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9 09: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愛國教育家馬相伯,書畫大家王個簃、唐雲,他們倡導的理念與精神在長寧薪火相傳……
相伯精神 輝耀復旦
馬相伯生於1840年,幼年即讀儒家經典,受父母影響虔信天主教。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他深感「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材為本」,從此投身中國教育,成為震旦學院、復旦中學、復旦大學、輔仁大學等創始人。馬相伯以愛國救國為己任,邵力子先生稱讚他「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
愛國老人 馬首是瞻
辛亥革命後,馬相伯曾代理北京大學校長,後去創辦西山講學社(輔仁大學前身),又辦了培根女校。「九一八」事變以後,他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力主對內團結,一致抗日。愛國「七君子」等民主人士被國民黨政府逮捕以後,他竭力營救民主人士,被社會各界尊為「愛國老人」。
「伯虎」唐雲 萬象羅胸
唐雲1910年生於杭州,中國著名畫家、文物鑑定專家。1938年抗戰爆發後,唐雲攜全家老少來到上海。面對當時的國難家仇,唐雲與鄧散木、白蕉、若瓢和尚在上海大新公司聯合舉辦「杯水畫展」,以取杯水車薪之意,將收入賑濟難民。又與朱屺瞻、錢鑄九舉辦「三友」畫展,一時聲譽大振,後被新華藝專和上海美專聘為教授。
人品為大 一心獨造
新中國成立後,唐雲策展華東地區上海的第一個美術展覽會,影響深遠。他為中國美術家協會購進吳昌碩作品近80幅,為美協上海分會購進任伯年《群仙祝壽圖》、八大山人《花卉》四條屏等歷代名家字畫一批。1957年被聘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委員、上海博物館鑑定委員,8月為人民大會堂繪製巨作《蕉鴿圖》。
猛筆個簃 缶老傳人
1896年,王個簃出生於江蘇海門一個書香門第。在南通求學期間開始學習書畫、篆刻,得李苦禪、陳師曾、朱宗元等大家指點。1925年到上海拜師吳昌碩,被聘為吳昌碩孫子吳長鄴的家庭教師,在吳昌碩的精心指點下,繼承「重、拙、大」的繪畫特點,取各家藝術之長,形成了自己雋秀灑脫的風格。吳昌碩曾在王個簃所作「龍幻」畫上題詩:「猛筆個簃臨大滌,題詩老缶礙秋毫。」
食金石力 養草木心
王個簃的書畫藝術,實踐了恩師吳昌碩贈他的箴言:「食金石力,養草木心。」他先後任新華藝專、中華藝專的教授,1932年劉海粟攜中國現代名家作品赴歐洲,參加英國倫敦、德國柏林的「中國繪畫展」,王個簃的「刀魚圖」獲獎。1954年上海美術家協會成立,他當選為副主席,1960年上海中國畫院正式成立,王個簃擔任第一副院長。
羅希賢:1946年生於上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藝委會委員。專業從事風俗畫、中國畫、連環畫創作,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連環畫項目傳承人。從事連環畫創作30多年來,共繪製了160多部連環畫。作品內容涉及廣泛,風格樸實簡潔,又充滿生活中點點滴滴的趣味。代表作品有《火種》《難忘的戰鬥》《蔡鍔》《特殊的戰場》《魯訊畫傳》《弘一大師畫傳》《普洱》等。
猜你喜歡
繪畫:羅希賢
文字:基 隆 、毛 新
原標題:《名家繪長寧 | 馬相伯、王個簃、唐雲…他們與長寧的「交情」》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