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SA部署指南》全球首發!柯瑞文:5G SA是雲網融合最佳實踐

2020-12-16 IT時報

30秒快讀

1、MWCS大會第一天傳來好消息,全球第一份面向5G SA規模部署的系統指導文件《5G SA部署指南》發布,這份指南由中國電信牽頭全球5G產業鏈共同制定。

2、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表示,5G SA是雲網融合的最佳實踐。

Thrive,蓬勃、興旺、生機勃勃。受疫情影響,往年6月底舉行的MWCS(世界移動大會上海展)今年轉至線上,主辦方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以「GSMA Thrive·萬物生暉」命名此次峰會,似乎意指沒被疫情打斷,反而因此勃發出更多創新的全球移動生態「朋友圈」。

6月30日,大會第一天,「朋友圈」便傳出好消息,由中國電信牽頭、組織全球5G產業共同制定的《5G SA部署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正式發布,這是全球第一份面向5G SA規模部署的系統指導文件,其正式面世無疑將對全球5G SA產業健康發展和SA網絡規模部署起到積極重要的推動作用。

「中國電信將積極繁榮SA生態環境,加速5G技術創新,讓5G SA成為雲網融合的最佳實踐。」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向全球SA產業生態發出了「邀請函」。

01

全球5G SA「朋友圈」

《5G SA部署指南》啟動於2019年9月,GAMA初衷在於,梳理全球5G SA產業鏈發展情況,為產業鏈提供技術、頻譜、法規等SA系統部署所需要的經驗,並為此成立了《5G SA部署指南》工作委員會(task force)。

從《IT時報》記者獨家獲悉的《指南》正式版本中可以看出,參與編寫的企業是目前全球5G SA產業鏈上最重要的25家企業,除牽頭方中國電信之外,還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NTT DOCOMO、Verizon等全球多家5G運營商以及華為、中興、大唐、愛立信、小米等5G主設備和終端廠商。

《指南》深入闡述了SA核心技術、部署演進、終端、測試評估、業務應用等焦點問題。其中明確了首次啟動5G SA Option 2的各種技術條件,並指出,在5G SA Option 2部署的早期,eMBB服務是重點,《指南》同時強調了4G和5G互通對於確保服務連續性的必要性。

「我們相信,5G SA不僅是網絡技術演進,更是一場影響深遠的變革。」5G建設伊始,中國電信便始終堅定地以SA為5G發展方向和目標,柯瑞文多次明確表示,中國電信優先選擇SA方案組網,本次大會上,他更是明確表示,5G SA網絡的建設目標目標鎖定於「雲網融合」,並以此為基礎構建最優的5G SA業務應用和用戶體驗,讓5G SA成為「雲網融合」的最佳實踐。

02

最堅定、最積極的推動者

只有SA才能更好實現更低時延和更大連接,才能淋漓盡致得發揮5G的作用,有效支持5G全部應用場景,這是5G的內涵和本質。在發展5G SA的道路上,中國電信力爭做到:標準先行、技術引領、業務創新。

在標準創新方面,中國電信聚焦5G核心能力,率先提出的「三朵雲」5G架構、超級上行等SA關鍵技術,這些技術均已融入3GPP國際標準,為全球5G SA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一年來,中國電信所主導的國際標準化項目工作49項,提交國際標準文稿1222篇,申請專利300餘項,並在全球運營商中率先發布了5G SA技術白皮書。

在網絡創新方面,2018年中國電信全球率先發布5G技術白皮書,明確提出SA方向和組網策略,搭建跨省跨域SA規模試驗網絡,多次突破SA組網瓶頸問題,並實現了多項SA業內第一,加速推動SA產業成熟和5G規模發展。

截至今年6月,中國電信在山東、天津、湖南、北京等多地成功實現5G獨立組網(SA)數據首呼和語音首呼,並在業界率先完成5G SA核心網商用設備整系統性能驗證,推動5G SA設備在功能、性能和多廠家組網方面儘早具備商用能力,為5G SA規模部署奠定堅實基礎。

另一方面,中國電信聚焦在業務創新方面,中國電信基於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SA特色能力,面向公眾客戶和行業客戶提供各種創新應用,推進5G與工業網際網路融合,為傳統產業深度賦能。

截至今年5月,中國電信全網5G基站數累計到達16.0萬,發展5G套餐用戶數3400萬,力爭2020年建成30萬個5G基站。毫無疑問,在下半年,5G SA將是中國電信乃至國內通信行業的重頭戲。

03

雲網融合的最佳實踐

一年前的2019年MWCS(世界移動大會.上海)大會上,柯瑞文表示,5G時代是雲的時代,也是雲和網相互融合的時代。

現在,隨著「新基建」浪潮的到來,雲和網在這其中同樣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關鍵要素,兩者共生共長,互補互促。

