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到6歲心智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

2020-12-08 華夏愛嬰

隨著科學的發展,大量的事例和實驗結果已經越來越應驗「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句話所含的科學含義早期教育絕不僅僅是智力教育、人格塑造、習慣養成、心理衛生等方面的教育。都是早期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今天和大家分享前0—6歲這個階段,每個階段裡孩子的需要和家長正確的做法。

第一階段0-1歲

發育指標

體重:[男嬰]2.5-9.8/kg [女嬰]5.7-9.3/kg

身高:[男嬰]63.3-71.9/cm [女嬰]61.2-70.3/cm

生理發展:頭部平衡很好,可能開始長牙,會爬動,可能會從蹲挺成站姿

心智發展:會尋找隱藏的物品

感官與反射:開始正確使用玩具

社會發展:對人和物品表示好感。可能會自己脫衣服


關注要點

1. 覺醒時間延長,要多跟寶寶互動做遊戲,不要讓寶寶整天看天花板哦。

2. 大便依然不太穩定,可能會出現便秘、腹瀉,要仔細甄別調整輔食。

3. 防疫提醒:第七個月要給寶寶注射第三針B肝疫苗

4. 斷奶選擇好時間:如果準備斷奶,儘量避免在冬季和夏季。

5. 不能用豆漿代替牛奶餵食寶寶,粗質蛋白不易吸收,食用過多反而增加腎臟負擔。


教育策略

早教遊戲:握物、對敲和傳手,出生5~6個月開始發展拇指能力,8~9個月發展食指能力。手眼協調發展用手技巧,手足協調維持身體平衡和動作發育。

潛能開發

1. 此時寶寶處於認知高峰,多帶寶寶去戶外對寶寶認知發育非常有利。

2. 學步階段,摔倒是不可避免的,父母要下決心,當寶寶摔倒時,讓他自己爬起來,鍛鍊寶寶克服困難的能力。

3.多鼓勵寶寶完成某一件事。

注意:幼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常見的一種高熱、皮疹為特點的疾病,多發於春秋季,無性別差異,發病多在2歲以內,尤以一歲以內最多,潛伏期一般5-15天。父母無需驚慌,一般不需要藥物治療,寶寶發燒38.5℃一下無需服用退燒藥,物理降溫即可,注意多喝水多休息,減少戶外活動。


第二階段1-2歲


發育指標

體重:[男嬰]9.5-15.0/kg [女嬰]8.9-14.6/kg

身高:[男嬰]81.0-92.9/cm [女嬰]79.2-91.9/cm

認知:注意力時間還是很短,大概6分鐘左右,並會逐漸增強。對面陌生人表示好奇,分辨物體形狀

大動作:能夠下蹲、行走自如。掌握向後退著走的技巧

語音:基本掌握50-100個詞,50%的寶寶能掌握60-80個口語詞彙。辨認身體部位名稱,喜歡說「不」

精細動作:拉拉鏈,脫襪子、手套。可能會有用手抓著吃飯

關注要點

1. 不要盲目給寶寶補微量元素

2.每天需要13小時的睡眠時間,通常晚上睡11-12小時,下午睡1-2小時是最合適的。

3.可以給寶寶刷牙:大部分乳牙全部長齊。教會孩子刷牙,培養刷牙的好習慣。

4.不要因寶寶受傷就限制寶寶活動:適當加強看護,但不要限制他,這樣的限制會影響寶寶運動能力發育。

5.不能給餵大人的食物。

教育策略

讓寶寶有選擇權:寶寶開始有了自律能力,獨立性不斷增強。可以給孩子一個大的規矩範圍,範圍內孩子可以有選擇權。既保護孩子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又不使他們過分放縱。

潛能開發

面對寶寶越來越多的「為什麼」,父母要耐心講解,切不可隨口應付,絕不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取笑孩子、罵孩子。積極引導,父母的態度和方法決定了孩子的成敗,不要扼殺孩子的求知慾望,阻斷孩子的成腳步

育兒知識

很多孩子在1歲半到2歲左右學會了打人、咬人、砸東西,有的延續要2歲多。孩子這時會出現攻擊性行為,主要有一下幾個原因:

