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輔佐張作霖成海陸空大元帥,逝後胡適說:此人不死東北必不會失

2020-12-14 老歷史茶館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

蘇軾用簡單的八個字說出為人處世的大智慧,真正有勇之人是要謹慎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會表現出愚鈍,這話不論在古代還是近現代都適用。

古有楊修恃才放曠不把曹操放在眼裡,今有他輔佐張作霖成為海陸空大元帥,曾有人稱其為東北不丟的保障,可同樣因為自己的高傲丟掉了自己的性命,他是哪位呢?

理論到實踐

他就是楊宇霆,1885年出生在河北省,後跟隨祖父進入關外生活。10歲的時候展現出自己過人的記憶力,在私塾先生的介紹下前往鐵嶺縣張秀才書館讀書。1904年,他從先生那裡得知科舉制度即將廢除,但由於東北是清朝的發源地,就可以多考一年。

勤學苦讀的他最終成為了滿清王朝的最後一任秀才。19歲的楊宇霆考取了奉天學堂的插班生。學校開設的數理化,英語課程他都沒有接觸過,但在畢業的時候,楊宇霆的所有成績位列全校榜首,畢業後被保送至日本留學,於1911年返回國內。

在中國的封建時代,所有讀書人無一不是寒窗苦讀,但能夠從中脫穎而出的人少之又少。楊宇霆無疑是幸運的,他的成功是偶然的,因為舊體科舉雖然廢除,但影響還在,新時代的楊宇霆無論在朝在野,都會被人高看一眼。

同時楊宇霆的仕途之路一帆風順的原因,是其能夠把知識靈活地運用。一般來說中國傳統科舉選拔的人才大多都是頑固不化的老古董,面對當時西方先進的理論知識嗤之以鼻,缺乏對於現實生活的熱情和敏感。

而從海外留學歸來的人往往認不清國內的局勢,生硬的把國外的故事套用在國內的環境裡,成為了現代紙上談兵的趙括,而楊宇霆吸取兩者的優勢,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優勢。

能夠成功的人一定能將理論融入進實際,因為理論掌握得再好,但它一定有些無法預估到的變量,一旦變量發生變化,原本的理論反而會成為負擔。

伯樂與千裡馬

楊宇霆把知識融入進現實,升官發財的道路就出現在了面前,等待著楊宇霆一步一步攀登了。張作霖看重了楊宇霆的能力,把他招入麾下。在張作霖麾下的楊宇霆常被人稱作"智囊""小諸葛",一方面是部下對他的阿諛奉承,另一方面也體現其足智多謀的一面。

楊宇霆也接受了這個名號,覺得自己在張作霖的身邊就仿佛是劉備身邊的諸葛亮一般。千裡馬需要伯樂的賞識,楊宇霆也是憑藉在張作霖的賞識才有了如此大的發展,看出想要做成功一件事不僅要靠著自己的不斷努力,找到好的幫手就會順風順水,畢竟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建立海軍,修建鐵路

楊宇霆協助了張作霖做了四件大事,第一是建立東北海軍,讓軍隊自成體系,增強自身實力;第二是發展經濟,制定田賦制度,在地主手中拿出大量未開墾的土地交給農民種植,發展生產。

第三是修建公路,楊宇霆明白戰爭的機會轉瞬即逝,如果沒有交通的主動權,那無論多麼強的軍隊都會被陷入泥潭。當時的東北鐵路主權歸日本所有,楊宇霆就修建公路,當戰爭開始後就用公路與日本軍隊周旋。

第四是置辦工廠,自製武器和彈藥。楊宇霆這樣的一通操作讓東北的經濟與軍事實力大幅提升,讓對於東北垂涎欲滴的日本政府收起了自己眼饞的目光,不敢輕舉妄動。

楊宇霆不光在這些方面有所貢獻,同時還把目光放在了部隊的教育方面。張作霖的手下將領很多都是土匪,基本不識字。要論騎馬放槍,打家劫舍都是行家,但要指揮數萬人的現代化戰爭,個個都是丈二的和尚---摸不到頭腦。

1924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出動十萬人結果打起仗來亂做一鍋粥,指揮完全下達不到部隊,僅僅7天就大敗而歸。