柯瑞文表示:一方面,隨著雲計算及應用的快速發展,要求網絡「簡潔、敏捷、集約、開放、安全」,雲與網的關係從「雲被動適應網」向「網主動適配雲」方向演進,這是內生因素;另一方面,數位化轉型需求要求運營商提供技術融合、數據匯聚、能力聚合、生態發展的數位化平臺,為數位化轉型賦能,這是外在驅動。內生因素和外在驅動合力,促使雲和網正在向雲網融合的方向演進,雲網融合是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驅動和本質內涵,是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發展的必然選擇。

隨著5G SA愈發成熟、商用步伐越來越近,這為雲網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契機和技術手段,網絡切片、邊緣計算等5G SA獨有特性需要雲與網更好配合。在中國電信看來,5G SA是雲網融合的最佳實踐。

中國電信正在持續強化推進5G SA在雲網融合領域技術能力創新,開發完善邊緣計算和切片管理系統,實現能力開放,打造安全、可靠、可信的雲網融合產品,為工業網際網路、智慧城市、媒體直播等提供端到端、可定製的信息化行業應用。

與此同時,中國電信正在積極構建以客戶為中心,場景驅動,高效、敏捷、安全的雲網一體新架構,實現「2+4+31+X+O」的雲資源池布局,加快雲邊協同,構建雲網POP,實現網絡隨客戶、業務和應用而動;同時,打造新一代雲網運營系統,實現雲網業務一體化快速開通和高質量保障;打造數位化平臺,支持大數據和人工智慧融合應用,實現生態賦能和運營賦能。這些都為5G SA部署提供了有利條件。

