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本·勵新】||​西湖「一課」研究| 立足文本語言,凸現語文本體——摘自李慧怡老師撰寫的《爬天都峰》一課研究

2021-02-20 東莞市石龍鎮中心小學西湖學校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2、了解課文1~7自然段的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過程。

3、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二.教學重點

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點及「我」和老爺爺爬上天都峰的艱難。

三.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憶,再現天都峰的高和陡。

1.檢查思維導圖,了解全文內容及寫作順序。

2.再讀題目,突出課文學習重點。

3.圖文結合,研讀第二自然段,感悟天都峰山高山陡。

4.研讀「啊」字,感悟小作者「我」的吃驚與猶豫。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和老爺爺互相受鼓舞爬上峰頂

1.自由讀課文3~5自然段,當小朋友和老爺爺見面時,他們彼此都問了對方同樣的一個問題,請你們找出來。(引導分角色朗讀。)

2.PPT出示: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3.他們在問對方的時候,心裡是怎麼想的,請你把他們的想法說出來。

帶著這種想法,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個段落。

4.過渡,雖然彼此對對方能否爬上天都峰都感到驚訝,懷疑,但最後,他們作出了怎樣的決定?齊讀第5自然段,讀出堅定的氣。

5.PPT出示文段「我奮力地向天都峰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指導有感情朗讀

(師模仿小猴子輕鬆地讀,讓學生質疑出錯誤)

引導學生交流:理解「奮力」是拼盡全身力氣的意思。「終於」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攀著鐵鏈」、「手腳並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只是動作上與猴子相似.

老師幫學生設計不同情境,反覆誦讀6自然段。

我年齡幼小,第一次來爬天都峰「我奮力地向天都峰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爬了好久,我體力不支,「我奮力地向天都峰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我面對的是既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奮力地向天都峰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老爺爺更是這樣「奮力地向天都峰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提醒注意『白髮蒼蒼』)

 爬啊爬,從這個詞中,你們悟出了什麼?(我們知道天都峰不是一下子就爬上去的,我們三個爬了很長的時間)

6.合作探究,巧填留白

在爬山的過程中,我「奮力地向天都峰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一邊想:__________________。

老爺爺「奮力地向天都峰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一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峰頂的。再次誦讀6,7自然段。

這一老一少受到鼓舞,信心百倍,勇氣節十足地,再讀奮力地向天都峰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一會兒手腳並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三)總結課文,明白道理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麼意思?「我」和老爺爺「汲取」到什麼力量?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麼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四、課外延伸,活學活用