吸取教訓的楊宇霆很快就改變了指揮系統,採用現代化的軍事理論指導部隊,對奉軍進行了全面的改造。改造後的奉軍煥然一新,各級軍官都是軍校出身,有著極高的戰鬥素養。升級版的奉軍很快就統領了北京、江蘇、安徽等等地區,整個長江以北基本都被佔領,張作霖也成為了海陸空大元帥。

教育是立國之本,也是立軍之本。拿傳達指令舉例,當將軍腦中有了某個想法,需要表達清楚,接著需要下屬明白將軍的意思,最後要按照指令行動,倘若缺乏教育,整個軍隊就會亂套,相反若是整個軍隊受到良好的教育,那麼指令的快速傳達領會就會在戰爭中佔得先機。

作繭自縛殊不知

可就像鰲拜與乾隆,諸葛亮與劉禪的關係一樣。當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小六子繼任之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小六子想要削弱先父的餘黨,建立屬於自己的新勢力,擬任楊宇霆為東北保安委員會委員,這一下就激怒了楊宇霆。

楊宇霆認為自己是跟著張作霖南徵北戰的老將,你這個小毛孩子就這麼對待我,就像公司董事長離職後,兒子接任,對著老員工下達命令時,老員工就會心裡犯嘀咕,瞧不起這個新來的。楊宇霆與小六子的矛盾愈發的激烈,楊宇霆對小六子動輒辱罵,認為他是個小孩子,做不了大決定。

這時的楊宇霆已經被欲望吞噬了,甚至狂妄到公開宣稱:"小六子籤下的哪一筆條約不是得我先同意。"都說"飛鳥盡,良弓藏",懂得看清局勢格外重要,保持著謙遜的心才能走得遠,不管有了多大的本事,不把有權的人放在眼裡,早晚都是枚定時炸彈,會被引爆把你炸到。

慘遭處決

楊宇霆最後死於自己的恃才放曠上,覺得仗著老帥給的職位能在新帥手裡繼續適用。極度的狂妄怎麼能不讓小六子記恨,最後在1929年小六子暗中把楊宇霆處決在老虎廳,當時楊宇霆年僅44歲。

於理,楊宇霆不該死,東北當時急缺人才,他的能力之強,甚至胡適在其逝後評價道:"他不死,東北必不會丟。"可於情,楊宇霆死得不冤。氣忌盛,新忌滿,才忌露。與其說楊宇霆是被小六子暗算的,不如說是他自己把絞死的繩索繞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切記低調行事,小心做人。