1.他不知道打人是不被接受的,也不知道被打的人會痛,因為孩子處在一個「自我」形成的年齡段,他是用自己唯一指定的方法在解決問題。

2.他沒有辦法表達自己的情緒。當他不高興或者很沮喪的時候,他只能用身體語言來表達情緒,這也是正常的。

3.家庭環境的影響。有些家長對孩子說話、提要求語氣急促,不耐煩,要麼拎著走,不聽就打罵。這種粗暴的行為方式會被孩子模仿。

4.也有可能是想引起關注。因為父母工作繁忙,疏忽了與孩子的陪伴和教育,或總是關注不好的行為,也會惡化攻擊行為。

對策: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一般會維持幾個月時間,家長首先不要太緊張。越是嘮叨和提醒有時反而會強化打人的行為和習慣。家長應該理解孩子的前提下幫助孩子適當地表達情緒。或者轉移注意力切記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他不會幹壞事」以免形成提示。

家長要注意言傳身教,一味的批評指責反而不利於改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堅持原則,又要態度柔和。堅定的告訴他這個行為是不好的,態度要堅決,語氣要嚴肅。並警告他再有同樣的行為就要有懲罰,比如在大人就不能在遊樂場玩了等。如果再次出現一定要堅決執行,引以為戒。


第三階段2-3歲


發育指標

體重:[男童]11.3-18.3/kg [女童]10.8-18.1/kg

身高:[男童]88.7-103.5/cm [女童]87.4-102.7/cm

運動與控制:能夠自己跑,且過程中不會跌倒

探索與操作:寶寶能從圖中找出錯誤或缺失的部分

語音:能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回答一些較複雜的問題

社會適應:能邀請別的小朋友到家裡玩

關注要點

1.家長要明白「鈣」不是微量元素:鈣、磷、鎂、鈉、鉀都不屬於微量元素, 而是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必需從食物中額外攝取,如果飲食不能滿足的情況下再特別補充。

2.理解寶寶的「玩具世界」:寶寶總是喜歡把玩具扔的到處都是,在寶寶看來,堆滿玩具的房間才是安全的,熟悉的,有趣的。

3.正確對待性好奇:如果你恰好看到他和隔壁家小女孩在玩扮醫生的遊戲,儘量不要表現出震驚或尷尬,只要告訴寶寶自己的生殖器官要保密就行,引導他們去玩別的遊戲。一些專家認為小孩要明白不應該相互看對方的身體。

教育策略

現在是寶寶性格形成階段,除了先天性的因素外,父母對寶寶影響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要做好榜樣作用哦。

潛能開發

給寶寶創造安全快樂的空間,讓寶寶在遊戲中學習,玩耍中認識事物,如果需要靜下來學習某些知識,請記住:要在寶寶興趣盎然的時候;要在寶寶精力充沛的時候;要在寶寶情緒高漲的時候;時間一定要短,不要等到寶寶煩了才結束。從根本上講,培養寶寶,需要堅持的不是寶寶,而是父母。


第四階段3-4歲


發育指標

體重:[男童]14.8-18.7/kg [女童]14.3-18.3/kg

身高:[男童]98.7-107.2/cm [女童]97.6-105.7/cm

語言發育:語言能力開始飛速發育

認知能力:開始探索今後要在學校裡學習的需要基本概念。會理解計數、字母、大小關係等一些基本概念。這個時期的寶寶記憶與嬰幼兒時一樣,記憶帶有很大的無意性。只對感興趣的,印象鮮明強烈的事物才能比較容易記住。

關注要點

當孩子問「我從哪裡來」時,很多家長會說是撿的,送的,等等奇葩回答,其實我們可以告訴他們:

1. 「當爸爸和媽媽想要一個孩子時,爸爸體內的一個細胞和媽媽體內的細胞結合,嬰兒就開始生長。到他長到足夠大的時候,就從媽媽的肚子裡出來。」

2.有的孩子會要求把這個部位指出來,我們可以找個洋娃娃或者畫個人體的形狀加以說明

教育策略

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觀察孩子,在孩子興趣的基礎上,幫助孩子開闊視野,增加「遊戲深度」,如果孩子能長時間全身心的投入某一件事情,正是其心智充分發展的契機。由此而形成的專注力,更是今後成功的重要基礎。


第五階段4-5歲


發育指標體重:[男童]16.6-21.1/kg [女童]15.7-20.4/kg

身高:[男童]105.3-114.5/cm [女童]114.0-112.8/cm

語言發育:想像力更加豐富,記憶對的正確性也有了提高,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發展。

