個「王」字。
  • 雄黃祛毒 菖蒲滅菌 艾葉驅蚊 香囊防病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關於修改的決定》,正式將端午節列為國家法定假日,規定農曆端午節當日放假1天。 傳承至今的端午佳節擁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蒿草、燻蒼朮、白芷,佩戴香囊,賽龍舟等傳統習俗。 端午佳節 喝雄黃酒以祛毒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 「雄黃」又名雄精、石黃、薰黃、黃金石,作為藥用歷史悠久,其藥性溫、微辛、大毒;歸肝、胃、大腸經;既可外搽又可內服,主要用於殺蟲、解毒,治療癰腫疔瘡、溼疹疥癬、蛇蟲咬傷。
  • 歷史上有屈原這個人嗎?端午節真的要喝雄黃酒?
    ▲屈原畫像因為在司馬遷的《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之前,史書上對屈原這個人竟無隻言片語的記載,豈不怪哉?《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司馬遷也沒有講屈原跳汨羅江和端午節吃粽子有關,聞一多認為把屈原和端午節攪合在一起,是南朝梁吳均《續齊諧記》中才出現的,屈原與南朝之間間隔了七百多年,而端午節在南朝之間早就存在,這或可說明端午節和屈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瓜葛?
  • 端午 長安節令與舊俗
    雄黃有毒,不是隨便就可飲用的,過去所謂的雄黃酒,一斤酒裡滴上一兩滴雄黃也就行了。《藥性歌》上說:「雄黃苦辛,闢邪解毒,更治蛇虺,喉風息肉。」釋文上說:「雄黃味苦辛,性溫,有毒。有解毒殺蟲的作用。」過去端午節飲雄黃酒也就老人飲一小盅,小孩子們則大多在耳孔、眼皮、額頭、鼻下抹上一點雄黃酒,據說可避蚊蟲叮咬,驅毒蟲侵入。
  • 端午節雄黃酒,能讓修煉千年的白娘子現原形,常人能飲否?
    一年端午,好事之人悄悄對許仙說:「你若想看到白娘子的原形,趁今天端陽佳節,把雄黃酒讓她喝下去,準有好戲看!」半信半疑的許仙為弄清真相決定一試。於是藉口端陽節習俗,給白娘子滿斟一杯雄黃酒。無可奈何的白娘子一杯雄黃酒下肚便昏昏欲睡,慢慢露出蛇的形狀。許仙看到一條白蛇躺在床上,嚇得魂飛魄散,栽倒在床下。
  • 端午節老北京人為何要喝雄黃酒 或與白娘子現原形有關
    王金輝 製圖雄黃也是一味中藥,也叫石黃,還叫黃金石,有好多種別稱。雄黃如果加熱到一定溫度的話,在空氣中氧化,就變成三氧化二砷,俗話說就是砒霜。一說砒霜,大家都知道是劇毒毒藥,所以說雄黃也是有毒的。雄黃酒雄黃酒不管是用白酒泡,還是用黃酒泡,都只能放極少量的雄黃,多了對身體可能造成傷害。
  • 「雄黃」在端午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看看你知道多少……
    端午節,如果你仔細注意的話,你會發現,在祭祀先祖桌上,有一小包雄黃粉,你別小看這雄黃粉,在農村卻大有用處。雄黃,為硫化物類礦物雄黃族雄黃,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有毒。用量為0.05-0.1g。具有解毒殺蟲,燥溼祛痰,截瘧之功效。
  • 端午掃街:香包、艾草、油糕
    今日端午,處處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香包、艾草、粽子、油糕是今天的主角。涇陽香包一條街,各式香包五顏六色,琳琅滿目,惹人喜愛。整條街瀰漫著濃濃的雄黃香藥味。涇陽香包一條街,各式香包五顏六色,琳琅滿目,惹人喜愛。整條街瀰漫著濃濃的雄黃香藥味。涇陽香包一條街,各式香包五顏六色,琳琅滿目,惹人喜愛。整條街瀰漫著濃濃的雄黃香藥味。
  • 端午臨中夏 時清日復長
    棕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 出門一望麥兒黃 2006年5月,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起,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 揭秘:舌尖上的端午節
    端午節上的美食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
  • 國潮端午,河南和上海端午習俗內容都有哪些不同呢?
    端午節的由來已久,許多資料已不可考究,但是唐宋以後,農曆的五月初五午時為重午節,浴節,也就是後來的端午節.明清以後,端午節與春節,中秋節一樣,被人們列為中國三大歲時節日之一.現代的端午節是國家法定假日之一,由此可見,端午節的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中國各地的端午節內容大同小異,卻也存在南北差異.我是自小生活在河南,成人後生活在上海,以下是河南和上海的端午節活動
  • 除了端午安康,端午節你還想過其他的祝福語嗎?