相關焦點

  • 他是張作霖的財神爺,日本人說想要得到滿洲,必先剷除此人
    張作霖之所以能夠成為叱吒風雲的東北王,是因為他首先是個土匪,卻又不僅僅是個土匪,他和別的土匪不一樣。張作霖知道自己在幹什麼,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自古以來,馬上打天下,卻不能馬上治理天下。所以張作霖當上奉天督軍後,就開始招攬人才。這其中最值得一說的就是王永江。
  • 張作霖死後被日本人「曝屍」6年,張學良為何不讓他入土為安?
    民國時期,「東北王」張作霖達到了人生巔峰,坐上了民國政府,海陸空大元帥。但世道並不太平,國內各路軍閥還在不停混戰,國外列強對中國虎視眈眈,尤其日本人,已經惦記中國多年,有點迫不及待,在和張作霖幾次接觸後,張作霖拒絕了小日本對中國的一些無理要求。
  • 張作霖身亡之後,他的拜把子兄弟張作相,有無可能成為東北王?
    張作霖死了之後,張作相當然有可能成為東北王。倘若不是張作相「拱手相讓」,張學良實際上並沒有機會接手奉系。1928年6月3日,張作霖在北伐軍步步緊逼之下,選擇了退出京城,返回奉天而暫避北伐軍鋒芒。他在接手奉系之前駕馭不了郭松齡,接手了奉系之後又駕馭不了楊宇霆,也駕馭不了老一輩奉系將領。而張學良之所以有機會接受奉系,也從來不是因為他多有本事,僅僅是因為他是張作霖的兒子而已。畢竟當時還處於一個舊社會的時代,很多人對於「家族傳承式」的政權還有一定的留戀。
  • 張作霖皇姑屯被炸而亡,大帥府是如何做到讓日本人不知道其生死的
    皇姑屯事件爆發後,張作霖在那天就去世了。他死亡的消息立馬就被封鎖起來。張府在17天後才發布了張作霖逝世的消息。張作霖死的消息之所以能掩夠蓋真相不被日本人察覺出來,原因是與一個女人有關,她是張作霖的第五房太太,也被稱為壽夫人。1928年6月2日,張作霖致電全國人民撤出北京並返回東北,但他仍然是中華民國三軍大元帥。
  • 張作霖如果沒被炸死,對東北人來說是福還是禍?
    張作霖若是沒有被炸死,對於東北人來說絕對是福,甚至可以說對全中國人來說都是福。 因為張作霖作為東北軍閥,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守護好這個地方。
  • 東北在張作霖時期有多強大!
    民國軍閥混戰時期,要說起哪個軍閥綜合實力最為強大,當論東北王張作霖。張作霖東北土匪出身,後來攀上了袁世凱後逐漸發達。投靠官府以後,張作霖顯示出了自己的才能,在短短幾十年內就把東北地區變成了中國最發達的地區。
  • 他是張作霖的第一軍師,卻犯了三個大忌,註定沒有好下場
    在民國初期,張作霖之所以能稱霸東北,成為東北王,離不開一個人的輔佐,就是楊宇霆,被稱為張作霖的第一軍師、第一智囊,堪稱東北版的諸葛亮。不過,在張作霖死後,楊宇霆卻第一個就被張學良殺害了。那麼,楊宇霆究竟為何得罪了張學良,導致對他痛下殺手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楊宇霆的出身。
  • 東北王張作霖,小舅子打碎路燈被下令槍決, 從此親屬不敢為非作歹
    張作霖,在東北的近代史上,這是個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傳奇人物,他從一個保境安民的綠林豪客,成長為一位掌控東三省軍政大權,勢力曾經一度涉及到長江流域的軍閥首領。此人雖然不是北洋嫡系出身,但是熱衷插手軍閥爭鬥,在其中縱橫捭闔,以獲漁利。並先後擊敗了直系和皖系等軍閥勢力。
  • 張作霖出生後哭聲不止,張有財說:你這是嫌家裡窮啊
    東北是寒冷的代名詞。有個笑話曾經這樣說:在東北的冬天,出門方便需要帶一根棍子,因為方便的時候,需要用這根棍子砸冰溜子。(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1875年3月19日,東北這地方正是冬天沒過完,春天沒到的時候,在這個「兩頭不靠」的季節裡,遠望天際,凍梨一樣冰冷的太陽。再往地上看,全是泛著冰茬的殘雪。往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裡頭看,小荒村死了一樣,半點生氣都沒有。
  • 張作霖出身不高,為何偏偏他最後成了,威名天下的東北王
    張作霖的出身不高,但是偏偏就是他最後成為了威名天下的東北王,這一切的原因,實際上都是源於他會做事,善於見縫插針,最終成為了這樣的一代梟雄。小時候,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是個賭徒,他經常去賭錢,每一次都會欠一屁股債,有一次,債主上門追債,張作霖的母親哪有錢啊,張作霖一看,自己想了個法子。