身體技能:現在寶寶要學寫字了,這時要教他正確的書寫姿勢,少鼓勵少強迫。

運動能力:隨著手眼協調的發展,可以通過練習接球,學習繫鞋帶或串珠子等。

情感發育:此時的寶寶總能津津有味的接受著周圍世界知識,對接觸到的具體物體進行感受、思維、以至接受。能準確判斷自己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對表揚能做出得體的回應。

關注要點

這個時期的孩子對語言的接受能力都很強,對髒話自然也是學的快記得牢,激活能夠活學活用,此時清理他們的「汙言」,就得使用相對嚴厲的方式:

1.嚴肅地告誡孩子說髒話的惡劣後果

2. 嚴厲與懷柔並用。要讓他明白你認真的態度,也懂的怎樣用文明的語言表達不滿。

教育策略

在世界範圍內讀書識字是從5到7歲之間開始的,人類大腦永久記憶也是從5歲以後開始的,此時最合適開始抽象知識學習。

小孩子對爸爸、媽媽的口角非常的敏感,這種事情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影響他的安全感。


第六階段5-6歲


發育指標

體重:[男童]184.23.6/kg [女童]17.3-22.9/kg

身高:[男童]111.2-121.0/cm [女童]114.0-119.8/cm

語言發育:有2500字的詞彙量,能讀簡單的句子並能拼出來

身體技能:能熟練使用學習工具,做大量體力活動遊戲。很好的控制身體

認知能力:課題注意力集中時間段,長時間坐有困難

社交能力:喜歡別人讀或者講故事給他聽,喜歡看電視。

關注要點

1.乳牙的脫離有一定的時間和順序。孩子長到5到7歲就開始換牙了。脫落順序通常是下門牙、上門牙、下門牙邊上的兩顆,上門牙邊上的兩個。要是乳牙滯留,會導致恆牙不能再正確的位置上萌出。遇到這種情況就要帶孩子去醫院拔牙了。

2.孩子漸漸養成夏季天天洗澡的習慣,培養孩子愛清潔、講衛生、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3.學齡前兒童睡眠時間應為11小時以上。兒童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睡眠時間要適當,既不能過多的睡懶覺,又不能缺覺太多,兩者都有利於兒童健康成長。

4.孩子需要每天攝入膳食纖維10-15克。將富有纖維的食品引入孩子膳食內。鼓勵孩子攝入更多的流體以優化纖維功能。

教育策略

肢體運動:能從三層臺階上跳下來,落地平穩;立定跳遠在80釐米以上;單腳連續跳30下以上;會花樣拍樣;會運球跑。具有較熟練的繪畫和手工製作技能。

平衡能力:能很好地控制身體,手腳靈活,運動也較以前更為劇烈,但已經

不太容易摔跤。能在一條直線上走、單足跳、跳繩、跳舞等,這時的寶寶喜歡蹦蹦跳跳,可能學會-些舞步 ,特別是小女孩會很喜歡跳舞。

語言能力:能掌握主要語法規則;會詢問抽象詞語的意義並嘗試運用,能使用語言描述過去和未來的事件;喜歡聽故事、笑話,也喜歡讀故事。

認知能力:寶寶開始知道一年中12個月的名稱和一 周中每一天的名稱,開始能看鐘表 ,時間概念已比較明確,可以開始培養寶寶按時作息,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邏輯思維能力:能理解數字的含義,並會在對比的基礎上找出物品或事物內部的數學規律。能調動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

創造能力:開始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這時候的寶寶就像一個小發明家,試圖把腦袋中的想像轉化成可適用於外界的實際行動。