出示書本P67頁習作要求,運用今天所學知識寫作。

相關焦點

  • 一課一練:四年級上冊課文17《爬天都峰》
    (一) 1.這段話寫出了天都峰的兩個特點。一是高,二是陡。2.請你用||給這段話劃分為兩層。我站在天都峰腳下抬頭望:啊,峰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嗎?|| 再看看筆陡的石級,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顫!
  • 小學語文重點課文《爬天都峰》精講+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指導
    大家好,今天來分享一下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重點課文《爬天都峰》的課堂筆記,並重點講解課後《初試身手》的內容,文中我結合課本設計了「牛刀小試」和「拓展訓練」,實用性很強,記得收藏,一起來練一練吧。
  • 第17課《爬天都峰》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課文預習和複習專用
    《爬天都峰》四年級上冊《爬天都峰》是一篇是四年級上冊第16課的課文,在教育部2018年審定版教科書曾將該課放到習作例文中。下面就跟著丹格教育的老師一起來看看這篇課文吧!生字詞語《爬天都峰》本文一共有會認的字六個,會寫的字10個,其中部分生字重複。
  • 語文同步學部編版4年級(上)《爬天都峰》字詞學習
    學習目標1 文題解說「爬天都峰」中的「爬」是攀登的意思,一個「爬」字不僅形象地描寫出了人們攀登天都峰的姿勢,而且烘託了天都峰的陡峻。「天都峰」交代了爬山的地點。課文題目點明了文章的主要內容。2 學習目標1.會認「級、鏈」等6個生字,會寫「哩、顫」等10個生字;正確讀寫「筆陡、奮力」等詞語。2.分角色朗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我」爬天都峰的過程。
  • 【正道講座】羅小維:語文閱讀基本教學方法生難字詞切入文本法(四)——以《我的小桃樹》一課為例
    雲南 楊國高(3310673922) 21:51:37今晚有幸能讓羅老師指導,有中獎的幸運呀。羅小維@成都金牛(772725894) 21:51:48小結:關於「詞語切入法」的感悟 ——詞語教學,是語言學習不可忽視的基礎學習;詞語切入法,是閱讀教學有效思路的基本方法。語文閱讀教學,要重視生難字詞在文中的表意及作用。
  • 小學中段模仿練習——模仿《爬天都峰》
    忽然聽到背後有人叫我:「小妹妹,你也來爬天都峰?」(第三段:寫後面有人叫我:「你也來爬天都峰?」這句話暗含的意思是,這麼小,你也敢爬?)我回頭一看,是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我不再猶豫,點點頭,仰起臉,問:「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第四段:我回頭發現:白髮蒼蒼的老爺爺,年紀比我爺爺還大哩!看到這麼大年紀的人還來爬天都峰,自己有了信心。可是對老爺爺卻有所懷疑:「您也來爬天都峰?」實際上老爺爺對小姑娘也懷疑。)老爺爺也點點頭:「對,咱們一起爬吧!」
  • 【張婷專欄】張婷:我學《最後一課》
    《最後一課》對今天的中國語文教育還有意義嗎?由此及彼的問題,讓小說有了延伸,有了寬度和厚度。有老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是通過直接導入文本,然後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1.最後一課和平時上課有什麼不同?這些不同說明了什麼?2.面對朝夕相處的韓麥爾先生,經歷這次不同尋常的「最後一課」後,小弗朗士是怎樣評價他老師的呢?
  • 四年級語文上冊十七課《爬天都峰》課文筆記,預習專用
    【天都峰簡介】:天都峰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天都峰海拔1810米,直衝雲霄,為黃山三大峰中最險峻者。因為四周霧氣環繞,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所以被命名為「天都峰」。
  • 感悟抗美援朝精神‖​《最後一課》的感觸
    感悟抗美援朝精神‖​《最後一課》的感觸 2020-10-29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考命題研究】語文素養導向的高考「試題研究-講評教學」統整建構體系
    語文素養視野下的高考試題研究重心應為「試題(命題者)—素養(教師、學生)」雙向模式,其關係表現為: 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高考語文試題研究,應該把「人」(教師、學生)的解讀為本體,學生與教師之間圍繞試題文本的解讀交流作為研究的本體層位,突出師生共同研究(教師引導,師生共同研究和開發)的目標,從而形成作為教師出發的研究建構性質的確定,實現由傳統單一的答案分析轉向試題文本的研究,注重文本作品的語文本體探究
  • 初中語文說課稿:《最後一課》
    初中語文說課稿:《最後一課》 http://www.hteacher.net 2016-05-30 13:56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連橫合縱創新研究,立足課堂提升質量
    6月19日上午,豐臺區互動反饋教學現場課評優總結活動,在北京教育學院豐臺分院和全國教育信息技術重點科研課題「基於互動反饋技術的教學研究」總課題組的領導下,在評課領導小組和各位專家的共同努力下,在各校領導和教師的積極參與下已經圓滿結束。
  • 高考完去黃山露營避暑,但是要想爬天都峰還得等4年之後!
    課文《爬天都峰》出自三年級下冊課文,作者通過對話來寫的文章,從自己缺乏自信和勇氣到充滿力量,相互鼓舞最終登上天都峰的故事。同時也告訴小學生做事情要堅持,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廢。天都峰這篇關於天都峰攻略,我們還是按課文簡介、景點攻略(景點美食、住宿、遊覽路線和購物娛樂)來寫。
  • 部編初中語文「寫作課」該怎樣使用文本?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似乎是與中國的語文教學開了個玩笑:幾十年學校教育訓練的寫作沒有PK過一個只上過四年小學的「輟學生」的寫作。寫作確實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我們的老師、老師的老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考什麼練什麼。小學只考記敘文,就讓學生天天練記敘文;中考只考記敘文或說明文,就讓學生天天練記敘文和說明文。
  • 作業幫一課曲增瑞老師:所謂「大招」莫過於對本質規律的探索
    曲增瑞老師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2013年起投身教育行業,目前在作業幫一課從事高中語文的主講及課程研發工作。多年教學打磨,曲增瑞探索出改變學生思維方式的教學體系,編寫的教材應用於全國20餘省市。語感教學需要長期培養,在大量的語言環境薰陶中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內化成一種能力,最後體現在試卷上,這是非常難的事情。曲老師的語文課,一直努力構建語言邏輯的教育,在語文教學中加入理性思考的部分。
  • 浙大「最後一課」,老師們張口就是金句
    最近在浙大,伴隨著畢業與期末,各種各樣的「最後一課」在上演:法學院的副教授陸青給大家分析自己的一篇感悟文章;人文學院請了老師們分享人生故事並為大家開書單;浙江大學優秀學生發展聯誼會則請了最受歡迎的老師們上最後一課……陸帥有感而發法律條文不再冷冰冰
  • 部編語文七下教案第6課《最後一課》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熱愛民族語言,就是維護國家的尊嚴,是愛國的表現,失去民族語言就等於喪失國土。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都德的《最後一課》,體會一下國土被佔領,將要失去自己的祖國語言的法國人民的感受。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了解作者,把握作品背景作者簡介:都德(1840─1897),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小說家。
  • 語文老師最後一課撞上高考作文,寫下1200字臨別感言作示範
    孩子們,你們的語文考好了,我替你們高興。考不好,我對不起!」「最後有一句話與大家共勉,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現在離下課還有一點時間,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6月5日,南充高中高三26班,畢業前最後一課,語文老師劉小龍深情同大家告別。「本來想給大家寫封信,可又覺得太刻板了。
  • 讀懂教材 教好教材 下城區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開展雲上專題研討活動
    開學初,是學校老師最忙的階段,對一年級的老師來說,尤其忙!新學期,為了幫助區一年級新入職教師及初次接觸統編教材的教師更好地解讀新教材,明確教學目標與方向,又儘量不影響學校工作。下城區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在區教研員曹愛衛老師的帶領下,9月4日晚上開展了「讀懂教材 教好教材」為主題的統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一」有效教學的雲上專題研討活動。
  • 一年語文《小蝸牛》,資深教師:學習這一課,掌握兩點很重要!
    一年級語文上冊最後一篇課文《小蝸牛》,這篇課文在全書課文中顯得比較特殊,因為這篇課文沒有全文注音,而且在某幾個段落之間有空行。首先回答上面的兩個疑問,在本冊教材中頭一次出現沒有全文注音的課文,只給了部分難字注了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