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一下,11 歲的你,在幹什麼?
追《還珠格格》、《西遊記》?還是在忙著抄作業?
而 11 歲時的郎朗,已經在國際舞臺上閃閃發光,獲得國際大獎。
這首曲子,我練了28年
今年受疫情影響,郎朗已經 5 個月沒有開音樂會了。
終於在 8 月 14 日,郎朗在深圳舉辦了首場《哥德堡變奏曲》音樂會。而《哥德堡變奏曲》這首曲子,他從 10 歲開始練習,到今天為止已經練了 28 年,特別是最近幾年,每天都在練習這個曲子。
對於郎朗來說,音樂會只是一個短暫的夜晚,而他形容《哥德堡變奏曲》,「是一個完整的人生」。「最後又回到第一個詠嘆調,中間一共 30 個變奏,每一個變奏都會進行反覆,每次反覆都是你人生的 AB 面,有你第二種人生的可能性」。
哪怕你是神,如果不練也不行
郎朗如今早已是國際著名鋼琴家,但他依然堅持每天練琴 2 小時。
雖然最近頻繁出現在綜藝節目,或客串節目評委,但他的重心依然放在了自己音樂會上,對郎朗來說,練琴才是重中之重。
郎朗說過,大家可能會記得他曾經有一場音樂會彈得特別好,但是如果有一天彈得不好,大家就會記住你彈得不好的那一場,這就是事實。
「音樂,不管你是誰,哪怕你是神,如果不練也不行,要將手和腦連在一起才能彈好。昨天彈得再好,和今天沒有任何關係;今天彈得再好,和明天也沒有任何關係。」
在郎朗的譜子上記滿了紅鉛筆、藍鉛筆的筆記,一方面為了加強記憶,另一方面與每位指揮大師合作時的感受也標記下來,加深體會。直到現在,依然堅持這麼做。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如果平時不刻苦練習和積累,僅僅依靠舞臺是練不出來的。郎朗從 3 歲開始練琴,至今已經三十多年了。
哪有什麼天賦異稟,不過是比別人更勤奮
你也許聽說過,郎朗在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讀書時,學校因為他練琴之勤奮而破例延長琴房開放時間。但是,你可曾知道他 7 歲時的練琴表嗎?
郎朗七歲時練琴表
早晨 : 5:45 起床,練 1 小時琴,7:00 上學。
中午:回家吃飯 15 分鐘,練琴 45 分鐘。
晚上 :放學後,練 2 小時琴。
吃晚飯時能看動畫片。
晚飯後練 2 小時琴,
然後做作業。
從練琴表可以看出,想看一集完整的動畫片都是很奢望的一件事。
七歲的孩子,每天練琴近 6 小時,而且在節假日和寒暑假期間,練琴時間加倍,幾乎每天的時間全放在了鋼琴上。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各種玩,而他只能幹一件事——練琴。
當然,這也離不開虎爸的嚴格管教。
有一天,郎朗從學校回來晚了,耽誤了練琴時間,雖然他心理早有準備,回家必然會受到父親的責難,即使小心翼翼進入家門,也沒有料到父親竟如此聲嘶力竭:
「你都上哪兒去了?回來這麼晚!你把自己的生活毀了!你把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都毀了!」
郎父甚至告訴他,他沒有理由再活下去了,一邊說,一邊遞給郎朗藥瓶,並給他兩個選擇,要麼吞藥,要麼跳樓。
這段經歷,成了郎朗多年無法詮釋的噩夢。
不到 20 歲的郎朗,被美國《芝加哥論壇》稱讚為「這個時代最偉大的年輕音樂家」,與貝多芬、蕭邦、李斯特齊名…
受聘於世界頂級的柏林愛樂樂團和美國五大交響樂團的第一位中國鋼琴家;
在白宮現場彈奏《我的祖國》。
高曉松說,論中國人在國外的刷臉知名度,成龍排第一,郎朗排第二。但其實這個第二比第一要更不容易,因為「成龍是幹流行文化的,郎朗是一彈鋼琴的。」
別的鋼琴家每年的演奏會最多也就幾十場,而郎朗每年的演奏會達到 120 場以上。
小時候,別人的孩子放學後可以看電視看動畫片,而郎朗只能在吃飯間隙瞄幾眼動畫片,周末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去遊樂園玩,只能在家練琴。
成功後的郎朗回憶:「那是一段殘酷的歲月,但天賦並不意味著你可以通過更少的努力獲得更大的成就。」
最後我要說的是學鋼琴就像郎朗和郎父一樣,需要的是一份堅持。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不要輕言放棄。郎朗在接受一次採訪時,是這樣說的:
「有的時候就差那麼一點點,你要意志力跟上就上去了,如果意志力跟不上就下來了,就差一點點,能扛過去,過了這個風景以後,你就能看到更高的一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