在換牙期,乳牙與恆牙並存,恆牙剛剛萌出,特別是作為「咬合關鍵」的「六齡牙」。刷牙是保護牙齒最有效的方法。也同樣教育他們不要用舌頭舔鬆動的牙齒。

相關焦點

  • 0-3歲嬰幼兒和3到6歲幼兒發展特點
    0-3 歲嬰幼兒特點:0-3歲這個階段是自出生以後個人的體格、神經和心理髮育最迅速的黃金期。一般嬰幼兒,在3歲以前腦力發育速度最快,大部分新生兒腦重為350餘克,12個月後腦重已經將近成人的五分之三,24個月時約佔成人的四分之三,到36個月時,嬰兒腦重已幾乎成人一般。
  • 0到2歲的孩子,如何提高心智水平
    其實,這樣的心態會在教育過程中自覺不自覺的表露而影響孩子的成長。2那麼,該如何教育0到2歲的孩子呢?首先要看一下這個年齡階段的生理特點,剛出生時候,孩子的大腦還處在一種初始的狀態,或者說是處在混沌狀態,這一狀態是指在孩子的內心世界沒有邏輯,沒有完整的認知模型,沒有客觀判斷的能力。孩子的各種感覺發展的順序是觸覺,觸覺在胚胎時就發展起來了,接著是嗅覺,然後是視覺,然後才是聽覺,所以孩子最開始的交流方式是觸摸,而不是語言,他通過觸摸來認識這個世界。
  • 利用0-3歲嬰幼兒發育特點積極開展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出生到入小學以前這段時期對兒童進行一定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以便為兒童身心健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就是在孩子們發展的適當時期內,給他們提供恰如其份的刺激,以加速他們的先天潛能變為現實的能力。
  • 實現0-6歲教育一體化設計
    ……  近年來,市南區連續推進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將服務範圍延伸拓展到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將0-6歲嬰幼兒學前教育進行一體化制度設計,在財政投入、管理體制、師資隊伍、課程實施等四個方面積極探索一體化模式。
  • 乾貨滿滿 | 0-6歲兒童感覺統合發展的特點
    我們需要一起了解一下0-6歲兒童感覺統合發展的特點!在吸奶的同時,體認到母親身體的溫暖與柔軟,感覺到無比的安全與溫馨。6個月大之後,母親餵寶寶吃精心調製的副食品,開始嘗到不同食物的味道與質感。飢腸轆轆使身體難過、心理焦躁,而食物能解除痛苦,又蘊含著提供食物者的關愛,使嬰兒身心獲得滿足。
  • 3~6歲幼兒的情緒特點與發展
    一般孩子到了3~6歲的時候,會開始有自己的獨特想法和見解,這時候對待很多的事情都是帶著自己的感情色彩的。那麼,這個時候的孩子情緒有什麼特點?老師和父母如何掌握這些特點去對孩子進行教育呢?3-6歲的孩子社會情感迅速發展,道德感、理智感和審美感都逐漸發展起來了,並且孩子調節情緒的認知策略開始出現,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加強。
  • 0到6歲是寶寶心智發育黃金期
    人生最重要的階段不是大學,而是由出生到6歲的這個『第一時期』,在這個時期也是人生的心智能力發育的『黃金期』。因此,越早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一個體會:去超市前,寶寶總是很聽話地說:「我什麼也不亂買。」結果到了超市後,為了一個玩具、一個棒棒糖哭鬧不止。
  • 優童計劃:0~6歲兒童的成長規律與教養策略(4)
    0~6歲是兒童哥哥智能發展的關鍵階段。父母需要抓住0~6歲這個智能發育的關鍵期和遵循孩子各個職能發展的時間表,從意識、好奇心、專注力、主動性等方面發現孩子的優勢智能和劣勢智能,並採用有效方法,使孩子的優勢智能更加突出,劣勢智能儘可能地獲得提高。在這一階段,孩子的智能能否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直接關係到孩子的一生。
  • 乾貨滿滿 | 0-3歲幼兒動作發展和語言發育特點,收藏起來吧
    蒙臺梭利說:兒童出生後三年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0-3歲是一個人發展的重要階段,為人一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這個時期,幼兒的大腦在高速發育,大肢體動作以及精細動作、語言、情緒發展,都在0-3歲這個階段完成。因此,在幼兒0-3歲,為幼兒創造一個科學的成長環境,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啟蒙就非常重要。
  • 0-3歲兒童教養大綱(發展指標與教養策略)
    0-3歲兒童教養大綱(發展指標與教養策略) 兒童從一出生開始
  • 3~6歲幼兒父母的親職教育需求及策略
