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孩子看到好一點的繪本其實大都是外國引進的,翻譯成中文或者是山英文原版。
那麼這麼長時間的外國文化引進,也會給家長形成一個固定印象。給孩子看的繪本還是國外的好。
但是家長沒有注意到的事情是,屬於中國的童話故事,早在千年前就有了。故事一樣引人入勝,能夠讓孩子沉浸在故事當中,而且一樣可以讓孩子在故事中吸收一些道理,然後修正自己的行為習慣幫助孩子成為更有教養的人。
中國上下五千年,最不缺的就是故事,那麼尤其不缺的就是成語故事。幾萬個成語故事背後,其實都有一段引人入勝的故事。
簡單淳樸但是又可以從中獲得很多的道理,增長智慧。
比如「濫竽充數」說的就是在古代齊國有一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但是卻混在給齊宣王吹竽的樂隊裡充數。
在300人的吹竽隊中,南郭先生即使不會吹,也沒人發現,然後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後來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位。
但是齊湣王不喜歡聽合唱,喜歡聽獨唱,於是讓這300個人輪流給他唱。那麼南郭先生混不下去連夜逃走了。
其實很多成語故事都是像「濫竽充數」一樣,故事短小,但是依舊有一個跌宕的故事情節,非常有可讀性。絲毫不比外國繪本中的故事差。
最重要的是,在聽完故事之後,可以通過故事延伸出很多的可行性。在讀完這個故事,就可以對這個南郭先生的行為進行談論,以及結合生活,把孩子自己代入其中,然後讓孩子去理解,成為南郭先生的這樣的人是好還是不好。
還有一個很巧妙的點, 很多的成語故事都是有真實人物以及歷史背景的,所以即使是單純的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就會通過「鐵杵成針」這個故事知道唐朝大詩人李白,通過「曹衝稱象」知道三國時期的曹衝、曹操。
所以說,成語故事不但讓孩子讀懂很多道理。也為孩子打開一扇通往歷史和文學殿堂的門。
當然還有一些模糊歷史年代的成語故事,那麼這些故事其實就是東方版的伊索寓言,像是「水中撈月」、「亡羊補牢」、「狐假虎威」、「井底之蛙」這些很多也都是以動物為主人公,故事新奇有趣,給足了孩子想像的空間。
尤其是「水中撈月」更是具有童話色彩,故事很奇幻,一群猴子看到井裡面有月亮,於是很擔心月亮掉下去,於是就和小夥伴們一起去撈月亮,但是怎麼也撈不到,最後有一個小猴子抬頭才發現,月亮根本沒有掉下去,一直都在天上掛著呢。
通過這個故事,可以讓孩子看到小猴子的善良,看到月亮有難,即使知道掉進井中會很危險,依然和小夥伴義無反顧的去救月亮。
當然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解讀這個故事,努力的方向要是錯誤的,即使付出再多也是白費,幫助孩子理解「為什麼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所以說,不是適合孩子看的繪本故事都是外國引進的,而是家長把中國千年前的這些故事都給忽略了。
這套成語故事繪本中一共20冊,20個成語故事,都是經過精挑細選,故事有趣同時讓孩子可以從中明白道理,比如狐假虎威、愚公移山、葉公好龍、掩耳盜鈴、揠苗助長等。
同時這也是一本有聲繪本,孩子也可以直接聽音頻故事。
這裡是全職寶媽曉曉,幫你挖掘最有意思,最有科學依據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