作者/IT時報記者 錢立富 郝俊慧

編輯/挨踢妹

排版/馮誠傑

圖片/東方IC 網絡 Pixabay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相關焦點

  • 中國電信5G SA正式商用
    同時,作為全球率先提出雲網融合發展理念的電信運營商,中國電信發布了《雲網融合2030技術白皮書》,引領雲網融合發展方向並宣布實施雲終端合作計劃,發布深度定製5G雲手機。另外,一直將網絡安全視為頭等大事的中國電信將目光投向量子通信,率先為百城萬企提供量子安全雲和量子安全組網服務,幫助更多客戶夯實網絡安全基礎。5G SA正式商用領先、持續引領雲網融合潮流、網信安全領域的實力領先。
  • 雲網融合、網信安全加速部署 中國電信5G商用有新突破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全球最大規模的5G SA(獨立組網)網絡率先投入商用,同時發布深度定製5G雲手機,宣布實施雲終端合作計劃,持續引領雲網融合潮流、網絡信息安全建設。此外,中國電信還將目光投向量子通信領域,為百城萬企提供量子安全雲和量子安全組網服務。
  • 中國電信堅持5G SA方向 率先商用引領經濟發展
    2019年9月, GSMA要求中國電信牽頭共同制定《5G SA部署指南》(5G SA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2020年6月30日,由中國電信牽頭、組織全球5G產業共同制定的《5G SA部署指南》正式發布。作為牽頭組織者,中國電信的領先地位得到全球公認。
  • VIVO新發布的iQOOPro5g版,支持SA網絡嗎?看完後或許就知道了
    今年可以說是5g的元年,而一款5g手機是否支持sa組網,還是要看手機的基帶晶片,當前市場存在有兩種5g基帶的晶片。那麼剛剛發布的IQ oo Pro使用的是哪一款5g接待晶片呢?Whole疑問是高通驍龍x50接待晶片也就是IQOO Pro並不支持sa這種網絡組網模式。
  • 中國電信5G商用有新突破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日前宣布全球最大規模的5G SA(獨立組網)網絡率先投入商用,同時發布深度定製5G雲手機,宣布實施雲終端合作計劃,持續引領雲網融合潮流、網絡信息安全建設。此外,中國電信還將目光投向量子通信領域,為百城萬企提供量子安全雲和量子安全組網服務。
  • 中興通訊發布《5G SA商用部署》白皮書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中信通訊官網12月21日消息,近日,中興通訊與GSMA聯合發布《5G SA商用部署》白皮書,提出SA作為5G目標組網架構,是全面實現5G應用價值的基礎,其商用進程已經初具成效並積累了大量行業經驗。
  • 中國電信率先規模商用5G SA網絡 政企改革成立十大行業事業部
    11月7日,中國電信在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宣布,在全球運營商中率先規模商用5GSA(獨立組網)網絡,同時還發布了中國電信5G定製網。截至目前,中國電信累計開通超過32萬個5G基站,覆蓋300多個城市,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共建共享5G網絡。
  • Paggamit ng CRI sa New Media, inilahad sa delegasyong Pilipino
    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 ang media delegation na mula sa Pilipinas. 22 kinatawan mula sa pampamahalaan at pribadong media ang kalahok sa pagdalaw sa Tsina na nagsimula nitong Mayo 16 at tatagal hanggang
  • 正式啟動5G SA規模商用
    ▼中國電信貴州公司舉行以「5G賦能未來 雲網智享生態」為主題的生態合作發展大會。 「2020年底5G基站數達到8025個,而2019年僅為180個,2021年這個數字預計會翻一番達到16500個。5G無線網絡覆蓋人群也從2019年的23萬人陡增到2020年的1000萬人,2021年這個數字預計會增加到2200萬人。
  • 我國5G SA網絡初步規模商用 聯通300+城市已上馬
    中國聯通董事長王曉初表示,5G正式商用以來,與中國電信聯合建設了全球首創的,也是最大規模的5G共建共享網絡。提前一個季度完成了全年的5G建設目標,實現了全國地市以上的城市主要城區的5G網絡的基本覆蓋。「僅避免重複建設這一項,就為國家節省了600多億資金。」
  • GSMA Thrive • 萬物生暉:5G SA進行時,開啟行業新時代
    5G SA(獨立組網)運用雲原生的核心網、高性能的新無線空口技術,可以充分實現上述所有5G的期望特性,5G SA將是解鎖並支持更多5G關鍵應用場景的一個核心賦能者。在本次「GSMA Thrive • 萬物生暉」 線上活動中,5G SA也再次成為了業界交流的熱點話題。
  • Alisin ang stress sa buhay
    Mabait na kaibigan – Ang pagkausap sa isang matalik na kaibigan ay puwedeng makatanggal sa 90% ng iyong problema.
  • 5G SA終端「真香」,產業鏈還需跨過幾道坎?
    截至目前,支持NSA/SA的5G雙模終端佔比在80%以上,仍有不到20%的5G終端僅支持NSA,SA終端的部署還在早期階段。是什麼制約了SA晶片和終端的成熟度?5G SA終端規模商用需要整個產業鏈作出怎樣的努力?
  • 運營商邊緣計算專題論壇:雲網融合,邊緣計算加速5G落地實踐
    ,對伺服器在環境適配性、部署運維上有更嚴苛要求。聯想集團解決方案高級架構師 褚遵利  聯想集團解決方案高級架構師褚遵利做題為《聯想集團雲網融合實踐探索》的報告,介紹了聯想開放融合的MEC解決方案,以及聯想整合了端、邊、雲、網、
  • 盤點中國電信2020:5G+雲網融合賦能千行百業數位化轉型
    所以,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本質內涵與核心架構是「雲網融合」,它不僅打破了傳統網和雲的邊界,更給信息通信行業帶來了一次影響深遠的變革。新形勢下,中國電信正積極踐行「雲網融合」戰略,著力構建新基建底座,基於雲網搭建數位化平臺,為政企客戶、家庭客戶和個人客戶全面提供覆蓋IaaS、PaaS、SaaS層數位化能力和安全服務。
  • 國運通達:三大運營商紛紛加快5G建設部署
    舉報   在世界電信日之際,國內三家基礎電信運營企業和中國鐵塔的董事長紛紛表態,將加快推進5G商用部署
  • 5G NSA和SA是什麼?有什麼不同?三分鐘看懂
    所以,5G的部署真的要這麼快嗎?5G是未來大勢所趨,但4G仍是主流。據相關諮詢公司預測,在2020年,4G將承載全球88%的流量,即使到了2025年,4G用戶數仍然佔據50%到60%。因此,和4G不同,業界對5G的投資都會比較謹慎,希望能投石問路,循序漸進。這一切也反映在了3GPP對5G的架構標準化的進程上。
  • 全球首個5G SA全覆蓋城市:距智慧之城還有多遠?
    」文 | 通信產業報(網) 黨博文深圳,一做以科技和創新為名片的城市,四十年前,改革開放的奇蹟始於此,四十年後,5G智慧之城應運而生。「點亮深圳,5G智慧之城」發布會在深圳正式舉辦。賈興東表示,下一步將致力於突破5G重大關鍵技術,推動5G產業發展,並不斷創新落地5G融合應用的先行示範,全面構建5G應用生態體系,全力以赴將深圳打造成為5G全球標杆城市。
  • 不再滯後國外,5G SA 讓中國通信產業成為引領者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在談到5G新基建的挑戰中技術成熟性的問題時就表示:「我國今年在全球率先開展獨立組網(SA)大規模建設,將啟動 SBA(基於服務的網絡體系)和虛擬化及網絡切片等新功能,為面向工業網際網路和車聯網應用奠定基礎,但目前 SDN、NFV、SRv6、網絡切片、SD-WAN 等大規模組網技術尚未驗證,我們面臨 SA 探路的風險。」
  • Donner sa langue au chat
    Donner sa langue au chat : renoncer à deviner, à trouver la solution  把舌頭給貓:停止猜測,放棄尋找解決辦法  On ne trouve cette expression qu'au XIXè siècle ; mais jeter sa langue aux chiens est d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