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黃(資料圖)
海都網(微博)—海峽都市報(微博)訊(海都網(微博)記者 朱麗萍)端午節將至,閩都端午節獨具一格,吃粽子、插艾草,喝雄黃酒……但福州市民林依姆想買點雄黃,跑了好幾家藥店,卻都被告知沒有賣。她很納悶:「俗話說,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為什麼中藥房不賣雄黃了?」
記者了解到,民間相信雄黃有驅蟲闢邪之效,曾被廣泛用於中醫。但由於其具有毒性,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將其列為毒性中藥管理,市場售賣需嚴格審批。
出售要審批 榕藥店難覓
昨日,記者走訪了福州新北方藥店、福州康泰堂藥店、銘輝醫藥商店以及紹輝中西醫結合診所,均被告知:「雄黃早就不賣了,因為它有毒性。」福州康泰堂藥店店員在電腦系統裡輸入「雄黃」後,告訴記者沒有賣雄黃。
福州新北方藥店採購部鄭經理表示,由於雄黃有毒性,要銷售必須經國家嚴格審批,為此藥店都沒有賣雄黃。
老福州過端午 雄黃燒酒闢邪
古時候,人們深信雄黃與雄黃酒能避鬼邪、殺百毒。在《白蛇傳》中,就有白娘子端午節不慎喝下雄黃酒、現出原形的情節。在先秦時代,五月被視為毒月,五日被視為惡日,相傳這天邪佞當道,五毒並出,荼害人間。因此古人便把這天作為防疫節,以避瘟魔毒物。
每逢此日,福州人在室內點燃雄黃,黃氣漸漸瀰漫,燻殺躲藏在屋角牆縫的毒蛛惡蟲。人們還在艾葉湯內沐浴,洗滌汙垢,又痛飲雄黃酒,驅除五臟病蟲。
「小時候,被蚊子咬了個大包,父母給我塗了點雄黃酒,馬上就不癢了。」林依姆說,雄黃酒比風油精還管用,而且小時候過端午節,還會用雄黃在腦門上寫個「王」字,可現在卻買不到雄黃了。
中醫曾廣泛用 今被列為毒藥
「雄黃是從礦物質中提煉出來的。」福建省中醫藥大學國醫堂許仕納主任醫師表示,雄黃屬硫化物類礦石,主要含二硫化二砷。「口服雄黃有溫熱作用,治理體內陰寒,曾被中醫廣泛使用,但由於雄黃有毒,因此已被禁止口服了。」
許醫生說,福州市民有撒雄黃及飲雄黃酒,用以防病避瘟的習俗。他告訴記者,福州市民製備雄黃酒的方法很簡單,在白酒或者黃酒內放入雄黃粉末即可,一斤酒放入1~2克的雄黃粉末,用筷子攪溶即可。「雄黃含有二硫化二砷,有毒,為此被國家列入毒性藥品管理。我們中醫界認為雄黃被叫停服用,值得商榷。」他認為,對待雄黃的藥用,應該一分為二看待,關鍵是劑量要掌握好,比如斷腸草、砒霜有劇毒,可是藥量掌握好了,藥用價值很大。
據了解,目前雄黃外用,主要用於癰腫疔瘡、溼疹疥癬、蛇蟲咬傷,但孕婦禁用,外用不宜大面積塗擦及長期持續使用。雄黃中毒後發病迅速,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腸胃症狀,重則尿血、循環衰竭而死亡,目前國家相關部門已將其列為毒性中藥管理。
雄黃入藥已千年
雄黃,作為藥用,歷史悠久,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五十二病》方中,有在《神農本草經》、《名醫別錄》等中用雄黃治療疥癬的記載,《本草綱目》謂其為「治瘡殺毒要藥也」。
古人用雄黃除了煉丹、製藥療疾外,更多的用於避邪、解毒、殺蟲。如抱樸子曰:吳楚之地,暑溼鬱蒸,多毒蟲及射工、沙蝨之類,但以雄黃、大蒜等分合搗成丸,佩戴在身,於是鬼神不敢接近,毒蛇不敢咬人。可見古人在腰中佩戴雄黃,或佩以雄黃為主,加入白芷、薰衣草等香料做成的香袋,以及百姓日常用的雄黃燻條等,均是用來避邪和預防蟲蛇傷害。
至於把喝雄黃酒與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聯繫起來,傳說是屈原投江後,有位老醫生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以圖藥暈蛟龍和魚蝦,保全屈原軀體。
□普及一下
信口雌黃
有雄黃,自然就有雌黃。雌黃和雄黃都含砷,且是硫化物。福州大學紫金礦業學院人士表示,它們是一對鴛鴦礦物,常常共生在一個礦點上。雄黃用來做藥材,雌黃用來做顏料。古時用黃紙書寫,錯了就用雌黃塗抹重寫。成語「信口雌黃」就是這麼來的,比喻不顧事實隨意批評或亂說。
(海都網(微博)—海峽都市報(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