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抗氧化能力最強的番茄紅素 吃什麼才能大量攝入
番茄是我們熟悉和經常吃的一種食物。它別名為洋柿子,西紅柿、古名又為六月柿、喜報三元。最初在秘魯和墨西哥被稱為「狼桃」。它的果實營養豐富,而且具有特殊的風味。吃法也很多樣,可以煮食、生食、加工製成番茄醬、汁或整成果罐儲藏了吃。番茄可說是全世界栽培的最為普遍的果菜之一了。
「紅色風暴」席捲世界各國
近年來,番茄備受消費者們的青睞,它席捲了世界各國,是「紅色風暴」。而它之所以能夠美名遠揚,主要是因為其富含「番茄紅素」,這種天然色素是目前已知的抗氧化能力最強的物質。
抗氧化能力最強的物質「番茄紅素」的功效
番茄紅素在化學結構上屬於類胡蘿蔔素,是目前已知的抗氧化能力很強的物質,在各種果蔬中當以番茄的含量最高。研究發現,膳食中富含番茄紅素的人群患宮頸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胰腺癌、結腸癌、肝癌、膀胱癌及消化道癌等的風險明顯偏低。此外,它還能有效預防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和某些慢性病,具有延緩衰老、提高人體免疫力、防止白內障、老年性視力衰退及治療男性不育症等多種功效。購買時應精心挑選
番茄紅素在西紅柿中的含量隨品種和成熟度的不同而異,紅色番茄中的含量約是黃色番茄的10倍左右,且越是成熟,紅色越深,番茄紅素含量越多。因此應該選擇新鮮、成熟、顏色很紅的番茄。應季的露地番茄比冬天大棚中的番茄質量好。番茄買後最好放在冰箱中低溫避光保藏,要儘快烹調食用,因為番茄紅素在日光的長期照射下容易分解。推薦食用完整的番茄。
番茄的正確食用方法
很多人因為害怕農藥,喜歡去皮後食用番茄。事實上,番茄屬於茄科果實,其農藥殘留在各種蔬菜中最少,不必過於擔心農藥殘留問題。由於番茄果皮很薄,加工或食用時對果肉中番茄紅素的釋放幾乎沒有影響;相反,在人為有意的去皮過程中會使番茄紅素容易隨汁液流失。而且番茄皮以膳食纖維為主,食用後有助於維護腸道健康。烹調熟食乃明智之舉。
番茄不僅是美味的蔬菜,也是家常的「水果」,在炎熱的夏季,生食番茄不僅口感清涼,而且可以隨時補充維生素C、鉀等多種營養素。但是番茄紅素是脂溶性色素,生食時番茄紅素的吸收率很低,而且番茄紅素存在於細胞的有色體中,需要破碎細胞壁才能夠被釋放出來,生食往往達不到充分效果。
對於多數果蔬來說,加熱食用會造成其中的維生素C大量損失,但番茄是個例外。由於其中含有較多的有機酸,對維生素C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不論炒煮營養損失都很小。同時,烹調處理不僅能促進番茄紅素的釋放,而且使其易於人體吸收。適當加油烹調更有益處
番茄紅素屬於脂溶性物質,烹飪時如果能夠加一點植物油,或是與含脂肪較多的食物一起烹調,能促進其在人體內的吸收利用,以便真正發揮番茄紅素的保健作用。此外,番茄中還含有少量的胡蘿蔔素,它也需要油脂來幫助吸收,所以炒食番茄是相當科學的烹調方法。
(責編:鄭浦麗、胡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