  • 日本人為什麼要炸死張作霖?此人在東京審判時說出了原因
    「皇姑屯事件」震驚了世界,影響很大,而陰謀策劃了這次事件的日本人對此事是拒不承認,他們稱該事件為「滿洲某重大事件」,但拒絕對此事負責。直到抗日戰爭結束,日本人河本大作被俘虜,經過審訊,他道出了炸死張作霖的全過程。
  • 此人拿出倆破籮筐說是見面禮,張學良不明就裡,張作霖卻非常感動
    在這其中就有張學良,試想能夠教育出這樣的兒子,父親也一定同樣優秀,果不其然,張學良的父親就是東北王張作霖,在他管轄的地區沒有戰亂,他帶領大家抨擊日本帝國主義,還有他選擇部下的眼光可以看出張作霖果真是人中龍鳳。
  • 她是張作霖的壽夫人,皇屯姑事件發生後,在大帥府說了九個字
    張作霖乘專用列車經過京奉、南滿鐵路交叉處的皇姑屯車站三孔橋時,火車被預埋的炸藥炸毀,張作霖被炸得血肉模糊,送回瀋陽後,張作霖看著淚如雨下的張壽懿,囁嚅著說:「我受傷太重……恐怕不行了……叫小六子快回瀋陽……」不久,張作霖去世。
  • 張作霖活著的時候,東北有多強?飛機比蔣介石南京政府都多
    張作霖其人,文化不高卻腹藏雄才,出身土匪卻從不搶劫,殺人如麻卻愛民如子,窮兵黷武卻發展經濟,可謂一世豪傑。雖然他沒文化,但是卻具備一個成大事者應有的一切素質,能聽取別人意見,粗中有細、脾氣好,而且情商、智商頗高,這使他最終成為「東北王」的基本要素。
  • 東北王張作霖他的部隊又是如何一步步擴大的呢?
    因為自小家境貧寒的張作霖,在很小的時候就沒有去學校讀書,此後,張作霖就給別人賣過貨,也當過獸醫,但一心要做官的張作霖最終還是選擇了做強盜,當然,張作霖選擇做強盜還有更深的考慮:對於他個人來說,要想在亂世中站穩腳跟就只能做強盜。當了強盜後的張作霖,早已有了自己的行事準則,他所選擇的搶劫對象,都是家境很好的富家子弟,他是這樣,他的部下也更是這樣。
  • 民國那些人和事:張作霖是如何長袖善舞縱橫捭闔的?
    當時張作霖正住在天津蔡家花園,孫傳芳見張作霖時行晚輩大禮,連說對不起。張作霖撫慰說:「過去的事不要提了。」楊宇霆當時也在蔡家花園,極力勸張作霖殺了孫傳芳,以洩舊恨,根絕後患。張作霖對楊宇霆說:「你的氣量要放大些,過去的事情又何必再提呢•歷史上的人物,多半由於善於利用降兵降將,才能夠成其大業。
  • 張作霖巧降俘虜:你是哪疙瘩的?東北的吧
    東北王張作霖是個地地道道的東北人,咱們都知道,東北人性格豪爽,何況張作霖還是從土匪中走出來的東北漢子,性格更是爽朗。他對待俘虜,都是能用則用,不能用就好好招待然後放走,從來不虐待俘虜。抓到這些學生的是張作霖的部下張宗昌,他立即給瀋陽打電話,問張作霖這些學生怎麼處理,他說這些人都是吳佩孚精心訓練的預備軍官,如果放走對於吳佩孚的實力將是一個巨大的補充。張作霖聽說了非常高興,他趕緊對張宗昌說,講這些學生安置在太清宮裡,等自己忙完了這邊的戰事再去處理。但張作霖由於戰事吃緊,就將這件事拋到腦後了。
  • 張作霖立下一家規無人敢違反,處死小舅子後,此人選擇出家當尼姑
    其中有一條十分重要,這便是「嚴禁夫人幹政東北三省事宜,絕對不聽從枕邊風」,大家要知道的是,張作霖可是有6位夫人,並且還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王,自然需要管理好家中的6位夫人,避免受到夫人的幹擾。實際上,張作霖並非僅僅這樣說,也是這麼做的,我們從一個故事中就可以看出張作霖的手腕。
  • 這個日本首相策劃了一個方案,如果張作霖不死,就實現了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爆發,東北大帥張作霖當場殞命,從此東北成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但是,當日本軍部在為終於掃除了張作霖這個障礙而慶幸的時候,有一個日本人卻痛哭道:「完了!一切都完了!」   這個日本人,就是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
  • 張作霖回東北前曾2次改行程,為何仍被炸死了?你看「內鬼」是誰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而我們所熟知的民國時期,正是這樣的一個亂世,能夠在亂世之中闖出一片天地的,自然都有兩把刷子,就算算不上英雄,至少也是個人物了。而大名鼎鼎的「東北王」張作霖,則完全可以稱之為梟雄了。但張作霖的死因卻成了一個謎,因為他早年就曾受到過日本方面的暗殺,因此一直以來都高度警惕,而這一回他的行程不僅嚴格保密,而且還兩次臨時更改行程,卻依然沒有躲過被害的命運。顯然,在張作霖身邊有內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