    唐玄宗頒布的《開元七年令》曾將元旦(即現在的春節)、寒食(清明)、立夏、冬至等20多個傳統節日列為法定節假日,算下來假期共有一個多月,端午節也放假一天。到了宋代,法定節假日共有70多天,其中,元旦、寒食和冬至各放假7天,也算是個「黃金周」,端午節還是照樣放假一天。不過,到了明代以後,法定節假日就大大減少,農民出身的朱元璋還硬著心腸取消了端午假期。
  • 點雄黃、制香囊、繪彩蛋……孩子們的端午節這樣過
    繪彩蛋、點雄黃、做香囊……今(24)日,大渡口區雙山實驗小學的孩子們,迎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鄉村少年宮端午實踐體驗活動。活動開始,孩子們首先通過「端午之源」的小劇場,了解了端午節的由來,知道了這個節日既是為了紀念詩人屈原,是對他愛國情懷的歌頌,又有「祈福化煞、驅邪避毒」的尚美願望,所以就有了端午節賽龍舟、掛艾草、戴香囊的習俗。活動現場,學校特地準備了雄黃,由老師在孩子們額頭寫下「王」字。端午「點雄黃」是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習俗。
  • 端午三友艾蒿 香包 雄黃酒的保健功效
    說到端午節,我們不得不說說端午三友—— 艾蒿、香包、雄黃酒。下面就為大家說說端午三友的功效。雄黃酒:改喝為擦俗話說「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專家表示,喝雄黃酒不僅達不到驅邪、解毒的目的,反而會中毒。雄黃內含砷、汞等有毒物質,遇熱極易分解為三氧化二砷,有劇毒,即使小劑量服用,也會對肝臟造成傷害。輕者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重者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麻痺,意識模糊、昏迷等,甚至會致人死亡。專家提醒說,一旦出現中毒症狀應儘快送醫院救治,如一時難以到醫院,可採用催吐排毒的方法:儘量多喝開水,然後刺激喉部探吐。
  • 小時候那麼有趣的端午節!我要再過一次
    所謂「五黃」是指黃魚、黃鱔、黃瓜、蛋黃、雄黃。 提前在家裡的門上掛上菖蒲艾草,中堂裡懸掛起鍾馗像,用來驅煞闢邪,很多老人會親手給孩子們縫製「五毒衣」和虎頭鞋。小女孩在頭上紮上紅頭繩,用鳳仙花染上紅指甲,變著法的讓自己變漂亮。我們小時候,怎麼過端午?
  • 各地端午節傳統食物都有啥?帶你品嘗不同的端午節時令小吃
    你知道端午節吃什麼傳統食物嗎?如果還不了解的話,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端午節吃什麼傳統食物吧。1、粽子粽子是端午節必備的食材,基本上全國各地的地方,端午節都會吃粽子。不過,因雄黃具有抗菌、解毒、燥溼功效,故到了端午節這天,還會有人家會以雄黃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香袋,也有做成雄黃燻條的,希望用來避邪和預防蟲蛇傷害。7、艾饃饃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
  • 端午節又到了,你知道家鄉有哪些端午習俗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又到了,你知道家鄉有哪些端午習俗嗎? 2020年端午,因為有了閏四月的存在,天文學家表示,今年的端午節,是21世紀最晚端午節的一次. 這話聽起來是不是很拗口?因為21世紀,有三次端午節出現的比較晚,一是2001年,二是2020年,三是2058年. 2001年的端午節,是6月25   原標題:端午節又到了,你知道家鄉有哪些端午習俗嗎?     2020年端午,因為有了閏四月的存在,天文學家表示,今年的端午節,是21世紀最晚端午節的一次.
  • 【放粽臺灣行】海峽對岸的臺灣同胞原來這樣過端午節
    臺灣有的寺廟還舉行別開生面的「祭夏粽」活動,不少父母帶著考生前往參加,向文昌帝君獻上包「文昌粽」的原料,希望考生能「包中」,也有考生將準考證影印本放在供盤上喃喃祝禱,再鑽過供桌底下象徵「鯉躍龍門」,希望文昌帝君保佑考試「穩中」。
  • 供大於求,端午節前雞蛋一斤不到3元!​
    供大於求,端午節前雞蛋一斤不到3元!​,往年這個時候,雞蛋價格已經上漲,而今蛋價不漲反跌,甚至創下近年同期價格新低。6月18日,記者對雞蛋市場進行了採訪。光明早市上的雞蛋,每斤2.8元。2個雞蛋相當於1個饅頭的價6月9日,記者走訪了豐滿區和高新區幾家大型超市時發現,一斤雞蛋的價格已低至3元以下,大多數價格在2.5元~2.8元之間。「現在買雞蛋真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