    《教育部關於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教基一〈2015〉10號)指出,要「不斷加強家庭教育工作,進一步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當下,構建有效的親職教育服務體系,為學前兒童家長提供長期、專業的指導,這一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本研究對3~6歲幼兒父母的親職教育需求進行調查,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可能的解決策略。
  • 優童計劃:0~6歲兒童的成長規律與教養策略(2)
    0~6歲是兒童哥哥智能發展的關鍵階段。父母需要抓住0~6歲這個智能發育的關鍵期和遵循孩子各個職能發展的時間表,從意識、好奇心、專注力、主動性等方面發現孩子的優勢智能和劣勢智能,並採用有效方法,使孩子的優勢智能更加突出,劣勢智能儘可能地獲得提高。在這一階段,孩子的智能能否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直接關係到孩子的一生。
  • 4-6歲孩子語言發展規律及提升策略
    如果0-3歲兒童的任務是要學會說話,那麼4-6歲學齡前兒童的任務就應該是學會溝通,這也確實是一項複雜的任務從學習構成單詞的聲音,到弄清楚一個單詞的意思,再到弄清楚如何在一個具體語境下將幾個單詞拼在一起表達具體的含義,掌握語言是孩子們達成的非常重要的一項成就。4-6歲語言使用特點:語言能力是孩子使用符號和表徵思維(讓某一個事物代表另一個事物的能力)的直接產物。語言是出於溝通目的而在社交活動中發展形成的。語言在4-6歲時到達頂峰。
  • 0-6歲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發展的特點(收藏慢慢看)
    下面我們簡單來看看,0-6歲孩子感統能力的發展特點。6個月大以後,原始反射動作漸次統合而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強壯的肌肉張力,以及保護自己的平衡反應。比如寶寶從頭頸部(會抬頭)開始,到軀幹(會翻身),然後是骨盤(會坐)、膝部(會爬),腳踝(會站),1歲時到腳板(會走)的境界。
  • 0~3歲嬰兒心理發展特點,重視兩點哦
    知覺能力的發展,就是認識事物。一直到3周歲左右,都是知覺飛速發展的時期。2、記憶能力的發展5~6個月認識自己的媽媽。1歲以後活動範圍擴大,2歲左右語言發展,記憶不斷增強。5、注意特性的變化3歲前的嬰兒有意注意剛剛開始,無意注意佔主導地位。6、人際交往關係的發展變化嬰兒的人際交往關係,首先發生的是親子關係,其次是玩伴關係,再次是群體關係。
  • 優童計劃:0~6歲兒童的成長規律與教養策略(1)
    0~6歲使兒童哥哥智能發展的關鍵階段。父母需要抓住0~6歲這個智能發育的關鍵期和遵循孩子各個職能發展的時間表,從意識、好奇心、專注力、主動性等方面發現孩子的優勢智能和劣勢智能,並採用有效方法,使孩子的優勢智能更加突出,劣勢智能儘可能地獲得提高。在這一階段,孩子的智能能否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直接關係到孩子的一生。
  • 3到6歲與0到3歲的教養方式截然不同,您還在固守錯誤的育兒觀嗎?
    ,並且能夠用在教育孩子身上的,說實話真的不多,看看媒體上曝光的太多太多育兒方面出現的問題,著實讓很多的爸爸媽媽對於育兒感到頭疼,比如認為0到3歲的孩子說話都不利索,所以這個時期只要是吃好喝好就可以了,對於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置若罔聞;同樣,對於3到6歲的孩子,由於孩子身上存在的諸多問題,自己無法有效解決,所以很多時候訴諸於情緒化解決的方式,比如體罰打罵等等,從而導致親子關係緊張,孩子在錯誤的育兒之路上漸行漸遠
  • 三歲看到老,家長了解「吸收性心智」,才能抓住小孩成長黃金期
    這幾個孩子差不多是6歲左右,解決了這次爭吵的那個小朋友也並沒有比其他小朋友大,但是處理問題的能力竟然如此強大。後來我與這個孩子的媽媽交流了一會,才知道這個孩子從小就在比較好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父母對他都比較嚴格,平時比較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如今才6歲的他已經表現出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氣質與能力了。這就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的表現。
  • 0-6歲感統發展特點參照表!寶爸寶媽必備!
    一、0-1歲感覺統合發展特點嗅覺:嬰兒出生後,開始用鼻子呼吸,隨著每一次的呼吸,時時嗅到環境中的氣味。正由於嬰兒的視力不好,更需要仰賴嗅覺知道母親的存在,嗅著母親的體味,在熟悉、安適中,香甜地進入夢鄉。
  • 0-3歲與3-6歲孩子不同的教育引導方式
    0-3歲與3-6歲的教育一直是備受關注的教育,無論哪種教育理念最終都會關注到這兩個階段的教育。這兩個階段的教育是如此的重要,但兩個的階段學習方式又是如此的不同。很多教育學家和發展心理學家在研究0-6歲時,也發現0-3歲與3-6歲的教育是完全不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